博尔赫斯七席谈

出版时间:2000-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阿根廷)博尔赫斯、索伦蒂诺  页数:250  字数:160000  译者:林一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索伦蒂诺于70年代初7次采访博尔赫斯的谈话实录。没有丝毫加工修饰。索伦蒂诺说,他所要记录的,正是这么一个本色的博尔赫斯。谈话在他当时工作的阿根廷国立图书馆的一间斗室里完成。内容涉及到受访者的出身与家庭背景,文学修养与实践,他作活动与文学主张以及对于世界文学流派、名家与名著的见解。访谈显示博尔赫斯学识渊博但虚怀若谷,对文学事业挚爱但近乎天真,喜欢直抒胸臆但言辞尖锐。这本记谈录,完全是谈话的实录。     本书是索伦蒂诺在70年代初七次采访博尔赫斯的谈话实录。这七次谈话先是录了音,然后才写成文字。谈话中的博尔赫斯是一位彬彬有礼、令人开心的绅士,他不核实引文,不反复修改自己讲过的话,让人觉得他似乎是记性不佳。总之,他不是铅印文字里的那个风格细腻的博尔赫斯,不是那个推敲琢磨每个逗号和每个括号的博尔赫斯,为读者展现一个本色的博尔赫斯。

作者简介

作者:(阿根廷)J·L·博尔赫斯F·索伦蒂诺 译者:林一安博尔赫斯是著名的阿根廷作家,曾被誉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书籍目录

译序原序关于本书1996年版序第一次谈话第二次谈话第三次谈话第四次谈话第五次谈话第六次谈话第七次谈话附录  战胜迷宫的爱情  阿根廷的博尔赫斯书店《小径分岔的花园》就从这里传遍世界  假乱真时假亦真  有眼无珠的内行  博尔赫斯年谱

章节摘录

  J·L·博尔赫斯(1899~1986年);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在剑桥读大学。15岁起和家庭一起旅居欧洲,后定居瑞士日内瓦。中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1919年赴西班牙,与极端主义派及先锋派作家过从甚密,同编文学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从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坛上的地位。1946年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受到迫害后公开抗争。1946年起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曾获阿根延国家文学奖,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塞万提斯奖。有作家的作家之称。

编辑推荐

  《博尔赫斯七席谈》初版于1973年,全书共七章。是他于70年代初七次采访博尔赫斯的谈话实录。博尔赫斯在他当时工作的阿根廷国立图书馆(原在墨西哥大街564号,1992年岁末,迁 至阿古埃罗大街1502号)的一间斗室里,对访者侃侃而谈,阐明了自己的出身与家庭背景、文学修养与实践、创作活动与文学主张以及对世界文学流派、名家与名著的见解。   《博尔赫斯七席谈》中博尔赫斯果然不同凡响:学识渊博但虚怀若谷,对文学事业挚爱但近乎天真,喜欢直抒胸臆、言辞尖锐,但一旦发现出错立即自我批评……   这本博尔赫斯访谈录,完全是索伦蒂诺与作家七次谈话的实录,没有丝毫的加工修饰。所以,大师在谈话的时候,有些前后不一,甚至矛盾的地方,也都保存下来了。索伦蒂诺说,他所要记录的,正是这么一个本色的博尔赫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博尔赫斯七席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喜欢博尔赫斯,不多说
  •   喜欢博尔赫斯
  •   越来越喜欢博尔赫斯的书了。
  •   真不错,旧了点,博尔赫斯的书,值
  •   慢慢看,博尔赫斯的作品太难买了
  •   博尔赫斯的还没有看,但相信不错
  •   真好,似乎自己正坐在大学的讲堂里,听老师对我谆谆教诲,那些美好的人,那些生命的反思,那些文学的本质,都在这本书里了。
  •   这本相比较他的其他作品要枯燥点 不过 里面的东西也深一点 绝对值得看
  •   还没有看,不过质量还蛮好。
  •   不小心买重了。。。一次买了3本,能退不呀。
  •   有内涵,有深度,推荐
  •   有深度,经典
  •   朋友介绍的!
  •   巨人级的评论,受益匪浅
  •   这本书还不错,是对博尔赫斯的访谈,他谈得很随意放松,但有很多见解对写作的人有用。
  •   还没看过,不过博尔赫斯的书对我总归是有点用的
  •   如果没有文学功底,还是很难读懂的……但可以根据谈话线索先补补课
  •   不错,但是里面说的我基本都不太知道,不过还是有些好处
  •   书皮不太干净,看内容也不是很理想
  •   是飞
  •   还未细读。
  •   由于对他们生活环境的不了解,他们聊到的很多人事都不知道,我很快就翻过去了
  •   博尔赫斯,一个把图书馆作为天堂的学识渊博、思想睿智的作家,翻译家。透过这本访谈录,能让我们看到生活中、伦理中、创作中幽默、机智、风趣、思辨、博学的博尔赫斯。
  •   我一共买了2本,一个是博尔赫斯口述,一个是博尔赫斯七席谈,不知道是不是相同的内容,现在刚看到七席谈,还是蛮喜欢的
  •        博尔赫斯的偏见
         ——读《博尔赫斯七席谈》
         
         1968年12月2日中午十分炎热,26岁的青年费尔南多·索伦蒂诺正愁眉苦脸地往上班的地方赶;恰在此时,著名的豪尔赫·博尔赫斯 此时已经69岁,正从莫雷洛地铁站出来,走上了把7月9日大道分割开来的一个小广场;他们相遇了,并开始了第一次谈话。这次谈话,时隔多年,索伦蒂诺依然记忆犹新。他大概不会想到,几个月后,他有幸和博尔赫斯畅谈了七个下午,并有了《博尔赫斯七席谈》这本给他带来盛名和威望的对话集。
         后来,索伦蒂诺在回忆这七个下午时说,这位虚构小说的创造者为我打开了高高的大门,令人一眼便发现了那确凿无疑的蜗牛式阶梯,领我穿过国立图书馆一个迷宫般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走廊……而那个时候的博尔赫斯,“他不是铅印文字里的那个风格细腻的博尔赫斯,不是那个推敲琢磨每个逗号和每个括号的博尔赫斯”。这样一本“并非精心编织的”书,却成了后来研究博尔赫斯生平和作品必备之书,这是否算作无心插柳柳成荫呢。这是索伦蒂诺的幸运,也是博尔赫斯之幸,许多没写进作品里的观点,通过对话保留了下来。
         博尔赫斯和索伦蒂诺的七次对话,内容涉及博氏的生平、家世、作品创作背景、人情世故、对其他作家的点评等,可谓博氏研究的富矿和翔实的资料来源。即以博尔赫斯出生地,就有很多为博氏作传的传记作家误写为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闹市区图库曼大街840号那所大宅院里。事实与否,在对话集的第一个问题里,博尔赫斯就说得清清楚楚。本书的中译者林一安还专门写了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作为附录收在了《博尔赫斯七席谈》的中译本中。
         博尔赫斯曾有诗句: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他也十分享受被图书重重包围的感觉。所以在对话中,对比肯定有所体现:直到现在,我已经看不了书呢,但只要我一接近图书,我还会产生一种幸福的感受:虽然这是一种带有一点怀旧的幸福,然而毕竟是一种幸福。作为读者,读起来不免心酸。
         作家的对话,尤其是长篇对话,肯定少不了臧否前辈作家和同时代写作者。在这本对话集中也不例外。在阅读时,我没有详细地统计博尔赫斯提到的作家到底有多少,但数量是蔚为可观的,更难得的是,博氏说到他们,信手拈来;其实,他的博学我早在读《私人藏书》时就有所领教,现在看对话,更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了。
         在谈作家同行时,褒贬各有,称赞的姑且不说,博尔赫斯对看不上的作家或作品,说起来也毫不留情。看《博尔赫斯七席谈》时,恰好也在看西班牙作家阿索林的《塞万提斯的未婚妻》,在第六次谈话时,博尔赫斯对索伦蒂诺就说到了对阿索林的评价:至于阿索林,我觉得他绝对是一个站不住脚的作家,或者说,他的作为都只是消极的。他的作为只是没有犯过什么错,没有矫揉造作地玩弄西班牙语……不过,可以说这归根结蒂只是一种回避的作为,我并不作为他的作品有什么积极的价值。博尔赫斯在说这些时,阿索林去世没几年。如今五十年过去了,至于阿索林是否如“站不住脚”,自有读者来评论,只是在我国,阿索林的小品集刚由三联书店出版,在其他一些国家大概也会有一些读者的。
         同样,他谈到菲兹杰拉德,只是一句“我觉得只是个二流作家”,说到海明威,一样的不留情面,“海明威是个冷漠地残暴和粗鲁行为感兴趣的人。我认为,这样一个人,本身一定有什么坏东西。”尽管如此,他依然对《老人与海》,表示最直接的称道,“一本出色的书,一本很美的书,一本讲这么一种孤身奋战的书”。
         终身未写过长篇小说的博尔赫斯,在谈到长篇小说时,直言“从来就不读长篇小说”,甚至偏见到认为“长篇小说这种体裁可能就要消亡了……”,但作为小说家的博尔赫斯,却以独特的短篇小说奠定了在他的地位,难道这和他的一个“坏习惯”有关:我对很久以前的事情比发生在当今的事情更感兴趣。
         和索伦蒂诺对谈,对博尔赫斯而言,“仿佛一场历险,途中埋伏着隐秘和不可预测的事情”,像一种审问,更像是一种反省。博尔赫斯对这些反省、对话,大概是满意的,在博氏为本书作的两百字序言里,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费尔南多·索伦蒂诺远比我更为了解我自己的作品,因为显而易见的是,我的作品是一次性写就的,而他对我的作品确实仿佛研读了无数次。所以,我的作品竟更像是他的作品了。”继而进一步更直接说,他是我的最为慷慨大度的创造者之一。而此时,索伦蒂诺还不到三十岁。
         
         (《博尔赫斯七席谈》,J·L·博尔赫斯F·索伦蒂诺著,林一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2007年4月第2次印刷,定价:18.00元)
          2014-2-23晚,伊宁市,师范学院
  •     F·索伦蒂诺的《博尔赫斯七席谈》有些让人失望。原本看介绍,索伦蒂诺说这是“本色博尔赫斯”,甚至博尔赫斯本人也发话说:“费尔南多·索伦蒂诺远比我更为了解我自己的作品”。
      
      小说家言,怎可当真。
      
      如果我有机会和博尔赫斯畅谈七次,我一定会问一些更为邪门有趣的问题,而不是泛泛地问他: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生的?您认为《神曲》有什么宗教价值吗?“摸三张”起源于阿根廷、乌拉圭还是西班牙?……
      
      对于这种整体上略差的访谈,只能沙里淘金了,会有一些零星小段,闪耀着珠玉光华。
      
      比如他说:“我的喜好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是从一种享受的角度来衡量文学的。也就是说,我是根据给予我愉悦、令我感动的角度来衡量文学的。”多么典型的“读者中心论”!博尔赫斯担任了许多年的文学教授,但是对“文学史家们”并不尊敬。他大放厥词说:“依我看,文学史家们这种人往往一味埋首于收集资料,然后再回头去研讨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话题。至于文学运动,我认为只是文学史家们创造的便利条件,最多也只是激励作家生产作品的手段。”所以,他开诚布公地表示:自己被《卡拉玛佐夫兄弟》给整垮了,“他们这一家始终没有激起我的兴趣”;而对海明威写的东西“总有点反感”……
      
      另外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博尔赫斯引用艾略特的诗句——“我们在知识上失却的智慧在哪里?我们在信息上失却的认知在哪里?”在他看来,德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种人民,他们产生了叔本华,产生了德国音乐,但同时他们又很驯顺,产生了希特勒。人们常说通向智慧的唯一途径是知识、甚至是信息,不过,如果说哪一个国家曾经有过信息、有过知识,这就是德国。然而,这个国家还是被希特勒的幼稚理论给欺骗了。所以说,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不等于智慧。“有信息的无知”和“有知识的愚昧”甚至更为恐怖。在目前的信息螺旋和意见风暴中,这两句尤为醒目。
      
      
      
      
  •     
      
       这次是重读《博尔赫斯七席谈》,第一次读是在2002年,南京到贵州的车上?应该是这样吧,我记得不堪准确。那是借的书,很薄的一个版本。这一次是自己买的书,较厚,装帧干净素雅。
       其实书名叫《与博尔赫斯东拉西扯》更为恰当,我不明白以博氏如此聪明之人,作这些谈话录作什么,说明一个作家的不是他所说的话,而是他的文本,也许他是方便后来的博迷与研究者考虑?天知道。
       此书的提问者叫索伦蒂诺,博迷,博氏说:“费尔南多·索伦蒂诺远比我更为了解我自己的作品,因为显而易见的是,我的作品是一次性写就的,而他对我的作品却是反复研读了无数次。”他们谈话的时候,索伦蒂诺还是二十六岁的小伙子。整本书表现出来的不是《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那样的棋逢对手,更象一个垂垂老人百般无聊中对一个陪在自己身边的小孩子回忆自己的旧事,自己对故人故事的看法。倾听者没有章法地提问或者说表达自己的好奇,而老人则尽量细节性地回忆那些旧事。人在晚年的言说有一种奇异之美,时间让过去的事物被洗旧,在语言间露出朴素的魅力。通过此书,大致可以模糊地看清博氏的身世与他对世界的看法,所以这种东拉西扯了不无价值。
       奇怪的是,两本谈话录,每本都做了七次,七这个数字在博氏这里意味着什么?象征着什么?我记得在他的某篇小说里,他认为14这个数字代表无限。那么7呢?七在他们世界中代表的是什么?
       再也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了——这颇为符合博氏小说玄虚神秘的风格。
      
  •   有信息的无知”和“有知识的愚昧
  •   我觉得这书很不错
    关于博尔赫斯的生平,提供许多详实的信息,虽然问题比较琐碎,但都很有趣味,让读者了解到博尔赫斯喜好的方方面面,这些信息很能补充国内翻译的两本传记的不足
    索伦蒂诺并非专职的文学评论家,并没提问过多的有关文学理论或者哲学之类问题,所以这本书与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博尔赫斯八十忆旧相比,深度似有不及,但这也是索伦蒂诺有意为之,体现了本书的风格特色
    或许,本书更适合大师的粉丝,而不是文学研究者来读,那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更能让人了解大师的本色,呵呵
  •   我觉得最后一段指出的应该是个人的智慧和群众的愚蠢之间的矛盾
  •   如果说哪一个国家曾经有过信息、有过知识,这就是德国。然而,这个国家还是被希特勒的幼稚理论给欺骗了。所以说,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也不等于智慧。“有信息的无知”和“有知识的愚昧”甚至更为恐怖。在目前的信息螺旋和意见风暴中,这两句尤为醒目。
    ----
    说得真好。
  •   已注销同志说的很对。
    德国这问题是太复杂的一个问题了。
    大约是他们看着隔壁的法国人民生在那样的好地方,
    反而不怎么热衷劳动而感到很愤怒吧。
  •   《阿斯特里昂的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