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出版时间:2003-5-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杨小凯,张永生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杨小凯和他的学生张永生所著。杨小凯先生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这本著作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即“新兴古典经济学”较之新古典经济学更能描述我们的环境。这种观点通过一种有趣的方式,用优美而清晰的文笔表述出来,其对经济学专业术语理论的描述客观而生动、形象,为我们提供了高品质的知识,宽泛的思维视角。较为特别的是本书没有像其他的经济学教科书那样,充斥着公式与烦琐的推论过程,而是运用极其精练而具有说服力的通俗直观的经济学事例与图表,将一门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与经过严格论证的新兴学科知识缓缓呈现在众人面前。再版后的本书将充之以更新颖、翔实的内容,相信您读完后定会有所收获。  由于本书的形象生动性,使得这本看似高深曲寡的经济学著作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不仅仅对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了解新兴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的讨论交流有莫大的助益,而且,对于那些没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的广大爱好者来说,它甚至可以被看做是一本经济入门的畅销书。  

作者简介

  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他最近的新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张永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系博士后研究员。文章见于《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

书籍目录

第1章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1.1 什么是经济学1.2 经济学的科学方法1.3 古典经济学1.4 新古典经济学1.5 新兴古典经济学第2章 超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2.1 什么是超边际分析2.2 如何进行超边际分析2.3 角点均衡及价格负反馈机制2.4 全部均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2.5 非自由市场的超边际分析2.6 超边际分析对经济学的影响第3章 李嘉图模型和赫—俄模型的超边际分析3.1 为什么要对李嘉图、赫—俄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3.2 有交易费用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3.3 内生贸易政策的李嘉图模型3.4 有3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3.5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超边际分析第4章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4.1 重新思考贸易理论4.2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故事4.3 内生贸易理论与商品种类增加4.4 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4.5 新兴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第5章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5.1 什么是企业5.2 企业为什么会出现5.3 企业产权结构的经济学意义5.4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3:企业的出现5.5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2:谁当老板5.6 私人剩余权对经济效率的意义第6章 内生交易费用和分工演进 6.1 内生交易费用及其对分工的影响6.2 道德风险与合约设计对内生交易费用的影响6.3 对策论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6.4 为什么市场可减少内生交易费用6.5 序贯均衡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第7章 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第8章 新兴古典工业化和层级结构理论第9章 新兴古典产权理论第10章 分工的自发演进和社会组织试验第11章 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第12章 新兴古典经济学和经验性证据匿名审稿人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评价匿名评审人和评论者对杨小凯著作和研究项目的评价Black,Smithe和Ben-Ner对《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评价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正如上一章“经济学的科学方法”中提及的,经济分析不仅要分析个别决策人的自利决策,还要研究众多决策人自利行为之间的冲突及其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的后果,就是经济学家所称的均衡。所谓均衡是指自利行为交互作用下,产生了个别人不得不接受或无人愿意单方面改变的结局。它虽然经常与供求相等有关,但并不限于供求相等的情形。均衡也会出现供求不等或短缺现象,还会有失业。均衡也不一定是静止不变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就有很多动态均衡模型。  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是比较各个角点解的局部最大值,从中产生整体最优解,故超边际分析包括角点均衡和全部均衡两部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概念与新古典经济学中均衡概念的差别是,它的每个均衡都是基于角点解,全部均衡是众多角点均衡(或称局部均衡)中的  一个。每个角点均衡解决给定分工水平的资源分配问题,而全部均衡决定分工的水平和结构。由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全部均衡只解决资源分配问题,不能内生分工水平,故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每个角点均衡都相当于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分析也就比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有高得多的解释力。  我们下面来分析市场上的自利行为和交互作用及其后果。为此,我们需要先给出关于组织结构(或市场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就是指角点解形成的组合。前面提到的三个决策模式,就可以组合成两个组织结构,即一个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一个有分工的组织结构。在第  一种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中,没有市场、没有市价,人与人之间互不往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第二种是存在分工的组织结构,由众多专业生产粮食并购买衣物的人同专业生产衣物购买粮食的人构成。在这种组织结构(市场:结构)下,有两个市场,一个市场买卖粮食,一个市场买卖衣物。  每个组织结构都有一个角点均衡,每个角点均衡代表一组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如果有贸易晶的话),以及选择相关模式的人数。这一相对价格和人数满足如下条件:每人自由择业(在各个模式之间自由选择)将效用最大化,所有人的自由择业过程,使每种贸易品的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而价格由自由择业和供求相等条件确定。比如,生产粮食的人看到衣服的价格很高,他就可以自由地改行去专门生产衣服。  因此,第一种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中的角点解就代表这种结构的角点均衡,这种角点解是每个人根据粮食和衣物的效用此消彼长形成的最优折中。这种均衡决定他花多少资源生产粮食,花多少资源生产衣服,以达到效用最大化。而对于第二种有分工的组织结构,一部分人选择专门生产粮食,另一部分人选择专门生产衣物,择业自由和效用最大化行为会建立起供求相等条件,也有一个角点均衡。  在上面的模型中,如果每人喜好多样化消费和专业化生产(因为多样化消费意味着高效用,专业化生产意味着高效率),则一个人在其他所有人都选择自给自足时是无法专业化的,因为他卖不出他专业化生产的产品,也无法买到他要的其他专业产品。每个人对专业化水平的选择不但影响他自己的生产率,而且影响对其他人产品的市场,影响他人是否能专业化,从而影响他人的生产率。这被称为网络效应。如果所有人都选择专业生产粮食,但无人选择专业生产衣物,则即使专业生产粮食会产生很高的生产率,也会由于存在协调的困难而使这分工好处无法实现,因为人不可能只吃粮食而不穿衣服。市场竞争和择业自由会使得商品的相对价格同生产它们的专业的相对人数成反比。这就建立起了一种所谓的价格负反馈机制,保证价格使各行业效用相等条件的实现。  价格负反馈机制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意味着,如果生产粮食的相对人数下降,粮食的相对价格就会上升。如果粮食的相对价格高到无人愿意专业生产衣物而都想生产粮食,则粮食的供给就会很大,对粮食的需求则没有(因为只有专业生产衣物的人才会对粮食产生需求),对  衣物则有需求没有供给。这样,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而衣物的价格会上升,最后二者的相对价格会使得专业生产粮食和专业生产衣物的效用相等。因此,并不会发生所有人只专业于生产粮食而造成分工无法实现的协调困难。第二个环节意味着,如果生产粮食的相对人数上升,粮食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从而生产粮食的相对效用就会下降,生产粮食的相对人数又会下降。  这种负反馈调节会不断进行下去,直到供求相等、生产粮食和衣物的效用都相等,人们不再愿意转换行业时,市场就会达到角点均衡。在这种市场负反馈调节机制中,并不需要一个假想的瓦尔拉斯拍卖人来选择价格,整个价格机制完全是分权的而非集权的。众多的个人自由择业过程,决定了各种专业的相对人数,相对人数决定相对价格,而相对价格成为人们在专业之间变换的推动力。在这千万人无意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市价就形成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都只涉及了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模型中的国家由两个增加到3个,而商品仍然是两种,则我们会看到,其中一个国家尽管同其他国家相比也存在着比较优势,但却可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  我们来讲述有3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背后的故事。假定这3个国家的交易效率各不相同,A国和C国的交易效率高于B国。我们的模型结果显示,一个国家如果同其他两个国家相比,在任何单个商品上都没有同时对另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者交易效率很低,则这个国家可能会被排除在贸易之外。或者说,假定A国在生产粮食上比B国和C国都有比较优势,C国在生产衣物上比A国和B国都有比较优势;B国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都只较其中一国有比较优势,即它在生产粮食上比C国有比较优势,但却比A国有比较劣势;在生产衣物上比A国有比较优势,但比C国有比较劣势,则B国可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  我们只考虑完全专业化的情形。同前面第一个李嘉图模型超边际分析中的情况一样,在所有的分工结构中,人们不会出口有贸易比较劣势的商品。我们的模型证明,如果一个结构中只有两国互相贸易,卷入贸易的国家必定是A国和C国。换句话说,交易效率最低的那个国家或在  任何单个商品中没有同时较其他两个国家存在比较优势的国家,可能会被排除在贸易之外。  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什么在一般均衡中,贸易只在A国和B国之间发生或者只在B国和C国之间发生的情形不可能出现。我们可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命题。假如贸易只发生在A国和B国之间,那么这种情况只会在B国愿意专业化地生产衣物,而C国只愿意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A国如果专业化,它肯定只会生产最有比较优势的粮食,B国就只有选择生产衣物的余地,尽管B国在生产衣物上比A国有比较优势,但因为C国生产衣物的比较优势更大,A国肯定更愿意同C国做生意。所以,除非C国不愿意实行专业化分工而只愿意自给自足(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前关起门来搞经济一样),否则贸易不可能只在A国和B国之间发生。但我们假定C国交易效率高于B国,所以如果有一个国家选择自给自足,这个国家应该是B,而不是C。同样道理,贸易只发生在B国和C国之间的情况在一般均衡中也不可能出现。  然后,我们来看看贸易只发生在A国和C国之间的情况。若只有两国贸易,这种情况最终会在一般均衡中出现。因为A国要实现专业化分工,肯定会生产最具比较优势的粮食而购买衣物,而在衣物的生产上,只有C国最具比较优势。C国要实现专业化分工,肯定会选择生产最具比较优势的衣物而购买粮食。显然,A国从C国购买衣物最划算,C国从A国购买粮食也最划算。这样,A国和C国正好能够协调分工。而B国则两头不沾,无论是专业生产粮食还是衣物,A国和C国为了本国利益最大化,都不会同其做生意。B国于是被排除出局。  我们可以用一个命题总结上面的故事:在有3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李嘉图模型中,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中都没有对所有潜在贸易伙伴的比较优势,并且(或者)其交易效率非常低,那么这个国家将被排除在贸易之外。    企业出现的问题解决后,接下来就是谁当老板更有效率的问题。到底是衣服专家当老板还是管理专家当老板更有效率?我们可以看到,结构E和F都是用劳力买卖代替中间产品买卖,都是用企业的形式组织生产,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哪一类专家当老板。在结构E中,衣物专家是老板,而在结构F中,则是管理专家当老板。谁当老板的问题,当然与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有关。科斯曾有一个著名假想(Coase,1960),即在没有交易费用时,所有权结构的差别不会影响市场竞争的结局,而当存在着交易费用时,这一差别就会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衣物专家的劳动和管理专家的劳动都没有交易费用(当然也就不存在交易效率的差别),那么不仅谁当老板都一样,而且企业压根就不可能出现。如果两类专家的劳动交易都存在交易费用,则谁当老板都会对效率产生影响。  现实的情况是,经济中存在着交易费用,不同产品和劳动的交易效率也不一样。因此,不仅需要企业,而且还要考虑谁当老板(即哪种所有权结构)的问题。那么,谁当老板会更有效率呢?这取决于两类专家劳动的不同交易效率。我们可以假定,衣服的交易效率很高,因为衣服的质量、数量都很容易测度;生产衣服的专家的劳动交易效率也较高,因为生产衣服的劳动属于体力劳动,他不动手脚时,我们就知道他在偷懒。而管理专家的劳动交易效率则很低,因为管理是一种不可触摸的知识财产,生产它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质量和数量极难测度。你能肯定一位在办公室正襟危坐的经理究竟是在考虑工作,还是在想着晚上和女友约会?如果这种假定为真,那么结构D就肯定是低效率的,因为它必须买卖交易效率低的管理知识。结构E也肯定低效率,因为它也要买卖交易效率低的管理专家的劳动。在这3种结构中,F是最有效率的,  因为它买卖的是衣服和生产衣服的劳动,它们的交易效率都较高。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直接买卖管理知识效率低下。在中国,前几年曾经举办过买卖“点子”之类的交易会,一些声称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点子大王”对自己的“点子”标出价格进行公开拍卖,但最终成交极少。卖“点子”的人坚持,给了钱才告诉你我的“点子”是什么,否则告诉了你万一你赖账怎么办?或者,如果买者知道“点子”的内容后称他早就梦见过这个主意怎么办?而买者则绝不同意先付钱,理由是我付了钱后如果发现你的“点子”根本就不值钱怎么办?所谓“点子”,其实就是一种企业家活动的产出,要对这种产品进行直接交易,其效率是极低的。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进行这种专门的企业家活动无利可图了呢?当然不是。企业组织就是一种十分巧妙的方式,它将交易效率极低的企业家活动卷入分工,但却不直接买卖此类活动的投人和产出。“点子”的价格究竟由什么决定呢?剩余收益权就是“点子”的价格。比如,卖“点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组织企业,按照自己的“点子”组织生产或服务,在付给雇员工资和其他成本后,剩余的收益就是“点子”的间接价格。如果是一个好“点子”,其间接价格就高。如果是个馊主意,那就只有亏本的份。因此,企业的功能就类似专利的功能,它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减少将生产知识财产的活动卷入分工的交易费用。更一般而言,企业制度可以将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卷入分工,同时又避免对此类活动的产出和投入定价。按照这种理论,如果劳动力交易效率很低,我们就应该选择结构D,而避开按劳付酬。如果劳动力的交易效率很高,企业就会出现,并且企业只有在自由企业制度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所谓自由企业制度,是指法律保护企业的剩余权,而人们可以在按劳付酬或按产品付酬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如果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按劳付酬,则当劳动的交易效率极低时,分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可见,不同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即不同的交易结构,直接关系到生产率的高低。随着分工的日益发达,可供选择的交易结构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大大超过上面提到的6种。这就意味着流通领域的潜力相对生产领域的潜力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对选择哪种交易结构的限制越来越少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通过“组合市场要素”发了财。这也是所谓资本运营在中国开始形成热潮的原因。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对交易结构的选择,就有可能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提高生产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杨小凯  很多人相信,中国或华裔经济学家要在经济学前沿创立新分支或学派应该还为时太早,但是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却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经济学前沿的新学派。这个学派不但已在国际匿名审稿的一流杂志上发表了相当的著作,而且已有了完整的文献综述(见Yang and Ng,1998),此学派的两本教科书的英文版本也已于2001和2002年出版。可喜的是,此学派教科书的中文版本(杨小凯,1998)先于英文版3年出版,而且在中国的学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可说是使中国经济学者和学生比外国人更快地接触到系

编辑推荐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是由杨小凯和他的学生张永生所著。杨小凯先生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  由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的形象生动性,使得这本看似高深曲寡的经济学著作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不仅仅对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了解新兴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的讨论交流有莫大的助益,而且,对于那些没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的广大爱好者来说,它甚至可以被看做是一本经济入门的畅销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其实这是一本教材
      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对研究经济的人的思考方向的启发——独立思考能力
      其中所涉及到的交易成本等思想和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经济学都是密切相关的,也很好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等理论,值得好好研读
  •     本人只是粗略的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并不能写出什么完善的评价,只能是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看法。书中提到了回到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及专业化分析,并且认为在效用最大化上,角点解比边际分析得出的解更为优化。
      社会分工确实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所以我赞成杨小凯先生的这个观点。 自然的社会分工是最有效率的,必然会导致专业化,因此角点解在分析这种类型的问题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超边际分析这个分析方法在解释部分经济问题时是较边际分析更优,但是并非能解决所有相关问题。如果用它来全部替代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恐怕就会出问题。因此对于这种方法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而不能一味的推广至一般问题的分析
  •     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基础的质疑
      刘正山
      (原载《经济学林论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根据有关资料的介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新兴古典经济学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理论要好得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杨小凯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前后交融。当然,杨小凯先生的理论并没有赢得一致赞誉,即使在华人圈内,也有质疑的声音。尽管质疑很少,但值得我们思考。
      
      张五常2001年4月12日、13日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搞什么超边际分析……超来超去,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看来看去也不明白”;上海复旦大学的贺学会博士在题为《超边际分析还是内生经济分析》的文章中称:新兴古典经济学不应该称作超边际分析,而应该称作内生经济分析或者基于分工的经济学(后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永生博士针对这篇文章提出商榷,贺学会也有个答复,限于篇幅,此不多谈)。
      
      限于阅读范围,我没有看到其他的相关评论。我认为,贺学会的观点实际上算不上是什么质疑,它还是正面的肯定评价;张五常则是将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一棍子打死。但遗憾的是,张五常没有指出杨小凯的经济学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他仅仅用“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看来看去也不明白”这样很笼统的话语,我们无法得知他的论据。而且,如果仅仅是因为 “看不明白”而否定一种观点或学说,恐怕很难让人心服口服,打个比方说,你对物理学一窍不通,你对这个领域的文章根本就看不明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你是否可以下结论说物理学是错的?显然不能。
      
      我对新兴古典经济学派的了解,只限于《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一书和这个领域的数篇论文。阅读了这些作品,我认为,将分工理论重新挖掘出来,结合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派的观点进行综合,这样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是不可否认的。我以前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时,就对分工理论深深叹服,尽管这个理论存在一些不足(后文讨论)。而新兴古典经济学,虽然堪称经济学的新的集大成者,但是我对其分析基础存在一些疑问,当然,其中有的疑问也是当前主流经济学无法解决的,也是无法回避的。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人天生相同”,也就是说,假定人的禀赋相同,无论是历史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抑或工人、农民,都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人的才干都是“内生” 的。这样假定,虽然便于分析,也符合主流经济学范式,但它存在自反逻辑错误:一方面假定人的禀赋相同,另一方面假定人的专业化选择决策具有不同的个人偏好(如风险喜好)。
      
      ——超边际分析的基础是“文定理”,指的是“最优决策——不同时买和卖同种产品,从不买和生产同种产品,最多只卖一种产品”。为什么?杨小凯先生的解释是:“如果买和卖同一种产品,只会增加不必要的交易费用,因而降低他的效用,因此不是最优选择。再如,不同时买和生产同种产品。如果农民生产粮食,他应该用粮食换衣服,而不是用粮食换粮食。”其实,“文定理”是对亚当·斯密思想的再表述,而不是创新。我也认为分工是发展的基础,但正如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在《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7)所说的那样:“在有关技巧不难获得的情况下,分工使技巧愈来愈熟练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进一步思考后,我发现,如果没有“整合”,则分工是有极大的缺陷的,它可能反过来阻碍发展。也就是说,“分工—整合—分工……”,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圈,这样的发展才可以持久。以学术的发展为例,它从来就不是极端的分工所能促进的(分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并不否认),只有对其他领域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对本门学科思想加以推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好的或合格的经济学家是珍稀物种。……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是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198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阿莱也说过:“人们过于经常地忘记,只有通过大量的综合研究,社会科学才能取得重要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具有历史、社会学、政治学宽广视野的经济学家……”
      
      显然,即使考虑交易费用,最优决策未必如“文定理”所说的那样。现实中也有很多反例,譬如:(1)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上的“对冲交易”。外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就是利用外汇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同方向、同幅度变动的特点,在外汇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做方向相反、金额相等的两笔交易,以便对持有的外币债权或债务进行保值。(2)在遭遇荒年时,农民生产的粮食连自己都不够,于是从市场上购买粮食。(3)生产货币的中央银行也会发金融债券,调节控制货币市场。
      
      ——超边际分析是建立在边际效用理论之上的,但边际效用理论存在一些至今也无法解决的难题,杨小凯先生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依然力不从心。比如说,对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效用理论显得束手无策。如果是在橘子和鸭梨之间,可以利用价格作为共同的尺度,每个人再作抉择。然而,在家庭和事业这两种价值之间,却没有共同的尺度可以作类似的转换:在个人层面上,是可以用序数效用论的原理进行主观的评等,做出比较,做出选择。但是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人们的七情六欲影响选择的偏好,是不能忽视的,怎么进行加总、比较与选择?以“不可能定理”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罗说,在任何情况下试图依据个人偏好得出社会偏好的次序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一种能保证效率、尊重个人偏好并且不依赖程序的多数规则的投票方案。简单地说,在通常情况下,当社会所有成员的偏好为已知时,不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个人偏好次序得出社会偏好次序,不可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准确地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偏好或者达到合意的公共决策。
  •     口碑也不错 跟着大师走一般不会走错
      
      回头来看 边际差不多是经济学应用最广的一个概念了 我曾经一度认为学好了边际差不多就学好了经济 。。
      
      超边际就更有趣了 希望有门萨俱乐部大力推广此等魔方游戏 也能让无聊的诸如我们能在飞机上消磨时光
      
      btw 新古典还是古典 我没看明白 也不想去研究回字的几百种写法 只是声明 新古典的大部分我能看明白的论点我都是支持的。。。
  •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错,通俗易懂.杨小凯的这本书也非常的好,虽然它读起来有些难度,但是见解却很深刻,在书中杨小凯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
       先来看两位学者对经济学的不同定义.曼昆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杨小凯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这种两难冲突有两类,一中是如曼昆所言,另一类两难矛盾是:稀缺资源本身并不固定,比如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力,因而减少稀缺程度,但这却会增加交易费用.
       这本书的编排看起来很散,以致于我反复看书的目录也没有看出其中有什么联系来,但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两个字:分工.如果说还有一个的话,那就算上"交易费用(或者说交易效率)".所有的内容都是以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为基础.
       书读起来虽然有些难度,但是没有用到数学语言,我觉得反复多读几遍还是可以读懂的,碰到不懂的专业术语,"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再补充几句,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废话".
       如果说你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话,一定要看看它.如果说你还没接触过经济学但是喜欢读书,也不妨看看,经济学可以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即使你对了解这个世界没有多大兴趣,但对挣钱感兴趣,那也可以看看,经济学知识在现在也是一种很好的挣钱工具.如果你觉得我对本书的评价有些过誉的话,那你应该了解到杨小凯先生是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学者,可惜英年早逝.
      
      
  •      杨小凯先生于2004年七月七日上午7时49分左右在家中逝世,年55。杨是我敬佩的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者,在我个人的感觉里,他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第一次听说杨小凯是在内蒙。那时,我有幸与我们华东师大金融系的一位学生同住,凡有空时,他就和我聊经济学,这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门学问的有趣和魅力,从他那里我方才听到了弗里德曼、张五常、薛兆丰、杨小凯,听到了《资本主义与自由》、《卖桔者言》、曼昆《经济学原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对那位同学说:“经济学有助于我理解自由主义。”他问我为什么,我回答不清,但感觉的确是这样,现在我仍然觉得由经济学走到自由主义可以少走弯路。此后,我们还一起上网下载奥维尔的《动物庄园》和《1984》,我们共同成为了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回来之后,有一些系的本科生邀请我们去谈谈支教经历。而我和他则一起改变了谈心的主题,这位同学向那些本科生们说“自由比民主还更重要。”
       那真是一段有趣的经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我读了一些杨小凯的文章,特别是他的《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我以为精彩绝伦。尽管是经济史,而且还仅仅是笔记,但是却可以把它当作一般历史来读,他使我看到了不同于历史教科书的另一种阐述。
       他分析了清末洋务运动的失败。他说:“洋务运动在清末经济史上是一个彻底失败的运动。”“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没有司法独立和保护私人企业的法律制度为基础。”“其失败不在於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是在於政府的「国家机会主义」,用国有企业的方式推动工业化,扼杀了私人自由企业的发展。”“阻碍原始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清朝末年的落後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往的历史教科书说,明清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所扼杀的,杨则提供了完全相反的证据。他并且指出,20世纪初清政府的立宪“终於使中国的经济制度上了轨道”,但是“这个良好发展趋势被革命和随之而来的民初动乱所打断。”他还正面评价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影响。他说,“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通过租界,英国人的地方自治、独立和公正的司法,这套制度也的确惠及中国人。”“清末海关虽由英国人赫德管理,但他是作为清政府的雇员,行使他的职权。他的管理不但使中国海关迅速现代化,而且使海关成为最有效率、最少贪污的清朝官僚机构。”
       在分析民国经济史时,他说:“如果军阀形成多个小国,并形成国界不可侵犯的秩序,则军阀割据有可能象欧洲一样形成多国平等竞争的局面。”他指出,之所以中国人倾向于武力统一,和清政府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机会主义的不良表率有关。他还正面评价了国民党于30年代初的立法活动,他认为,“这一系列立法行为基本肯定和继承了清末民初的一系列经济法制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中华民国後来在台湾创造的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这些法律制度为基础的。”他还指出了孙中山的缺点,一是机会主义,在台下提倡议会制,上了台又改总统制;一是社会主义,这使得立法时留下了不利于保护财产权的隐患。
       分析共和国时期经济时,他分了改革前和改革后两个部分。他指出改革前中国糟糕的经济现实应归因于制度,归因于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垄断和控制,及侵犯财产”。对于改革后的中国经济,他说,中国经济的成功来源于模仿。这种模仿的潜力会耗尽,而由于没有宪政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规则制定者、仲裁者、执行者和参与者都是从相同的党组织所安排以及制度化了的国家机会主义,其追求党的利益,不惜牺牲社会的福利。国家机会主义可由政府对私人企业进入重要行业的控制和国家掠夺私人企业为例说明。”他还分析了农村改革、乡镇企业等,亦颇多洞见。
       我手头有他的一本《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里面的数学图表和术语令我头痛,但是其中的主要观点我却能够看懂,他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出发,指出了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提出了自己关于经济学的新见解,他说经济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解释资源的配置,而是解释劳动分工、市场的自发演进。这本书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对中国问题的分析。比如,他说“中国政府虽正逐渐从人治向法治过渡,从由政府设计制度到模仿他国自发形成的制度过渡,但是仍太看重政府的立法能力,而不注重如何形成一些让自发出现的‘违法’个案通过类似普通法中的‘衡平法’程序,自发地形成新法律。”
       我看到,杨小凯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直指问题的根本所在:中国以往的失败归根结底是立宪的失败,是保护私产之法律的缺失。我并不清楚他在经济学上究竟有多大贡献,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他对中国问题的分析是值得人们,尤其是当道者深省的。
       回想起第一次听到杨小凯这个名字,当时我想象他应该是一个头脑活跃的新锐经济学家,年纪不大,顶多三十出头;后来听说他在文革时有过十年的牢狱之灾,我又觉得他一定已经六七十岁了;可是当我看到他的照片时,我感觉他是如此年轻,若非天妒英才,何以早夭?中华民族之不幸如此。
      2004-8-3
      
  •      杨小凯先生的本意是写一本关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介绍入门书籍。但是我在看完了以后,除了对杨先生大力推崇的新型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感兴趣外,更发现这本书是一个了解国际上现在最流行理论的一本好书。
       杨先生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是要在数学界最新发展起来的超边际分析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以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将古典经济学理论数学模型化,并以之发展和融合经济学这么多年来的理论和模型,从而像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对之前的地心学说和其他理论的融合和统一一样,建立一个经济学的全景结构,在此结构中,一切经济学的理论都能统一、融合、解释。对此构想,我是非常佩服的,也感觉到,在很多方面,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模型和结构的确有超出现在主流经济学的地方。不过由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现在才刚刚开始将理论数学模型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对于宏观经济学,我本人感觉到能解释的内容还是太少。
       而在这本书中,由于杨先生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是将现在所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融合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下,并要说明新模型比原有模型的优劣势,因此也详细介绍了所有相关的理论模型。虽然仅仅是简单介绍,但写得非常精炼,并且非常系统。可以说,看完此书,对于国际上现在经济学流行的理论模型就都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对于进一步的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大有好处。
  •   这些问题与其说是经济学的问题,不如说是是经济学以外的问题。我想,作者对杨小凯先生的批评其实不过是对经济学的批评而已。
  •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毕竟还是前沿经济学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方法论上讲,杨小凯先生确实开创了一条完全的新的道路。
  •   嗯,凭的恰如其分,不过碰到不懂的专业术语的时候,我更喜欢“Google”一下,而不是“百度”一下,呵呵。
  •   同上,维基百科比摆渡好得多~
    很难有中国学者可以把学术性的著作写的不干巴巴的,冲这一点作者也已经很伟大了
  •   我要看看这书
  •   这种人在国内呆不下去 可想而知国内的经济学家 是什么样的
  •   唉,又是太多的想当然和应该,历史有那么多容你设想的吗?即使有的话,对于已经过去的历史来讲,也不过是马后炮啊。
  •   经济学对于自由主义的价值在于其所提供的事实注脚。杨小凯的贡献便在于此。我也是经由经济学而入自由主义之门的。现在看来,幸亏当年读对了书,不然很可能走火入魔。当然,本体论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入口。
  •   这个中国有一个极大地怪现象,就是社会底下的人民(主要是学生)都觉醒了,都很清楚中国的问题在哪了,可是就是上层的哪些大牌领导,那些主流派学者却没有还停留在他们认识世界的年代,还要我们学习他们的知识体系。
  •   说的太对了。忘了哪个伟大的人讲过,如果科学家都活不过50的话,那么世界的科技水平就将会上一个大的台阶。三十年前可能这些主流的人有过些许贡献,但三十年后这些人除了阻碍科学进步外,几乎就没什么价值了(这里主要是强调的经济学领域的那些所谓的”泰斗“)。
  •   说的好啊。
    不过在这个制度下,社会底层这些觉醒的人们,一旦走进上层社会,就难免会见风使舵,完全忘记初衷,这也是体制决定的。
  •   我并不清楚他在经济学上究竟有多大贡献,但我认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他对中国问题的分析是值得人们,尤其是当道者深省的。
    ---楼主,他对经济的贡献再过二三十年可能看得会比较清楚~但是我想说,我认为他的分析框架可以看成一次“革命”,绝对是历史上排得上号的经济学家。
  •   我先问下,读这本书需要那种程度的数学基础。我现在刚上大学,能读么?
  •   回LS,按我理解学完了宏观微观就可以读,当然如果学过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更好。
  •   ls 我好久没有学数学了,看样子有很长路要走啊
  •   不是上层不觉醒,而是诸多利益交错,难以掰扯清楚
    对于太子党们来说,你捞我干嘛不捞,不捞白不捞,捞了才能巩固自我地盘;就是完蛋了,捞下的也是自己的嘛,又不吃亏。——智猪博弈里面那个总不吃亏的小猪
    对于大众而言,跟着领导走,总是没错的,领导给的,自己占下的才是实惠,瞎嚼舌头,小心闪了,至少也被人说是酸葡萄心理
    少数的,想有点抱负的,甚至“用鲜血警醒世人”的,其实最终挺惨
    唉!!!
  •   他的关于中国经济的成功来源于模仿的理解独具慧眼,如果制度不能及时改善,则这种迟早会消耗的模仿无疑为中国社会埋下了一种隐患。他说的后发劣势一鸣惊人!
  •   最早知道杨小凯,还是看了他的那本自传。说实话蛮受触动的。
  •   mark 牛鬼神蛇 很不错
  •   2010-03-20 20:17:55 小支
      我先问下,读这本书需要那种程度的数学基础。我现在刚上大学,能读么?
    2010-03-21 14:38:22 极光™
      回LS,按我理解学完了宏观微观就可以读,当然如果学过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更好。
    2010-03-21 21:01:21 小支
      ls 我好久没有学数学了,看样子有很长路要走啊
    这本简略本不需要数学基础,甚至不需要什么微观宏观的基础,小凯的框架没有将消费者与生产者割裂,鄙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本质差别,这本书将微观、宏观、发展、制度、演化等经济学分支融为一个整体,非常有利于建立一个经济学的整体知识框架。
  •   我看他的第一本书是《牛鬼蛇神录》,杨小凯绝对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最优秀的人才(那些比他更优秀的人,毫不夸张,他的狱友,有多少含恨被杀……悲),想不到他经历过这么多的不幸和血泪,还能走出这段死阴的幽谷,在监牢中战胜黑暗、饥饿、死亡、丑陋、仇恨、恐惧……一般人活着并身心健康的走出来就谢天谢地了,他还能在那样的环境下通过自学成才,绽放出夺目的自由之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