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医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张大明  页数:2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小说中医》讲述中医之学不仅追求真,追求善,同时还追求美的完满。中医学的美是医道中超越了真,超越了善的最高层次,是为医之道的至境峰颠。你苦醉心于中医学中,学会感到美的震憾,美的感染。中医的诊疗过程与其说是技术操作,毋宁说是艺术创作。中医诊疗过程观察周全,灵活善变。医生思彻天地,心游八极,个人之学识经验,性格灵感并参与其间。似是随心所欲,而实则终不逾距,为医理所涵。这为医生独特风格的充分展现,提供广阔的画面。历代成熟的大医家,多形成了的独具风格,在诊疗过程中鲜明地展现:“扁鹊医如秦鉴烛物,妍媸不隐,又如

书籍目录

第一回 说老师言学生人物亮相 论规矩谈技艺何为关键第二回 观方药测病情丝丝入扣 治疾病如写真样样相似第三回 妙改方巧改方改如不改 重开方又开方开犹未开第四回 辨痰浊论瘀血总归脂浊 化痰浊逐瘀血终是祛脂第五回 述藏象论脏器脏藏有异 言藏神谈脏形藏脏不同第六回 观影象参数值延伸四诊 通概念溶新知巧为辨证第七回 说难学道封闭中医学术 论药性惜粗疏中药理论第八回 用热药不远热妙在巧用 知实质巧运用以犯为能第九回 空调病阴暑症贪凉饮冷 大青龙温散法作雨龙升第十回 究西药论特性洋为中用 精选药获佳效重在辩证第十一回 评易经论医经医易同源 学易经读医经医易有别第十二回 重功能重感受中医特色 重形态重指标西医守则第十三回 论剂型有多种丸散膏丹 据病机巧运用阴阳倒颠第十四回 喜怒忧思悲恐辨证求因 风寒暑湿燥火因发知受第十五回 药方上多地名道地分明 灭病魔用强兵克敌制胜第十六回 议八纲谈脉象评脉论证 言太医话雪芹议红说曹第十七回 或合理或合实经典学习 或原意或释意经典研究

章节摘录

书摘实习生青禾一早就来到省中医研究院的名医堂前,兴奋中又略带紧张,今天她就要开始跟师实习了。昨天在医政科听说,自己要跟的这位张老师,年轻时在原来的医院就有“小神仙”的雅号,后来参加全省中医选拔考试,力拔头筹,于是调到省中医学院,从事医疗与教学,去年退休,被聘到这里的名医堂。那时拿到介绍信她就去挂号处,找到名医介绍栏中张老师的照片,仔细观察。    张老师细目长眉,笔挺鼻梁下的人中深而细,双唇虽薄而棱角分明,头发一丝不乱,额头上皱纹也整齐得如同精心描画的一般。    青禾这时回想张老师的容貌,只觉得颜面淡化而线条清晰,这些线条弯曲而不柔弱,挺拔而不僵硬,有条不紊地描画出他那睿智儒雅的面庞。若给他画像,最适合的形式当推中国画里的线描。那素描中的明暗,或国画里的渲染,已属多余。    她正想着,不觉张老师已走近,她马上迎上去:“您是张老师吧,医政科安排我跟您实习。”说着递上介绍信。张老师边接信边说:“好,好,你来吧。”    诊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朝阳射入,满室生辉。    青禾想,看来卫生是不必打扫了,那就先给老师沏茶吧。她扫见茶几上有个宝蓝色宜兴小茶壶,一旁还有个竹筒茶叶盒,就倒了些茶叶,将壶冲满水后端过来。张老师接过茶壶说:“谢谢。”    这时已有病人拿着病历本进来,师生二人马上接诊。    张老师问病,察舌,诊脉,开方;青禾跟着察舌,诊脉,记录,抄方。    这样,到了接近中午时,登记本上已有了十多个病人的姓名,室外已无病人候诊了。    张老师这时才腾出了感觉来品茶,随着淡绿色的碧罗春徐徐咽下,觉得香沁五脏,神清气爽。他边品茶边品味这位新来的女弟子。    只见青禾生着白晰的脸,黑亮的眼,红润的唇,透射着健美与机敏。她那白而润泽的面色,可作为《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最佳的、最直观的注解。张老师想,以后再讲这段经文,可以青禾作为教学模特。    “你有什么感想呀?通过这半天的实习。”张老师边喝茶边问。    青禾略一思忖,答道:“老师的思路有时跟得上,有时跟不上。”    “哦,”张老师用杯盖掠着浮在茶水上的茶叶,“说说看。”    “咱中医临床分理、法、方、药。在理法的阶段,我觉得似乎还勉强跟得上——可到了方药阶段——尤其是药的阶段,好象总跟不上。心中设想的方药,总跟老师实际开出的有不小的差距。”青禾低头翻着笔记本说,“例如这个病例……”    “方药选择涉及到规范的问题。”张老师徐徐地说。    “规范?”青禾抬起头,“您是说——”    “如果以规范与否作为标准,来划分中医与西医,那么中医的治疗可以归入不规范的一类。”张老师看着青禾疑惑的目光,又接着说:“不过不够规范并不等同于不科学、不优秀,不意味着落后。”    青禾虽然稍有释然,但疑惑却有增无减:“中医是门科学技术,难道还能不规范?”    “如果按技术与艺术划分,我宁可将中医划入艺术。古人早已有言:‘医诚艺也’”。    P1-2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医名家刘力红,伤寒名家郝万山推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畅销书系。    打造“中医师承教育”权威基地,还原老中医“手把手”传教实况。    学医难,学中医尤难!成为名中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元代名医王好古写的中医书名叫《此事难知》!    一旦通晓医理,就能以一当十,一通百通,就像清代名医陈修园写的书《医学实在易》!    而从“难知”到“实在易”中间,则是成为中医临床高手最为艰难的路程。  为让更多中医学习者接

编辑推荐

《小说中医》为《中医新课堂》丛书之一,是一部表述中医药文化的小说,中医名家刘力红、伤寒名家郝万山联合推荐。全书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的形式来表述中医,既源于真实的带教过程,而又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得全书既具有难得的趣味性,可读性,而又不失严谨性,使读者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医悟巧,是医学与文学融合得较为成功的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说中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小说中医》入选2007年10大中医精品图书 百万网友评出的2007年10大中医精品图书出炉 由环球中医网、中医名家网、大医精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百万网友最喜爱的中医药图书、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受到了中医药界同仁和广大中医药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下列图书入选2007年10大中医精品图书--1、《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人民军医出版社)2、《名医师承讲记-临床家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伤寒论临证指要》(学苑出版社)4、《周易与中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5、《黄煌经方沙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小说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学苑出版社)8、《中医方剂顺口溜》(人民军医出版社)9、《伤寒质难——火神师门问答录》(人民军医出版社)10、《实用运气学说:气候与疾病防治》(学苑出版社)以上排名由环球中医网根据网友的访问量、加入书友圈的数量以及图书申请免费赠阅的数量等相关信息数据综合整理。
  •   书的内容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这本书很粗糙,跟我之前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不一样!也去新华书店看过了,发现书的纸张和字的颜色都跟卓越的这本不一样!!所以我很怀疑在卓越上买到的这本是盗版!!!!
  •   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医书
  •   好不好大家看看便知道,我看着觉得好。
  •   趣说医理又何妨 ——评张大明的新作《小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 温长路中医如何与“小说”联系在一起?乍一看张大明先生的新作,我不无迷惑。待披阅全书,疑问便迎刃而解了。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小说中医》,有二层意思,一是以小说形式普及中医,二是与‘大而全’相对,小说者,小小说之也,意即书中所说仅为博大精深中医之一小部分。”以小说形式表现中医药,上世纪七十年代柯雪帆教授开风气之先,其所著病案小说《医林掇英》,风行一时,远及东瀛,获优秀科普作品奖,可见此种形式颇受欢迎。然自此以后,中医科普作品虽然不少,而以小说形式者至今鲜见。张大明先生既是中医专家,又是资深的中医期刊编辑,并注重的文学修养、兼习书画篆刻,(本书的封面、版式亦是张大明先生设计)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创见写成《小说中医》,作为“中医新课堂丛书”之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为空谷足音,见之而喜,故乐为之评。小说语言典雅而不失风趣,师生对话,时有妙语。书中结合病案,广征博引,以中医学为主线,结合西医学、心理学,乃至文学、史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喻医说理,循循善诱,使得全书既具有难得的趣味性,可读性,而又不失其严谨性,引导读者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医悟巧,避免了学术读物单调枯燥的缺陷,如同“手把手”地带教,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医学与文学的融合。而如果只将此书看成中医普及读物,只...是将已有的知识普及化而已,则未免有失公允。这是因为,小说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借此来表现中医的深刻内涵,寓学术于情节之中,趣味盎然而绝不浅俗,通俗易懂而颇多见地,如对中药理论的认识、对辨证施治的表述、对医易关系的探讨、对经典学习的见解等,均有作者对中医学术的发挥,许多思想具有前沿性。我认为,其中的许多章节都是以小说形式写成的论文,章头句尾都反映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小说中医》虽然是写的是跟师抄方实习,但又非单纯的病案小说,正如从书主编刘观涛先生在“中医新课堂丛书”总序中所言:“特别要指出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在临床技巧这一层次,而是时常借此将读者带到中医之道的大境界,通过中西医学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引导读者从较高的层次俯瞰两大医学体系,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可使读者从东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医学的文化底蕴、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特色之所在,这皆有助于从根本上、从实质上理解中医临床思路,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对中医临床的统摄指导作。” 在全球化日趋逼近的浪潮中,挑战和机遇同时摆在了中医学科的面前,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一中华瑰宝,让她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亟待得到人们的回答。张君此著,正当其时,开一家之言,抒赤诚之见,颇具意义。联想到近期中医界新作连连、新意频出,不禁让人兴奋不已,喝罢“鸡汤”读“小说”,习过病案温医经,文化复兴在中医领域里真的兴盛起来了!仔细品味《小说中医》,我越发有爱不释手之感。作为中医爱好者、中医院校学生的普及读物,她可以悄然使人们与中医靠近;作为高层次专业人员的欣赏作品,她能给人以有益的启发和思索。浅者可得其浅,深者则得其深,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也!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