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袁肇凯  页数:531  

内容概要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诊断学》分为绪论、诊法、辨证、临床综合运用、相关现代理论和技术、重要文献介绍6篇。其中绪论、第一篇诊法、第二篇辨证等3篇与本科教材同名,除简要介绍本节的基本内容之外,均阐释本节中存在的主要疑点和难点,并就相关的研究方向、思路、进展等研究动态分层次予以阐述;第三篇临床综合运用是从临床诊断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全面地阐述中医诊断的方法、技巧及注意点,为研究生的临床研究提供信息,拓宽思路;第四篇相关现代理论和技术着重介绍与中医诊断学密切相关的非中医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研究生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思路;第五篇重要文献介绍较全面地介绍了古今重要的中医诊断学著作和教材,供研究生学习参考之用。

书籍目录

绪论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一篇 诊法第一章 问诊第一节 问诊内容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二节 问现在症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二章 望诊第一节 全身望诊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二节 局部望诊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三节 望舌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四节 望排出物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三章 闻诊第一节 听声音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二节 嗅气味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四章 切诊第一节 脉诊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二节 按诊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二篇辨证第五章 辨证学基础第一节 辨证概论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二节 证候诊断思路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三、研究动态第六章 八纲辨证第一节 八纲的基本证候一、基本内容二、疑难解析……第三篇 临床综合运用第四篇 相关现代理论和技术第五篇 重要文献介绍

章节摘录

  (四)脉诊研究前景展望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中医脉诊的现代化研究,期望用现代医学方法和仪器设备,解决中医脉诊“指下难明”的状况。研究虽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脉象信息的采集处理手段单一  目前传感器的设计,尚不能实现脉象信息的全面采集,使脉象仪一般只能实现压力脉搏图的描记及分析。虽然传感器的设计已从最初的单点采集发展到阵列式多点采集,但是仍有很大差距。一方面中医诊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定位布指,总按与单按结合,不断调节指力。在整个诊察过程中是推理辨证与取脉结合进行;另一方面脉象形成极为复杂,它与血管结构和特征(血管硬度、血管弹性等)、管外肌肉和皮肤组织、血液特性(血流量、血液黏稠度等)、血液循环系统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仅采集压力脉搏信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应实现三维的、动态的采集。另外特征提取和信息分析方法简单。现有的脉图分析仪器提取的脉图参数较少,信息分析方法也仅限于时域、频域分析和简单聚类。必须开展血流参数基本理论及脉象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取更丰富的脉图参数,并针对其特点进行信息处理。  2.客观化研究标准尚待统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各研究地区、单位的仪器规格、性能、条件的不同,选用的参数参量的不同,进而在脉图的表现形式和参数标准上各不相同,这些不利于研究的借鉴、交流和推广,更不利于临床诊断标准的统一和推广;目前在统一仪器的基础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客观化标准。  3.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由于仪器、诊断标准不同等诸多原因,使得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成果仍未能广泛进入临床,甚至某些研究只能束之高阁,在临床研究方向上也往往容易局限于心血管疾病,这些极大地阻碍了脉诊客观化研究的进展。  因此,对于已经成熟的研究结果,应进一步予以推广,使得中医人自身能够促进脉诊研究的应用,为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诊断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