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的声音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New York :Atheneum  作者:明洁  页数:146  字数:5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座承载了太多历史故事,见证了太多世事繁华的京都古刹,在快节奏的生活旋律中渐渐被人遗忘。  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把它重现在读者的面前。和读者一起回顾它的过往历史,感受它清静幽远的氛围,体味佛学的宽容博大,或许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回记忆,更能得到心灵的宁静和休憩。  虽是佛寺游访,但轻松而不凝重,诗意而不呆板。优美的寺院风景图片,令人深深地感受到佛寺的庄重与出尘,幽雅与清远。

作者简介

明洁,原名董晓鹂,199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曾为大学教师,后为以翻译为主的自由撰稿人。主要译著有:《与生命相约》、《活得安祥》、《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与生命相约》、《活得安详》、《佛之心法》、《正念的奇迹》、《生命的转化与疗救》

书籍目录

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悯忠台 五方佛殿 观音殿 法堂·藏经阁 瑜伽焰口 寺前无门关二 梦里桃源知何在 寻找法源寺 寺之清气 人间天上 活着的四大天王 树倒藤枯时如何 花落的声音 五台山僧 蔬畦净晚烟三 胜地花开香雪海 失落的明珠 花亦名爱官 香雪海·丁香诗会 寂静的角落 李敖来访尾声

章节摘录

  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沿着甬路向天王殿走去。甬路左右两边是钟楼和 鼓楼。钟、鼓楼一层的窗户都是圆圆的,与整个楼高相比颇小巧,就像两只 圆圆的眼睛。二楼的窗户则是长拱形的,显得略大一些。两座楼前各有两丛 两三米高的灌木,长势很好,看起来就像钟楼和鼓楼各长了两只脚,稳稳地 扎根于地下。 过了钟、鼓楼,迎面立着一一尊三米多高的铁质香炉,上半部分长满了 铁锈。它的最上面是一个两层重檐,重檐之下原本用来烧香的空间被围上了 铁丝网,铁丝网也早已生锈了。炉身保存得很好,没有太多锈迹,花纹很清 晰,凸出于平面之上。图案主要是后天八卦、云纹、荷花、莲藕等中国传统 文化中具有仙气和灵气的吉祥物。此外,八个方向的卦与卦之间都雕有各种 动态的仙鹤:有的仿佛在衔云,有的欲叼荷花,有的展翅飞翔,还有的调皮 地曲颈将长喙伸入到八卦的两爻之间……炉身下部镌有“庚戌年乙酉月吉日 造”、“慈宁宫管事提督……”等字样。从“庚戌年”这个时间和“慈宁宫 ”及“管事提督”这两个名称来推测,当为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造 立。 紧挨着这个铁质大香炉的是一个陶制抓耳式香炉,正面是“北京法源寺 ”五个大字,炉身上清楚地记载了它的铸造时间和监铸人等。 过了这两个香炉,甬路的左边是四棵碗口粗的新柏,显然是近年才种上 的,右边则是古柏与新柏间错。据说这些古柏的树龄有五六百年了,树干有 一人合抱那么粗,树纹是纵向的,有的呈好看的螺旋形。 殿门前是两尊威武的大铜狮,左雄右雌,身体均呈墨绿色。它们的脖子 上都饰有璎珞,奋目张口,仿佛正在发出狮子吼似的。雄狮右爪下按着一个 精致的铜球就像它的一个精致的“玩具”!雌狮则左爪下按着一头很小的幼 狮,幼狮四脚朝天,肚皮凸起,好像吃得饱饱的,正在打滚嬉闹,很开心的 样子。铜狮后各有一个大水罐,大概是古时防火用的。 天王殿不大,窗户是假的,水泥做的花纹,窗格和窗框非常逼真,富有 装饰性。殿两旁的围墙上各有一个侧门,从侧门向两边延展,是两带青青的 竹林。竹林葱郁繁盛,掩住了围墙。 进得天王殿,一尊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像,笑笑地看着众人。这一 尊是明代的夹纻金漆像,高一米多点儿,颜色已褪成红褐色了,身上也有几 处漆剥落了,还有一些折痕和划痕,深浅不一,就更添了几分古意。 欢喜弥勒是人人都喜欢的,我也不例外。据说布袋和尚是五代梁时明州 奉化县人,名契此,号长汀子。他常常背着一个大布袋,游走于街坊行乞。 不管讨到什么,米饭也好,鱼肉也好,除了吃八口以外,剩下的都收到布袋 里。每逢闹市,他就打开布袋,把所有的东西都倒出来,撒在地上让人看。 然后又一一拈起来,问人:“你道这个是什么?”良久,没有人回答,他就 又收回袋中,自顾自背走了。他常常以纸包屎给人看,说,“这个是弥勒内 院的。”有时候又说,“这个是兜率天的。” 在布袋和尚的传记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段场景:布袋和尚行乞的时 候,身后每每跟着十八个小儿,人们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想来应 是菩萨从兜率天带下来的眷属吧。有一天,布袋和尚在河里洗澡,十八个小 儿一密谋,把他放在岸上的衣服给抱走了。布袋和尚急得大喊大叫,沿河追 逐,众小儿和围观的人大笑不已。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一幕呵!也因此 ,人们发现了菩萨的马阴藏相,进一步地证实了他的不凡。 此外,我还喜欢布袋和尚的一首诗。他生时游走于江、浙、闽一带,在 萍水相逢的凡夫俗子眼中,不过是一个形容猥琐、邋邋遢遢的胖和尚,谁会 想到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呢!想来他在云游的过程中,也饱尝了人间冷暖、 世态炎凉,故而他有一首偈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P5-7

编辑推荐

  这世界上有多少我们凡夫俗子所不能知道的神秘的事情呢?在宇宙的森罗万象面前,又有谁能知道冥冥之中它们之间的联系呢?恐怕只有证道的圣人了罢!法源寺,以及其他的寺庙,还有佛、法、僧三宝,乃至其他的宗教,又有谁敢说,它们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花落的声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初春的沈阳,春寒料峭,虽然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早早的脱掉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漂亮衣服,但是即使是今天(3月10日)依然有零下10度的气温,冬天迟迟不愿离开这座古老而喧闹的北方都市。这几天一直在和Henry、Jobs忙活一个项目,有些紧张,有些期待。在上班的路上读了一本温暖的小书,使我能在忙碌中有些许的轻松,在寒冷中体会片刻的温暖,在喧闹中感受一阵的宁静。前一段读《空谷幽兰》,对那本书的译者明洁就有了一些期待和好奇。那本书的悠扬的文字、飘逸而空灵的感觉相信没有译者对隐居者和宗教深厚的感受是很难这样完美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巧听说明洁写了一本书,名《花落的声音》,就迅速搞来一本,静静的读完。这是一本游记。本来刚拿到书的时候有一点的遗憾,觉得游记估计没啥看的,也不会有什么更多的东西,无非是作者的一点感受,但是看进去才知道,虽然本书的主线是作者3次游历了藏在繁华北京南城的法源寺的点滴感受,但是里面凝结了作者对于法源寺、佛教的深厚的感情和领悟,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喧嚣背后的宁静。本书的简介说的非常的切合实际。书中文字优美,一贯的保持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佛学的功底,并且有多幅优美的图片,让人如亲临其境,仿佛和一位恬淡的老师一同游历一样。书读完了,对作者明洁又多了一些了解的期许。查询了一下,在网络上,关于明洁的记录不多,只有一篇比较详细,是在小叶菩提的博客里面有一篇叫做“兰花为什么这样香《空谷幽兰》背后的故事”(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8f3c80100aok4.html)在那篇博文中,对明洁是这样描述的:明洁原名董晓鹂,大连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后在大学任教。1994年,明洁到河北柏林禅寺参加禅夏令营活动,在明洁从北南下的同时,还有一个从南面武汉北上而来的大学教师黄总舜,他是武汉大学一位著名的美学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这次夏令营活动中,他们仅有过目光的一次交往,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时令相似的一天,他们双双独自一人,一个从南,一个从北,竟然再次出现在柏林禅寺。神奇的相遇,他们走到一起了,在这里,他们作出了一个让世人大为惊诧的决定:辞职来到河北修行。此后,董晓鹂改名明洁,黄总舜改名明尧,两人焚香素食,在河北虔心苦修十年。同学相别近十年后,我到河北专程去看望明尧,在那里,第一次见到明洁,不像苏格拉底研究美、欣赏美、执着追求美而自身却是金鱼眼、高颧骨,明洁俨然是从画中莲花上走下来的观音菩萨,美丽、沉静、亲切、高贵、悲悯、纤尘不染,浅浅淡淡中涣发出一种神秘和能量。这种印象是所有见到明洁的人共有认识。这也往往让人想不通,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要“出家”呢?明洁学习的是德文,但是她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她的文字清新、流畅、细腻、优美。近年来,除《空谷幽兰》外,她还和“同修”明尧一起共同翻译了《与生命相约》、《活得安详》、《佛之心法》《正念的奇迹》、《生命的转化与疗救》、《步入解脱》、《切穿妄想的金刚石》、《呼吸!你活着》等。他们翻译的法国一行禅师的《与生命相约》、《活得安详》,在诗意、轻松的阐述中,告诉了人们生命的美好与庄严,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与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除了理性的阐述外,还有一些易学易做、行之有效的“活得安祥”的方法,同样慰藉了许多孤独、流浪的心灵。此外,他们还共同编写了大量佛学丛书,如《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以悟道为线索,精选了中国历史上490位禅宗大德开悟见性的因缘故事,是目前介绍禅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统的一部禅宗史专著。他们编写的很多著作成为佛学院的经典教材。不知为何,这样一位托凡超俗的女子让我想起了Jane,也是一样的文弱而坚毅,但是一样有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女子,不知她们是否相识呢?
  •   普通的一座寺庙,充满历史,文字清新,读来静心
  •   虔诚点去读,一本很美丽的书。让我们的心灵平静。
  •   喧嚣的都市,居然还有如此的女子,难得。整本书,作者记述的就是几次法源寺的行纪,从容平淡之中,透露出虔诚的信仰和对自然人文的深深关切。在寺庙里欣赏绿叶红花的美景,倾听寂静之中落花之声,在寺院的台阶上打盹,与出家人攀谈交接,作者处处体现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和洞察。关于乞者的思考也很有意思,有些文字是可以启人深思的。书尾有一小段关于作者的介绍,第一次看到明洁这个名字是在读“空谷幽兰”的时候,她是译者,也应是现代都市里精神上的修行者。
  •   读过很久之后才想过来写写评论。
    对于明洁,我想很多人是因为读了《空谷幽兰》而想读一读她写的东西吧。
    这本书看样子也不是为了大卖而写的,注定也不是能很迎合市场的书。
    自己走了一些地方,也走了一些寺庙,对于过度旅游化的宗教场所和变得职业化的和尚总在心里有着莫名的抵触。
    在我看来,真正的修行,就是在山中,在谷中,默默无闻,寂寂无名
    这个世界过于不纯粹
    使得纯粹的东西逐渐变得稀少
    有时楞然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会觉得奇怪

    至于这本书,静心读读,偶尔听听花落的声音,蛮好
  •   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作者对于她所感受到的已经尽力进行了描述,花落的声音,大概希望读者也能感受到吧。可以读一读。
  •   令人安静的感觉,仿佛那普陀山的法雨寺。
  •   去过法源寺,看过书后,认识更深了,还要找机会再去。
  •   空灵,有益有益有益有益有益有益有益有益
  •   题目很好买了之后觉得一般可能是我不信仰佛教吧但平心而论这本书的作者文字组织能力不是很好一些东西很泛泛化没有我想象中的优美
  •   因为读了《空谷幽兰》,所以买了此书。作者无疑很有才,写得也美,但看得出这本书是为作而作,少了分自如的味道,但还是赞叹作者,这也不失为一件较好的作品。
  •   也就一小部分值得一看
  •   还好只是封面有点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