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文化批判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华龄  作者:李波  页数:304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曾断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著名美籍历史学家孙隆基教授在其代表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将以“吃”、“口腔化”为突出特征的“身体化生存”视为中国文化最重要、最坚固的深层结构之一。遍读著名美国人类学家西尼•W•敏兹(Siney-W•Mintz)的作品《吃——饮食、文化与历史漫谈》,发现西方饮食观尽管也很丰富,但大多拘泥于营养、制作等层面,远不如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那么复杂、隐秘、嚣张、厚重、沉重、致命、波谲云诡以致于惊心动魄。迄今为止,我以为“吃”是汉语里最复杂的一个字,“吃”远远超过了食文化的范畴,它涵盖了中国文化中所有的秘密。在中国,“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如雷贯耳,堪称天条,它把“吃”从食文化的核心提升到了“国教”的高度;它像一只看不见的铁手,操控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运行轨迹,捏造出中国人特有的个体人格和怪诞的国民性。如果说,“狼图腾”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精神图腾,那么,对于农耕民族的汉民族而言,毫无疑问,他们的精神图腾,则是“饕餮图腾”或“食图腾”。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带有追问、自剖、忏悔、既颠覆又具建设性的亚学术著作。作者经由独特、幽微的美食文化,来梳理和解读中国的母文化和国民性,为中国人的文化认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的追溯、论证及结论颇具警示意味:中国口腔文化对味觉的片面追逐,导致了中国人的饥民心理、饥民人格、现世感和身体化生存,并形成了和他人、环境、信仰以及自我的紧张关系。作者锥心泣血地呐喊,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口腔的囚禁。同时,必须将“民以食为天”予以颠覆,回归到“食以民为天”,中国人才能走出“口腔化生存?的精神囚笼,凝视自己,仰望星空。

作者简介

李波,作家、学者、翻译家。现居美国。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国处男》、《回头无岸》,译作《音乐往事》等十多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好了肠胃,忘了痛  (一)由亚当和夏娃的“国籍”说起  (二)天谴已经降临  (三)吃的就是心跳第二章 “口腔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一)我食,故我在  (二)民以食为天第三章 口腹之欲如何成为文化  (一)审美、文化源于味觉  (二)文人让“吃”看上去很美第四章 超级美食大国的盛宴  (一)瓷器:中国的名字  (二)中国是个大餐桌  (三)满汉全席第五章 中、西方口腔文化的主要差异第六章 饥民和饥民社会  (一)饕餮的传人  (二)饥民:吃出来的国民人格第七章 让我们吃喝,因为明天我们就会死去  (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饕餮  (二)生当封侯,死当食庙第八章 “吃”是一种秘密武器  (一)饭桌上的政治启蒙  (二)既是矛,又是盾  (三)致命性武器  (四)非致命性武器  (五)酒是一副药,喝了跑不掉第九章 “吃”等于立场和荣誉  (一)嘴巴:人格的大门;肠胃:道德的容器  (二)吃出来的软骨症  (三)两大口腔文化,一样的悲哀第十章 中国已经被吃垮过N次  (一)火山上的宴席  (二)鸦片战争:吃出来的战争  (三)西方人、日本人对鸦片的态度 ……第十一章 在魔鬼炮制的液体里迷失第十二章 美食家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第十三章 别了,美食故乡第十四章 “我们会一觉醒来变成甲壳虫吗?”第十五章 我们还有多小家底可吃第十六章 谁来养活中国第十七章 谁来捍卫动物的权力第十八章 素食主义救中国附1 谁让我们变成了病人附2 传统文化的口腔化批判 

章节摘录

插图:2003年8月,北京香山发生了“馋嘴民工偷吃天价葡萄案”,被媒体炒得纷纷扬扬。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标题上使用了“馋嘴”二字,颇耐人寻味。案件其实非常简单。2003年8月7日凌晨,4名河南籍民工潜入一果园偷吃葡萄。由于葡萄味道鲜美,饱餐了一顿后,又用编织袋装了47斤葡萄带走,被巡逻民警逮个正着。经查实,这是北京农林科学院投资40万、历经10年培育的科研新品种。该项目仅有100余株研究对象,4位民工的馋嘴之举令其中的20余株试验链条中断,间接损失无法计量。因为被吃被盗葡萄被估价11000元,9月12日,海淀区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批捕其中三位。这意味着,如果这个估价被法院认可,这几位倒霉的“馋嘴民工”将面临着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当犯罪嫌疑人李高尚等人知道自己的馋嘴惹下了如此大祸时,后悔地流下了眼泪:“要知道那么贵重,说啥也不敢吃啊。”其实,饿了,馋了,到农家菜地、果园顺手牵羊摘个黄瓜、桃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本人小时候就有此劣迹,曾经被老农民扭送到学校。然后被兴冲冲的教务主任煞有介事地批评一番,把赃物黄瓜、西红柿、雪梨等送进了他的厨房,也就不了了之了。“偷食”的确会在口腔快感之外加上心理快感,那种犯规越轨的奇妙快乐,没有“偷食”(偷腥)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只是这些农民太倒霉而已,居然吃进了监狱,不过比起那些被吃死的,还不是最冤的。我想起199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期间的一则电视报道,揭露日本在中国许多地区留下化学毒弹,半个世纪后仍然危害中国人。其中东北某地一些工人在建筑施工中挖出一枚毒弹,并倒出一些透明液体,在大家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的情况下,一个工人勇敢地亲口尝了一尝,顷刻便死于非命,使人惊恐万状,感慨良多。2006年8月4日《楚天金报》报道,8月3日凌晨,武汉地区发生雷暴,过后,武昌车辆厂公园游乐场出现罕见的一地麻雀,有死有活,不计其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波的这部书从一个新角度对中国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救赎同时做出了努力,毁灭的同时给予了建设,不将希望彻底窒息。这本书给我的震荡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平息,它使我看到“口腔化研究”还有大片待耕耘之地。这本书加上拙著《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对老式的中国人研究产生冲击,这个研究是掀开新页的时候了。  ——[美]孙隆基(著名历史学家)李波振聋发聩地提出:“中国人主要靠味觉在认知自己,认同同类,认知这个世界,也是通过味觉来表达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研究课题,倘若能够深入下去,甚至可以像福柯的“性史”、精神病院研究那样产生出极其丰富的研究成果。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李波是我的老朋友,这本书是第四次再版,既说明了它的学术价值,又显示了它的现实意义。当中国人仍然沉溺于大吃大喝和“逮什么吃什么”的物质追求时,这个民族就没有真正的希望。心、肝、肺、口条……什么东西都敢吃的人,就意味着什么事都敢干,多可怕呀!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贺雄飞(著名出版家、犹太文化研究专家)

编辑推荐

《中国食文化批判:如何走出"民以食为天"的囚笼》: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味觉的囚禁。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注心灵建设的中国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食文化批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视角独特 发人深省 对“民以食为天”传统观念的颠覆
  •   非常好的一本书,我是偶然看过同系列的书才决定买的这本,看完后心情有些沉重,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所一直推崇的食文化究竟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以牺牲动物的权利来满足人的口腹之欲是否合适?
  •   物有所值 不错不错 值得推荐 观点好犀利哈
  •   这本书实在是不值,没有深层内容,估计作者也就为赚俩铜板罢了
  •   这本书讲的很有道理,意味深长
  •   其他不说,把作序的名人作为作者之一来吸引眼球,这只能说明这本书不怎么样,不然,不用这样拉虎皮扯大旗的。请大家买的时候慎重!
  •   我觉得作者不是危言竦听,当一个民族把吃都作为最大乐趣的,说明生活太悲哀呀,因为中国历代的贫困,不是战争就是天灾,统治阶级永远那么残暴,人民经常吃不饱,能吃饱饭也就最近30年,但是我觉得中国人好吃,还不说借吃来麻醉自己,逃避问题,根子在哪,大家都清楚,写的还是很中肯,例子也触目惊心,口腔文化该改改了,还是值得读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