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学关系史论

出版时间:2003-7-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岩  页数:404  

内容概要

  东北亚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域,自古在这里充满了神话的幻想与传说的智慧。黄渤海沿岸的各个民族和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进行过频繁的文化交流,而文学交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简介

  李岩,吉林龙井市人,1950年生。毕业于延边大学朝文系。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客座教授。主要论著有《朝鲜文学思想史研究》、《燕岩美学思想研究》、《朝鲜李朝实学派文学观念研究》等多部,有论文50余篇。现精进于中朝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自序第一章 上古时代中朝文化关系第一节 上古时代中国人的朝鲜观第二节 上古时代的中朝交通与文化交流第三节 朝鲜神话存失之探微第四节 檀君神话中的外来文化因子第二章 中朝文化交流与汉文学的东渐第一节 汉字的传人朝鲜及其影响第二节 三神山传说新考第三节 中国古文献中的古代朝鲜语第四节 乐浪文化及中国神话第三章 中朝文学交流的渐炽第一节 “箜篌引”及朝鲜最早的汉诗第二节 朝鲜最初的散文第三节 最初传人中国的朝鲜歌章第四节 外交活动中的文学交流第五节 朝鲜古乐舞在中国第四章 中国佛教与朝鲜文学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佛教与新罗乡歌第二节 九华佛祖诗僧金乔觉及其相关诗第三节 入唐诗僧慧超的遗诗第四节 唐代文人笔下的新罗留学僧第五章 唐罗两国文人直接的文学交流第一节 唐代文坛上中朝文人直接的交往与文学交流第二节 唐代有关赴韩使节之诗第三节 崔致远及其在唐时期的文学创作第四节 崔致远的文学观与魏晋文论第六章 高丽汉文学的繁荣与唐宋文学第一节 朝鲜初期儒学与汉文学第二节 高丽儒学的振兴与汉文学的发展第三节 高丽诗话与中国文论第四节 高丽后半期的思想文化与“海左七贤”诗派第五节 高丽诗话的理论特色第七章 李白、杜甫等中国名家对高丽文学的深远影响第一节 李奎报创作中的中国诸名家第二节 “海东谪仙”李奎报诗中的李白第三节 “诗圣”杜甫名扬海东第四节 宋元文人与高丽使节的文学交流……第八章 中朝关系的烂熟与李朝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章节摘录

  从这一记录中我们可知,春秋时期的齐国已有与隔海相望的朝鲜进行贸易的经验,并非常喜欢发部族和朝鲜的文皮(有花纹的兽皮)和况服(脱毛之皮制的衣服),而与之进行交易的欲望也很强烈。与燕国不同,齐国与朝鲜通商当利用海路。  进入汉朝以后,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一度繁荣,中朝两国的交通更加频繁,当然商贾的活动也非常活跃。朝鲜半岛出土的许多历史文物证明,中国商人的活动范围不仅在朝鲜北部,而且在半岛南部也留下了许多足迹。  上古时代中朝交通的另一种形式是流移民的迁徙。《后汉书·东夷列传》说: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秦)苦役,适韩国。  马韩割东界地与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暴政,大兴土木,特别是派蒙恬强征全国的老百姓修筑长城,造成百姓涂炭,国政混乱,民愤四起的局面。范哗所记上述情况说的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情。据其他文献,当时像这些耆老们一样逃避苦役或暴政,东徙朝鲜南方的人数达数万口。马韩为这些秦民割让安排的“东界”,后来变成一个又一个的部落并形成了统一一隅的部落国家--辰韩(据史学家们考证“辰”乃“秦”之音变)。  其实,这些秦移民流徙到朝鲜半岛之前,已有秦国的商人在朝鲜半岛的一些地方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如平壤大同江对岸的土城遗址,曾出土了秦朝的半两钱。半两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刀、布、贝等币而铸造的全国统一的货币。这种半两钱的发掘,正好证明秦国商人曾活跃于朝鲜半岛的历史事实。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韩文学关系史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