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其人

出版时间:2004-07-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葛涛 谷红梅 苏虹  页数:410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一个外国人——我记不清是一个读者、记者还是学者——看了钱钟书先生的书,非常喜欢,打电话给钱先生,想要采访他。钱先生谢绝了对方采访的要求,且以一句妙语作答:假如你吃到了一只好吃的鸡蛋,尽管吃就是,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生蛋的母鸡呢?想起这话,我常常会忍俊不禁,对沉静智慧却又风趣俏皮的钱先生,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敬意。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喜欢某一作家的作品,假如有机会既知其文、又知其人,有机会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这个作家的创作经历和生平轶事,从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写作心得、思维奥妙、创业经验和人生启示,何乐而不为?我们可以说,文学作品并非鸡蛋,文学作家当然也不是只会生蛋的母鸡。  正因如此,葛涛先生要编这本《金庸其人》,我喜欢金庸小说,因而乐观其成。进而,葛涛先生要我为之做序,我亦不揣冒昧,答应了。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即便不是“地球人都知道”,至少,也是这个世界上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人津津乐道。尽管停止武侠小说创作已经超过30年,但金庸先生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也正因如此,有关金庸的争论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有关金庸的武侠小说,到底是“第一流”,还是“不入流”?另一个是关于金庸先生本人的名气和影响,例如既成了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又当了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这到底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  我向来不想卷入这样的争论,在这里,更无意于此。将文学家或文学作品分成流、品,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诗评家钟嵘没将陶渊明的诗歌列为上品,却没想到陶渊明的诗歌辞赋及其人格精神千古流传。对一个人进行主观臆断式的品评,就更加难以让人信服,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神圣化”,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进行“妖魔化”,同样表明对人、人性和人生缺乏应有的智慧和经验。其实,一些人喜欢金庸小说,直至如醉如痴;而另一些人不喜欢金庸小说,以至于嗤之以鼻,这都是正常现象。  我想说的只是,金庸小说的广泛流传,这是一个事实。金庸小说究竟价值几何,这需要认真、细致和深入、持久的研究,最后还需要由文学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来定位。  而要评说金庸其人,则需要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除了武侠创作卓有成就之外,金庸先生——应该说是查良镛先生——还有其他方面的非凡业绩。例如,他还是一个资深的编辑、主编、主笔、新闻观察家和时事评论家,一个成功的新闻事业家和现代企业家;他还做过电影编导——艺名林欢——创作过《绝代佳人》、《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等作品;他也是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交游遍及两岸三地的政治、经济、学术、社会各界;他还是一个造诣深厚的学者,在国际法、中国历史、佛学等领域均有丰厚的学养和过人的见识,获得过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加拿大UBC大学D.Litt荣衔,是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中的各两所学院的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北京大学,他并非中文写作专业,而是国际法专业名誉教授;在浙江大学,他招收博士研究生,也并非文学专业,而是交通史专业。如此等等,岂是幸致?

内容概要

     本书不仅收录了金庸的轶闻趣事、亲友的回忆文章,而且收录了学者和金庸的对话录、记者采访金庸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出活生生的金庸。另外,本卷还收录了从出版家、文学家角度介绍、研究金庸的精彩文章。     1985年6月生,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6年4月,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    1989年,在《明报》创办30周年庆祝茶话会上,宣布担任《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1年12月,与品海联合宣布:智才管理顾问技术收购《明报》企业。    1992年2月,赴美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3年18日,江泽民会见金庸。4月1日,改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    1994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金庸武侠小说第一部英译本。3月,北京三联书店隆重推出《金庸作品集》简体字版。8月,被《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一书评为排在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的第四位大师。10月25日,北京大学授予金庸金誉教授。12月,第一部关于金庸的传民《文坛侠圣——金庸传》在台湾、香港、内地同时出版发行。    1998年,获香港政府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美国与中国台湾、昆明、杭州先后举办“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年,开始对15部小说进行第三次大修改。    200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北京大学举办“金庸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1年,获颁第九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之终身奉献奖。    200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3年,荣蒋“20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亚军,仅次于鲁迅。10月,莅临“华山论剑”。

书籍目录

序香港第一才子查良镛  金庸私房档案  金庸其人  金庸的少年时代  金庸抚今追昔话当年   金庸一二三  为天龙八部所见  武侠小说大宗师——金庸  王牌人物金庸  武侠小说大宗师金庸印象  金庸  香港第一才子查良镛  金庸是我的小阿哥  秘书眼里的金庸 大师金庸 衣要尺度米须斗量——“华山论剑”说金庸 剑有情但不要走偏锋——西部文坛四大高手纵论金庸 永远的金庸 金庸尊师 金庸大度的胸怀 金庸不在乎诺贝尔奖 放下无求心自在——近读金庸先生掩映多姿跌宕风流的金庸世界 棋剑三侠——金庸、林海峰、沈君山清华夜谈录 掩映多姿跌宕风流的金庸世界 新辟文学一户牖——访金庸谈武侠、文学与报业 如椽飞笔渡江湖——论侠、道与中国传统的精神  ……“金迷”聊聊天——大师兄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文学家金庸《明服》之父——新闻学家金庸用人民的观点写历史——历史学家金庸编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江南才子下香江,36卷武侠巨著奠定了查良镛在香港的文学地位,一份《明报》奠定了高级知识分子报刊的武林盟主地位。在这四十多年间,查良镛给文化界和报界带来了光芒万丈的风采,他与香港是分割不开的。    要是说查良镛是香港第一才子,相信没什么人会反对。在筹备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他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1984年当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至1996年重出江湖担任筹委会委员,他的政治取向和野心一直为人所争议。    我是替儿份报章和周刊写稿的自由作家,并非在任何一家打工,虽不是要开罪人以示艺术家脾气,但也没有要擦任何一家报刊老板的鞋的必要。何况,没有单一份刊物的稿费养得我起,所以没有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能,我只是想说说几句心里话。    记得三年前的新年前夕,我在外头玩完之后,跑去查良镛家。当时在场的人很少,也许只有查先生、查太太,还有倪匡和倪太太。    查先生开香槟向各位祝新年快乐,闲聊中聊起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查夫人爱夫情切,还嘀咕他辛辛苦苦地做功课、开会。查良镛带些微的激动,用他带着江南口音的广东话说:  “我两手空空来到香港,一住几十年,也可以说我在香港发达。我想为香港人做点事。”那是三年前的话了。    不是今天才说的,也不是对么众宣布的,只是在家里跟几个对政治毫无影响力的人说的。大家听完都忙于品尝香槟去了。    1981年,查良镛曾到北京访问邓小平,他与邓小平有过一席长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四报》一直批评“文化大革命”。在《明报》写了十几年稿,从来没有老板或主编示意要我们写什么,即使在查先生饱受各方面炮轰的那几个星期,也没有人示意作家们要保卫查先生。各写什么都可以,赞成的,反对的,画漫画讽刺政治方案的,都没受到干预。    踏进20世纪90年代,他把《明报》企业交付给了于品海。可惜《明报》企业的表现令他失望,其间碰上他健康出了大问题,心脏动了手术。查太太极度关心,请了两班护士二十四小时守着他。    然而在静养期间,中方再度邀请他出任筹委会委员,查良镛答应了。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的答案是:“起草基本法时,用选举委员会推选未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建议是我提出来的,如果我如今完全不理,好像说不过去。”    他重申:“香港对我很好,我希望真正可以做些事。我只当它是一个工作,短期性的,” 记者问他会不会做特区行政长官,他说:“我的能力与才能都不行,可能性很低。”    前后十年的话互相对证,大概可以给读者做个分析的基础。    查良镛一直希望政府领导人抱着“有容乃大”的态度。他上月说:“如果政府领导人态度好的话,就会欢迎传媒来监督他,批评他的缺点,帮助他建国。”想来查先生常说做人要“看开、放下、自在”的哲学,他自少至今都没有办法实行了。    查良镛谈吐温文,但性格可说刚多于柔,强多于弱。《明报》系列是他的王国,他的作风有点像帝王,永远礼数周到,但休想影响他的决定一分一毫。    他是个天生便有权术的人。在他的王国内,没什么人能逃得出他的五指山。他创了文人办报不但不倒,而且极度成功的先河。他有眼光,文坛精英大部分出身于《明报》、《明周》和《明报月刊》,而以前《明报》副刊的稿,全部作家都是由他选定的,副刊老总并无约稿的权力。    很多人认为文人做企业,易流于情绪化,不会精打细算。在这方面,他倒是十分精打细算的,说了不能加薪便不能加。    亦舒向他要求加稿费,他说:“你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不加。”亦舒在《明报》副刊骂他,查社长笑哈哈地说:“骂可以骂,稿照登,稿费则一样不加。”我要求他加稿费,他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了,不加。”    总之左也不加,右也不加,你开口他便不加。反而,不开口,到年底倒会稍做调整一下。这反映了他性格的一面:主意不可以由你山,要由他出。    量度,查良镛可说很大,你可以犯错,也可以公开骂他,但到底他是个极端要强的人,他会在适当时候修理你一下,非为报复,只为意识中的他实在要强。跟他交手或共事,不可不了解这一点。    《明报》如今再度易手,查良镛对这个一度流浪街头,售与马来西亚企业家张晓卿的女儿,又复关心不已,毕竟《明报》是他毕生最重视的事业。只要他本人能力所及,任何对《明报》发展有帮助的事,他表示定会尽力。纵使《明报》从未易过手,仍是查良镛掌管的话,以他的性格和作风,相信也不会加入今年底的报刊减价战,亦不会把《明报》关掉。    《明报》以往的社评是举足轻重的,查良镛是个异常出色的社论家,他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喉舌与耳目,不但要把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报道出来,传达给民众知道,亦要代表人民把公义表达出来。    说起查良镛往日亲笔写社评的日子,也有些趣事。他不是属于大老早执笔那一派,也许报馆事忙,字房老是什么稿都排好了,只等老板那一篇,可是又没有人敢催促老板,结果有一回字房领班大嚷:“人家的报纸已经发到街上了,我们还没排版,到底《明报》还要不要出厂?”终于催稿成功。    查良镛一向深思熟虑,但摇身一变,变回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身份时,大家都知道他文思很快,有时写了半段武侠小说稿还可以跑出来跟同事打纸牌、下棋一番,然后再回房间写。    金庸的写作天分无疑高之又高,他亦是个天才论者。有回问他:“写作需要什么条件?”他答道:“天分。”    他笔下的人物如郭靖、黄蓉、小龙女、杨过、段誉、令狐冲、乔峰,甚至配角段正淳、郭襄、金蛇郎君,无一不在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社会家喻户晓,那种人物塑造的功力是众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他的小说气派磅礴而十分细腻,其实他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若除去了武打场面,可说本本都是情书。    他的想像力丰富异常,从没去过天山,却做了个人人信以为真的“天山雪莲”出来。后来他自己真的去了天山,才笑道:“呀,原来是这样的。”    他的创作时期其实惊人的短,从二十六七岁开始写第一部,总共完成了36卷巨著,到四十多岁便不写小说了,总共的时间才花了十几年,天分之高,令人佩服。    金庸很好奇,也很好学,他从没说过目中无人,但要是问他目中有没有人,相信他也很难回答出来。    今年2月18日,在浙江海宁颐养天年的章克标先生喜庆寿涎,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查良镛)从香港发来贺电:“愿吾师身体康宁,欢乐颐养,数载之后,良镛当造门祝寿,更受教益也。”    1937年,少年查良铺在浙江省立嘉兴中学念书,章克标是他的老师。章先生早年留学日本,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界做事,与夏丐尊、叶圣陶、林语堂等文化名人有过交往,出过不少书。他见班上的小同乡查良镛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倍加赏识。查良镛不仅数理化优异,英语和国文两门课尤为出色,还能写一手好文章,是学校墙报的主角。有一件事,章先生至今记忆犹新。一天放学后,有一学生跟他聊天:“如果有一本书教我们怎样考上高中,我一定去买来看。”在旁的查良镛听了突发奇想:用我们的经验,写一本书,告诉小学生怎样考上初中。这主意得到几位同学的赞同,分头编写,由查良镛主编。不久,一本《给投考初中者》的书印成了,不仅畅销浙江,还销往江西、福建等地。15岁的查良镛早早显露出他非凡的写作天赋和经营出版的才能。此后,章克标更加看重这位学生,常借书给他读,把自己刚出版的《数学故事》一书送给了他。50年后,查良镛曾对他的友人说起此事:“我有一位中学老师教我数学,我读过他的文学著作,佩服他的幽默文风,他的一本《数学故事》,文字很优美。”    师生阔别五十多年后,少年查良镛成了香港武侠小说宗师金庸。20世纪80年代,金庸偕妻子儿女回大陆访问。见到故里乡亲,听到亲切的乡音,他常打听他当年的老师和同学。1989年2月21日,金庸修书一封致章克标先生,忆及当年师生情意,其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克标吾师尊前……得悉吾师安健,至以为慰。生当年在嘉兴十学读一年级时,蒙授以数学,吾师笑貌风采,至今不忘……”    以后书来信往,金庸常表达想念之心,说:“若能抽身回乡,当叩见吾师。”果然,1992年12月初,金庸重返内地,寻师访友来了。  12月3日上午,金庸偕犬人林乐怡女士一起探望老师。在海宁宾馆会客厅门口,金庸一见到九十多岁的章克标先生,立即迎上前去,亲亲热热地握手:“老师,您好!”同时恭敬敬地行了一个90度躬的大礼。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陈墨有一个外国人——我记不清是一个读者、记者还是学者——看了钱钟书先生的书,非常喜欢,打电话给钱先生,想要采访他。钱先生谢绝了对方采访的要求,且以一句妙语作答:假如你吃到了一只好吃的鸡蛋,尽管吃就是,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生蛋的母鸡呢?想起这话,我常常会忍俊不禁,对沉静智慧却又风趣俏皮的钱先生,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敬意。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喜欢某一作家的作品,假如有机会既知其文、又知其人,有机会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这个作家的创作经历和生平轶事,从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写作心得、思维奥妙、创业经验和人生启示,何乐而不为?我们可以说,文学作品并非鸡蛋,文学作家当然也不是只会生蛋的母鸡。    正因如此,葛涛先生要编这本《金庸其人》,我喜欢金庸小说,因而乐观其成。进而,葛涛先生要我为之做序,我亦不揣冒昧,答应了。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即便不是“地球人都知道”,至少,也是这个世界上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人津津乐道。尽管停止武侠小说创作已经超过30年,但金庸先生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也正因如此,有关金庸的争论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有关金庸的武侠小说,到底是“第一流”,还是“不入流”?另一个是关于金庸先生本人的名气和影响,例如既成了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又当了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这到底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    我向来不想卷入这样的争论,在这里,更无意于此。将文学家或文学作品分成流、品,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诗评家钟嵘没将陶渊明的诗歌列为上品,却没想到陶渊明的诗歌辞赋及其人格精神千古流传。对一个人进行主观臆断式的品评,就更加难以让人信服,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神圣化”,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进行“妖魔化”,同样表明对人、人性和人生缺乏应有的智慧和经验。其实,一些人喜欢金庸小说,直至如醉如痴;而另一些人不喜欢金庸小说,以至于嗤之以鼻,这都是正常现象。    我想说的只是,金庸小说的广泛流传,这是一个事实。金庸小说究竟价值几何,这需要认真、细致和深入、持久的研究,最后还需要由文学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来定位。    而要评说金庸其人,则需要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除了武侠创作卓有成就之外,金庸先生——应该说是查良镛先生——还有其他方面的非凡业绩。例如,他还是一个资深的编辑、主编、主笔、新闻观察家和时事评论家,一个成功的新闻事业家和现代企业家;他还做过电影编导——艺名林欢——创作过《绝代佳人》、《有女怀春》、  《王老虎抢亲》等作品;他也是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交游遍及两岸三地的政治、经济、学术、社会各界;他还是一个造诣深厚的学者,在国际法、中国历史、佛学等领域均有丰厚的学养和过人的见识,获得过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加拿大UBC大学D.Litt荣衔,是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中的各两所学院的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北京大学,他并非中文写作专业,而是国际法专业名誉教授;在浙江大学,他招收博士研究生,也并非文学专业,而是交通史专业。如此等等,岂是幸致?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庸其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要想深入读懂金庸小说必须了解其人,此书金庸迷必备!
  •   很不错,喜欢金庸的必备,好像这一套还有一本叫金庸其书,只有淘宝有卖了
  •   书为正版,快递送货及时。
  •   很好,书挺新的。。
  •   很满意 虽然有小点错误,但不影响阅读!
  •   正在阅读中,商品很新很好,用当当购物很放心,正品很好。
  •   金庸其人真能读解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