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僵局下的思考

出版时间:2006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陈孔立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前言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大陆方面决定采取“听其言,见其行”的态度,我个人做了跟踪观察。到了他发表“一边一国”的论调以后,这个观察就基本上结束了,于是把观察立程汇集成《观察台湾》一书(2003年出版)。此后,两岸陷入政治僵局,两岸学者都进行思考,寻求打破政治僵局、争取双赢的途径。现在把这个时期我在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专访报道、访谈纪录等汇编成书,以便留下时代的痕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层的思考。对台政策:包容,创新从对台政策来说,这个时期正值十六大召开,提出一些新的主张,我有幸参与了“解读”的工作。在前面一组文字中,可以看出,我特别强调的是十六大报告中“尊重”、“同胞情谊”、“诚意善意”这些要点,强调采取“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当家作主的愿望,这是我们对台湾同胞的基本态度,首先强调的是“尊重”两字。有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提法,也是尊重台湾民意的体现。“三个可以谈”涉及两岸关系的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一旦双方能够开始谈判这些议题,两岸僵局就可能出现重大的突破。以这些政策主张反复说明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的意愿和决心。

内容概要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大陆方面决定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到了他发表“一边一国”的论调以后,两岸陷入政治僵局,两岸学者都进行思考,寻求打破政治僵局、争取双赢的途径。 作者将其这个时期在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专访报道、访谈纪录等汇编成书,以便留下时代的痕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层的思考。

作者简介

陈孔立,男,1930年2月生,福建省福州人,195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长期从事台湾历史、台湾政治、两岸关系的研究。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厦门市台湾学会会长。主要著作:《台湾研究十年》、《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台湾历史纲要》、《简明台湾史》、《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台湾研究十年》、《台湾历史纲要》。

书籍目录

自 序第一部分 包容、创新的对台政策一、中共十六大对台方针政策(一)解读十六大报告对台工作部分(二)展现最大的诚意(三)“三个可以谈”:突破两岸僵局的关键(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五)手足兄弟的同胞情谊(六)我们一贯坚持和平统一(七)尊重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八)平等、尊重与同胞情谊二、新时期对台政策(一)对台战略的理论创新(二)开启两岸关系的机遇之窗(三)发展与统一互不相悖三、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一)一个中国原则是贯穿《反分裂国家法》的基调(二)《反分裂国家法》展现大陆诚意、善意(三)不搞分裂就不必害怕反分裂国家法(四)《反分裂国家法》引起的反响四、和平统一方针(一)和平统一方针面临挑战(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构想(三)遏制“台独”的力量配置第二部分 蓝绿较量的台湾政局一、评民进党(一)“台独党纲”的再包装(二)巩固政权步履维艰——评三年来的台湾政治(三)陈水扁的“国庆演说”(四)陈水扁要走哪一条路?(五)“去中国化”是不会得逞的二、评台湾各类选举(一)2002年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二)2004年“大选”:陈水扁仍有微弱胜出可能(三)2005年“三合一”选举:民众用选票教训了民进党(四)“三合一”选后台湾政局走向三、评国民党(一)国民党是否转向?(二)“王马之争”的联想(三)马英九面临六大挑战(四)对马英九不应期待过高四、评所谓“公投”(一)高雄“公投游行”的观察(二)“统独公投”“缓期执行”(三)“公投题目”的用意何在? (四)“公投”失败意味着什么? (五)台湾有没有权利进行“台独公投”?——答南洋伯先生(六)从“公投”看台湾“民主”(七)关于台湾“公投”的思考第三部分 僵局、互动的两岸关系一、僵局下的变化(一)两岸关系僵局下的变化(二)评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的预言(三)泛蓝整合与两岸关系(四)坚持和平统一,反对“和平分裂” (五)民进党当局不想实现“三通”(六)“主权国家”不能“自我认定”二、连宋访问大陆(一)连宋“登陆”的解读(二)为两岸政治对话打下基础(三)“胡连会”开启政治对话(四)寻求两岸的交集三、回顾与展望(一)2005年的两岸关系(二)2006年两岸关系难以改善第四部分 同情理解的民间交往一、同胞的情谊(一)需要“同情的理解” (二)台湾人民的历史伤痕(三)台湾主流民意的解读(四)海的那边是台湾(五)深化交流,增进共识(六)争取台湾民心要落到实处二、历史的记忆(一)台湾光复:大转变的年代(二)关于“台湾光复”的对话(三)“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与“台独”无关(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评电视专题片《台湾往事》(五)寻找台湾的前途与位置?——台北《福尔摩沙特展》观后感三、汪道涵与两岸关系(一)汪老来不来新加坡?(二)一位有使命感的前辈(三)关心两岸人民福祉的长者附录(一)民进党在“大选”中的“省籍动员” (二)民进党新潮流系的政治影响力

章节摘录

三、体现最大诚意善意。这一点在报告中处处可见,例如,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句话原来钱其琛副总理曾经说过,台湾有不少人认为是善意的表现,可是有人认为未列入正式文件,而表示怀疑的态度,现在由总书记提出,列入党的文件,台湾有人已经注意到它的意义了;又如,指出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这里的善意更加明显;再如,主动提出“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台湾有人已经看到其中的善意了;再如,提出“一个前提,三个可以谈”,即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可以谈结束敌对状态、台湾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主张,已经引起台湾方面的重视,特别是有关“政治地位”问题,以前从未涉及,更是台湾方面关心的问题,由我们主动提出,当然具有善意;还有强调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台湾同胞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重申“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表示“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这里说的“全体中华儿女”,当然包括台湾同胞在内,这说明台湾同胞是祖国统一事业的参与者,我们对台湾同胞寄予很大的希望。这一切说明,我们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它不仅在言论上,而且已经在政策上加以落实,今后必将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出台新的举措,不断地体现诚意与善意,并且落实在行动上。

编辑推荐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大陆方面决定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到了他发表“一边一国”的论调以后,两岸陷入政治僵局,两岸学者都进行思考,寻求打破政治僵局、争取双赢的途径。   作者将其这个时期在报纸、刊物、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专访报道、访谈纪录等汇编成书,以便留下时代的痕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一层的思考。的形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两岸僵局下的思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虽然成书在前几年,但最近翻看,很多观点还没有过时。是陈孔立先生治学生涯和对台海局势判断又一力作。
  •   媒体报道的集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