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女性主义学术论丛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九州  作者:荒林等著  页数:324  字数:25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反全球化运动研究——从构建和谐世界的视角分析: 全球化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我
  们生活的世界,除此之外,我们无处遁逃。
  从美国、加拿大、欧洲到澳洲,再到南美、南亚、东南亚、非洲,从不为人所知到人所共知,反全球化运动波澜壮阔、世人瞩目。
  反全球化运动是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群众运动,它代表了一种的责任,也预示着一种的命运。目前的全球问题,需要有人担当。
  和谐世界将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有机统一的平台,它是全球化趋于完善的方向,也是反全球化更富有建设性的方向。

作者简介

  李丹,女,厦门大学化共事务学院政治系副教授。先后在南开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国际政治,共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书籍目录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学术论丛总序
导论
第一章 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与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
 一 全球化的含义
  1 从狭义、广义角度界定
  2 从主观、客观角度界定
  3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界定
  4 从综合、单一角度界定
  5 从两种制度角度界定
 二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 “远古时段说”
  2 “申长时段说”
  3 “近时段说”
  4 “现时段说”
 三 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历程
  1 反全球化的含义
  2 关于反全球化运动的起始
  3 “9·11事件”之前的反全球化运动
  4 “9·11事件”之后的反全球化运动
第二章 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根源
 一 经济根源:贫富分化
  1 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
  2 人口之间的两极分化
  3 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
 二 政治根源:民主弱化
  1 经济压倒政治
  2 公司凌驾政府
  3 市场高于社会
  4 自由优先民主
 三 文化根源:价值同化
  1 文化本身的退化
  2 日常文化的同化
  3 价值文化的西化
  4 语言的单一化
 四 技术原因:科技鸿沟
  1 科技实力上的不均衡
  2 科技政策上的不公正
  3 科技应用上的不平等
 五 环境原因:生态恶化
  1 自然环境的恶化
  2 人类安全的危机
 ……
第三章  反全球化运动的主体
第四章  反全球化运动的观点主张
第五章  反全球化运动的性质与利弊
第六章  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矛盾的出路
结束语:“内外和谐”是中国的整体治理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与  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  一 全球化的含义  反全球化的理论源头在于全球化,研究反全球化必须从全球化谈起,首先要从全球化涵义入手,因为对反全球化运动的讨论是建立在对全球化含义的明确界定基础上的。全球化有着多元的、广泛的、不同层次、不同视域的多重含义,需要进行界定,界定的角度不同,内涵就不同。这是本书研究的一个逻辑起点。  1从狭义、广义角度界定  狭义的全球化指经济全球化。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它是全球化的基础,也是全球化的决定性因素。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一是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的定义:跨国商品及服务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三是法国学者雅克?阿达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支配和控制。还有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观点,如英国科林斯商务词典(第二版)把全球化说成是投资全球化,尤其专指通过对国外的投资,建立生产部件的工厂、制造车间和销售子公司;英国学者赫尔德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货物、服务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速度、广度、深度、密度等方面全方位的发展;德国学者卡尔?海因茨?巴奎强调全球化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跨越国界的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所占比例越高,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全球化”。索罗斯显然更重视金融领域,他将全球化定义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球金融市场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日益加强的支配。。香港全球化监察的编委陈敬慈把全球化简单定义为“一个全球资本垄断的过程”,包括量的变化——跨国经济活动、商品、服务、资本和质的变化——生产弹性化、新的管理模式——后福特主义、新的生产模式——跨国企业及跨国生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学术论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