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武力  页数:423  字数:372000  

内容概要

我们的研究力求做到客观深入,力求做到整体性研究与专题性具体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问题意识与总体梳理相结合,纵向考察和横向分析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在吸收已有中共历史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建树有所突破。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设计的这套丛书包括六本著作,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外交》。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949-2006)》分册,内中具体收录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有经济、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城乡经济关系等内容。

书籍目录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和特点  三、执政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 经济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篇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四种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  第三节  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观  第一节  以“共同纲领”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  第二节  以两个“总路线”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  第三节  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代表的初级阶段发展观  第四节  以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本”为代表的科学发展观  第五节  几点历史启示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与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从“增产节  约”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节  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点历史启示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与工业化道路选择.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形成(1949-1978)  第二节  工业化道路的第一次转轨(1979-1996)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和初步转轨(1997-2005)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转轨面临的制约因素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  第一节  十个五年计划中的发展速度与综合平衡关系  第二节  十个五年计划中的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  关系  第三节  十个五年计划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四节  历史经验和“十一五”规划 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篇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经济职能  第一节  两种政府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新中国政府的建立及其经济背景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的政府经济职能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第五节  几点历史启示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与国有经济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国营经济的来源  第二节  建国初期党对国营经济的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国营经济管理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的变革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  第一节  建国初期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  第二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1957-1978年的私营和个体经济情况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和私营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问题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  1949-1978年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  第三节  1978年以来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  第四节  历史的启示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与城乡经济关系  第一节  1949—1978年的城乡经济关系  第二节  1979—2003年的城乡经济关系  第三节  2004年以来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性转折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与中央、地方经济关系  第一节  1949—1957年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  第二节  八大前后关于调整中央、地方经济关系的设想  第三节  1958年的中央“权力下放”  第四节  1961—1965年中央、地方经济关系的再调整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央经济权力下放  第六节  1977—1991年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变化  第七节  1992年以来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变化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与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经济战略  第二节  1978年以后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根本转变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贸易组织关系的演变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对经济体制与道德关系的认识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预设和“阶级斗争”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的转变 经济运行和收入分配篇第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经济波动  第一节  中国的经济波动历史  第二节  中国经济波动的成因和特点分析  第三节  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变化及趋势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人力资源和就业结构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人力资源配置政策和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四节  改革开放前的人力资源配置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力资源配置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分配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分配制度及绩效  第二节  1978—1991年收入分配的变化  第三节  1992—2006年收入分配体制和政策的变化  第四节  收入分配演变的历史启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导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经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尽管彻底的民主革命为现代化扫除了中国大陆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障碍,却不能扫除中国的贫穷落后、人均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57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如费正清和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序言中所说:“要考察中国社会的任何方面而不考察共产党变革它的努力的来龙去脉,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国民经济的执政经验,还在于通过叙述中国共产党有关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认识和实践,来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温故知新,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这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本书的目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新中国1949-2006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为分界,划分为两个时期。……

编辑推荐

  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三者缺一不可。有什么样的国情就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政府与市场,发展经济缺一不可。工业化是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城乡差别是体制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