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两匹奔马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孟浪  页数:191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无题(一个孩子在天上)》这首诗里,孟浪描述了一个不安分的,飞在天上的小孩——“用橡皮轻轻擦掉天上唯一的一片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调皮的孩子不是天使,当然也不是雀鸟——像所有孟浪的诗作一样,这样的描述呈现出丰富的,多重的隐喻——而正是这种隐喻的多重性与多向性,标志着孟浪诗歌对我们所处的单一化符号世界的决绝。  一个孩子在天上飞,当然是自由的象征(况且他还擦去了遮掩阳光的云朵)。不过在我看来,一个飞在天上的孩子(天真而稚拙)同时也是对一种险境的暗示——似乎对自由的向往无不蕴含了“高处不胜险”的情境——甚至可以说,自由,就是面临着空旷和高度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孟浪的诗是对表达、对意念的复杂化——其中暗含的困难性,自反性,甚至不可能性可能比表面的含义更有诱惑力。  《一个孩子在天上》被孟浪用做他上一本诗集的书名,想来是他认为有代表性的一首。在这首诗中,也出现了孟浪诗的范式之一——学校/教育。毫无疑问,与学校相关的意象群——课堂,老师,课本,功课,黑板,铅笔、橡皮,墨水……——一起构成了孟浪诗歌的重要元素,而这个元素——不是大学而是中小学的场景——似乎起源于某种童年的记忆,好像挥之不去的噩梦,以幻影的方式缠绕在孟浪的诗里。

内容概要

孟浪的作品以其生猛不驯的意象切换和壁立峻切的韵律风格标示了当今汉语诗歌的一个异数。使孟浪区别于任何一位汉语诗人的是他诗中尖锐而不妥协的对人类全权文明状况,尤其是现代都市文明的反思与质对意识;使孟浪成为当代少数重要的汉语诗人之一的则是他对现实世界与个体自身的复杂性和悖反性的呈示与洞见,孟浪的诗一方面勾留了“朦胧诗”的固有文化隐喻,另一方面又“后朦胧”地解构了那种赤裸而单调的唯政治倾向中的总体化话语,而其对主流语境令人叹为观止的改写,也在一场美学颠覆与再造中重构起宏大话语历史性书写的个人范式。

作者简介

孟浪,本名孟俊良,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生于上海吴淞。1978年秋至1982年夏于上海机械学院就读。1992年获首届现代汉诗奖。1995年秋应布朗大学之邀赴美国,任该校驻校作家。现居波士顿和香港两地从事写作。

书籍目录

序辑一 抽屉中的回声  冬天  靶心  钮扣  过桥的鱼  村里光膀子的男人  神秘经验  阵亡者的荣誉  失去  果园之变  黑夜的遭遇  罪的下游  总的想法  电灯下  一个梦  不放走悲痛  有什么在拉我  而道路无法驱散  这一阵乌鸦刮过来  你所目击的脱险  更骄傲的心  抽屉中的回声  道具枪  创造  列车在北上  当年之铁  语言公墓  贵族的阅读  世界图景  1989年12月22日,我离开北京辑二 善在旅行  七首诗和另外四首诗  冬季随笔  四月的一组  历史的步伐与历史本身  我们身体里的%  ……辑三 在海拔中辑四 伟大的迷途者

章节摘录

  这一阵乌鸦刮过来  像纷飞的弹片。  我还是迎了上去  我的年轻的脸。  在这片土地上  我把剩下的最后一点勇敢用完。  我不带一丝畏惧的眼瞳里  只有小小的天空在盘旋。  这一阵乌鸦刮过来  像一片足够有力的种子  在我身边的土地上撤遍。  我是伏在土地上死去的农民  小小的天空在我头顶盘旋  永不消散。  信仰发生在我的身上  几乎不可动摇  我连再迈出半步也难  信仰的敌人从四周包围过来  偏偏信仰发生在我的身上。  敌人的呼吸已喷到我的脸上  信仰不可动摇  我升了起来,纹丝不动  星空发生在我的身上。  偏偏你瞪大眼睛  要观察它的变化:  信仰的敌人  头,撞到了一起  陷入更深的黑暗  偏偏星空发生在我的身上  大地上无端端奔走的众人若明若灭。  更骄傲的心更热烈地跳动  简单!有力!  在乡村大道的泥泞中睁开一双眼  或者直接在人类的石油中  睁开。  在路面的沥青中  看到小资产阶级的早晨  的复杂  的脚印。  看到无家可归者方向坚定  看到  家大放光明  烛台上的火焰热烈地跳动。  更骄傲的心更高  谁也看不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孟浪的诗始终呈现出某种激越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这种风格根植于彻底的不妥协精神:既不向世界妥协,也不向自己妥协,更不向虚无妥协;但这丝毫没有、似乎也不会影响其与生俱来的飞翔品质。孟浪式的飞翔和优美无关,而以大气、尖锐且富于变化取胜。  ——唐晓渡(评论家、资深编辑/北京)  多年来,孟浪以其克制、清苦和执着,证明自己是一位纯粹而自重的抒情诗人,保持缄默和低调。同时坚持对重大问题的介入和承担。他还是一位坚持到底的现代主义者,服膺现代主义诗歌的一切美德和献身精神。  ——黄灿然(诗人、翻译家/香港)  孟浪是诗歌的夸父,永恒的长跑者……所以才会说“一百年已然过去了/但他仍无法接近那峰顶的绝望”。  ——叶辉(诗人、资深媒体人/香港)  二十多年来,孟浪的诗一直显露出一种救赎整个世界的知识分子情怀。在现代汉诗的编年史中,孟浪的感觉显得更尖锐、更轻灵、更犀利。他的诗之针更细,更尖,更接近黑暗与鲜血。孟浪独创了一种抽象、递进、不断强化的语感,并以此直刺人类的痛点。  ——徐敬亚(诗人、评论家/深圳)  在上世纪80年代,孟浪以其令人信服的写作与富有成效的诗歌推广活动影响了整整一个诗歌时代。进入90年代,孟浪的《连朝霞也是陈腐的》与《一个孩子在天上》接连问世,作品固有的亮度、热力与光芒,实现了一次次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刘漫流(诗人、作家/上海)

编辑推荐

  但是,为丰收准备掠夺吧但是,为打谷场准备空旷吧但是,为农夫准备牺牲吧但是,为土地准备荒凉吧!但是,播种的时节农夫冒烟了啊耕耘的时节农夫燃烧了啊收获的时节农夫变成灰烬了啊!——《简单的悲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京路上,两匹奔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此书质量不错,而且孟浪的诗让人久久深思
  •   孟浪的是还是挺值得读一读的。
  •   孟浪在80年代的中国诗坛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我还从未系统地读他的诗作,这次有幸较为集中地读了,却有些读不下去。与我的期望值有相当的差距。主要是没找到硬实的诗。可能是我对他的要求过高?反正我觉得这不该是想象中的孟浪。
  •     
      访问者按:本文原为〈孟浪:没有妥协的余地〉笔谈稿的最后一节,该笔谈稿全文已刊于《字花》(No. 15, Aug–Sep 2008)「书写的人」栏目。
      
      问:张历君
      答:孟 浪
      
      
      问:陈东东曾在《现代汉诗100首》中点评你的〈连朝霞也是陈腐的〉。他提出了三个论点,其中第一和第三点是这样的:「一,孟浪惯于传达一种反政治、反制度乃至反世界的对抗激情。他诗歌的声音因而充斥着超越绝望的决绝和严正。〔……〕三,这种对抗激情,令孟浪的诗歌又几乎是反诗歌的。语词、句子和段落凑置在纸上,其间空隙的阻断多半不能意联。这并不显示孟浪无力将它们整合,这表明孟浪的另一番努力,刻意不把其作品的尖刻和深锐打磨成一首象样的诗。」我觉得他这段评语抓住了你诗歌写作的某些关键之处,却未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我自己的感觉是,你的诗歌包含了某种反节奏的节奏或无调的调子。一般人写作,用的是加法,尝试在白纸上加上自己的意图,要求文字表达自己某些可以表达的想法。但我觉得你的诗作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你用的是减法,你在文字和书写里不断留下空白和错位,让读者惊觉书写和文字本身的物质性存在,并打开了某个「课文主旨」或「文章意图」以外的极限的书写空间。因此,陈东东才会获得这样的阅读经验:「语词、句子和段落凑置在纸上,其间空隙的阻断多半不能意联。」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反诗歌的」,因为这份对书写和文字的自觉、这种对写作的惯性接收模式的违离和对抗,恰恰承传了现代主义诗歌实验的宝贵遗产。而以违规的方式生产和创造语言文字的崭新组合,也是现代主义为诗歌写作定下的行进轨迹。这种种现代派的倾向都能在你的诗作中充份地展现出来。你当初是怎样走到这条路上的?为何你会选择这个书写方向?因为我的感觉是,这条路并不好走,这需要某种能忍受和抵御孤独的能耐。
      
      答:你举陈东东对我的诗作〈连朝霞也是陈腐的〉的三点读感作例,我觉得陈东东的读法或读解,是很多种方法的一种而已,它提供了一种进入或切入的角度——大部分容易对我的诗作「望而生畏」的读者会认为比较方便、比较实用。就我的书写本身而言,你所指出的「留下空白和错位」、「打开……极限的书写空间」以及「对写作的惯性接受模式的违离和对抗」等,都很准确。如果说它是「反诗歌」的,不如说它是不断推进、接近诗歌的可能性疆域和边界的。我从事现代诗创作差不多30年了,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的书写行动,基本上首先是对我自己作为一位极敏感的汉语「用家」的挑战,然后是以现代诗和文学写作的方式,对汉语本身的表现力与可能性的挑战。它的「副产品」才是对读者的挑战(纯属善意!)。你说是「种种现代派的倾向」,其实我很早也实验了「后现代」倾向和手法。在我看来,「后现代」、「后现代主义」也只是现代主义的不同向度的发展或延伸而已。让「后现代主义者」自己最不堪消受的指责,大概不过如此,它也就是现代主义「母体」的赘生体或僭建物。
      
       我想我之所以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这套书写理路,与我最初实践现代诗写作的年月在一所工科大学就读的非人文环境里,却读了一大批与所学精密仪器工程专业无关的人文读物有关。当时,我除了对一般所称的欧陆现代哲学感兴趣外,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亦有所涉猎。人类知识系统、语言和表达系统内在的进路和困境令我好奇、也令我敏感,它们似乎背景性地促成我对自己书写的模式和样态的自我设定或自我暗示。1984年12月,我曾用地下印刷的方式编定、并于次年在上海北京分别印行了自己的油印打字诗集《生命发育史》和《灵魂的质感》,这是我最早的个人诗集,尽管分别只有19页和26页。
      
       《生命发育史》正文的第一页,是一首题为〈生日〉的作品,全诗为空白,无一字,仅署写作日期:X月X日。这X月X日确为我的生日,也确实是我写作此诗的日期。这是我25年前或更早的「现代诗」或「后现代」搞作的极端例子。若就此认定我写此诗,是对生命的虚无感、空无感的表现,也是对书写与文本的形式意义的终极性怀疑,我想大致也未走样太多。在这本集子里,还有一首〈戛纳标点〉的诗作。这首诗其实是,我将读报时看到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某个重要奖项历届获奖影片每一部片名依年序排列,在每一部片名原封不动构成每一句诗行后仅用(少数也不用)标点符号予以勾连或断开,形成阅读上连续的意群和意象组合,结果也成了一首似乎完全自足自洽的现代诗。不过,我没有过多着迷于此类「反诗歌」的形式游戏。后来的发展,随着我对「空白」和「错位」的运用越来越娴熟,下述的状况便愈演愈烈:我的诗作很容易让读者处于持续产生陌生感和疏离感的被挑战的境遇。我无意开罪读者,但我绝难放弃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律令」,所以长期以来我安之若素。
      
      
  •     名头很多,履历很强,评价很假,大家是托。
      ----------------------------------
      孟浪绝对不是中国新诗歌的代表,所以,中国新诗有救了。
  •   孟浪,oh ,好牛的名字,不愧湿人呀
  •   当然,不是你以为啊。。。
  •   中国新诗歌 首推赵丽华啊。。
    TM 她还硬弄出个梨花体。。
  •   lz别瞎扯,此书不错
  •   LZ是傻逼,鉴定完毕!
  •   傻逼鉴个定就是牛逼。
  •   劝你别读诗,中国外国的你都别读,读不懂,你跟诗绝缘,就这么简单。还是多读读《读者》,好歹也要励志一下,让自己这头笨象先飞啊。
  •   这断句断的。。。诗人骂人也得讲究下节奏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