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顾洪章 主编  页数:182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城镇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新中国的历史持续了20多年,曾经成为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影响很大的社会问题,令世人瞩目。然而,至今尚无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史著,对上山下乡的缘起、演变过程及其终结作出历史性的叙述。在社会各界的呼唤下,曾在原国务院知青办长期从事知青工作的一些老同志,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劳动部的指导下,他们花费两年多的时间,编撰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和《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两部书。这两部纪实性的史书,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可谓姊妹篇。

内容概要

本书记述了1955-1981年长达27年间涉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事、要事。收编的范围,以中央一级(含办事机构)的工作活动为主,适当选编地方的一些重大活动和突出问题。力求忠于史实,真实地反映上山下乡历史的基本脉络。并采用编年史和纪事本末相结合的形式,以保持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简明的提要,然后按事件内容插入标题,以便一目了然。

书籍目录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探索阶段(一九五五——一九六一) 【一九五五年】  “一五”计划要求实现3868万亩开荒任务  青年团中央决定筹组青年志愿垦荒队  积极引导家居农村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  中共中央转发农村工作部关于垦荒问题的报告  第—支垦荒队赴黑龙江省萝北县创建“北京庄”  《人民日报》就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发表社论  国务院要求停止从社会上录用新职工  毛泽东发出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去的号召  上海青年垦荒队在江西创建“共青社”  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远征“北大荒”  劳动部提出参加农业生产的就业方向 【一九五六年】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四到”的就业途径  开发建设大陈岛的一支青年垦荒队  胡耀邦视察萝北垦荒队  谢觉哉向国务院汇报移民工作  青年团中央提出垦荒队的成就和问题  全年有8万多人回乡务农 【一九五七年】  毛泽东指示“精简—定要坚决搞”  刘少奇南下调查  劳动部对安置城市失业人员发出通知  《人民日报》就中小学毕业生问题发表长篇社论  马文瑞谈不能升学青年的就业问题  劳动部、高教部就招工就业问题联合发出通知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首次使用“下乡七山”用语 【一九五八年】  劳动部把总结下乡上山经验列为工作要点  上海市召开志愿参加农村建设青年活动分子大会  邢燕子立志回乡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中央决定5年内动员570万青壮年支援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毛齐华认为劳动力全面紧张 【一九五九年】  中央连续发出通知控制城镇职工增长 【一九六O年】  国民经济计划又·次制定高指标  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中央下达大办农业的指示  职工增长达到高峰 【一九六一年】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八字方针”  中央决定实行精简政策  董加耕回乡务农  全年城镇人口减少13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全国有计划地展开阶段(一九六二——一九六六) 【一九六二年】  克服“三年困难”的一项根本措施  中央发出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提出精简职工安置办法  侯隽自愿下乡务农  辽宁省委批转省安置工作会议纪要  国务院农林办首次召开安置工作汇报会  国务院批转四部一委关于安置经费预算管理的通知  1962年城镇人口减少1048万 【一九六三年】  国务院农林办安置领导小组召开安置计划落实会议  中央相继发出管好用好安置经费的补充通知  上海市安置知青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浙江省委肯定嘉兴县插队经验  周恩来提出调整安置工作方向  黄宗英等撰写长篇报告文学《特别的姑娘》  中央宣布精简工作基本结束  中央决定每年拿出专款办好插队工作  周恩来要求共青团多做知识青年下乡工作  知青下乡上山纳入城市工作会议纪要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召开插队经验交流会  金县、农安县创造集体户的插队形式  全国已有30万人下乡上山 【一九六四年】  邓小平主持讨论知青工作  中央颁发指导知青下乡上山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人民日报》就知青下乡上山连续发表社论  粮食部对下乡知青的粮油供应作出规定  商业部门决定给到高寒地区的下乡青年补助冬装  共青团中央要求各地团组织对下乡上山工作负起责任来  五个部委就安置工作机构的编制问题发出通知  中共中央批转共青团中央的四份材料  中央批准下达1964年安置计划  中共上海市委批转共青团市委关于下乡上山工作的总结报告  关于制止下乡知青早婚的通报  谭震林接见东北各省、市安置领导小组组长  国家计委等部门规定下乡知青建房木材按基建用材作价  毛泽东同外国代表团谈子女下乡  东北局、中南局提出安置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国营农场安置城市知青的纪律规定  王震在人代会上赞扬下乡知青在农垦战线的业绩  董加耕、邢燕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全年知青下乡32万人 【一九六五年】  劳动部提供1965年城市劳动力资源情况  周恩来对下乡上山工作提出五点方向性的指示  团中央研讨共青团在知青工作中的任务  中央安置办要求有重点地安排知青开发建设山区  国务院批转1965年安置计划  《人民日报》就关心下乡上山知青发表长篇社论  财政部、农业银行对安置经费管理做出规定  严肃处理迫害下乡知青的违法乱纪行为  国营农场要加强进场知青安置工作  华北局召开安置工作会议  谭震林对下乡上山工作提出四点意见  周恩来、陈毅在新疆看望支边青年  谭震林听取调查回来的同志汇报  谭震林对召开安置工作座谈会的指示  安置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创建长白山劳动大学  全年下乡、回乡人数超计划完成 【一九六六年】  辽宁省召开下乡知青积极分子代表会  西藏要求内地增加进藏支边青年  推广业余教育座谈会在京召开  高校招生取消考试  国务院对串连的师生留新疆问题的复电  数万名下乡知青涌向北京“造反”    《人民日报》发表纪念“—二·九”运动30周年社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知青下乡上山工作即行停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治运动阶段(一九六七——一九七七) 【一九六七年】   周恩来对上访人员发表重要演讲  中央发出《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  《人民日报》号召逗留城镇的下乡知青返乡春耕  中央、国务院就知青外出串连问题发出通知  国务院就上访知青的返城路费问题电复上海  中央连续发出停止串连上访的通知  国务院给浙江省军管会的复电  北京市就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停止串连的通知发布通告  天津市五大群众组织发出《告返津支农支边知识青年书》  财政部等对动用安置经费结余款做出新规定  下乡知识青年大量进京  《文汇报》发表社论鼓励返沪人员尽快回去  《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  国务院给青海省军管会的复电  中央接连采取措施动员上访人员就地闹革命  北京等地青年学生自愿下乡插队  全国各地坚决贯彻执行《紧急通知》  周恩来支持首都一批中学生去云南务农的请求 【一九六八年】  中央再次号召下乡知青返回农村  济南市首批知识青年赴沂蒙山区落户  中央对毕业生的分配要求坚持“四个面向”的原则  北京市革委会发出分配中学毕业生的通知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关于“老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  《文汇报》发表“坚持同工农相结合的大方向”的社论  创办“五·七”干校  高等教育制度的两项重大“改革”  江西省革委会对毕业生的安置就业做出安排  云南请求增加插场知青计划  毛泽东的“七·二一”指示  周恩来勉励侄女坚持在内蒙古草原落户  中央发出68届大专和中专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天津市组织慰问下乡知青  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全国上山下乡出现高潮 【一九六九年】  京津沪浙跨地区下乡62.1万人  北京市制定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乡办法  全国计划会议提出年内动员400万青年上山下乡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召开跨省区下乡协作会议  本年头4个月下乡涌现高潮  各级上山下乡办事机构建立  安徽推广草场大队自力更生搞好安置工作的经验  金训华奋战山洪不幸牺牲  党中央邀请314名下乡知青代表参加国庆观礼  京津沪就跨地区下乡商定具体政策  广东省召开下乡知青学用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大会  中央发出中专、技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入劳动部  全年在动乱中动员267万青年下乡 【一九七0年】  各地普遍加强知识青年“再教育”工作  国务院召开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  贪污、盗窃、挪用安置经费问题严重  中央转发毛泽东批示的[1970]26号文件  首都三大报刊发表“改造世界观”的社论  北京市召开动员知青下乡的万人大会  中央调整合并安置工作机构  中央三个单位发出加强安置费管理的通知  中央批准首都两所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人民日报》发表抓好知青工作的社论  《吉林日报》刊载安图县下乡知青工作条例  全国近3年中有573万名知青到农村落户 【一九七一年】  规定下乡两年以上的知青可以作为招工对象  山东省革委会要求严加查处迫害知青案件  全国教育会议提出的“两个估计”  中央发出杜绝高校招生“走后门”的通知  周恩来接见日本农民代表团邀请侯隽等作陪  外国记者采访延安地区插队知青  内迁工作中的知青问题  参观学习扬州、上海配合“再教育”的经验  湖南省委要求全省进一步做好知青工作  各地开展务实活动迎接“一二·二二”指示发表3周年  周恩来提出要注意解决“三个突破” 【一九七二年】  天津市召开下乡知青及其家长代表会  要重视下乡女知青的健康保护  国家计委发出通知要求控制“三个突破”    杜恒昌等69名知青被大火吞噬  国务院发出召开全国知青工作座谈会通知  山东组团赴内蒙古慰问下乡知青  锦州地区捕判奸污迫害女知青的犯罪分子  黑龙江省委紧急通知各地解决知青中的三个突出问题  “三个突破”继续发展,全年知青下乡67万人 【一九七三年】  黑龙江省甘南县发生奸污女知识青年的要案  国务院提出解决“三个突破”的措施  国务院转发两件落实侨务政策的报告  国家计委就实行工分制复函内蒙古革委会  国务院科教组对下乡知青参加高考的意见  河北省召开知青代表会议  毛泽东给下乡青年家长李庆霖复信  周恩来主持会议研究落实毛泽东的复信精神  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解决知青问题的意见  中共中央发出[1973]21号文件  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福建省采取应急措施落实毛泽东的“复信”精神  全国中专、技校恢复招生  周恩来就查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8团问题的两次重要批示  《辽宁日报》、《人民日报》登载“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  华国锋直接听取邢燕子、侯隽的意见  中共中央转发全国知青工作会议报告  《人民日报》发表“进一步做好上山下乡工作”的社论  处决奸污女知青的罪犯黄砚田、李跃东  四川向中央报告知青下乡工作情况  山东省委研究制定两份上山下乡工作的重要文件  各地认真传达贯彻中央[1973]30号文件  财政部发出上山下乡经费管理办法  各地积极选派带队干部  全年动员89万知青上山下乡 【一九七四年】  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健全知青工作办事机构  北京市革委会要求各级领导重视下乡知青的安全工作  株洲市实行厂社挂钩安置下乡知青  江青派浩亮给河南省下乡知青送信的真相  华国锋参加毕业生家长会  中央电台开办《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广播》专题节目  上海市以派学习慰问团的形式配合有关省区工作  各地汇报贯彻执行中央[1973]30号文件的情况  北京市计委安排从下乡青年中招工  李先念对下乡知青孙立哲的处境做批示  上海市开办国营农场业余大学  国家计委对从下乡青年中招工的意见  西藏自治区部署1975年上山下乡工作  扬州地区知青在农业科学实验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全年有34万知青下乡创建集体所有制场(队) 【一九七五年】  吉林省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  辽南地震中插队知青英勇救灾  国家计委印发城乡统筹招工的规定  公安部等同浙江省研究解决知青自杀案件  福建省统筹解决知青问题卓有成效  辽宁、山西省举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型展览  国务院知青办在长春召开座谈会  广西大办知青业余学校  12名知青代表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国务院知青办会同有关方面审理山西迫害知青案件  关于军队干部子女上山下乡问题  河南省委关于开展纪念毛泽东指示发表20周年活动的通知  本年是“四五”期间下乡人数最多的一年 【一九七六年】  财政部对知青工作部门业务活动经费做出安排  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城乡统筹招工¨  毛泽东对吴桂贤来信的批示  山东省召开知青代表会议  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国务院知青问题学习调查组分赴12个省区  省、市、自治区知青办负责人碰头会在京召开  山西省召开下乡知青农业学大寨积极分子代表会  姚文元指使《人民日报》发表19名下乡青年的一封信  国务院知青办印发学习材料  安徽省7万多名知青上函授大学  关于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的请示报告  全军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  208名下乡知青代表参加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在农村的下乡青年有809万人 【一九七七年】  社会各界开始研究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转折点  国务院派工作组进驻国务院知青办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在京召开  国家劳动总局对下乡知青工龄问题的意见  吉林省知青办召开下乡青年农业科学技术现场会  公安部关于处理下乡知青户口问题的通知  关于纪念毛泽东“_二·二二”指示发表9周年的通知  国务院知青办召开省、市、自治区知青办负责人座谈会  全年又有171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重大历史转折阶段(一九七八—一九八一) 【一九七八年】  放宽城镇安排知青的渠道  明确在农场的知青是国家职工  华国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上山下乡  北京市知青办邀请17名下乡青年听取意见  邓小平提出解决知青问题的基本思路  加强国务院知青办领导班子建设  鼓励上山下乡知青参加高考  六省知青办提议有条件的县镇不再动员知青上山下乡  国务院知青办与国家劳动总局合署办公  对退休工人子女就业实行有条件的照顾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知青问题的思考  上海市采取措施解决跨省区下乡知青的困难  国务院知青办就上山下乡方针提出请示报告  调整后的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  北京市提出今后城市中学毕业生和在乡知青的安排意见  到昭盟插队的万余名青年被全部招回  胡耀邦对摧残知青案件的批示  朱穆之对上山下乡问题的直言  关于农场知青工龄计算、探亲等问题  国务院领导人主持讨论知青工作大政方针  中央发出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通知  中央政治局、国务院讨论知青问题汇报提纲  中央决定统筹解决知青问题  《中国青年报》对知青上山下乡认识问题发表评论员文章  云南农场知青请愿、罢工要求回城  本年下乡人数减少,调回城镇青年增多 【一九七九年】  春节期间对下乡知青进行宣传慰问活动  中央领导人重视解决知青风波  胡耀邦同首都报界负责人的谈话  阿克苏支边青年再起“回城风”  国家对知青场队实行贷款和免税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安定团结的通知  “五·七”干校改办安置知青基地  胡耀邦关于做好知青思想工作的指示  支持杨永青重返农业岗位  王震鼓励去边疆垦荒创业  王任重任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组长  邓小平批评知青闹事  检查贯彻落实中央[1978]74号文件情况  用知青补充压缩后的计划外用工  知青安置经费使用标准新规定  关于退职人员的复工问题  山西5名知青为创办农工商联合企业上书王任重  胡耀邦要求加强宣传解决知青就业的经验  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就青年要求支边的问题发出通知  王任重指出要惩治坏人,保护知青  北京市放宽就业政策 《红旗》杂志发表《统一认识,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文章  关于青少年工作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召开知识青年先进代表座谈会  交流本溪、湘潭知青场队经验  邓小平提出从经济角度解决知青问题  先进知青场队和下乡知青受到国务院嘉奖  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要求各地来年春节慰问下乡知识青年  全年下乡24万人,调回城市395万人 【一九八O年】  推广湘潭市知青场队经验  新财政体制下的知青经费管理  对安置待业知青的企业减免征税  胡耀邦等不主张再搞上山下乡  城镇就业制度的重大改革  抓紧纠正知青冤假错案  对因公致残下乡知青的安置处理意见  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对解决当前知青问题提出鲜明意见  北京市实行上山下乡新办法  各地统筹解决知青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一九八一年】  国务院知青办编印《真实的故事》等书  关于调整知青场队税收规定  国务院知青办提出年内要办的四项工作  在牡丹江召开知青场队经验交流会  国务院知青办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基本看法  中央发布城镇就业问题的决定  劳动部门统管知青工作附录 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下乡知青代表名单 出席先进知青代表座谈会的人员简况 《真实的故事》中的先进知青人物名录

章节摘录

两年里,除河北、内蒙古未按《决定》行动外,其他有关的16个省、自治区及部队共动员安置支边青壮年和退伍兵99.7万人(另有随迁家属44.6万人)。其中山东去东北三省37.8万人,江苏、安徽、湖北去新疆25.1万人,河南去甘肃、青海18.7万人,浙江去宁夏8.1万人,湖南去云南2.3万人,统筹安排退伍兵去四川省西部、广东海南岛和湛江地区6.8万人。在这些支边青壮年中,有49.8万人参加农垦系统开荒建场,有21万人插入偏远的农村人民公社,有28.9万人到了工交战线。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作出了可贵的奉献。原定的支边宏伟蓝图没有实现,不仅仅是因为3年经济困难被迫中断。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决策不慎,超越客观条件,一年远距离调动上百万人,企图在最短时间里创造历史奇迹,显然是难以办到的,但为后来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提供了历史经验。毛齐华认为劳动力全面紧张【十一月十一日】劳动部副部长毛齐华在全国工业书记会议上的发言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全面跃进,使得劳动力从“过剩”转变为全面不足。然而,劳动力不足的虚假现象没有维持多久,城市就感到难以承受,到了无法维持人民正常生活的地步。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从1957年底的3101万人,猛增到5194万人,一年内增长77%,大大超过了城市的承受能力。工业和建筑业新增的1900多万人里,就有近1000万人是从农村招收的。农村劳动力过快地流人城市,导致农业劳动力普遍紧张起来,许多地方的农村,由于缺少劳力,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情况。邢燕子立志回乡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七月】邢燕子响应党的号召,立志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她读完初中即回乡到河北省宝坻县司家庄村参加农业生产,并坚持农村22年,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影响的带头人,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她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出访罗马尼亚、朝鲜、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她是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并当选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历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天津地区妇联副主任、革命委员会常委,共青团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共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中央决定5年内动员570万青壮年支援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八月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在全国兴起“大跃进”的形势下,根据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党委的要求,为使边疆与内地能够齐头并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958-1963年5年内,由内地动员570万青壮年到这些地区去。支边对象除大部分是农民外,还要求适当配备一套包括各行各业人员在内的班子,以利在荒原上平地起家,建起小社会。lO月1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在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号召全国广大青年,到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去,参加那里的开发和建设事业。他说:这些地区占了全国土地面积的50%-60%,地上、地下的资源异常丰富,是祖国最大的宝藏。但是这些地区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6%左右。为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幸福的新中国,全国广大的青年,包括机关青年,必须到这些地区去,把这些地区的资源迅速开发出来,把这些地区建设成为祖国美丽的花园。这次支边行动,其涉及地区之广、动员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1959年初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两年。南于“大一九五八年劳动部把总结下乡上山经验列为工作要点【一月】劳动部《195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研究总结城市人员下乡上山的经验,协助重点城市调查研究需要就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劳动就业的出路。劳动部机关刊物《劳动通讯》第8期刊登《奋起直追,向前跃进》的评论,指出劳动_T作跃进的目标是,多办事,少用人,少花钱,增产、增事、不增人,五个人的事三个人做,艰苦奋斗,千方百计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大规模组织失业、求业人员下乡上山。上海市召开志愿参加农村建设青年活动分子大会【四月十六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在文化广场举行了有1.3万多名青年参加的《上海知识青年志愿参加湖北、安徽农村建设的活动分子大会》。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曹荻秋在讲话中说:目前农村既缺少劳动力,又需要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支援,我们上海有广大的知识青年,这是支援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宝贵的力量。因此,不论从国家发展前途来看,还是从城市知识青年的未来着眼,支援农村,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极为光荣的任务。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到会祝贺,并就青年前途问题作了重要讲话。4月17日,胡耀邦为下乡上山知识青年题词:“人人都可以争得为祖国服务的光荣前途,人人都应该努力争取为祖国服务的光荣前途。这就要下定决心吃苦吃亏。能够自觉地吃苦吃亏的青年,就一定能够发出比别人更多的热、更大的光,就一定能够把自己锻炼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的坚强骨干。”上海市1957年下半年已有9000多名知识青年到郊区和皖南农村参加农业生产。1958年4月、8月又先后有2万名知青奔赴湖北、安徽的农场和江西国营德安共青综合垦殖场。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相关的大事、要事。该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线索清晰,史料翔实,是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信史。该书的出版,不仅可以满足社会需求,而且也为国史、党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史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史料翔实,是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信史。
  •   买来当作资料的。那段时间的历史虽然听父辈们说起过,但大多不成系统。这本书里按照时间顺序做记录。很好。
  •   帮同事买的,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同事也很喜欢
  •   在那个人鬼不分的年代我和同学们去山西插队,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饥饿、屈辱、磨难。
  •   了解很多不清楚的事件
  •     了解过去的历史,看看父辈们走过的路,有时候,路走错了,可是我们要以史为鉴,防止自己再走弯路。
      我们想了解的不是歌德颂功,而是真实的历史,没有经过有色眼睛的过滤,所以,忘记初中高中学过的那些历史书吧,看些更贴近现实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