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薛达元 编  页数:218  
Tag标签:无  

前言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在序言中写道:“认识到许多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土著和地方社区同生物资源有着密切和传统的依存关系,应公平分享从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及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有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而产生的惠益。”  CBD第8条(j)款要求每一缔约国应尽可能并酌情:“依照国家立法,尊重、保存和维持土著和地方社区体现传统生活方式而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并促进其广泛应用,在此等知识、创新和实践的拥有者认可和参与下,鼓励公平地分享因利用此等知识、创新和实践而获得的惠益。  CBD对传统知识的定义侧重与生物资源相关,将传统知识限定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具有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的知识、创新和实践。CBD还将传统知识与土著和地方社区紧密联系,表明这种传统知识是由土著和地方社区创造和维持的,是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世代相传的具有现实或者潜在价值的认识、经验、创新或者做法。  传统知识包括植物资源利用的保护策略以及管理体系。所谓的传统知识体系涵盖了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管理,并且已经成为那些地方社区和原住民赖以生存的基石.这些知识体系是累积的、世代表达的经验、详细的观察以及正误的试验。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传统知识的案例调查和研究,介绍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方面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用技术及生活方式,例如  立体种植以充分利用阳光,多品种混合种植防治病虫害,稻田养鱼提高经济效益,家庭沼气发展生物能源,刀耕火种轮歇方式提高土地生产力等。并揭示了由于现代农业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耕作技术和生活方式正在消失,需要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本书可供生物学、生态学、农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技术与耕作方式 第一节 云南基诺山地区民族茶传统技术调查与研究    ——、概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茶园管理与现状    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六、小结 第二节   白族生物资源传统利用技术——扎染、鱼鹰和白棉纸    一、概述    二、扎染技术与植物资源板蓝根    三、鱼鹰资源的保护    四、手工白棉纸与其植物原料    五、小结 第三节 元阳县哈尼族的梯田农业传统技术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人文概况    三、景观体系    四、箐口村概况    五、恋土情深的农耕文化    六、生活与耕作空间的和谐共置    七、千万亩良田的明天    八、小结 第四节 傣族传统的水稻耕作技术及多样性变迁——以西双版纳曼播寨为例    一、村寨概况    二、水稻的耕作技术    三、曼播傣族稻作生计文化中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四、傣族生业模式单一化变迁分析    五、稻作传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传统山地农业文化的变迁    一、概述  二、调查地区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第二章 民族地区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传统生产方式 第一节 赫哲族传统渔猎生活的调查与研究    一、概要    二、赫哲族概况    三、调查概况    四、赫哲族传统医药知识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六、传统渔猎生活的衰落    七、传统宗教信仰-    八、赫哲族人群身体健康状况    九、小结  第二节 怒江州独龙族的刀耕火种农业    一、地理人文背景概况    二、对于独龙族和独龙江的研究    三、独龙族传统农业    四、品种资源随农业生产方式变化而减少    五、农作方式与农民权利    六、交通便利导致的过度开发  第三节 云南高黎贡山野生食用菌传统知识及资源保护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概述    三、研究区域及其选点    四、野生食用菌采集现状    五、野生食用菌对于农户生计的贡献    六、野生食用菌销售及其市场    七、关于野生食用菌的传统知识及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八、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 澜沧江流域德钦县燕门乡非木材林产品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一、概况    二、调查方法    三、非木材林产品的利用现状    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的管理现状    五、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第五节   白马雪山松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三章 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技术与耕作方式  第一节 云南基诺山地区民族茶传统技术调查与研究  一、概况  1.普洱茶的概念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制作工艺,经过后期的自然发酵或经过人工快速熟化加工而成的散茶或紧压茶。对普洱茶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标准:  (1)普洱茶的产地只能是云南境内,在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下生产制作而成,云南境外加工制作的茶叶不属于普洱茶。  (2)定义里的“一定地区”指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的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滇西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州、市的l9个市县;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四个州、市的24个县。另外,滇中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大叶种向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该区域中,大、中、小叶种茶树都有,应区别对待。  (3)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只能是云南大叶种叶子。标准:生长在云南,叶面积(叶长×叶宽×0.7)在40—60 Cm2的茶树品种的总称。   (4)普洱茶的原料只能是晒青毛茶,也就是说:使用白茶(全萎凋茶),烘青,炒青,蒸青等绿茶或茶胚制成的茶,均不属于普洱茶。   (5)必须经过特定的制作工艺。  (6)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发酵,未经陈化、熟化处理的晒青毛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普洱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地区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传统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