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

出版时间:2006-9-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黄平,姚洋,韩毓海  页数:4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提供了宏大叙事思维方式与微小叙事思维方式共生演化的精彩样本,折射中国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对中国"大转变"进行探测和争论,让我们窥见了置身于同一进程的中国知识人对于这一进程的不同理解。对于中国的"大转变"的不同解释,也意味着对于未来中国的不同构想。邀请国内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三位优秀学者以对话的彤式,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思想领域进行一次昼面的回顾与梳理 作者站在高处清理历史、面向未来,具有开风气之气势。对话以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为背景,多层面、多角度来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问题、经验和教训。对话既能体现学界对中国问题的最新思考,又因其现实针对性而具有极大的开放空间。

作者简介

黄平,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读书》杂志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们的问题和出路第二章  漫长的20世纪第三章  群众运动、人民主权和民主第四章  思想解放及其遗产第五章  民族主义、全球化和国家认同第六章  从“历史的终结”处思考第七章  重建知识与“现实”的联系第八章  发展道路、乡村建设和城市化第九章  公平、效率和协调发展第十章  文化、文学和多元化第十一章  国家与社会第十二章  迈向和谐跋

章节摘录

书摘黄:从时间上说,《道德情操论》在前,《国富论》在后;逻辑上,《道德情操论》其实是《国富论》的基础和前提。    韩:斯密所提出的那个“道德情操”,其实是所谓“市民社会”的道德情操的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宣言。这种市民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热衷于商业事务,对世俗世界采取功利主义立场,淡化政治。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他才把英国的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看作是由“看不见的手”支配的,个人追逐功利而形成的“自生自发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情操论》确实是《国富论》的基础,或者说,道德是“经济人”的基础。不过,真实地揭示了英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进程的是斯图尔特(Steward),而不是斯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一个共识。因为史都华揭示了这个过程首先是政治过程,是个“羊吃人”、城市贵族剥夺农村、英国剥夺殖民地的残酷的政治过程,而不是一个市场的田园牧歌过程。今天的学术界是斯密的天下,但却极少有人知道斯图尔特,因为我们今天的整个思想界,都过分地受到了斯密的小市民文化的影响,而对于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则缺乏留意和继承。    读北大经济中心的教授,比如姚洋、陈平、林毅夫的文章,我还是很受启发,虽然经济学我完全外行,可是他们讨论的很多问题却是有关怀的,“讲问题”的。比如社会公正、农村社会、国家发展战略的问题。这些问题我都很有兴趣,也基本上读得懂。可是新古典经济学著作我就不行了,因为我数学不行。经济学大概在马歇尔之后,就数学化了。但是,社会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未必就像数学语言所揭示的那么单纯——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或者学科的不断分化,它的科学化、数学化倾向越来越浓重,最后,经济学学科和它的政治经济学传统与现实问题发生分离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及其政治经济学传统,你不能不承认是非常了不起的。熊彼特说马克思起码有两点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一点,他看到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对“社会构成”的决定作用,决定某种文化、行为方式的,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第二是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处在蒸汽机所代表的动力学、热力学的世界,代替了牛顿的静力学的时代,熵的世界、混沌理论代替了机械的理论。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剧烈变迁的时代,无论是法国革命还是美国革命,都使得他认识到人的出身、身份——也就是他所说的“阶级地位”是建榭性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是可以变化的。因此,解决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马克思倾向于将社会进程理解为权力之间的分配和竞争,所以熊彼特感到非常奇怪的是,为什么在马克思之前,经济学家很少谈到阶级问题,社会学家也总是将家庭和个人当作分析的基础。这是因为他们分析框架还是古典的、机械时代的理论。    当然对于我们文学专业的人来说,马克思还有一个最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文章好极了——不仅仅是具有感召力的“宣言”文体,而且他的方法充满了创造力乃至戏剧性,我注意到:尽管马克思很重视经济的、社会的规律性的东西,但是他更为那些反常的、例外的东西所吸引——他经常说实践大于规律,改造世界比解释世界重要。他研究历史,也经常着眼于历史过程当中那些偶然的因素,注意这些因素怎么变成了“必然”。这其实就是我们文学不断强调的:注意戏剧性。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其实特别具有文学或者戏剧的思维。    P10-11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市场经济制度彻底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它改变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格局。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个过程,需要有经济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来加以阐明。《我们的时代》将帮助读者进一步思索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的本质。    ——茅于轼    ◎这本书在许多问题上展示了交集和分歧,也许还留下盲点,但它更是挑战潮流和守护底层的知识暴动。与其说这是几个读书人的多事,不如说重现了一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的必然。社会重建是每个人无可回避的日常现实,坚硬而且沉重÷    ——韩少功    ◎二十多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正是中国的“大转变”。这部对话集对这个“大转变”进行探测和争论,让我们窥见了置身于同一进程的中国知识人对于这一进程的不同理解。对于中国的“大转变”的不同解释,也意味着对于未来中国的不同构想。    ——汪晖    ◎后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依靠微小叙事之间的对话维系着的,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依靠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教育维系着的。我们面前的这本对话录,提供了宏大叙事思维方式与微小叙事思维方式共生演化的精彩样本,折射中国当代社会的复杂性。    ——汪丁丁

编辑推荐

《我们的时代:现实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是一本展示文化胸怀,盘点历史,关注当下,实践学科交叉的大书;一本让知识分子打开多个窗口、看到不同思想"风景"的书;一本让老百姓理解共和国与改革开放的历程,认清我们将去向何方的书。茅于轼、韩少功、汪晖、汪丁丁连袂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们的时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帮朋友买的,不过我也看了,真的很精辟,这是一些前沿的思想家对中国现实的点评,每个人都可以读一读,书很好,装帧不错,看起来也很大方,总之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纸质很好,很有厚重感,恰当时,我自己也要买本读读,真的很好
  •   书很旧,是2006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不知是不是再也没有重印,能买到颇感意外。第一次这本书看是在2008年,大学二年级,一夜读完,无比惊叹,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新中国成立60年,三位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变迁的角度告诉你,中国发生了什么……
  •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很感谢能通过贵网购得该书!谢谢了!
  •   不久前在万圣翻了翻,很好,在我印象里主题是关于公正和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特别是关于晚清、工业化、大跃进、80年代的反思很有意思。当时还有事嫌带它不方便。但我周边的小书店竟然都没有,咋这里也缺货呢。很想买一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