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简史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博言  页数:237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古代到今天,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希腊到罗马,从亚洲到欧美,都能看到发明创造的智慧之光,而人类的进步与文明都建立在发明之上。这本书纵谈古今诸多发明,使人们了解发明背后的思想以及浩如烟海的发明知识。本书旨在通过一个个关于发明的故事告诉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世界的根本,在于锲而不舍,大胆想象,勇于实践。

书籍目录

第1篇 隐约的鸣响——古人类、古文明创造史略(公元前300万年~公元330年) 第1章 石器时代的创造活动  石器工具   用火和烧炭   驯化与种植   编织技艺   弓箭族谱   陶器简史   木工工具   已知的最早农具   砖   鱼钩  早期的船 第2章 铜器时代人类的创造活动  青铜斧和青铜剑  冶铁炼钢  蜡烛  食物保存技术  颜料  墨  肥皂  焊接技术  假牙  筑路技术  沥青路  混凝土  集中供暖法 第3章 古埃及人的创造活动  铜与铜镜  玻璃技艺  历法  钟表  水利系统  书  外科手术移植  冰淇淋  化妆品  球类 第4章 古巴比伦人的创造活动   最早的文字   犁   酿酒技术   车  字母  木版画  最早的图书馆 第5章 古印度人的创造活动  纽扣  棋艺文化  水井  浴池 第6章 古代中国人的创造活动  雨伞  面条  丝绸  指南针  地动仪第2篇 悸动的音符一一中古时代东西方发明史漫谈(公元330年~公元19世纪) 第7章 希腊到罗马的变奏曲  灯塔   地图 …… 第8章 封建中国的科技发明  第9章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重要发明第3篇 机器的轰鸣——工业革命:两次技术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公元1791年~1934年) 第10章 先造仪器再谈科技 第11章 科学理论反哺科技发明 第12章 一日千里的时代第4篇 面向未来的高科技路途——原子与电子时代:高技术时代的科技发明(20世纪30年代以来) 第13章 科技发明是把双刃剑 第14章 以人为本面向未来

章节摘录

  早期的船  船,是一种历史最悠久的水上运输工具。船的发明应追溯到远古时代,古人从落叶和树干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中得到启示从而造出了船。如《世本》中就写着:“观落叶因以为舟。”意思是古人看到树叶落到水面上并且漂游的情景,于是造出了船。  人类最早发明的船当是独木船,制造的方法大致是:剖开原木的一面,并掏挖成凹形,即成船。在英国约克郡斯塔卡尔的一个沼泽中,发掘出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应该是用来划一种独木舟的。而在荷兰的佩塞发现的一只独木舟,其年代约是公元前6300年。这种独木舟可以做得相当大,在英国林肯郡的布里格发现的一只独木舟,竞长达16米,宽1.5米。  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可能是用芦苇造船,将捆扎好的芦苇涂上一层沥青或树脂,便可在水中航行了。还有的船是用动物皮做成的,古代浮雕中的亚述兵士就乘着这种船过河。一种是爱尔兰人的柳条舟——船用柳条编成,蒙上兽皮,然后再涂上柏油,另一种简单得多的船是充气的动物皮,如今中国的黄河中上游流域还有这种用动物皮制作的船——羊皮筏子。  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陶舟及六支陶桨,这种模拟船形的玩具已能说明当时船的使用程度。在遗址文化层的一堵板墙中,还发现了断面呈弧形,一端呈尖圆形的残木一一它可能原来是一只独木舟,废弃后才用来修筑板墙。在其他遗址中也先后出土过木船桨。显然船是当时人重要的运输工具。  舟楫的发明,是人类开始征服自然的标志。人们借助舟楫,延伸了自己的双脚,也扩展了自己的眼界,渔业得以大发展,食物来源随之丰富,氏族部落还能打破闭塞,增加与其他部落的来往,渐渐地这种来往就有了商品交换的色彩。尽管独木舟难以抗拒狂风巨浪,但先民们仍冒着葬身鱼腹的危险,大胆地用它飘洋过海,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到了周成王时,文献中有了“于越献舟”的记载。到了春秋时期,吴国被称为“不能一日废舟楫之用”的国家,越王勾践则骄傲地将越国水乡的居民描述为“以船为本,以楫为马,往若飘风”,真是如同仙人般地潇洒。到了西汉,吴地船只的多少甚至成了国力强弱的象征。  又何止是吴越地区呢?  我们的始祖黄帝,在开天辟地之时,是混沌,是革囊,是温敦,是葫芦——有专家曾用这种形象有趣的语言解说黄帝。他们认为,黄帝号轩辕,轩辕即天鼋,天鼋是族徽是图腾。这个图腾的形象,便是一个人伏在草囊上渡河。渐渐地,人们又从革囊和葫芦上演化出瓠、盘古的神话与史话。  于是,虚实难辨的“黄帝”驾着牛皮囊或瓠木而成的舟,驶出混沌,驶出洪荒,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发明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本书纵谈古今诸多发明,使人们了解发明背后的思想以及浩如烟海的发明知识。通过一个个关于发明的故事告诉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世界的根本,在于锲而不舍,大胆想象,勇于实践。推荐~
  •   这本书对于帮助你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   书写得不吸引人,不生动,太平白,标准的流水帐。取名为“人类发明简略索引”更适合它的本质。
  •   一般,不失望也不特别满意。
  •   纸质还可以,就是有几页空白还是我最想看到的那部分内容,麻烦下次发货时查一下.
  •     
       早期的船
      
        船,是一种历史最悠久的水上运输工具。船的发明应追溯到远古时代,古人从落叶和树干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中得到启示从而造出了船。如《世本》中就写着:“观落叶因以为舟。”意思是古人看到树叶落到水面上并且漂游的情景,于是造出了船。
        人类最早发明的船当是独木船,制造的方法大致是:剖开原木的一面,并掏挖成凹形,即成船。在英国约克郡斯塔卡尔的一个沼泽中,发掘出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应该是用来划一种独木舟的。而在荷兰的佩塞发现的一只独木舟,其年代约是公元前6300年。这种独木舟可以做得相当大,在英国林肯郡的布里格发现的一只独木舟,竞长达16米,宽1.5米。
        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可能是用芦苇造船,将捆扎好的芦苇涂上一层沥青或树脂,便可在水中航行了。还有的船是用动物皮做成的,古代浮雕中的亚述兵士就乘着这种船过河。一种是爱尔兰人的柳条舟——船用柳条编成,蒙上兽皮,然后再涂上柏油,另一种简单得多的船是充气的动物皮,如今中国的黄河中上游流域还有这种用动物皮制作的船——羊皮筏子。
        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陶舟及六支陶桨,这种模拟船形的玩具已能说明当时船的使用程度。在遗址文化层的一堵板墙中,还发现了断面呈弧形,一端呈尖圆形的残木一一它可能原来是一只独木舟,废弃后才用来修筑板墙。在其他遗址中也先后出土过木船桨。显然船是当时人重要的运输工具。
        舟楫的发明,是人类开始征服自然的标志。人们借助舟楫,延伸了自己的双脚,也扩展了自己的眼界,渔业得以大发展,食物来源随之丰富,氏族部落还能打破闭塞,增加与其他部落的来往,渐渐地这种来往就有了商品交换的色彩。尽管独木舟难以抗拒狂风巨浪,但先民们仍冒着葬身鱼腹的危险,大胆地用它飘洋过海,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到了周成王时,文献中有了“于越献舟”的记载。到了春秋时期,吴国被称为“不能一日废舟楫之用”的国家,越王勾践则骄傲地将越国水乡的居民描述为“以船为本,以楫为马,往若飘风”,真是如同仙人般地潇洒。到了西汉,吴地船只的多少甚至成了国力强弱的象征。
        又何止是吴越地区呢?
        我们的始祖黄帝,在开天辟地之时,是混沌,是革囊,是温敦,是葫芦——有专家曾用这种形象有趣的语言解说黄帝。他们认为,黄帝号轩辕,轩辕即天鼋,天鼋是族徽是图腾。这个图腾的形象,便是一个人伏在草囊上渡河。渐渐地,人们又从革囊和葫芦上演化出瓠、盘古的神话与史话。
        于是,虚实难辨的“黄帝”驾着牛皮囊或瓠木而成的舟,驶出混沌,驶出洪荒,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