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与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武桂杰 编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前言

  斯图亚特·霍尔在西方学界一般被誉为文化研究的先驱者,他著述甚丰,涉及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其广泛的学术影响早已超越了英语世界。霍尔的文化研究理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媒体、社会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涉及多元文化和文化身份问题,还涉及种族、民族、性别和性倾向问题。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快速融合与激变的今天,如何处理以上种种关系并使之形成有效的解释体系,是东西方的文化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书作者武桂杰博士于2006年为撰写研究霍尔文化理论方面的博士论文,专程前往霍尔曾经工作过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其间,作者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前往伦敦拜访了霍尔本人,和霍尔进行了多次富有成效的访谈。这些均对作者完成博士论文起了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作者在这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书系统地阐释了霍尔自20世纪60年代起到新世纪初的文化理论及其发展轨迹,无论从时间跨度和理论空间或从文化理论的前瞻性等方面来看,都是目前国内不可多得的一部文化研究专著。  作者采用文本细读与理论概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握霍尔文化理论的总体特征及具体成就,并阐明了霍尔对于当代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作者首先梳理了霍尔文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了霍尔的流散知识分子历程及文化理论形成的过程。其次,本书还重点论述了霍尔后期的差异政治学、多元文化观点、后殖民话语中少数族裔问题和去殖民化问题,探讨了媒介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新解读,并突出了霍尔后期的文化理论和实践。我们都知道,霍尔近几年来始终坚持构建“差异共存”的多元文化社会的主张,这种开放的文化理论对中国的文化研究者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最后,作者还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研究现状,补充并完善了霍尔的开放文化理论在汉语界的介绍工作。

内容概要

作者采用文本细读与理论概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握霍尔文化理论的总体特征及具体成就,并阐明了霍尔对于当代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作者首先梳理了霍尔文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了霍尔的流散知识分子历程及文化理论形成的过程。其次,本书还重点论述了霍尔后期的差异政治学、多元文化观点、后殖民话语中少数族裔问题和去殖民化问题,探讨了媒余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新解读,并突出了霍尔后期的文化理论和实践。最后,作者还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研究现状,补充并完善了霍尔的开放文化理论在汉语界的介绍工作。  本书系统地阐释了霍尔自20世纪60年代起到新世纪初的文化理论及其发展轨迹,无论从时间的跨度和理论空间或从文化理论的前瞻性等方面来看,都是目前国内不可多得的一部文化研究专著。

作者简介

武桂杰,女,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就读于郑州大学,2004—2007年北京语言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事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序Preflace第一章  霍尔其人  第一节  霍尔的辉煌学术历程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几点创新研究第二章  霍尔的文化理论基石  第一节  霍尔的左派经历  第二节  霍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身份  第三节  霍尔的流散经历第三章  霍尔与英国文化研究的渊源  第一节  伯明翰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霍尔的文化理论与利维斯“精英主义”及威廉斯、霍加特“文化主义”的差异  第三节  霍尔的伯明翰风雨历程第四章  霍尔的阅读政治学  第一节  不断更新的编码/解码理论  第二节  编码/解码理论遇到的挑战  第三节  解读编码/解码与政治语言第五章  霍尔的差异政治学  第一节  历史的差异、断裂和反转  第二节  西方世界与其他世界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与文化管理第六章  差异造就“他者”景观  第一节  白人凝视下的“他者”  第二节  男女身份的建构以及伯明翰早期女性研究  第三节  霍尔的“异常文化”与主流文化观点  第四节  抵制认知暴力,倡导绿色政治第七章  霍尔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节  文化研究方法论问题  第二节  霍尔的文化理论与中国媒体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解密传媒叙事神话  第四节  文化研究在中国的现实观照结语致谢中英文参考文献附录一  霍尔重要经历一览附录二  霍尔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霍尔其人  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社会中具有知识分子的作用……履行知识分子作用的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知识分子,这类人从事世代不变的工作;第二类是有机知识分子,这类人与阶级和事体密切相关,他们注重行动,主动参与社会,赢得更多权力,获取更多控制。①——葛兰西  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个人……有能力向公众和为公众代表、表达、表明各种讯息、观点、态度、哲学见解……这个角色有其尖锐性,必须公开提出令人难安、让人不好受的问题,对抗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惯常被遗忘、被边缘化或未得到更多关注的人们和话题。②——赛义德  第一节 霍尔的辉煌学术历程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是当代文化研究之父、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媒体文化理论家、批评家、思想家、英国社会学教授、英国研究院(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伯明翰学派”(Birmingham School)的奠基人。他开启了学术工作政治化(politics of intellectual work)的先河。……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系统地阐释了霍尔自20世纪60年代起到新世纪初的文化理论及其发展轨迹,无论从时间的跨度和理论空间或从文化理论的前瞻性等方面来看,都是目前国内不可多得的一部文化研究专著。  ——清华大学教授王宁  霍尔作为西方文化研究的代名词,在我国单篇论文的研究及介绍性评论已有很多,但以专著形式的研究来说并不多见。本论著在选题上意义重大,尤其对我国的文化研究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陈永国  作者对有关霍尔的作品和材料的收集十分详尽,对国内外关于霍尔的研究现状十分熟悉,相对国内比较熟悉的理论家福柯、赛义德和詹明信等人,我们对霍尔的介绍显然不够。该论著为读者提供了一张关于霍尔的认知图。  ——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周小仪  被尊为文化研究之父的霍尔深深地意识到,在移民英国之前,他在牙买加的早期经历和其流散身份将对他产生重要的影响。霍尔是一位重要的文化理论家,很早就意识到我们今天所谈的全球化问题以及在各种文化语境下社会变迁和跨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英国伯明翰大学宗教神学研究学院院长马丁·史尊雅(Martin D.stringer)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霍尔与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书已经拿到了大致翻了下发现编写还是较为体统的从霍尔的生平到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及轨迹都做了介绍书中配有不少图片大都为人物的真实照片总之初步感觉还不错进一步的体会还需要仔细阅读后
  •   对希望了解文化研究的人来说,是不错的参考书。。。
  •   整体感觉还好了
  •     霍尔广泛地涉猎多学科和跨学科领域,他的文化批判对话不受传统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不同的理论流派相交锋,通过问题意识来回应现实,这无疑丰富和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霍尔开辟了多渠道研究方法和多重叙事话语,为文化研究学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来关注比原来的文学视野更加宽泛的话题,他关注反霸权的政治立场,重新认知全球语境下的“去体制化”。毫无疑问,霍尔的著述改变了过去认为学术(尤其是文学、文化)远离现实、退避政治的观点,激发知识分子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愿望,让理论与实践得到真正的结合,让知识造福于现实社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完善,建立持久的民主、和谐发展的公民社会。应该说,本书的内容是丰富的,作者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本书初稿在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答辩时,各位答辩委员在充分肯定其学术价值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从本书最后的定稿来看,作者采纳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从而使得本书更加充实,观点更加鲜明。
       当前,国内不少学者十分关注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构成的挑战。其实,我们如果从霍尔的学术道路的发展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是如何从文学研究逐步过渡到文化研究的,后来又是如何以其犀利的文化理论对文学研究产生影响的。当然,有人认为,随着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解体,文化研究的盛期已过,文化研究内部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危机,但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仍然更为有利于文化研究的发展,只是过去的那种封闭的以英语为中心的文化研究已经突破。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尤其注重其实践性和批判性,它作为一个教学体制内的实体虽然不复存在,但是它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启示就在于,它的所有代表性人物,例如,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等,都是早先的杰出的文学研究者,他们的身份转变正好说明了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文化研究将向何处发展?我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后理论时代”,在这样一个“后理论时代”,文化研究正沿着下面三个方向发展:(1)突破“西方中心”及“英语中心”的研究模式,把不同语言、民族-国家和文化传统的文化现象当作对象,以便对文化理论自身的建设作出贡献,这种扩大了外延的文化理论从其核心--文学和艺术中发展而来,抽象为理论之后一方面可以自满自足,另一方面则可用来指导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所有文化现象的研究;(2)沿着早先的精英文学路线,仍以文学(审美文化)为主要对象,但将其研究范围扩大,最终实现一种扩大了疆界的文学的文化研究;(3)完全远离精英文学,越来越指向大众传媒和所有日常生活中的具有审美和文化意义的现象,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来考察这些现象,最终建立一门脱离文学艺术的“准学科”领域。对于我们比较文学研究者来说,第二个方向正是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而霍尔的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在这方面足资我们参考和借鉴。
      
      
      王 宁
      2008年1月28日于北京清华园
      
  •     本书系统地阐释了霍尔自20世纪60年代起到新世纪初的文化理论及其发展轨迹,无论从时间的跨度和理论空间或从文化理论的前瞻性等方面来看,都是目前国内不可多得的一部文化研究专著。
              ——清华大学教授王宁
      
      霍尔作为西方文化研究的代名词,在我国单篇论文的研究及介绍性评论已有很多,但以专著形式的研究来说并不多见。本论著在选题上意义重大,尤其对我国的文化研究将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陈永国
      
      作者对有关霍尔的作品和材料的收集十分详尽,对国内外关于霍尔的研究现状十分熟悉,相对国内比较熟悉的理论家福柯、赛义德和詹明信等人,我们对霍尔的介绍显然不够。该论著为读者提供了一张关于霍尔的认知图。
           ——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周小仪
      
      被尊为文化研究之父的霍尔深深地意识到,在移民英国之前,他在牙买加的早期经历和其流散身份将对他产生重要的影响。霍尔是一位重要的文化理论家,很早就意识到我们今天所谈的全球化问题以及在各种文化语境下社会变迁和跨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英国伯明翰大学宗教神学研究学院院长马丁•史尊雅(Martin D.stringer)教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