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奥秘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作者:林染  页数:273  字数:280000  

前言

人们常说:“人心深不可测。”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心理变化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人们对从事心理咨询的人,以及心理学家总会有一些畏惧,认为他们能够看穿我们的内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一些障碍,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学像算命的一样,有些“古怪”。其实,这是人们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其实,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它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都有所涉及,可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分类的心理学科进行探讨。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说明影响人们心理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内部原因,更有外部原因。因此我们知道,人们的心理变化和外部世界的变化是相互作用的,是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看似平常,却受着心理的支配。心理这只无形的大手,无时无刻不在操纵着我们的行为,只不过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操纵,早已经习以为常罢了。如果对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心理学的蛛丝马迹蕴藏在其中。

内容概要

《青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奥秘》紧密结合青年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方法。熟悉了这些心理定势,就会让我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成为社会上最有分量、最受欢迎的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战胜自己要懂得心理学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且也知道我们要改正缺点,将缺点变成优点。但是,改正自己的缺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而恰当的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会让我们更加快捷、方便的改变我们的缺点。 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为什么我们要“以己为镜”? 为什么我们总是发挥失常? 为什么我们喜欢给自己找点麻烦?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愚蠢”? 为什么我们会被“习惯”左右?  为什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为什么眼见未必为实? 为什么“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为什么有人爱做“白日梦”?第二章 洞察人心要懂得心理学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在社会中活着,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想要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别人的想法,这种了解不仅仅只是语言上的,还要同地点、行为等因素结合进行全面分析。 为什么对人越好,他离你越远? 为什么在交流中会“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什么初次见面时的印象会影响交往? 为什么要将坏印象转变为好印象? 为什么“知人知面难知心”? 为什么在特定的场景下,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失控? 为什么我们在认识他人时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为什么人们对受害者的责难往往多于同情? 为什么出其不意地提要求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为什么人们总爱钻牛角尖?第三章 成功人生要懂得心理学 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想要获得成功,就必然要有成熟的心理。而心理上的成熟是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经验积累才能够获得的。但如果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够找到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 为什么说成功取决于心理状态? 为什么说“有志者事竞成”? 为什么有时候事情会糟糕到极点?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会迟到? 为什么“成功情绪”会促使我们的成功? 为什么“欲速则不达”?“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为什么我们会为一件小事而烦心? 为什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四章 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自古以来就有“药补食补,不如心补”的说法,这说明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据研究表明,心理不健康的人会有厌食、贪吃等现象出现,这些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为什么心情的好坏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为什么人们有时会产生无名的烦恼? 为什么“杯弓蛇影”能致病?  为什么面粉能治病?- 为什么肥胖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为什么现代的我们越睡越累? 为什么有好心情才会有好皮肤?第五章 甜美爱情要懂得心理学第六章 幸福生活要懂得心理学第七章 快乐工作要懂得心理学第八章 社交处世要懂得心理学第九章 做人办事要懂得心理学第十章 和谐家庭要懂得心理学

章节摘录

当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后续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心理学家陆钦斯做过下列实验:他要求被试者用大小不同的容器去取一定量的水,总共有8道题,而且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做出来,但后面3道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来做。他将被试者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要求从第1题连续做到第8题,第二组只做第6—8题。结果,第一组多数人都用同一种方法去解6、7两题目,在解第8题时遇到了很大困难;第二组在解决6、7、8三个问题时都采用了简单的方法,正确率达100%。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结果,是因为第一个实验组在解决第6、7、8三个问题时受到先前5个问题所产生的心理定势的影响,第二组由于没有受到这种定势影响,所以能采取简便的方法,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就拿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做的脑筋急转弯来说,恐怕就有很多人都上过当吧!众多的脑筋急转弯中,有这样的一道题: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那么老三叫什么?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小毛”或者“三毛”。但答案其实是“小明”。或者,也有人被问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首先,朋友会要求你迅速且不间断地念20遍“老鼠”,然后你被要求快速地回答他(她)提出的一个问题——“老虎最怕什么?”你往往几乎脱口而出:“老鼠!”在朋友“不怀好意”的哈哈大笑声中,你甚至可能过了好一会儿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傻呵呵地反驳:“猫不怕老鼠怕什么啊?”恐怕很多人都会说,“脑筋急转弯嘛!回答不出来是正常的。”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不正常的案例吧!一家大型公司准备招聘一个头脑灵活、看问题全面的总经理助理,因待遇极好。所以应聘的人极多,人力总监在斟酌挑选后,通知了50人参加笔试。笔试的题量非常大,大约有20多道题,然而所给的时间却非常有限。试卷刚拿到手上,许多考生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急忙动笔“沙沙沙”地在试卷上写了起来,希望能抓紧时间多答一些。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收卷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还有一大半没有写完。大部分考生纷纷抱怨,“题量那么大,时间那么少,会做的都来不及写!”人力总监只是面带微笑,不说话。原来公司在设计试卷题目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小陷阱:尽管前面的题目很多,但在倒数第3题的题目中说得很清楚,  “请只做第一题”。要知道,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怎样考试,我们的习惯都是按先后顺序来做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不把试题大概浏览一遍,就提起笔从第一题开始往下答。那么,如果你是笔试的参加者之一,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也犯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错误,你或许会因此责怪起自己的“愚蠢”来,但其实“天赋极高”阿西莫夫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阿西莫夫,美籍俄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这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莫西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莫西夫欣然同意。  修理工便开始说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会怎么做?”阿莫西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形状。听了阿莫西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盲人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阿莫西夫只得承认自己的回答很愚蠢。我们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不是因为我们太“愚蠢”,只不过是心理定势在作祟罢了。其实,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心理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中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编辑推荐

《青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奥秘》:心理能力,我们丧失了多少?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提速,和我们的上一代相比,和我们的孩童时代相比,我们的生活变了很多,我们的心理也变了很多。我们随着信息化的进程,逐渐失去了哪些心理能力?它们还可能被找回吗?还是说,这样的异化,是一条虽然痛苦,却在失去与得到中痛并快乐着的艰辛之路?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生活在芸芸众生之中,游走在规则和自由之间。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心理上的“断乳”要比生理上的“断乳”复杂得多。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对不理解的东西往往不像儿童那样去询问别人,而且是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自圆其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奥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比较具体,看看可以学会很多东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