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王忠和  页数:311  字数:2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均为民国初年京津沪上层社会颇具传奇色彩之豪门子弟,人称“四大公子”或“民国四公子”。  溥侗字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溥仪之族兄。生于光绪三年(1877),行五,人称“侗五爷”。晓词章音律,通古典文学,尤嗜昆曲京剧。曾于京剧《群英会》中一人饰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角,均出神入化,轰动南北。  袁克文字豹岑,号寒云,人称“风流才子”。1890年7月生于汉城。母为贵族之女,出生即被袁世凯之妾沈氏抱养。通诗文戏艺与金石书画,常以三国曹子建自喻。袁世凯深宠之。然无意于政治与权位,对父兄称帝不以为然。  张伯驹字丛碧,原名家骐,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1897年生于河南项城。张锦芳之子,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号称“神童”。精诗词楹联、琴棋书画,亦通戏曲与文物鉴赏。为国内首屈一指之收藏大家,常以大洋、金条、首饰甚至房产换回罕见字画等收藏之。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研究与推广,人称“文化奇人”。  张学良字汉卿,有“百年少帅”之称。1901年6月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宣布东三省及热河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骂为“不抵抗将军”,1936年12月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去台湾后皈依基督教。2001年10月15日卒于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  民国四公子的说法亦有他本,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三人各本皆榜上有名,卢永祥之子小嘉、张謇之子孝若、张之洞之子张权亦曾列于其中。本书所取是依民国年间社会最为通行之说法。  “民国四公子”的提法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时恭亲王奕诉之孙溥儒正在德国留学,回国后隐居西山,潜心读书;直至30年代才鹊起于旧京画坛,得有“南张北溥”(“张”为张大千)之誉。其诗文书画亦无一不精,无论气度、修养、学问、风采较之上述四公子,均无稍逊。故本书亦将其列为公子之一,附于溥侗后。  诸公子淌过风雨,尽管泥泞一身,仍能“笑看潮来潮去”;挺过浮沉,尽管几度秋凉,仍能“乐尽天真”;冷赏风流,尽管和者甚寡,仍能“养素全真”。他们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虽人去楼空,然风采依旧、生气犹在。本书述公子之事迹,言公子之才德,扬公子之节品,悲公子之境遇,择公子之神韵,展公子之风采,略而纪录之。

内容概要

古代“公子”有三义:一曰诸侯之子(或特指诸侯之庶子,以别于世子),二曰诸侯之女,三曰有权势地位者或富家子弟。以之“尊称别人之儿子”,不见于先秦典籍。  “公子”之称,重在其个性或以“忠烈”名世,如“唐代四公子”,或以诗文飘逸名世,如“明末四公子”;或以变法名世,如“清末四公子”……诸公子淌过风雨,尽管泥泞一身,仍能“笑看潮来潮去”,经历浮沉,尽管几度秋凉,仍能“乐尽天真”,冷赏风流,尽管和者甚寡,仍能“养素全真”,他们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虽人去楼空,然名声依旧,生气犹在。本书述公子之事迹,言公子之才德,扬公子之节品,悲公子之境遇,择公子之神韵,展公子之风采,略而纪录之。  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均为民国初年京津沪上层社会颇具传奇色彩之豪门子弟,人称“四大公子”或“民国四公子”。诸公子淌过风雨,尽管泥泞一身,仍能“笑看潮来潮去”;经历浮沉,尽管几度秋凉,仍能“乐尽天真”;冷赏风流,尽管和者甚寡,仍能“养素全真”,他们引领民国风骚数十年。虽人去楼空,然名声依旧,生气犹在。本书述公子之事迹,言公子之才德,扬公子之节品,悲公子之境遇,择公子之神韵,展公子之风采,略而纪录之。

作者简介

  王忠和,1946年出生,辽宁丹东人,现任丹东中山画院院长、丹东艺苑美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丹东市旅游商品协会会长,从艺四十余年,其作品多有参展、刊发、入集,多为国内外友人收藏,并多次参加国际间的交流、展览,堪称优秀,为美术之振兴作出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天潢贵胄落民间 第一节 溥侗,红氍毹上佳公子  一 家世显赫溥将军  二 红豆馆主票界王  三 纯粹艺术费追求  四 误入政界落寞终 第二节 溥儒,西山脚下旧王孙  一 太后赐名做大儒  二 西山读书二十年  三 三绝漫道诗书画  四 大节 凛然不糊涂  五 细听王孙说前朝  六 安贫乐道见真性  七 柴米油盐浑不知  八 设帐课徒传国学  九 魏晋人物生今世第二章 袁克文,风流倜傥二皇子 一 异梦得名称豹岑 二 嗣母溺爱祸非福 三 风流业师方地山 四 仓促联姻刘梅真 五 糊涂公子乱问政 六 有诗有酒不羡仙 七 涉足黑道做大爷 八 旁观者清阻帝制 九 红氍毹上抒怀抱 十 文坛之星猝陨落第三章 张伯驹,丛碧馆主布衣客 一 名缰利锁本无缘 二 一生聚散救国粹 三 诗词也能惹祸端 四 脱去官袍换戏装 五 至死一片赤子心第四章 张学良,叱咤风云少将军 一 英雄不论出身低 二 少帅执掌东北军 三 年未而立封诸侯 四 事变突起背骂名 五 西安事变促抗日 六 幽禁岁月五十年 七 英雄一生美人多

章节摘录

  侗五爷平时的生活过得率性而潇洒。他没钱的时候,就靠当、卖度日,有了钱又随手而光。他们兄弟二人住在大甜水井胡同的一座府第,人们依他哥哥的名分称为“伦贝子府”,他们兄弟前后各占一半。民国初年,每逢春秋佳日,北京的一些文人、名士都要到西山踏春观杏花、赏秋看红叶。朋友们从西山归来,时常到溥侗在西山的花园“水獭园”中小憩。花园是成亲王留下的,虽然不大,但池馆台榭、假山竹树,疏朗有致,明轩奥室也各得其宜。墙上的字画、几案上的图书鼎彝置放得恰得其位,进门之后给人一种高雅绝俗之趣。溥侗招待众人品茶,他自己则在一旁抚琴助兴,奏一曲《高山流水》适足以遣人遐思。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琴和书是一时不可或缺的——“士无故不撤琴瑟”是也。李白有“吾醉欲眠卿且去,明日有意抱琴来”;白居易有“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的诗句,都足征文人和琴的密切关系。对音律极有天赋的溥侗自然也是深得其中三味,他宗名琴师黄勉之学习古琴,是广陵琴派的嫡传弟子。  溥侗藏有一架唐代古琴一“九霄环佩”琴。该琴相传为伏羲式所制,以桐木为面,杉木为底,形制极浑厚古朴,通体髹紫漆,多处朱漆修补,遍布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露于磨平之断纹处,底面及其两侧鹿角灰下以葛布为底。上有黄庭坚、苏轼等人的识刻。这张琴无论声音形制及其制作年代,在传世唐代遗存中都属于首选之器,且为名古琴家所藏用,所以自清末以来“九霄环佩”在琴坛就享有盛名,是北京琴坛的一件重器。唐琴在北宋时已不多得,何况又历经近千年,更是如凤毛麟角。大约在1920年左右,该琴被溥侗所得。其后溥侗举家南徙移居沪上,“九霄环佩”相随而去,遂成为江南琴坛之重器。  溥侗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他为了布置庭院,从来不计钱财。一次,他看到言菊朋家里的一棵树长得枝干古朴,错落有姿,极富画意,便要言菊朋让与他。言菊朋说:“我没打算卖树,五爷如果真的喜欢,我就送给你。可是你怎么挪走呢?要是移到你家活不了,那不是白饶了吗?”溥侗是真心喜欢这棵树,便请来一位种树的花匠商量。那人提出一个办法,但要等五年的工夫:第一年在树北面挖开,切断向外伸展的根系,再用木板插到土中做隔断,然后把土埋上。以后每年做一面,直到第五年再做树根的下面。到第六年才可挪动,连泥土用草席包裹起来,移到别处种下,可以保活。后来,就是用这种办法做的,从言家运出来的时候,还拆了一段墙,到了溥家也是拆墙进去的。树是活了,因言菊朋不要钱,溥侗特意送他一套行头——其实,他所花费的人工、物力何止买十套行头。  溥侗兄弟分家时,溥伦在分界之处砌了一道墙。溥侗笑着对朋友说:“我们老兄把我‘赶门在外’了。”(这是京剧《天雷报》中的一句词)没过两年,溥伦因无力偿还债务,涉讼,被法院查封了财产,等待拍卖。这时溥侗又说:“幸亏老兄把我赶门在外,墙这边还算我的,没有封。”不过,没过多少日子,属于他的这半边也被他卖掉了。这时,他就靠借贷过活。凡是借给他钱的人都知道他根本还不了,所以就等于是送给他的。  1927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等于是国家元首。为了粉饰太平,政府设立一个“乐律研究所”,任溥侗为所长,每月的薪俸有四五百大洋。生活刚有了着落,他又忘乎所以,自我锦上添花,又是添置古董字画,又是购买汽车。好景不长,第二年国民军北伐成功,政府南迁,乐律研究所撤销,他又陷入贫困。  总算天无绝人之路,1930年,清华大学聘他为曲学导师。说起“导师”这个称呼,还是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首创,其含义大概是:他们的职责主要不是“教”,而在于“导”;再有,他们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研究生,但是其他教员也可以自由听课——如朱自清、吴宓等就经常去听陈寅恪的课。在清华前后享受“导师”称号的,首先是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其次的就是黄节(晦闻)、傅增湘(沅叔)、溥侗等人了。  溥侗同时又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北京艺术学院等处任教昆曲,先后培养学生百余人,有清华大学的汪健君、陈竹隐(朱自清的夫人)等,北大学生廖书筠,昆曲爱好者袁敏萱、马伯夷、张澍声(顾铁华之师),北方昆剧院教师叶仰曦等。溥侗先生对于治学极为严谨,学生学唱昆曲要求必须拍三十至五十遍方能上笛;要唱、念十分熟练,并能背出,方能说身段;他还认为演员台上的衣着,体现着角色的地位、风格、气质,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宁可穿破,不可穿错。溥侗先生对于戏剧除了经常演唱、研究之外还亲自手抄了曲谱和京剧剧本数十本,并专制了自用的“红豆馆词曲用笺”。  溥侗先生教授昆曲,意在传道,而不是卖艺。他只教学校的学生,闺中的淑女,或是学者的夫人,却没有一个伶人出自他的门下。有意以登台为职业者,他是峻拒不纳的。溥侗先生大概过于拘泥于传统的士大夫思想,把“士”和“非士”的界限分得太清。他认为,惟有士人才能得艺术之真谛,一涉及财货,其品味则不入流了。因为溥侗极为注重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看过他演戏的人都说,他的戏不是唱出来的,而是从内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观众已经无法分清,是溥侗在扮戏,还是戏里的角色在重复自己的故事。这自然是学问和阅历的积累结果,不是课堂上几十分钟所能说明白的。所以,他学生里面个别的嗜曲者,也不过得其技艺的几分而已。  溥侗先生唱戏,纯属为艺术而艺术,绝不以此讨生活。他曾有“不下海”的诺言,当其时,他贵为将军,富比王侯,人们自然都相信他。后来,门庭衰落,仅有一妾一女服侍起居,生活日见窘迫,只好将祖上遗留下的“农园”抵押出去——农园就是北京大学内五四运动场及其附近一带地方,最初这里是他父亲载治的别业,俗称“治贝子园”。大约在1922年左右,溥侗向正金银行借款两万元,即以该园为抵押。后来他还不起债务,该园被银行拍卖,为燕京大学所得,改为农场,农园之名,由此而来。溥侗除了京城里的蓬门敝户之外,只有西山水獭园一处花园,年久失修,也早就破败不堪了。他曾想将其售出,以余资度余年。奈何没有买主,只好任其倾颓。饶是如此,他从未想过下海登台——在他看来,那是出卖艺术。偶尔露面舞台之上,他不仅不受分文,还有自掏腰包,付薪酬给笛师、琴师。所以晚年,溥侗先生出演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己无力支付场面的费用了。

编辑推荐

  《民国四公子》述公子之事迹,言公子之才德,扬公子之节品,悲公子之境遇,择公子之神韵,展公子之风采,略而纪录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国四公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精彩的民国历史,让人重温那个年代的故事。
  •   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
  •   不错,图文并茂。最主要的是,作者不那么“党性”,并不粉饰名人。
  •   这样一本小书,在中国的文学宝库里实在称不上是一个作品,只能当作我们认识历史的辅助读物或是参考读物。但是,由于历史本身就是带着一种主观色彩的记录,所以并没有哪个人说历史一定一定怎么样?或者哪个历史人物是好还是坏?姑且让我们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认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生存着的一些些特殊的人物,如果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或许我们自己也变得高尚起来。谁是谁非,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功过沉浮,比不过人人心中的那杆称!特别备注:如果有来自河南项城的朋友,可能更偏好这本书,四公子中的袁克文与张伯驹都为项城人士(前者反对袁世凯的帝制,后者一生都在抢救国宝,二者都体现了活在那个时代的不易和高风亮洁),希望项城老乡能发扬祖先的优点,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自身人生的成功孜孜不倦!
  •   书本身很好,但看完后很生气,他们就是依仗老子,不劳而获的吸血鬼!感谢毛主席打倒了他们!但是目前中国又滋生了一批和他们一样的特权阶级,这对我们这些奉公守法的小老百姓来说太不公平了!
  •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便决定要另外买一本收藏很不错,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涵养
  •   恩,很多华丽丽的老照片。纸张也不错。内容也很翔实。值得一读。不过当当寄书的时候能把书包装的好一点,减少损害就更好了。
  •   这四公子都是文人派,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   里面有不少图片,也有很多四公子的小事趣事,这方面不错只是书中有些对人物的评价有些前后不一致,这方面稍微有些欠缺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书
  •   一般,看看而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