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论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王文升 主编  页数:289  

前言

  2006年初,胡锦涛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廉政文化的高度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  近年来,“廉政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呈现出可喜的势头。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的崭新课题。廉政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思想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共同努力,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其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应有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一个国家要发展,不能没有理论指导;一个民族要振兴,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正如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反腐倡廉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反腐倡廉既是政治,也是思想文化。因此,反对腐败文化,倡导廉洁的党风、政风、民风,必须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整理和比较研究了中华民族传统廉政文化及近现代西方廉政文化,深入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既是一种民族文化形态,也是一种世界文化形态,反映着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等论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廉政文化的内涵及表现方式  一、廉政文化的含义  二、廉政文化的构成及表现方式第二章  廉政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一、廉政文化的特点  二、廉政文化的主要功能  三、研究廉政文化的意义第三章  我国历代优秀廉政文化  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发展概述  二、古代廉政文化思想  三、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四、近代廉政文化思想  五、耻感意识在廉政文化中的作用  六、廉政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第四章  我国历代廉政制度与廉政立法  一、秦汉廉政制度及汉代“刺史六条”  二、魏晋南北朝廉政律令  三、隋唐廉政立法  四、宋元廉政立法及宋代厚俸养廉  五、明清的廉政法制  六、传统廉政法律文化的历史借鉴第五章  清官文化与清官廉吏  一、清官文化的现象与本质  二、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廉吏第六章  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  一、腐败的内涵及特征  二、腐败产生的根源  三、腐败文化对社会的危害性  四、廉政文化在教育机制中的价值体现  五、正确处理廉政文化建设的几个关系第七章  我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国外廉政文化  一、我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精华  三、近现代国外廉政文化第八章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思想体系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一、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思想建设的重大进展  二、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反腐倡廉思想  三、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思想的新发展  四、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历程和经验总结  五、十七大对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  六、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走势分析  七、反腐败“五年规划”直指核心问题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形成的背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路径  六、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第十章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  一、我国反腐败的实践  二、国外反腐败实践的借鉴附录  一、我国反腐倡廉30年发展轨迹之30件大事  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辉煌30年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廉政文化的内涵及  表现方式  关于文化一词,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主要是指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即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和成果,与经济和政治相对应。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既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表现出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主导性的一种文化形态。在现实层面,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并融合其他文化的一种文化存在。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深层意识里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及精神状态,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很多时候是把文化和物质生产分开的,在精神文化的意义上使用文化概念,而把物质生产看做是文化的物质基础。列宁把“旧社会所创造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知识、经验和劳动”称为文化。马克思主义还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给经济、政治以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文化发展,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并开辟新的领域;文化建设以政治为导向,政治建设以文化为依托,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列宁在1920年所作的《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论述了文化和教育的作用,他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如果说,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硬件”,是“看得见的手”,那么,文化则是这个大系统中的“软件”,是“看不见的手”。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廉政文化的含义  汉字“廉”意为堂屋的侧边,古书《仪礼·乡饮酒里》中有“设席于堂廉东上”,引申为品行方正。廉洁即为不贪,《楚辞·招魂》中有“朕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日廉,不污日洁”。  在中国古代,“廉”是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床矣。”廉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科。这是先进的义利观。在这种义利观指导下行使公共权力的行政过程就是廉洁从政。在封建的历朝各代,“廉政”作为一种理想的政治生活,曾对其政权的巩固产生过积极影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廉政”概念的人是春秋时期的晏婴。晏婴说“廉政可以长久”,好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晏春秋·内篇问下第四》)。晏婴做相国三年,齐国政治清平,百姓安乐。一次,梁丘据见晏子午饭肉食不足,便告知齐景公。次日景公划出一块土地,要封给晏子。晏子推辞不受,说:“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苦为师也。今封,易婴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敢辞。”在晏婴看来,贫穷在一定意义上是自己的老师,用土地换老师,封赏加重了,善德却减轻了,因此不可受赏。这不仅讲明了自己保持廉洁的理论根据,而且显示出其大彻大悟的思想境界。  那么,什么是廉政文化呢?廉政文化是关于人们对廉政的意识、行为规范、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所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文化形态、教育模式、规范体系等等。从文化结构来看,廉政文化既包含了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规范体系,又升华为以伦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为依托的精神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将廉政建设提升到以人为本的层面上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用理性的思维深层次地剖析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会对廉政文化体系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廉政文化古往今来有之,自从奴隶社会开始,伴随着阶级和政权的出现,就有了廉政的要求,随之便产生了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对廉政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关联,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党风廉政建设作用巨大。  廉政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在我们以往的历史中没有完整地存在过的文化形态。它是通过多种文化载体,教化人的品行,养成新的社会风尚,体现的是柔性的力量,潜移默化的作用。廉政文化重要的是要树立一种理念,形成一种氛围,营造一种环境,而这三者之间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为民、务实、清廉。我们现在所说的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廉政文化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廉洁的政治文化,这是一种先进文化。它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清正廉洁、有益社会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制度规范等,最终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  二是廉洁的社会文化。廉政文化具有道德属性,廉政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许多都是道德操守和人格境界都不能脱离的道德范畴,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三是廉洁的职业文化。廉政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既然是文化,就必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自古至今,历朝历代,人民群众所期盼、向往、敬仰的精神追求,正是廉政文化得以产生的土壤;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热心参与和自觉行动,正是廉政文化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石。它要求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四是廉洁的组织文化。廉政文化具有社会实践性。廉政文化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廉政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行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廉政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文化的一切表现形式都可以成为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的、现代的文化表现形式具有无限性特点,并可随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与创新。  我国古代也有廉政文化。“廉者,政之本也”。这是一条垂训后世的经验之谈,讲的是为政清廉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政者,正也”。“官因廉而正”。这是儒学始祖孔子的基本观点。意思是说,执政者,自身要正。只有廉,才能做到正。“正”体现出一种价值观,含有“心正”、“言正”和“身正”之意。它既是一杆秤,又是一把尺,称得出在百姓心目中的分量。  在中国古代,廉政是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伦理学有诸多课目:礼、仁、忠、义、孝、廉等,其中“廉”这一道德修养极受褒扬。法家则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廉”是治国纲领四维之一,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制定了“廉不蔽恶”的原则。春秋《管子·牧民》篇日:“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四维,指系在网四角上的绳索,借助四维,网的纲、目才能提得起来。“三维绝则覆”,可见“廉”的重要。宋·吕本中《官箴》有言: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意思是说,为官的法则,只有三项,即清廉、谨慎、勤恳。这是宋人吕本中所著《官箴》的开首之语。吕本中说,为官者明白了这三项法则,就可以永保俸禄爵位,可以永远没有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赏识,还可以得到部下的爱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做到清、慎、廉,进一步讲,即现在所说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廉政文化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廉政文化可以有个全面的了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