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作者: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编著  页数:331  
Tag标签:无  

前言

把这些记入历史一个月前的5月12日下午,当我冲到播出线上决定把直播窗口在15点20分打开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新闻频道的抗震救灾直播在持续了32天的今天,依然在强劲地持续着132天,在新闻频道业已5年的发展历程中,很短很短。但,它对于新闻频道而言,却绝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里程碑!新闻频道的这32天连续直播报道,正是我们电视人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职业目标和探求,也是我们研讨已久却又无法准确描摹的理想状态!我们常说,新闻频道要快,要抢第一时间,这次我们做到了:我们在14点50分——地震发生之后的半个小时,就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发出了报道。我们常说,新闻频道要全、要有规模,这次我们做到了:铺天盖地的全天直播,到现在还没有终结。我们常说,新闻频道要开放,要随时能打破四平八稳的静态,这次我们做到了:我们在5月12日15点20分就打破常态,打开直播窗口,到现在直播窗口依然敞开着。我们常说,新闻频道要形成递进,要形成滚动,要资源高度共享,要形象高度统一,这次我们做到了:屏幕上的新闻频道真正成为了一个通透的整体,从白天到夜间,消息递进起来了,专题共享起来了,主题贯穿起来了。消息、连线、特写、评论、专题、调查、包括特别制作的全景集纳等各种报道样态都能看到,但是绝大部分的栏目形态却看不见了。我们常说,当下的电视竞争已经进入到频道竞争时代,频道已经成为竞争的基本单元,必须举全频道之力、倾全频道资源参与其中,这次我们也做到了:我们在前方投入了累计334人次的人力,我们在直播第三天即确定了紧急状态下的后方运行架构,设置了全天4个时段的4套导演系统和为之支撑的13个小组的公共系统,前期与后期、新闻与专题、部门与部门的界限被打破被重组,一些小组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各路的节目信号也都汇集到直播线上,各方的优势被集纳到一起凸显出了整个频道的力量!一位兄弟频道的同行感既说,在这场灾难报道中,新闻频道的力量无人匹敌,新闻频道不可战胜!新闻频道的这32天,在我看来,恰恰是新闻频道的同仁们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一个样本,这32天的屏幕状态,与我们几年来不断尝试和不断推进的状态,恰恰一脉相承!2003年5月,新闻频道在“非典”肆虐中面世,带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频道理念,一个新生儿在一场灾难中遭遇了第一次大考!2006年6月,新闻频道发动了一次大的改版,“直播常态化”是这场进军的集结号!2007年10月,新闻中心启动了新闻频道优化发展调研项目,开了几十个务虚研讨会,研讨的核心理念就是如何强化新闻、如何加强时效、如何凸显新闻价值的挖掘和发现。2008年1月18日,新闻中心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对总共十个部门中的七个进行了合并、拆分和重组,其中最大的动作就是把原先的两个前期釆访部门(新闻采访部与社会新闻部)和一个后期编辑部门(新闻编辑部)合并成一个釆编播一体化的新闻釆编部。架构调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与国际电视新闻的运作方式接轨,就是要适应当下新闻竞争的新态势!有人议论,“新闻中心地震了!”2008年3月24日,新闻频道再次实施了动态式改版,增设一档日播的评论性栏目《新闻1+1》,将15年的老品牌《东方时空》改造为一个主打深度报道的频道标志性栏目,还撤并了7个同质化栏目。增减之间,新闻频道的整体面目变得更加清晰!这些被强化的理念和理念牵引下的动作,让新闻频道在2008年上半年显现出了惊人的力量。架构调整不到10天,2008年1月下旬,一场逐漸蔓延开的凝雪冰冻天气席卷了南方大半个中国,12天的连续直播,十几个地方台的倾力奋战,央视新闻频道成了一个资源集聚的平台,采编播一体化的改革释放出蓬勃的生产力。紧接着,换届的两会、胡主席访日,新闻频道多兵种出击的整体作战,继续着重大政治性事件的收视跨越;3·14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一个个突发事件的报道,又让新闻中心的所有人,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炼!然后就是这次震撼中国的巨大灾害!然后就是中国精神震撼世界的抗震救灾大行动!历史总是充满着无数的偶然。5月11日,当我带领赴日报道团队刚刚返京,正准备短暂调整后开始着手奥运报道的时候,没有想到,就在次日,我们便遭遇了5·12大地震。历史的偶然中也总有必然。新闻频道5年的积累,新闻中心1000多位兄弟姐妹的辛劳,让我们经受住了这32天的考验。这场灾难和我们对这场灾难的报道注定要记人史册!如果说,一个月前的5.12,我们的作为,尽到了一个国家媒体的社会责任,抓住了类似海湾战争之于CNN、9·11之于凤凰、美伊战争之于半岛电视台的一个媒体机会的话,那么今天,当前线记者一批批归来,当前线灾情不再有更多的悬念和期待,如果新闻频道的屏幕重新回到从前的状态,我们可能将彻底失去一次历史性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对于新闻频道,对于中国新闻史,都至为关键!所以,我们要把这32天记人历史,为了未来的历史中也许还将降临的偶然,也为了这偶然中的必然。这里,有近百位前线记者带回的记忆,镜头中所没有记录的,镜头后无法用镜头记录的,细节、感怀、思绪……我想,这些应该被记入历史!这里,有32天来央视新闻中心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在中央电视台方楼二楼的办公室,在播出线,在七楼,在南院……动静、波澜、争吵和冥想,这里也是前线,这里也是战场。我想,这些应该被记人历史!这里,有40多位关注灾情、舆情和民情的业界学者写下的理性文字,有80多岁高龄的新闻界前辈方汉奇方老先生,有5年来一直注视和观察新闻频道成长的专家学人,在他们冷静的思考之中,也涌动着按捺不住的激情。我想,这些应该被记人历史!对于新闻媒体在这场灾难中的作为,我们只有首先不忘记,才能在今后的路途中更加坚定地不抛弃、不放弃,对于媒体的责任与职守如此,对于整个社会的推动与建设也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段历史!梁晓涛2008年6月12日

内容概要

2008年的5月,大地震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从突如其来的忙乱,到排兵布阵的应对;从并机时刻的责任,到新闻挺住的坚持,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电视人做了他们应该做的。    大灾面前,屏幕背后,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发生了什么?    一个近400人的前线报道团队如何运作?    一次长达数百小时的连续直播又如何操控?    从每一天的运筹帷幄寻找答案,从每一句解说词的修改寻找答案,从每一个导播的指令寻找答案,从每一个会议记录本寻找答案。    于是,有了您面前的这本书——    一部32天跨度的电视台内部档案、一份原始的国家媒体运作文本。    大灾难过后,人们会更坚强,见证过大灾难之后,媒体人也会更加成熟。    为了中国电视的未来,让我们立此存照。

作者简介

梁晓涛,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高级编辑。辽宁人,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大学哲学系毕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入台,在总编室节目组担任编辑工作;1988年6月开始,先后任节目组副组长、动画部副主任、动画部主任、青少中心副主任兼动画片部主任、广告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主任。2005年5月任现职。

书籍目录

序一  尊重赣闻規律  完善应急机制      牢牢把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中央电视台台长  赵化勇序二  当电视遭遇灾难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罗明第1章:突如其来  5月12日    赶紧开窗口直播!    第一条来自四川的电话连线    第一批记者赶赴灾区    今天《新闻联播》怎么播?    来自总理专机的指示    赶紧把画面传回去    延时!播出温家宝总理讲话    《焦点访谈》:唯一保留的专题栏目    直播再次开启    来自现场的震撼  5月13日    前方画面在哪里?    直播救援现场    北川县城的最新画面    进入北川!    中央电视台“抗震救命”!    绵阳九洲体育馆  直播灾民安置    都江堰第一现场报道最新救援情况第2章:排兵布阵  5月14日    中央电视台:直播继续    排兵布阵:发挥频道的力量    “二线”栏目的“一线”作为    前方报道组:挺进汶川    水路:余震打翻了冲锋舟    空中:7分钟的航拍画面    各路记者传来汶川消息    晚间节目:还是救人生死不离  5月15日    新闻频道:生命大营救    申桂珍救援现场    乐刘会救援现场    薛枭和马晓凤救援现场    李青松和刘德云救援现场    《新闻联播》: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前方报道组全面铺开    温总理的接见    “麦霸”记者报道物资与伤员运送情况    “平安”字条与“寻亲”热线    记录穿白凉鞋穿梭在废墟上的女人    9个小时的徒步挺进    台湾包机的直播报道    全家团聚的感人故事  5月16日    《新闻联播》:以人为本的延时播出    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节目会商会的成果    日本救援队    直升机开辟新的陆降场    直播车开入汶川    张羽落泪了  5月17日    李长春同志的看望    最坚强女警蒋敏    救援发起总攻    都江堰  见证129小时生命奇迹    北川  洪水来了    陆航团的飞机上见证坚强    映秀  给被困学生送给养  5月18日    《新闻联播》:注定被载入历史史册    《爱的奉献》:感动了全国亿万观众    新闻频道:报道全面推进    前方:报道继续感动继续    节目中没播出的感人场景    “抢”到第一现场记录台湾游客救援    灾区一线的献血记者第3章:《并机时刻》  5月19日    升降旗直播和“默哀3分钟”的背后    大片《震撼》:边审边制作    四川前线:一夜虚惊    直播天安门降旗仪式的幕后故事    “默哀3分钟”创作手记    悲从心起话由心生  5月20日    悲痛需要表达    他们都是英雄    余震6—7级    向峨乡哀思  5月21日    串联词:真诚出文采    为了不能忘却的国殇    直播灾民生活    记者的眼泪    审片者的眼泪    记者银建章最难的一次采访    困境中  所有的路人都是亲人第4章:《新闻挺住》  5月22日    并机结束直播不停    直播节目动态    专题节目的威力    三个抗震救灾宣传片出炉记  5月23日    记录“多难兴邦”    新闻背后的精神    《震撼》来了“救命”镜头    后方主持人和前方记者,挺住!    总理和孩子  5月24日    如何让新闻挺住    记者:归来和出发  5月25日    堰塞湖:所有目光的焦点    余震6.4级    《焦点访谈》,仍是焦点    《百姓故事》整合资源    每天一集,《震撼》开播    温总理看望央视记者    都为明天捏着一把汗    新闻中心挺住!  5月26日    “游击队”遇到“敢死队”    柴静,崔霞和郭俊义    大家一起来开会  5月27日    角标和打包    张泉灵不愧为“小灵通”    栏目为频道而服务  5月28日    挺住!新闻频道的窗口依然开放    在哪里《实话实说》?    那一刻的快乐与忧伤  5月29日    老冀来到演播室    庄殿君亲赴现场踩点    梁晓涛后方慰问归来记者  5月30日    恩格斯的名言    新闻特写  多多益善    德阳会议    我要找到救我的那个叔叔    大片《震撼》谢幕  5月31日    寻找阶段性热点    动画的力量    专题节目在恢复中    “六一”节前,与一个孩子的对话  6月1日    新闻能给孩子们什么    新闻频道的直播新纪录    白岩松到前方录制《新闻1+1》    生日礼物第5章:《常态演进》  6月2日    李长春看望一线报道人员    《新闻联播》的关注视角有了新变化  6月3日    频道的力量   地方部的抗震救灾报道业务研讨会    前方人员中暑了  6月4日    白岩松进入封城后的北川    《新闻联播》短评    抗震救灾筑就巨大精神磁场    守望相助  共同担当  6月5日    庄殿君发布的战时规定    坚守绵阳    守望相助  心手相连  6月6日    重返唐家山堰塞湖    堰塞湖坝顶上仅有的两名媒体记者    与死神擦肩而过    绵竹重灾区的现场报道  6月7日    唐家山堰塞湖开始泄流    前方报道组:全流域监控报道点    白岩松的成长故事    前方报道人员换防  6月8日    让台长落泪的《杨柳坪7日》    《新闻调查·杨柳坪7日》节目片断及介绍  6月9日    三星堆博物馆里的直播    平武报道点的故事    李小萌:灾难面前,媒体人也是战士!  6月10日    追击洪峰    《奥运来了》恢复常态播出    梁晓涛:实力与潜力    灾后恢复重建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  6月11日    张泉灵: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成员    《铭记》开播    新闻频道编播理念的变化  6月重2日    汶川地震一月祭    《震撼英雄希望》总开篇词    什邡人爱心感恩队

章节摘录

第1章 突如其来 5月12日14:28中央电视台赶紧开窗口直播!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下午14时28分,这个时间和往常的时间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中央电视台二楼审看间里,坐了满满一屋子人,每天例行的午间报题会已经接近尾声,新闻中心主任梁晓涛正要宣布会议结束,突然,电话铃声响了,一般打进这个电话来的都是台领导,梁晓涛抄起电话,果然,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的声音:晓涛,刚才地震了,赶紧了解情况。地震?二楼审看间的人都没有觉得任何异常,他马上安排新闻采编部和地方部的人去核实。罗明打电话时,曾经犹豫了一下,当时他在台1401办公室,14楼,中央电视台正在通报上级的宣传精神,新闻中心综合编辑部副主任徐立军清楚地记得正传达到中俄关系那一条,就在这时,每个人都感到了一阵剧烈的晃动。 “大概5秒左右”,短暂的议论之后,会议继续,而罗明走了出去,打了一个电话给梁晓涛。采编部和地方部的反馈迅速回来了,国家地震局一直占线,地方部拨打地方台的电话根本不通,这时,梁晓涛感到了强烈地不安。罗明发了一条短信过来:地震什么情况?请告知。梁晓涛回道:成都、重庆等地方固话、无线电话都不通,估计震级不小,正安排报道事宜。地震发生时,在二楼的综合编辑部的冯旭宏同样毫无感觉,但马上,他接到了一系列报告地震的电话,首先是一个宁夏银川的女士,她说看到邻居家房顶上的瓦片碎了,自己有强烈的震感。紧跟着,西安、上海、重庆、湖北…十几个省市接连打来电话,始终没断过,在此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部新闻中心对外公布的电话一直保持了这样的频率,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专门安排了一名实习生负责24小时接听电话。

编辑推荐

《震撼:电视档案512汶川大地震备忘》有40多位关注灾情、舆情和民情的业界学者写下的理性文字,有80多岁高龄的新闻界前辈方汉奇方老先生,有5年来一直注视和观察新闻频道成长的专家学人,在他们冷静的思考之中,也涌动着按捺不住的激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震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真实记录媒体
  •   又想起当年
  •   记住这一切
  •   算是一个总结性文稿。
  •   该书较为真实地记录了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的幕后故事,有一定可读性,但版本较旧。
  •   纪录以电视台的工作为主体,对地震事件本身的描述不深入,也觉有点乱。本来以为央视出版的会较好,实在有点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