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作者:邓九刚,王西萍 著  页数:4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走西口》央视2009年同名开年大戏,主要内容:“走西口”这三个字,内中蕴含着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慷慨悲壮,多少无奈与凄凉,多少挚情与豪迈;《走西口》演绎出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这是清朝末年的两个山西青年农民和一个蒙古族小伙子在西口(归化,今呼和浩特)外经商的故事。故事在三个结拜兄弟间展开,围绕着“三义泰”的分分合合,将清朝末年归化城商贾之间的生存状态勾画出来。故事新鲜、曲折感人、荡气回肠,写情也写义,是一部让人揪心落泪的作品。这个故事是晋商财富积累过程的一个缩影,这是一部用血和泪铸就的民族史诗。  一部晋商发迹血泪史;诠释“以和为贵”的中国式商道;《大盛魁商号》作者邓九刚最新力作;比《闯关东》更值得一读的商业史诗。

作者简介

  邓九刚,1948年出生,呼和浩特人,自幼酷爱文学,熟读中外文学名著;亲历过各行各业,七十年代初开始创作,著有长、中、短篇小说及电影、电视剧本大三百余万字;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有《大盛魁商号》《茶叶之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初出茅庐:闯西口的买卖人第二章 无以言退:生意做塌了第三章 重振旗鼓:商人的陷阱第四章 再上层楼:商界出新秀第五章 “利”字当头:大盛魁的相与第六章 “窝”里斗:一不做二不休第七章 针锋相对:算不清的新旧账第八章 以和为贵:走不出的西口尾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初出茅庐:闯西口的买卖人  红日西垂,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被染成了浓酽的胭脂红色。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不一刻,一支神秘马队风驰电掣般地从荒原上奔了过来,轰隆隆的马蹄声排山倒海般响着。其实马队也就是五六个人。须臾间马队便从眼前消失了,只在身后留下一片浓浓的烟尘。  正月十五元宵节,山西省龙仙镇里张灯结彩,人群熙攘的大街上,穿红戴绿的男男女女挨肩擦背,喜气洋洋。十字街头,十几个大汉正在汗流满面地挥舞着鼓槌,锣鼓震天价响着;后面是一群吹鼓手,正鼓着腮帮子在吹唢呐,脸上和眉眼间透出惬意和自得。看热闹的人们循着锣鼓声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这里的空地上。不大工夫十字街头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了一道厚厚的人墙……圈子里,闹红火的正在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扭秧歌、挑花篮、踩高跷……尤其那抬搁、挠搁才叫好看——只见十几个汉子的肩头上,一群粉嘟嘟的娃娃们站在高高的架子上。这些娃娃只有四五岁模样,嫩粉的脸蛋儿上抹着红红的胭脂,发髻上扎着红的绿的绸子,身上穿着鲜艳的绸衫,那胳膊随着铿锵的鼓点扭呀扭的,憨态可人,煞是好看!还有那车子灯、船灯。车子灯走起来讲究的是摇头摆尾,前后又有“丑汉”和“媒婆”簇拥着,车上车下不时虚张声势地大呼小叫,那故作扭捏的姿态惹得围观的人们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而那船灯则显得文雅了许多,款款地在场子里飘来飘去,宛若真的行驶在水面上一般……  突然,场子中央燃起一片巨大的火焰,五彩缤纷的火花在夜空中喷涌着、爆裂着,将大半个龙仙镇映照得通明。就在这时,喷涌的焰火中突然有一个什么东西跳了出来!只见一个人头戴着副狰狞的面具,胡须挓里挓挲,身穿大红短袍,阔肩翘臀,憨态可掬!人们愣怔了片刻,忽然大声叫道:“钟馗!钟馗!”  “钟馗”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款款地落在地上,随着铿锵的锣鼓点儿在场子里扭来扭去,表演诙谐而夸张,还不断地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惹得围观的人们一惊一乍,为他的精彩表演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喝彩声,“好!好!”  这时,一个姑娘从人群外挤了进来,欣喜地望着场子中央的“钟馗”。这姑娘大约十八九岁,大红的土布棉袄,一条黑油油的辫子搭在胸前,长得惊人地美丽,刚一站到这里,仿佛有股魔力似的,人们的视线便不由得被吸引了过去。  望着场子里“钟馗”滑稽的表演,姑娘咯咯地笑着,声音银铃般动听。  忽然,跳跃在场子中间的“钟馗”嘴里开始喷出一股股的火焰,他挓挲着两只手且跳且舞,一步步靠近人群,一股股的火焰在人们脸前掠过,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呼。  那姑娘也随着人群大声地尖叫着。  也许是姑娘的叫声引起了“钟馗”的注意,他舞蹈着跳到女子的跟前。“钟馗”在女子跟前,故意做出张牙舞爪的样子,挑逗她,吓唬她。  姑娘尖叫着用双手捂住脸,可又对面具后面的人充满着好奇。  “钟馗”在她面前腾挪跳跃,做出种种怪相。  姑娘一边躲闪,一边不停地嬉笑着。就在这时,围观的人群从后面一拥,女子脚下站立不稳,突然向“钟馗”的身上跌去。  姑娘失声尖叫,“啊!——”  这时,“钟馗”猛地掀起面具——原来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  小伙子叫道:“玉莲!”  姑娘见状惊喜地喊道:“原来是你呀——太春哥!”  却原来这玉莲姑娘与那名叫太春的小伙子是一对未婚夫妇,在这种场合意外相见两人自是喜不自胜!卸去戏装后太春牵着玉莲的手来到大戏台子跟前。  此刻,戏台上正在演出山西梆子《算粮登殿》。戏台下黑压压地站满了人,高亢嘹亮的板胡吱啦啦地叫着,颇有些穿云裂石的感觉;那响板,“嗒嗒嗒嗒”地敲着,清脆的声音传出去老远;还有黑头那沙哑而粗犷的唱腔,裹着激越的锣鼓点儿:所有这些声音在夜空中轰鸣着,压倒了台下嗡嗡的人声。  戏台下,人们一边看戏一边在兴奋地交谈着。  玉莲听到旁边一个老汉兴奋地说道:“……好戏呀!”  一壮年汉子接茬说:“那是!太原城里有名的福庆班嘛!听说头年一进腊月就订下了,晚了就订不上了!”  老汉道:“听说‘水上漂’也来了?我还没见过哩!”  ……  太春把嘴附在玉莲的耳边说着悄悄话,“等秋后庄稼上了场,哥就把你娶过来!”  玉莲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她羞涩地说:“我等着……”  突然,一阵马蹄声打断了他俩的对话。响动从镇子的一边排山倒海般地向戏台这边压了过来!轰隆隆的声音刹那间盖过了戏台上演员的唱腔、丝竹声和台下的人声!  那支马队闯到了戏台前,人们发现骑在马上的人黑衣黑帽,颜面被遮得严严实实。  人们惊呼道:“土匪来啦!”  “……快跑呀!——”  看戏的人群立刻大乱。大人们的喊叫声和孩子们的哭喊声乱成一片……戏台前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太春拽着玉莲在骚乱的人群中奔跑着。玉莲边跑边紧张地问道:“太春哥,咱咋办?”  太春拉着玉莲跑出人群,“快,往那边跑!”  太春拉着玉莲向戏台后面跑去。俩人气喘吁吁地跑到戏台后的僻静处,躲在大树下喘息着。  太春:“没事了。”  玉莲:“真是土匪?”  太春:“看样子……不大像。”  不远处的戏台前,骚乱的人群跑来跑去,大人喊孩子叫,到处都乱糟糟的。  马车惊了,在场子里横冲直撞,车上的女人们在尖叫着……小贩子们的摊子被挤翻了,地上到处滚着果子、麻花……神秘的马队闯入人群,口哨声、呼啸声划过黑沉沉的夜空。  太春正要拽着玉莲离开,忽然看见有两个黑衣人架着一个身着戏装的戏子从戏台后面向这边疾步而来,黑衣人手中的马刀在夜色中闪着白光。  身着戏装的人被蒙着脸,挣扎着喊道:“救命!救命呀——我是水上漂……”  太春忽然喊道:“哎呀,水上漂让歹人给劫了!”  黑暗中,水上漂的声音,“好汉救我!好汉救我!”  太春一把推开玉莲,追了过去。  玉莲在后面喊道:“太春哥——”  太春边追边喊:“站住!”  绑架水上漂的两个人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他们愣了一下,随即低低地说了句什么。只见那个身材高大的扛着水上漂仓促逃走了,另一个身材略显纤瘦的人转过身来挡住太春的去路,并且死死地缠住了他。眼见着水上漂被劫走,太春很是着急,他急着要去救人,却被眼前的黑衣人纠缠着脱不开身。  太春喝道:“闪开!再不闪开我就不客气了!”  对方并不把太春的话当回事,左挡右拦地令人眼花缭乱,虽然出手并不重,但就是不让他过去!  太春急了,发狠使了几个绝招,猛地将那人的双手剪到背后。  那绑匪顿时疼得喊叫起来:“哎哟……放手!”  嗯?怎么会是女人的声音?  太春心里纳闷,一把扯下黑衣人的面罩,发现那人竟然是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  太春一时傻在那里,“女的?”  趁太春愣神的工夫,那人挣脱出来,正打算夺路逃走,晃眼间发现眼前这人是一个十分英俊的后生,于是站了下来。  太春和那个黑衣人四目相对。  这时,忽听远处有人喊:“大格格!”  那黑衣人猛醒,正欲走,又被太春截住。  太春大声道:“想走?没门儿!”  那黑衣人见对方摆开架势拦着自己脱不了身,只好拼力上前招架,俩人又打起来。  太春喝道:“胆子不小,连女子也敢来做劫匪!”  黑衣人道:“你胡说,我不是劫匪!”  “那你是什么人?报上姓名来!”  黑衣人急于摆脱太春,她凑到跟前,低声道:“嗨,你听着!我乃绥远将军府的大格格娜晔!”  太春冷笑道:“将军府的大格格?哼,你休想骗我!”  黑衣人喝道:“快放我走,小心日后我一脚踏平你这龙仙镇!”  “口气倒不小,看拳!”  不远处又有人喊道:“大格格,快走!”  黑衣人急着要走,太春死死地缠着她,俩人正在打斗间,忽然两骑两乘旋风般刮过来,近了才看出是两个膀大腰圆的壮士。  一个壮士喊道:“格格!还不快走?”  说着,那壮士拔刀拦住太春,黑衣人翻身上马,提起缰绳——太春疑惑地问:“真是位格格?”  黑衣人回身对太春笑道:“嗨嗨,你没见过吧?我告诉你吧,我们归化人把这叫做‘劫戏’!”  “劫戏?”  “对,既然‘文请’不成,只好‘武请’了!本小姐不过是跟着出来玩玩儿!”  说完,黑衣人与另两个壮士打马扬长而去!  太春望着一行人远去的影子百思不得其解,自语道:“……劫戏?……大格格?”

媒体关注与评论

  推荐过邓九刚作品的名人有:  蒙牛集团前总裁  牛根生  《士兵突击》作者  兰晓龙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廖四平  著名导演  王新民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晋商研究所所长 高春平  《长篇小说选刊》主编  高叶梅 ……

编辑推荐

  闯十趟关东不如走一回西口!一部晋商发迹血泪史,诠释中国式商道。  《大盛魁商号》作者邓九刚最新力作,比《闯关东》更值得一读的商业史诗,央视一套2009年同名开年大戏席卷而来。  推荐过邓九刚作品的名人有:蒙牛集团前总裁牛根生《士兵突击》作者兰晓龙,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廖四平,著名导演王新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晋商研究所所长高春平,《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高叶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西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走西口》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在里面可以学到很多经商的知识,也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我还是更喜欢《闯关东》。
      不过,很值得一读奥..
  •     评长篇小说《走西口》by 九歌
      故事在三个结拜兄弟间展开,围绕着 “三义泰”商号的分分合合,将清朝末年归化城商贾之间的生存状态勾画出来。小说包含一个非常好看的故事,从走西口人许太春在西口归化城的遭遇写起,由许太春和他的俩个把兄弟一起白手起家做生意展开;大开大阖,大起大落,放的开收的住,可谓是收放自如;故事新鲜、曲折感人、荡气回肠,写情也写义,真的是一部让人揪心落泪的作品。《走西口》所讲述的故事曲折而动人心魄,近年来还没有看到这样能够牵动人心的小说。
      《走西口》中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许太春、张友和和云黄羊,反差大个性强,命运发展轨迹清晰而独特;许太春的忠诚坚韧,张友和的聪慧和狡诈,云黄羊的憨还有耿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卜泰一出场就雷人得很!那天,卜泰正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驯狗。这是一个很阔绰的两进院,很宽敞、干净,院子里有一座葡萄架,两棵杏树,养着两大缸金鱼,树上挂着一只鸟笼子,里面养着画眉。充分显示了塞上草原人物野性的张扬!
      “此刻,卜泰戴着长长的护手,正在训练他的爱犬:来,上!上!……
      卜泰的这只狗可不是一般的狗。只见这狗颀长的身子立起来足有一人多高,身上的皮毛乌黑发亮,扑棱开来就像一只发怒的狮子!卜泰给这狗起了个挺威风的名字:黑豹!”
      女主人公玉莲的命运更是催人泪下,善良、勤劳,山西女子所有的好品质都在这个女人是身上得到了体现。玉莲昭示了作家的所爱,寄托了作家的情思。起伏迭宕,几经曲折。把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
      “走西口”这三个字,内中蕴含着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慷慨悲壮,多少无奈与凄凉,多少挚情与豪迈;就是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从山西到归化(今呼和浩特)一带走西口的故事。地理定位和文化定位的准确也是该作取得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正如作家自己所说,走西口走西口作为一种历史上发生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北方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它历经数百年,纵横上万里,发生的地域从我国内地的山西、河北、陕西等地到整个蒙古高原,甚至延伸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有山川有草原有沙漠,也有森林,包括百万平方公里。走西口演绎出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
      正象作家自己在小说开篇所讲:“……走西口的人口数以百万计,从逃荒闯荡盲目流浪开始,以定居与融和结束。它最初是一种自发的大移民,发挥过开发西部的作用,最终改变了我国人口布局和行政地理的划分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
      要害是最后一句话,它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邓九刚和王西萍的《走西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所讲述的是两个山西青年农民和一个蒙古族小伙子在西口外经商的故事。作家的笔下“西口”不再是一个遥远和模糊的所在,她就在黄河边,小说也第一次明确地告诉读者西口就是归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西口的概念第一次清晰了明确了。由此接下来作品中关于地域文化的阐释,把西口风光风情描摹得生动逼真触手可及。
      与《闯关东》相比,走西口自有自己的特殊地理和社会环境的特征,它绝不是一块无人区,这里自古就生活着草原民族。蒙古族的宽厚、善良包容在作品中得到恰当的表现,成为这一作品的重要内容。正面的描写了当地蒙古民族弟兄,象云黄羊、娜晔、卜泰、沙格德尔王爷等,形象都非常可爱可亲也很成功。
      《走西口》与邓九刚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大盛魁商号》在时代背景巧妙地连成一片,更是使得《走西口》显得丰富饱满!正象评论家管卫中所言,《大盛魁商号》是主峰,那么《走西口》故事性更强。就是一处峰岚叠嶂的所在,是一处藏幽纳翠的好去处!在当今中国文坛我还不知道有谁能够象邓九刚这样对西口文化了解得这样深透。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部史学著作《茶叶之路》,在《茶叶之路》中作家对西口商业、宗教、交通、民族诸般情致的了解考证非常严谨和详实,完全是学术性的。我高兴地看到作家的这种严谨也渗透到了《走西口》的字里行间。这就使得《走西口》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每一处场景都显得瓷实可信。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你送到村子口。……”正因为历史背景的悲壮,才使这平实的歌声穿透历史夜空的迷雾,响遍了我国大江南北,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走西口》成为人们最熟悉和最喜爱的民歌之一。小说《走西口》使这首民歌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和张扬,在张友和被处死的刑场上,她被推到了极致!临死时的张友和提出要听《走西口》,当歌声响起的时候,尤其是当站在鬼门关前的张友和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地跟着弦竹放声高唱的时候,看到此处就是令铮铮铁汉也会热泪奔涌!《走西口》真的是一部能够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感慨唏嘘的小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