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左联”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王宏志  页数:3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鲁迅与左联是一个学界比较关注,而且颇多争议的话题:鲁迅是不是左联的领导。肯定者如冯光廉、刘增人说:“左联成立后,由于党的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确立了鲁迅在左翼文坛的领导地位。”否定者如王宏志说:“左联内还有共产党的党团组织,它的实际领导权便是掌握在党团的书记手中,这点鲁迅也很清楚,……无论是在‘名’或‘实’上面,鲁迅都不是在操纵着左联。”  本书是《急流时代的中国命运——鲁迅与左联》的修订版,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宏志先生有关鲁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论文共13篇,对20世纪30年代一些深具争议的问题如“革命文学论争”、“两个口号”论争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鲁迅与“左联”领导人的关系和矛盾,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值得一读。    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宏志先生有关鲁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论文共13篇。作者运用了大量史料,以平实、客观及缜密的态度进行考证及分析,对这个20世纪3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以及政治史上最重要的课题作了深入和全面的探讨。在一些深具争议性的问题上,包括鲁迅在“左联”所扮演的角色、鲁迅与“左联”领导人的关系和矛盾等,提供了独到见解,讲述了一个不同的鲁迅与“左联”的故事。  附录的两篇文章处理了过去被视为敏感的课题:鲁迅死后的评价问题以及鲁迅翻译的评价问题。

作者简介

  王宏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中文及翻译研究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及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中国翻译史、香港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历史的沉重:从香港看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与政治之间:鲁迅·新月·文学史》、Politics and Liiterature in Shanghai:The Chinese League of Left-Wing Writers,1930—1936等。

书籍目录

革命阵营的内部论争?——分析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鲁迅成为攻击目标的原因鲁迅与“左联”关系初探鲁迅加盟“左联”的动机——几个论点的商榷谁出席了“左联”的成立大会?“左联”的组织与结构也谈“左联五烈士”西方有关“左联五烈士”的论述分析“戴白色手套革命”的鲁迅:“同道中人”第一次公开对鲁迅的攻击“花边文学”事件:论廖沫沙攻击鲁迅的一篇杂文鲁迅·田汉·杨邨人:田汉攻击鲁迅的一篇文章鲁迅与“左联”的解散及“两个口号”论争“敌乎友乎?”:论鲁迅与徐懋庸的关系鲁迅与胡风附录    一个伟人之死:鲁迅的生前死后    鲁迅翻译研究的理念思考后记简体本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在鲁迅的一生中,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产生重要的贡献及影响的,是他居住在上海的10年(1927—1936),也就是所谓的“左翼十年”或“‘左联’十年”。不过,一般的评论家都把“左联”分成前后两期,以1933年底为分界线。在“左联”前期里,与鲁迅最为接近的左翼人士是冯雪峰。不过,冯雪峰在1933年底离开上海到苏区瑞金去,这正是“左联”以1933年底来划分前后两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左联”后期里,与鲁迅最投契的是胡风。可是,就是在“左联”最后的3年历史里,鲁迅与中共在上海文艺界的领导人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关系变得十分恶劣,最后更是公开决裂。鲁迅在给徐懋庸的一封公开信里点名痛骂了周扬、夏衍等共产党员,左翼文艺界出现了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    在鲁迅与左翼文艺运动的问题上,胡风扮演丁关键性的角色。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日子里,不少的书籍及文章都说胡风在1930年代破坏鲁迅与中共文艺界领导人的良好关系,蒙骗了鲁迅,并煽动他向周扬等进行攻击。这论点自然是有助于减低一直以来领导中共文化界的周扬在鲁迅与左翼作家决裂的问题上应负的责任。不过,就是在“文革”以后,这种论点仍然继续出现。任白戈在一篇回忆“左联”的文章里说:胡风“常常在传达鲁迅先生指示的时候带进一些他自己的意见,有些就显然与周扬同志的意见不同。”就是茅盾也说过胡风“制造混乱,分裂当时左翼与进步文艺界”,又说鲁迅为胡风所利用。    另一方面,一些海外及台湾的评论家也同样地重视胡风在这个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他们认为鲁迅和胡风在1930年代中期以后反对周扬等人,其实是一次“反控制斗争”,是在合作“拆”左翼文学界的“坛”。很明显,这样的论述的目的是要打破他们所谓由中共刻意营造出来的“鲁迅神话”。    由此可见,胡风在鲁迅研究以至整个1930年代左翼文艺研究中,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过,上引的两个观点是不是能够真正反映出鲁迅与胡风以及他们二人跟那些党员作家和党领导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鲁迅与部分“左联”领导人的交恶,以及左翼文坛的分裂等问题上,胡风究竟应该负上什么责任?这都会是我们要集中讨论的焦点。    过去,由于胡风曾经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拘禁达25年之久,至1979年1月才获释,因此,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听到胡风自己的辩白。所以,处理这个问题时遇到的困难特别大;加上从前人们对胡风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1950年代他受到中共中央所发动的批判上面,因此,详细讨论胡风在1930年代及他跟鲁迅关系的论文不算很多。不过,胡风在1980年9月正式获得平反以后,陆陆续续地写了不少回忆文字,而一些有关的当事人也比较愿意多谈这个问题,为研究提供很多的方便。                        P255-P257

编辑推荐

  鲁迅与左联是一个学界比较关注,而且颇多争议的话题:鲁迅是不是左联的领导。肯定者如冯光廉、刘增人说:“左联成立后,由于党的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确立了鲁迅在左翼文坛的领导地位。”否定者如王宏志说:“左联内还有共产党的党团组织,它的实际领导权便是掌握在党团的书记手中,这点鲁迅也很清楚,……无论是在‘名’或‘实’上面,鲁迅都不是在操纵着左联。”  本书是《急流时代的中国命运——鲁迅与左联》的修订版,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宏志先生有关鲁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论文共13篇,对20世纪30年代一些深具争议的问题如“革命文学论争”、“两个口号”论争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鲁迅与“左联”领导人的关系和矛盾,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值得一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与“左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敏感的话题,详实的内容。很不错的。
  •   虽然是论文集,且写作时间略早,但是对于研究鲁迅的一些细节问题,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     暑假在家无事,算是翻完了这本书。几个印象,列举如下:
      
      1.作者是个牛人。国内的学者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吧,往往视野太窄。有时候这个视野的宽广与否问题还真不在于你读的书是多还是少,而在于人的一个基本的价值标准是否多元以及人的灵气天性是否足够。而且往往塌实的做学问的学者资质平庸,有一些才华的学者又恃才傲物。再加上国内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风气,总而言之的有价值的成果不能很高产。而国外的学者呢往往又受意识形态影响比较大,比如美国的一些;或者是对中国的了解毕竟是隔了一层,有时候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到位,比如日本的一些;又或者是纠结于自己的一套理论有时稍显牵强。而这本书的作者恰好介于以上两种中间,在新加坡以及香港来做这个鲁迅研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内或者国外学者的一些问题。
      2.从书中看不出作者对于鲁迅的感情态度。这个也是比较少见的,有关鲁迅的书看的不是很多,但似乎每一本都带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感情倾向,或崇敬或欣赏或鄙视或不以为然,而这本书中基本看不出来。作者就完全客观的笔调来写,主要的篇幅都是论证一些事情而不去在价值标准上做任何的评价。且不论夹杂个人感情是好还是不好,至少作者在这方面是颇有独特性的。
      3.作者的资料查证非常详实,论证也比较仔细。因为这个选题范围相对比较小,就是左联存在的那几年之间鲁迅与左联以及左联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与周扬、徐懋庸、廖沫沙、胡风等人的关系。还有就是那段时间里面一系列论证,比如花边文学的论争和两个口号之争。尤其是对鲁迅与徐懋庸的关系以及鲁迅与胡风的关系都有专门的章节来详细梳理,从他们的第一次交流到第一次见面再到中间的每一次会面和通信以及贯穿其间的各个人之间的关系都查证的十分仔细,整个过程中涉及到这个主题的鲁迅与其他人的通信也都有详细的考证。作者的资料来源大概是两个:一是鲁迅自己和不同人的书信来往,甚至是一些之前没有公开不为人注意的书信作者也有注意到;二是当事人比如说徐懋庸、胡风以及其他当时的人比如曹聚仁、茅盾等人在建国以后的回忆录。不过作者对于后一种资料也就是当事人的回忆录大多持不太相信的态度,毕竟在中国的这样一个环境下像徐懋庸那种就算和鲁迅吵的不可开交的人最后也还是得说自己一直十分尊敬鲁迅先生,实在是假的很。
      4.作者的语言不错。最讨厌的是罗嗦了半天看不出说什么的文章,作者语言非常浅显,虽然资料很多也还是做到了逻辑清晰。这点不得不说很可贵。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尤其是对于了解左联那段时间和鲁迅相关的事情非常的有好处,推荐一下。
      
  •   好像对鲁迅不咋感冒了啊
  •   quote:而且往往塌实的做学问的学者资质平庸,有一些才华的学者又恃才傲物。
    精辟。
  •   这个也是基于大学学院里面的那些教授们而言的,能有才而塌实的有,但是很少了
  •   难道这本书最强的地方不是考证出左联五烈士其实是在开反对王明的会议时被抓的吗?而且作者还强烈暗示这是王明派人去告密的。所以他们根本不是为了反对国民党被杀害的,而是死在了同志的内讧中。
  •   回LS的。
    是啊,作者后来考证的结果基本就是认同他们是党内斗争的牺牲品。当时的立三路线和王明路线的冲突,后来王明告密。五烈士的问题在西方早有研究,而且还算是一个比较热的研究点(对中国革命的负面问题西方一向兴趣比较大),也基本都认同了是被党内人士告密的。本书作者的一个突出之处在于对开什么会、跟什么人开会、在哪开会、被谁告密等等都考证的很清楚,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说到这个最强的地方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这一部分。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有关鲁迅的那一部分问题,这个哪部分更强也是可以见仁见智的吧。
  •   书实在是不愿意去看
    曾几何时 周大爷的文章总是考核俺们的题目
    虽然已工作 但依旧心有余悸啊
    "往往塌实的做学问的学者资质平庸,有一些才华的学者又恃才傲物"
    这话很精P~ 顶一下楼主!
  •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说的嘛,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   回小小同学:俺8怕写作文,也8怕文言文,9怕周树人~ ^_^
  •   这个人既能考证爬梳,又能辨析精微,而毫无八股腔,拿出来的可是十足的干货,研究左联及鲁迅的精妙之作还有夏济安《黑暗的闸门》一书,可对照着读读。。。
  •   国内有售吗?好像没有。
  •   看的英文版的,听说陈子善已经拿到该书的译稿了,只是没有通过新星出版社的审查吧,估计快出中译本了,不过出来的中译本也要面目全非了,还是原版的精准点。。
  •   实在是没有读原版的能力,惭愧之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