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妖婆与大恶梦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的灰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的妹妹即将过三十岁生日,她最想与妹妹分享的,就是这快三十年的共同经历。只是有些事情妹妹因为年纪小记不得了,作者就帮助妹妹补上这段记忆。这三十年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作者记录这段时间内一家人幸福的小事,尤其是与妹妹的趣事,还记录了所有同时代人的一些共同回忆。生于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的人看了之后一定会发出会心微笑。    作者还画了100幅左右的插图,生动而有趣。很多出生于70年代的人,看了作者的书,会觉得格外亲切,比如画丁老头、看过的春晚、张明敏、费翔、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等,在那个年代,物质生活还有些匮乏,儿时的玩具很少,有些玩具还是父母做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孩子更无忧无虑,也更知道如何在身边的世界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而且跟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更多。作者把这些都记在了书里。作者跟妹妹从小是在东北长大的,所以本书还有很多东北的味道。的灰的帖子在天涯社区贴出之后,引起了一片忆旧的风潮。

作者简介

的灰,生于70年代,影评人,专栏作者,出版作品有人生随笔集《如画人生》、电影随笔集《与他共度六十一世》《香港电影金像奖帝后列传》等。

章节摘录

插图:1我差不点儿就没有妹妹了。现在让我重新选择的话,当然一定要有妹妹,金银财宝都可以不要,妹妹怎么能没有?不过小时候我一个人过得很开心,还真没想过弟弟妹妹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计划生育还不是基本国策呢,国家提倡的是一对夫妻两个孩,老爸老妈也不是没想过再生一个孩子跟我作伴,可我爷爷说:“婉琳已经很完美了,我看要这一个就行啦。”有些事情啊你特意想要的时候不一定来,不是特意想要的话,反而无心插柳地它就来了。一九七七年夏天,我四岁半那时候,老妈怀孕了。小两口当时都在县高中里当老师,革命的教学任务正紧,对要不要这孩子有点犹疑,问爷爷奶奶,说:“既然来了,就要了呗!”问姥姥姥爷,说:“婉琳一个人也挺孤单的,有个弟弟妹妹不错。”放眼看看邻居同事,不少都是两个孩,于是妹妹,就这样留了下来。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她是新中国最后一代有亲哥哥亲姐姐的小孩,“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口号就在她诞生之后诞生,我差不点儿就是独生子女,她也不知道会跑哪儿刮旋风去了。那时候的我还只会疯玩,家里的事没我发言的余地,所以对妹妹的光临没起到什么作用。直到那年冬天,老妈才想起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现在还记得她穿着大棉袄,站在楼梯边上,俯下身来问我:“给你生个小弟弟好不好?”我拍着手说:“好啊好啊!”直到妹妹呱呱落地之前,老爸老妈都以为怀的是“小弟弟”。“因为怀她和怀你时的感觉太不同了,肚子里的宝宝一直上窜下跳,非常活跃,胎动特别的厉害,”我自己生宝宝的时候,老妈跟我回忆说,“而且我怀你的时候爱吃辣的,到怀她的时候,就只爱吃酸的,要你爸到处找话梅、山果子、酸菜、酸枣、酸萝卜什么的来吃;妊娠反应也不像怀你时那么严重,感觉完全都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可能就是,这位“小弟弟”和我一样,都是过了预产期很久都不生。我是在老妈肚肚里蹲了十一个月才降临人世,所以取名叫“婉琳”(晚临);“弟弟”呢,预产期在二月十日,结果连三月十日都到了,仍然四平八稳地不肯生出来。那时候老妈带我去了浙江金华,在我做护士长的大姨家里待产。南方水土好,物产丰富,老妈像吹气似的胖了几十斤,健康结实,心情愉快,就是迟迟不生,有点让人烦躁。我家住在金华第五中学附近,老妈经常挺着大肚子在校园里散步,希望“小弟弟”赶紧生出来。到后来她自创“剧烈运动催生法”,在操场上跳沙坑,玩双杠,绕着圈儿长跑!当然了,一个大肚子孕妇在操场上跑步有点搞笑,可我老妈动用了智慧的大脑,要我在前头跑,她假装捉我,气喘吁吁地在后头追!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六日,不知是不是“剧烈运动催生法”生效,“小弟弟”终于有了新动向,老妈进医院了。第二天,大姨回家告诉我:“给你生了个小妹妹!”我疑惑地想:“小弟弟是怎么变成小妹妹的?妈妈在医院跟人交换了?”妹妹出生第三天,我跟着大姨到医院,看到了襁褓中的小婴儿。她比我想象中的丑多了。我原以为“妹妹”,这么好听的称呼,怎么也该像我喜欢的那个大洋娃娃,黑头发,白皮肤,大眼睛,长睫毛;可是我看到的妹妹,极小极小的一团,全身粉红色,脸上皱皱巴巴,脏不出溜,而且还不肯睁眼睛。妈妈说:“你可以抱一抱。”将小婴儿交到我手里。我小心地抱着她。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她在我臂弯里的重量。很重。微微地动。时光,真是不能解释的东西,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十年。  2妹妹还未满月,因为妈妈产假即将到期,就和我一起随着妈妈,北上回家啦。那时候还不兴坐飞机,我们在舅舅的护送下,乘火车乘汽车从浙江杀回辽宁,一路没忘了游山玩水,游览了杭州、苏州、无锡、上海……直到我自己也生了宝宝,遥想当年,才明白刚刚坐完月子的老妈,抱着一个小婴儿,牵着一个五岁小孩,居然还能游山玩水,是何等可歌可泣的事情!回到家里,与一直驻守家园的老爸团聚,合家兴奋。大家商量着赶紧给妹妹取名字。——因为事先以为是男孩,预备的都是男孩名字,全都用不上。在金华,大姨一家都呼妹妹为“小二傻”,说她憨厚,爱笑,傻头傻脑地招人疼爱。老妈说:“不行,以后不许叫了!时间长了变成外号,小姑娘家,怎么可以!”我郑重地向老爸老妈献计,建议给妹妹取名叫“秀兰”。那时候我们做游戏有段儿歌:“编,编,编花篮,有个小孩叫秀兰……”在我心里头,“秀兰”就是最好听的女孩名字。没想到我当宝贝似的给爸妈讲,他俩连听都不要听。他俩都不知道,我小时候曾经梦想改名叫“秀兰”来着,觉得比“婉琳”这个名字好听得多。其实老爸老妈最早给我取的名字是“姚歌”,老妈怀了宝宝还不知道是男是女的时候,就给自己买了个洋娃娃,取名叫“姚歌”,和老爸共同想象是自己将来的宝宝。他俩还有个动议取名叫“姚命”,以后谁一喊我名字,都像在求饶一样,多威风。后来又决定取三个字的名字,遂改名叫“姚浅舒”,字面好看,字意温馨,字音同“摇钱树”,大吉大利。我差不点儿就叫了这个危险的名字,直到有一天老爸说:“万一咱闺女将来做了国家主席,跟外宾一介绍‘国家主席摇钱树’,比较地不严肃。”所以后来又改了。按家谱排的话,我这一辈应该从“天”字,所以奶奶给我取名叫“姚天娇”,若是男孩,就叫“姚天骄”。但是爷爷说:无论男孩女孩,都不必从家谱,喜欢什么就叫什么好了。所以我最后还是“姚婉琳”。到现在很多朋友都说我的名字好听,好看,“像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小时候真是完全没觉得。琼瑶小说里还果真有“婉琳”这个人,在《浪花》那一本里。《浪花》讲的是第三者的爱情,所有的人包括第三者在内都是无懈可击的好人,唯一一个反面人物就是男主角的原配婉琳女士。现在混迹网络世界,终于可以给自己乱起名字了,可惜我已经不想改名叫“秀兰”了。先后叫过“林琅”、“快活林”、“人比黄瓜瘦”,都没什么创意。一度自命名为“大钱包”,因为在聊天室里叫“林琅”没人理睬,改名叫“大钱包”之后,前来搭话的人就比较多。至于我现在的网名“的灰”,纯是一个玩笑。因为妹妹喜欢电影《东邪西毒》,拿它的英文名《Ashes of Time》做了自己的名字,“时间的灰”。我和她混同一个论坛,一度使用同一个名字,后来自立门户,偷懒,就取了“时间的灰”的下半截。叫上半截“时间”的那位,就是我老妈。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不过故事总是很多。想这一两个汉字经历种种周折,可能就此伴你一生,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妹妹取名字没经历什么周折。因为已经有“婉琳”在前,老爸老妈很快就给取了名字叫“佳琳”,“又加上一个琳”的意思。  3  加上一个琳之后,老爸老妈面临着新生活的挑战。最紧迫的一个挑战是老妈要上班了,刚刚满月不久的妹妹就得丢在家里。老妈说:“婉琳,你要在家好好照顾妹妹呀。”我现在回想:五岁的小孩,懂得照顾什么呢?天底下可能有许多早熟的孩子自小就学会了做家务,但那孩子绝对不是我。我那时候除了疯玩,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老爸老妈也没有别的办法,上班时间一到,哐当,我就和一个小婴儿一起给关在家里了。妹妹那时候还不会坐,整日躺在摇车里。竹制的摇车是我小时候睡过的,虽然过了这么多年,仍然很结实,老骥伏枥,坚守岗位。我一边看小人书,一边慢慢地推动那个摇车,好在妹妹很乖,一般不哭不闹。很多事情,我一直都没有跟爸妈说。他俩以为我在家里照顾妹妹四海升平无风无浪,其实不是的。有一次我试图给妹妹换尿布,结果拿下来之后就装不上去了。眼看着妹妹又开始嘘嘘,水漫金山,我一慌,随手捞过爸爸的帽子塞在她屁股底下。那帽子后来我在水盆里蘸了蘸,放到太阳底下晒了,也不知道爸爸发现没有。还有一次爸爸妈妈临上班的时候给我留了两块酥糖。这可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我一边推着摇车,一边有滋有味地慢慢享受。低头向摇车里一瞧,妹妹正瞪着圆溜溜的两只小眼看着我呢。“怎么,馋啦?”做姐姐的当然要发挥大公无私的精神,何况爸爸妈妈反复叮咛要精心照顾妹妹呢,于是我将一块酥糖捏碎了,慢慢喂给她吃。——我还知道捏碎了喂,真是谢天谢地!现在我自己生宝宝,半年的产假都嫌不够,不明白老妈当年为什么只给休五十四天。或许是因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精神要求着每一个人,必须无私无畏地投身革命工作吧。妹妹还算有我照顾,我小时候更惨,很长时间里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家里的。妈妈早晨上班前喂一次奶,学生课间操的时候跑回来喂一次奶,晚上下班回来再喂奶。奶水不够的时候,要掺一些粮食喂,当时老爸老妈配给的粮食是高梁米,叫“晋杂五号”,极其糙硬,要煮很久很久。他俩早上上班的时候用炉子煮上一小锅,下班回来才能给我兑米汤喝。——只能喝米汤,吃米粒的话,大人都觉得扎嗓子。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将三十年的记忆补齐,当作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亲人,送给所有的人。作者用心记录三十年来一家人幸福的小事,尤其是与妹妹的趣事,还记录了所有同时代人的一些共同回忆。 百余幅精致插图,所有同龄人的回忆碎片。本书在天涯网络社区引发回忆往事的热潮!

编辑推荐

《风妖婆与大恶梦》编辑推荐:将三十年的记忆补齐,当作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亲人,送给所有的人。作者用心记录三十年来一家人幸福的小事,尤其是与妹妹的趣事,还记录了所有同时代人的一些共同回忆。 百余幅精致插图,所有同龄人的回忆碎片。《风妖婆与大恶梦》在天涯网络社区引发回忆往事的热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妖婆与大恶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0条)

 
 

  •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最先跟作者妹妹的博客开始,知道这本书的,现在终于看到了,十分开心!因为我和作者妹妹同岁,同时也有一个和作者年龄相仿的姐姐,这本书里细致、诙谐的描述,带我回到了快乐的儿童时代。每晚睡前看上一段,带来许多笑声和甜蜜的回忆。看完后,我还买了一本送给姐姐,以及和我一样有姐妹的好朋友,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也打算把他们收藏起来,里面很多80年代初小孩子的游戏,还有插图等等,很难在其他地方看到了。
  •   的灰的文字和画,是在天涯社区偶遇的,一见如故,这些温馨的回忆在天涯出现的时候,我只是个资深潜水员,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出书了!对待的灰的书就象周杰伦对奶茶一样--“捧在手心里”了!的灰的记忆超强,将小时候的玩具、游戏、歌谣。。。。。。娓娓道来,整一个七十年代的民间史家,最大的遗憾是,的灰是北方人,如果有南方的七十年代生人也出这样的一本书就更好了。
  •   从的灰姐的《与他共度61世》一书中开始了解张国荣,在欣赏哥哥之余了解了的灰姐和她妹妹跟哥哥之间的故事,的灰也成为我崇拜的对象,很欣赏她的文笔,羡慕她和妹妹之间的情谊,谢谢的灰姐妹对哥哥所做的一切~这本书还没看,不过看了《与他共度61世》后我相信她的书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顺便填补那个年代我们所没有的记忆。
  •   呵呵...其实我是想买的灰的《如画人生》的,可惜当当网没有,却意外的有这本《风妖婆与大恶梦》,这本书的内容我在网上已经看过了,当时看的时候已经很有共鸣了,感觉是又回味了一次我的童年,可惜我没有Alice那么好的命,有个像的灰那样的姐姐,羡慕啊.....特别喜欢里面的插图,太可爱,太漂亮啦!的灰真是多才多艺啊,还有他们幸福的一家....总之,这是本值得珍藏的书籍,我相信你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共鸣的!
  •   多年以前就开始喜欢的灰了,也早就盼望这本大恶梦的出版,可怜的我已经等了快两年了!看这书,毫不费力,因为几乎所有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每每看过一段似曾相识的文字记录,还有准确的图把那段时光再现出来。看书时时而微笑,时而落泪,真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了的。收藏这本书吧,里面记录着一段最美好的童年岁月。
  •   虽然是80年代生人,但是有一些回忆还是相通的。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不由的会心大笑。
    感谢的灰,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拾到了那么多闪闪发光的海星,温暖我们接下来的旅程。
  •   这似乎是一本适合十二三岁的孩子阅读的书。
    又似乎是给自己四五岁的孩子睡前讲的故事。
    但是为什么,我一个大老爷们儿会笑得那么没心没肺。
    的灰的文字柔软、温暖、幽默且美好,因为她足够真诚。
    我真的羡慕的灰和她的家庭,感谢她把种种美好的事物拿来分享。
    我打算把这些美好,传送给每一个我爱的人。
    也许的灰的温暖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轨迹,
    至少他们在烦恼的时候,这本书能让他们会心一笑。

    的灰的《如画人生》也是相当称赞的一本书
    看完后也很想像采访过她的崔永元那样说一句
    的灰,我爱你家。
  •   当然,关注的灰,是从张国荣开始。
    不过这本书,却是在多年后买的。
    笑中带泪的看完了。
    最喜欢的是,的灰的文字里,有很浓很浓的感情,饱含情感的文字,不需要大道理,不需要文采,已经足够打动我。
    插图也很好看。
    这是一本很有诚意的书,看完给妈妈看了,也说不错。
    80年代的独生子女,看完,觉得有共鸣:)
  •   一直喜欢灰姐,这是买的第二本风妖婆了,第一本丢了,给7080的最好回忆
  •   虽然作者是70年代生人,但我觉得里面描述有不少场景,小玩意,游戏等等都是我所熟悉和玩过的,整本书看下来除了为的灰姐妹深厚情意感动之外,仿佛也找回了自己的童年。多谢的灰!希望的灰以后写出更多动人的文章和随笔!
  •   从后花园追到现在,从如画人生到张国荣的六十一世,我爱的灰,也爱的灰一家。
  •   我是80年的。但这本书里很多故事、作者儿时的游戏和乐趣,都能唤回我对童年的记忆。很棒的一本书,的灰的记忆力真是好啊!
  •   童年的点滴被作者用这样轻松自然的手法记录下来,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更是羡慕姐妹情深,所以自己也想要两个宝宝,这样的童年一定不会孤独。
  •   勾起了70年代人的回忆,有空的时候,还会再看
  •   虽然本书写的内容是自己儿时的情景,读时总是能触动到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但女儿读此书也收获许多快乐,我想对于独生子女的一代,她们更期待书中的故事。当然作者幽默的文笔对女儿也是不小的吸引,特别的插图也很不错。总之有些伤感,有些甜蜜,有些遗憾,更有一些感悟。
  •   70后和80后读起来非常有同感的一本书。作者怎么从记忆中找出那么多细节呢,把淡忘的童年趣事都勾勒出来了,真佩服!文章轻松诙谐,是我欣赏的非晦涩文风。赞一个!
  •   的灰的文字,总是很吸引我.儿时生活的记忆,也随着她的文笔渐渐浮现出来.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总能会心一笑.
    一本带着微笑看得书
  •   作者关于童年的描写好欢乐,也好熟悉,那些插图好形象呀
  •   认识的灰是从她的博客开始,她是教授级的张国荣迷,对待生活投入,对工作严谨,对朋友热情,是真正在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欢迎大家看看的灰的博客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ashesoftime
  •   推荐这本书,虽然和作者的童年有时间的隔阂却还是找到很多相似处
  •   70年代的一定要看的一本小说,好有意思啊。
  •   看着看着就能会心地笑出来.如此温暖,幸福的平常生活.
  •   正品,折扣又多,内容也不错。。70后一代的童年记忆,挺好的,看了觉得又回到了童年
  •   是在天涯上追看完的,一看到书出来了立刻就买了,非常喜欢,充满温暖愉悦的阅读感受!
  •   盼这本书盼了很久。书里绘画的是童年,如果你也如我般对童年记忆模糊,就买一本珍藏吧。
  •   很有趣,好看的书。强烈推荐
  •   女儿和外甥女都是8岁,却相当喜欢。
  •   书一到就看了。很不错。
  •   相信会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   这本书很温暖,有着童年般的温柔
  •   很好,很温馨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   细腻感人,值得收藏
  •   好看,质量不错
  •   没发现有人买这本,但买了后发现挺不错啊
  •   书里所写的内容令人觉得格外亲切,比如画丁老头、看过的春晚、张明敏、费翔、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等,的灰一贯亲切而诙谐的风格。
  •   因为和妹妹的年龄接近,所以书中描述到的都很有共鸣,自己虽然也有个哥哥,可和大噩梦比起来,差太远了,好羡慕啊!
  •   很喜欢"的灰”,非常有才情又感性的姐姐。虽然作者的年龄和生长环境都和我有一定差距,仍然觉得是一本很温暖的好书。
  •   蛮有惊喜的,充满了童年的味道
  •   作为个大男人竟然能把这本书有滋有味的看完,呵呵,说明值4颗星啊
  •   我很喜欢里面的坐着手绘的图片,
  •   描写生活以及童年趣事的一本小散文记。
  •   很温暖的一本书,很多事情和我小时候的经历好像,忽然又记起了好多已经快要忘记的好玩的事情。跳皮筋,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元宵节的秧歌队和烟花,爆米花大爷,彩色的橡皮,冬天的大白菜粉丝汤·····好多人的童年貌似都有过这样的记忆。超级喜欢这本书,很适合晚上睡觉前坐在被窝里看。ps独生女表示看了这本书好羡慕作者姐妹之间的感情······
  •   文字质朴清新,内容充满童趣和温馨的片段,阅读的时候能令人对作者美好的回忆感同身受。
  •   好喜欢这本书……虽然是90后生人,但是与70后的作者有着好多共同的童年记忆……读着这些文字,我又一点点清晰地记起童年的片段…
  •   的灰的几本书,都看过,这本是送给姐姐做生日礼物的。谢谢的灰,写这些姐妹之间的小事,让我们也可以一起回忆。
  •   很温馨,淡淡的回忆,淡淡的甜蜜,让我想到了很多本以为都忘记了的,唏嘘不已。
  •   姐妹之间的种种与我和姐姐之间很相似。。找到共鸣。
  •   唤起了童年的记忆,文笔非常好,画也很有意思。
  •   这本书如淡淡的一杯清茶,在下雨的午后,拿出来慢慢的品尝......看到同样熟悉的过往,会心一笑:原来小时的快乐如此相似!
  •   喜欢的灰,用心记录三十年来一家人幸福的小事,尤其是与妹妹的趣事,为所有同时代人的记录了一些共同回忆,美好而温馨。
  •     王朔的《看上去很美》、桑格格的《小时候》,还有这本儿《风妖婆与大恶梦》基本上都是一个路数儿。最喜欢的当然是朔爷的——先入为主;最有感触的是桑格格的——能勾起巨多的回忆——哪怕是空间上一个是四川一个是北京。这本儿,怎么说呢,还可以吧,消磨时间……
  •      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看了下正在下载的大沢萌全集,下了151个小时,还剩23个小时下完;之前一点,把刚看完的《读库0900》送给了一个我认为能读懂老六的孩子;再往前一点,我把《读库0900》慢慢合上,想了下这篇文章的大体思路。合计着给章节数取一个吉利的数字,六吧。
      
      一,君子
      这本《读库0900》是我用《猪和蝴蝶》与中南的一个同学换来的,我想起来问他一个很傻的问题,“你今年读大几?”,“我博士大概2011年毕业。”我吓得伸伸舌头,真是看不出来。换书的整个过程十分的和谐,“你带货了吗?”,“恩。在这”。我不认识面前这个人的名字,他也不认识我的名字(所以大概他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他”),我们换书,逛书市,告别。唯一交流的契机都是在书上。本来书(《猪和蝴蝶》)是答应送他的,但是他执意不肯,非要换,就带了本《读库0900》给我。在这点上,我觉得十分有意思,不随意受人之恩。以前送过几次书,唯一成功的一次是送给了一个女生,其余的,都是以送的名誉,拿了不同的书又灰溜溜地跑回来了。
      但是这次很让我困扰,因为《猪》要比《读》薄,《猪》的封面要比《薄》的杂乱些,最关键的一点是,我诚惶诚恐地发现,我居然找不到这本《读库0900》的价格。我是个俗人,俗人会知道,没写价格就代表不值钱,不值钱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价的。
      他告诉我,里边的某篇读书是否无用值得认真看一下,我认真记下,在回程的公交车上就看完了。我不认为读书是无用,至少读书能让你看到另外的世界,能告诉你特别的道理,能让你发现幸福和感恩,最重要的,书里有希望。换句话就该这样说,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里边那个关于读书的悲剧,我觉得那是因为她还了解的不够多。我不知道那个大女子是否真实地出现过,如果真的出现过,那我得咒骂那个教她识字的女知青,这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虽然她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无能力意识到。你给予她一个工具,你得告诉她,这个工具的用途,而不是让她来自伤。人的自由是相对的,不切实际的自由是愚蠢的。
      至此为一,感谢换书的他。
      
      二,真诚
      开页是《读库》三周年的文字记录,让我初步了解了《读库》,虽然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读库是什么。我给一个同学介绍《读库》,他问我里边讲什么,我说,书里边什么都讲,他说,你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吗?你就给我讲讲这本书和十万个为什么有什么区别。我讲不出,我想,这就像让我讲电脑和中医有什么区别,我也讲不出,因为区别太多。
      虽然这三周年的记录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但是我从老六(张立宪)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很多东西,他说生活是痛苦的,这也是史铁生和叔本华说的。他们说这是悲观,我说,你们放屁。悲观的人已经去自杀了。一种明知生活是痛苦的,但是还执意要活下去的人是需要多么的乐观?我觉得不同于老六的文字,老六的话语更真诚些,而老六的文字更墨迹些。老六可以告诉你们生命的真相,书的真相,作者的真相,告诉的本身其实就是种真诚。而那些所谓的真相,其实都不是真相,毕竟一千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老六说,男人可以为事业卑微地活着,这句话我听过前一句。但是老六没说,因为说出来是很伤人的。
      老六说,等我老了,就是我吹不动生日蜡烛的时候。很在理,我老了的时候,就是我不能吃蛋糕的时候。
      还有更多的老六说,但我记不了那么多。作罢。
      至此为二,对了,我很喜欢柴静。
      
      三,务实
      老六给我很深的务实的印象。在书里,不同部分之中,看到最多的是老六的交代,今天,我做了什么和什么。我发了短信给谁谁。其实你做了什么,和你发短信给谁和我看这本书没多大关系。有更多关系的实际上是一种交代,老六给自己的交代,给大家的交代,老六告诉大家他一直有在做事情。
      实现梦想的路上踏出第一步很难,但是最难的还是踏完最后一步。老六在书里讲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一开始是自己想做,但是到后来就身不由己。“不要伤害任何人,要帮助所有人。”梦想一开始很纯粹,但是后来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追加太多的东西,所以梦想做出来,需要更多的是勇气和毅力。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我觉得老六绝对不是书生,他只是一个自诩的读书人。与此相对的是史铁生曾经写过的《务虚笔记》,他说,人的一生务实都不容易,更别说务虚了。这本书不是写给那些只希望为这本书付出一点点时间的人的。而老六这样说,《读库》只要曾经给过你的心灵任何一点触动,那就足够了。我觉得《读库》和其他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除了文字,还传达给你一些东西,有可能是心灵的触动,也有可能是幸福的喜悦。老六在找能够打动他的文字,然后编本书,再打动我们。更多地作为一个编辑,而不是一位作者,编辑必须要务实。不然,怎么找到动人的文字,文字又怎么会动人?
      至此为三,以激励自己也多务实。
      
      四,商业
      老六强调着一点,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养活自己再实现梦想。作为一个在校园里滋润活了一辈子的学生,真该把这些话贴在房顶,每天睡前激励自己。但问题是每天早上醒过来,双脚一落地,就再也看不见头顶上是什么了。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换句话说,你视金钱如粪土,你能离开粪土吗?商业化的东西活得津津有味,肥脑流肠的百分之二十,笑着看着我们伸手要钱,老实巴交的百分之八十,无可奈何地骂着娘去拿钱包。
      老六总希望那些朋友们过上富足的日子。这实际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如开节的第一句话,能养活自己,大部分人(特别读书人)的梦想也大概不是钱了。商业和非商业实际上也属个人选择问题,老六觉得,《读库》可以商业一点,那么,《读库》就朝商业那边迈了一步。我可以理解,因为梦想不是用空气或者空想来养活的。
      《读库》是我见到的第一本不那么商业化的书,书厚,拿在手里沉,内容详实,导致我莫名其妙地就看完了。我一直在想,《读库》的商业化或者普及化是什么样子的,我实在是想不出来。因为,如果要计较收益,一期《读库》要卖多少钱才够啊……
      至此为四,突然想到自己要看其他的《读库》,那得“等有饼吃咱再说吧”。
      
      五,代沟
      虽然我觉得,八十后同属七十后,九十后同属八十后,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本书和我的交集实际是很少的。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理科生,作为一个学边沿化的环境科学的大学生,我不喜欢那沉默的胡同,我对京剧没有太多好感,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去了解胡同渗出的历史,体会京剧浅含的骄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最少不是我的。我能体会那份包含于灰尘下的曲折,但是我不愿吹开那层灰尘。如果我们用时光来缅怀历史,我们用什么来体会现在?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代沟,但是我理解这种代沟的存在。有太多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挖掘,有太多的精粹值得我们去珍藏。只是我找不到其中的乐趣。
      至此为五,也许我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六,没了
      就这样吧,从心里还是希望《读库》越办越好,能沉淀这个时代。
      至此为六,恩哼。
      
  •   我看有的书觉得有代沟 但也不阻碍它成为一本好书的理由~~ 呵呵
    或许真的是自己视野不够宽阔~~
    哈哈 我也想去和人换书 很是有趣~~
  •   填平代沟是非常有趣的过程。读书有用,但太多太杂又一个人被影响太深还想不透是最痛苦的事情。
  •   昨天在人的博客上看到她说老六了,张立宪,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那个很帅的军官,然后想兰晓龙这厮真是太懒了。
  •   ……为什么我都看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   我也是看不懂,
    这世界总有一半人不能理解另一半人都在搞什么
  •   ls那句话其实蛮经典的~恩哼~
  •   《爱玛》:“世界上这一半人的乐趣,那一半人永远不会懂。”
    无意在其他地方看见的。
  •   “我也是看不懂,
      这世界总有一半人不能理解另一半人都在搞什么 ”
    没关系,跟着一块搞就是了,可能搞着搞着就知道在搞什么了。正所谓活到老搞到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