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起源

出版时间:2009-6-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陈亚杰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由导论、正文和结语组成。    导论部分在分析学术界对“新启蒙运动”内涵的三种理解之后,对论文的研究对象作了界定:新启蒙运动是指20世纪30—40年代北京、上海和重庆等地,在“新启蒙运动”口号下进行的有关思想、文化、组织和社会活动。然后,阐明这一选题的意义及本书“以小见大”的研究旨趣;评述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介绍本论文“两种结合”的研究方法,即:“内部理解”与“外部理解”相结合、“内部批判”与“外部批判”相结合。    本书之正文部分有六章,分上下两篇:    上篇包括三章内容,系新启蒙运动基本史实研究。    第一章为“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本章结合新启蒙运动倡导者的相关论述,以分析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基本状况为重点,力图再现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这种背景包括:中华民国政府的党治文化政策、“满洲国”的奴化教育与日军侵略理论、从“五四”到3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基本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四个方面。    第二章为“新启蒙运动的发展进程”。本章以时间为经、参与者的著述为纬,对从1936年9月到1940年7月的新启蒙运动作了一番历史考察。新启蒙运动从兴起到落幕,前后进行了四五年时间。本章以思想文化界的反响程度为界,把这一进程分为提出、发展与高潮、沉寂与落幕三大阶段。重点分析当事人的理论著作和当时引起较大反响的历史事件。    第三章为“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本章以新启蒙运动亲历者和研究者何干之先生的概括为中心,对新启蒙运动的理性观、思想自由观、爱国主义观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作了一番详细的梳理。文章注意追随新启蒙运动倡导者的思想触角,考察这一运动宏富的思想内容。立意再现原貌、不做过多评价。    下篇亦有三章,以多维视角考察历史天平上的新启蒙运动。    第四章为“新启蒙运动与五四运动”。新启蒙运动以继承五四运动的“第二次新文化运动”自况。新启蒙运动既有对“五四”的赞扬,也有对“五四”的批评,更有试图对“五四”的超越。本章主要考察新启蒙运动对五四运动的认知,以“打倒孔夫子”口号为例,重点分析新启蒙运动对五四运动重塑式的理解与超越。在此基础上,比较新启蒙运动五四观与毛泽东的五四观之异同,对新启蒙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五四认识史上的地位作一估量。    第五章为“新启蒙运动与中国的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以“启蒙运动”自称的思想文化运动。本章考察新启蒙运动对“启蒙”与“启蒙运动”内涵的理解,然后从辨析关于“救亡压倒启蒙”的种种论说人手,分析中国“救亡式启蒙”的特点及其在新启蒙运动中的体现。在比较现代化的视野下,对中国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作了剖析,以此为坐标来衡量“重建国家”式的革命之历史合理性,评价新启蒙运动对国家重建的种种思考。    第六章为“从新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章首先考证了1937年前后新启蒙运动参与者对“中国化”的倡导,简要分析新启蒙运动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然后详述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证和张申府、柳浞等人的“中国化”主张;最后重点论述了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广泛弥漫的“中国化”思潮,分析新启蒙运动对“中国化”的敏锐的问题意识,以此来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    结语部分简略分析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次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以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为理论指南,对今日中国的启蒙问题作一基本判断。

作者简介

陈亚杰:男,1978年生,湖南湘阴人,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导论    一、何谓“新启蒙运动”:本书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为何研究新启蒙运动:选题的意义及基本研究思路    三、新启蒙运动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上篇  第一章  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国民党政权的“党治”文化政策    二、“满洲国”的奴化教育与日军侵略理论    三、分化与颉颃:从“五四”到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文化界    四、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第二章  新启蒙运动的发展进程    一、“新启蒙运动”的提出    二、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讨论高潮    三、新启蒙运动的继续发展和落幕  第三章  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一、新启蒙运动中的理性观    二、新启蒙运动的爱国救亡思想    三、新启蒙运动中的思想自由观    四、新启蒙运动的中国文化发展观下篇  第四章  新启蒙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新启蒙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继承    二、新启蒙运动对五四运动的批判和超越    三、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五四观的发展  第五章  新启蒙运动与中国的启蒙问题    一、新启蒙运动中的启蒙观    二、新启蒙运动与中国“救亡式启蒙”    三、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的启蒙问题  第六章  从新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新启蒙运动与“中国化”口号的提出    二、新启蒙运动参加者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证    三、新启蒙运动倡导者的“中国化”主张    四、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背景的分析结语附录一:新启蒙运动文章目录附录二:启蒙学会组织章程附录三: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启蒙运动研究综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第一部分 导论新启蒙运动一题,讨论范围、评价标准、研究方法,学界颇多歧见。本章将对上述问题略抒己见,以为本书之基。何谓“新启蒙运动”:本书研究范围的界定为何研究新启蒙运动:选题的意义及基本研究思路新启蒙运动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2第二部分 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新启蒙运动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背景下发起的。考察思想界为什么要重新祭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为什么要号召在思想上进行一场共同联合、外御其侮的运动,就必须结合新启蒙运动发起者的相关论述,来分析这一运动发起的思想、文化和政治背景。国民党政权的“党治”文化政策(1)国民党政权的“党治”文化政策(2)“满洲国”的奴化教育与日军侵略理论分化与颉颃:从“五四”到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文化界(1)分化与颉颃:从“五四”到20世纪30年代的思想文化界(2)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3第三部分 新启蒙运动的发展进程新启蒙运动从1936年由陈伯达最先提出,到1941年张申府最后一次提及,前后进行了四五年时间。新启蒙运动从兴起到沉寂的演变过程,以文化界的反响程度为界,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新启蒙运动”的提出(1)“新启蒙运动”的提出(2)“新启蒙运动”的提出(3)“新启蒙运动”的提出(4)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讨论高潮(1)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讨论高潮(2)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讨论高潮(3)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讨论高潮(4)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讨论高潮(5)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讨论高潮(6)新启蒙运动的继续发展和落幕(1)新启蒙运动的继续发展和落幕(2)新启蒙运动的继续发展和落幕(3)新启蒙运动的继续发展和落幕(4)新启蒙运动的继续发展和落幕(5) 4第四部分 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新启蒙运动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重新展开一次新文化运动为目的,前后进行了四五年时间,其思想的触角涉及方方面面。跟随新启蒙运动倡导者的思想脉络,对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一番梳理,不但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启蒙运动思想的宏富性,而且也便于我们加深对抗战前和抗新启蒙运动的理性观(1)新启蒙运动的理性观(2)新启蒙运动的理性观(3)新启蒙运动的爱国救亡思想(1)新启蒙运动的爱国救亡思想(2)新启蒙运动的思想自由观(1)新启蒙运动的思想自由观(2)新启蒙运动的思想自由观(3)新启蒙运动的中国文化发展观(1)新启蒙运动的中国文化发展观(2)新启蒙运动的中国文化发展观(3)新启蒙运动的中国文化发展观(4)新启蒙运动的中国文化发展观(5)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起源: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语境》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当事人的著述,围绕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和政治社会背景,对新启蒙运动的发展演变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新启蒙运动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和文化主张?这一运动对“中国化”的倡导与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历史联系?新启蒙运动为什么把五四运动称之为“启蒙运动”?分析新启蒙运动是否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启蒙问题的理解?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起源: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语境》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当事人的著述,围绕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和政治社会背景,对新启蒙运动的发展演变进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新启蒙运动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和文化主张?这一运动对“中国化”的倡导与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历史联系?新启蒙运动为什么把五四运动称之为“启蒙运动”?分析新启蒙运动是否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启蒙问题的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起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起源的力作,信息量不少,值得 研究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起源
  •   可以作参考书。
  •   书刚到,珍藏版,包装不错,内容还没来得及看,高华先生的作品,应该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