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兹莱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比亚兹莱  页数:290  字数:180000  译者:张恒  
Tag标签:无  

前言

奥博利·比亚兹莱在1898年3月逝世以后,才为更多的人熟知。在伦敦,他曾经因为给图书和杂志画插图而红极一时。如今,我们将他的作品和众多他的文学家、艺术家朋友对其作品的鉴赏都整合在了一起。对于他的作品大概仍然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毫无疑问,他那与生俱来的富有想象力的才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在他过世的时候,他的艺术才能和过人的天资还远远不够成熟。那种对比亚兹莱的作品可以达到的成熟程度的推测和那些认为他缺乏才能并且企图确定他的创意来源的做法一样,毫无意义。无论是个别人模仿他的作品,还是众人模仿他的作品,他从来都没有表示出过敌意。如果个性胆怯或者过于敏感,都会有碍于个人的感情表达,比亚兹莱可能生来就是个充满爱的人。即使那些最严厉的批评家否定了他作品里真挚的感情,抑或是否定了他遇事时的冷静、持重,但是对于像他这样一位拥有一颗年轻的心的真诚的人来说,那些批评也只会偶尔对他造成困扰,会使他怀疑他是否在做一件难以解释的坏事;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比亚兹莱长久以来最关心的是通过绘画传达出他所看到的世界——那些令人惊奇的、令人愉悦的事情。在比亚兹莱辉煌的职业生涯中期,他肺部大出血,这一病症也导致他英年早逝。我想,没有任何一位比亚兹莱的朋友对他的英年早逝始于第一次患病而表示怀疑;但是,友人们对他违心的鼓励使他的情绪沮丧。那些伪善的人,小心翼翼地切断与比亚兹莱的联系,他除了家人以外的社交圈也在迅速缩小。我们出版的这些信件都是比亚兹莱在患病直至逝世期间所写的。迄今为止,这些断断续续的随笔信,仍然让人感觉枯燥无味,但是字里行间中都暗示比亚兹莱可能患上了致命的疾病。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是否会对他的性格产生影响从而使其有所改变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显著的结论,就是当一个自私的人在精神上遭到打击后,会变得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些人碰巧是通过粗分类法,让世人看到这个前后形成强烈对比的伪奇迹。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原始条件下,包括原始的生活习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通过描述,你就会发现,这种原始生活中既没有让高贵的品质、纯洁的心灵与自我牺牲精神的相互和谐统一的行为,也没有卑鄙无耻的令人厌恶的行为。生命中有六个月生活没有了希望,有时候就会造成两种极端。病人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观察者发现,随着身体状况的衰退,人们的精神也成比例地在解放。有一个很令人吃惊的奇特现象,青少年问的暴力行为在减少,工厂女孩又重新找回了良好的个性。如果一个身体状况很糟的女性,终日沉浸在饮酒之中,这就意味着肺结核、癌症甚至是死亡在向她袭来。如果生活中的康乐设施种类繁多、设备齐全,一位有风度、有修养的人就不会有不良的嗜好了。就像乐器调音要调准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一样,人也要依据自己的能力办事,这个行为准则看似令人费解,但它确实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从精神层面上说,如果奥博利·比亚兹莱还活着,也许他的艺术事业可以到达巅峰,也许不然。可以这样说,长久以来痛苦的折磨使他身体机能迅速下降,这极其需要一部分人转变自己的思想,向一位即将离开人世的人展现他从未发现的人和事的另一面。比亚兹莱近距离地与谜一般的生死面对面。一直以来,别人对他的支持和帮助正在消失,他的灵魂正在被剥夺。我们发现,直至今日比亚兹莱那善变的欲望都让人难以捉摸。就像大师华铎一样,比亚兹莱信仰了天主教。将这本书置于众多相似的作品中,显而易见,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编辑解释道,他们所做的是要把这些现存的比亚兹莱的零零碎碎的随笔信展现给世人,而后还需要一位优秀的作家来补充完整。对人体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的这些文件,只是一个开始。这本工作日志中记录了他犀利睿智的言论,没有任何思想上的保留,所记录的印象也没有经过大脑主观筛选,将对其有弊端的内容剔除,这在一个人想要写自传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在智者看来,一切显而易见,否则他不能洞悉其他。他们都是怀着敬畏之心来准备出版这些信件的。有一些章节被删减掉,但是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枯燥无趣。由于同样的原因,我们用适当的名词替代了他随心所欲写出来的记号。但是,信件内容保留了他的手稿,没有改正他的笔误和拼写错误。按照时间精确排序是十分痛苦的,多数的信封已经丢失,这些信件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大部分的信件都是寄给同一个人的,只有少部分是寄给另外一个人的。这些信件用大括号中所标明的数字区分,并添加了一些解释性的脚注。约翰·格雷于爱丁堡1904年11月

内容概要

奥博利·比亚兹莱曾经因给图书和杂志画插图而红极一时。1898年,他因为肺病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在中国,鲁迅等大师慧眼识珠,大力向世人推荐其黑白插画。本书将现存的比亚兹莱的零碎的随笔信收集起来,展现给世人,并大量展现其插画遗稿。字里行间,画作笔端,无不展现天才画家所看到的或美丽或丑恶的世界,无不展现其对人世的珍爱与留恋……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奥博利·比亚兹莱 译者:张恒

书籍目录

译者序英文版编者序  《黄皮书》封面与插图设计第一部分:1895年的书信与部分创作  1895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一)  1895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二)  1895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三)第二部分:1896年的书信及部分创作  1896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一)  1896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二)  1896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三)  1896年的部分插图创作(四)  1896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五)第三部分:1897年的书信及部分创作  1897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一)  1897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二)  1897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三)  1893—1894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一)  1893—1894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二)  《莎乐美》的封面设计与插图创作(一)  《莎乐美》的封面设计与插图创作(二)  《亚瑟王之死》的封面设计与插图创作第四部分:1898年的书信及部分创作  1898年的部分插图创作  比亚兹莱设计的部分图书封面比亚兹莱的黑白传奇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1895年的书信与部分创作1895年的部分插图创作(一)11895年5月剑桥大街尊敬的老师:我将感到非常荣幸,可以于周四协助您表演梅菲斯托。我还没有看到过您的表演呢。关于您寄给我的那个文件,我并不认为它会对我造成伤害;此外,我不会对我为《莎乐美》。所创作的插图感到后悔。克拉肖的作品令人十分愉悦。明天我将与您会和。奥博利·比亚兹莱敬上[注](1)梅菲斯托(Mefistofele),意大利作曲家阿里格·博伊托(ArrigoBoito)根据歌德的诗剧《浮士德》而创作的歌剧。(2)莎乐美(Salom6)是((圣经》中的人物,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基督教世界文艺作品的一个主题。根据《圣经·新约》记载:“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狱里。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希律想要杀他,但百姓以约翰为先知。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女儿被母亲怂恿,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王便忧愁起来,但因他所起的誓,无奈打发人去监狱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儿,女儿拿去给她母亲。约翰的门徒把尸首领去埋葬后,将消息报告给了耶稣。”1893年,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r)将《莎乐美》编写成戏剧,该剧于1897年首次上演。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是美艳、性感、危险、颓废的。王尔德的莎乐美虽然仍然以《圣经》为蓝本,但却颠覆了以往基督教传统文化中的莎乐美形象。在剧里,因为施洗约翰拒绝了莎乐美的爱,莎乐美在为希律王演出了舞蹈之后向父王提出要求,要了约翰的头。然而当希律王把施洗约翰的头颅放在她面前,她却捧着约翰的头对其热烈地亲吻而拒绝了希律王的要求。这使希律王十分震怒,并下令同样把莎乐美的头砍下。这里指的是比亚兹莱为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所作的系列插图。《莎乐美》完整作品请参见本书第三部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奥博利·比亚兹莱在1898年3月逝世以后,才为更多的人熟知。在伦敦,他曾经因为给图书和杂志画插图而红极一时。如今,我们将他的作品和众多他的文学家、艺术家朋友对其作品的鉴赏都整合在了一起。本书的内容包括有:180多封最后的通信(短命天才的遗世孤稿);300多幅黑白装饰画(颓废先锋的艺术绝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比亚兹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关于比亚兹莱的书在国内少之又少 但是他的绘画却散见于各处 他可以说是绘画上的奇才 线条简约 单一的黑白构图 鲁迅也曾赞美过他 他还为当时许多著作做过插图 早已成为经典
  •   收到后她挺感动的,但是文字内容太多,画算十插图了,想看到画多一点的,希望当当能把其他的比亚兹莱的书籍,能找到这本算是挺感动的了。
  •   很喜欢比亚兹莱的画,但我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居然没收录。
  •   本来准备买比亚兹莱画集的,可是当当断了货,就买了这一本,感觉插图小了一点,聊胜于无哦。
  •   这本书信集是他在病中所写,把自己的生死寄寓天气,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不可想象,然而却是真的。你看到一个人在欧洲的土地上四处寻找合适的寓所,躲避冷风和阴雨,感谢温暖的阳光……这样的一个下午,配上几幅黑白的插画,你几乎能听得到他的心跳,每一声都是他天才的笔触。
  •   如果是想从这本书中切实易懂地理解比亚莱兹的黑白画的话,就不太好买这本书。
    这本书作为收藏蛮好的,书中以书信集来展示了一代大师的柔弱纤细的心灵,以在那不以为奇的生活中,尽显善良的心。
  •   图很多 但是有些大图不知道哪儿弄来的 很虚 不清楚 有些小画就太小了 细节都看不清楚 他写的信我都没看 看别人的信很乏味的 还行吧
  •   以前学插画的时候很喜欢,买下收藏
  •   老师推荐的,很喜欢这本书
  •   不愧是新出版的书,外面还套有一层塑料膜,但书比想象中的要小一点,纸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厚实。不过就内容来说,还是比较对我的口味。除了比亚兹莱的信就是比亚兹莱的画,没有了这一堆那一块的所谓“赏析”,倒更让人感到一丝阅读的轻松。另外,书里收录的画作数量也确实是很多的,虽然有的比较小,有的貌似是被不太适当的放大了,但我这人仅仅贪多,别的也便不计较了,哈哈~
  •   只能说不错,也是因为比亚兹莱才说不错。一般,日记是最没意思也是最有意思的,但比氏的日记确实不能与他的画相提并论,很枯燥。。。
  •   很喜欢比亚兹莱~书中图片印刷质量不够好,丢失很很多细节。
  •   今天收到了这本书,因为在俄罗斯时,曾买到过他的画册,上面有他的66幅图片。国内能出版这本书,让我很高兴,买这本书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感兴趣看其中的一些图片是怎么处理的。果然如我所料想的,暴露的一些或者剪裁掉了,或者PS了,或者不显示全部~~~
    但是对那些私人书信还是有史料价值的,可以让我更近地了解这位喜欢的天才画家!
  •   刊印不太好,很多插画都不适当的缩放或放大了,不过其他都还好。
  •   通信集,翻译的还可以。印制也还不错。
  •   作者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   纸质和印刷相当一般,尤其是插图,墨迹都有点晕开,跟铜版纸的没法比。
    文字基本可以忽略,本来也不是冲着文字去的。
    但买了也不后悔,因为比亚兹莱是我大爱~~
  •   内页纸张很薄,画居然都能透过来。印刷效果是在不敢恭维,居然有些画能看到马赛克。。。
  •   还是更喜欢画一点啊。
  •   图片比较多。但都比较小,细节难看清,使得原作减少了很多神韵。正如书中所写的,这是他的书信集,内容都比较无聊。可能买之前没看清,以为会有什么分析之类的内容。不过排版,还比较温馨。价格也合理。
  •   图片不清晰,若要看图的话,开始算了。纸张也不太好。
  •   收到以后才发现根本很粗糙!里面的插图印刷工艺很烂,建议大家还是买铜版纸的精装本好,文字内容很无用。
  •   内容不说了,比亚兹莱迷的同学都会感兴趣装帧也不错,封面和书页的材质都是我喜欢的,很有质感但是里面的插画和买比亚兹莱插画集的都是重复的,所以冲着插画去买这本就大可不必了。个人感觉,还是很值的。
  •   这本书主要是以书信文字内容为主的,里边的插画印的一般,书的质量纸张是一般的平装书还可以。
  •   画集太贵买不起,买这本安慰安慰自己,里面的画不多,不过经典的都有提到出于哪个故事什么时候画的,更多的是插画家本人写的日常的信
  •   喜欢,质量很好。谢谢
  •   朴素的封面,书信要有耐心 图不错
  •   这书不错,我女友很喜欢,整体感觉也很好。
  •   很有才的画家,那么年轻就能熟练运用点线面。只用黑白两色就能吧画面组织的如此有变现力~
  •   比亚兹莱是鬼才,天生的艺术气质以及绘画风格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   不错不错 买不起比亚慈莱的画册 买这本书也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