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作者:张跃庆,王德起,丁芸 主编  页数:375  

前言

  为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下设的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物业管理等方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国部分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负责人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在本专业各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发挥各院校的优势,突出各院校的专业特色,通力合作出版一套《新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专业教材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就难以培养素质和能力方面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21世纪不断发展的科学与技术,快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等新形势,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发展变化中求生存,在学习创新中求发展是所有高校专业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尽快编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高水平教材就成为当务之急。  《新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以管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为主,在完全符合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设定的“管理、经济、工程技术和法律”四个知识平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突出财经类、管理类院校对工程项目在经营管理、价值评估、可行性研究、项目营销策划、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专业特色,撰写以管理和经济为主线的系列教材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房地产经济学》(第1版)基础上全面修订后完成的。本版教材根据房地产经济运行的内部逻辑和方法论体系,确定了6篇、25章内容。    第1篇主要阐明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2篇论述房地产经济的基础理论原理;第3篇主要研究我国当代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体制基础,说明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性);第4篇主要论述我国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即生产再生产过程)以及房地产市场体系和各类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经营管理问题;第5篇主要研究房地产经济效益、收益,研究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形式以及房地产财务管理等问题;第6篇探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周期性问题、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以及国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调控和管理。    本书可供高校工程管理、房地产、土地管理、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公共管理等专业师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房地产经济、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住房政策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1篇 房地产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1章 房地产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当代中国房地产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2 房地产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房地产经济学学科性质   1.3 房地产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1.4 房地产经济学体系结构   1.5 房地产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2篇 房地产经济基础理论 第2章 房地产经济与房地产业  2.1 房地产与房地产经济  2.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3 加强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建设 第3章 产权理论与房地产产权制度  3.1 产权及产权理论  3.2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3.3 住房制度与住房产权  3.4 我国不动产产权制度 第4章 地租理论与房地产经济  4.1 地租理论是房地产经济的理论基础  4.2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4.3 近现代西方地租理论  4.4 马克思地租理论  4.5 社会主义地租  4.6 土地价值与土地价格_ 第5章 区位理论与房地产经济  5.1  区位与区位理论的发展   5.2 区域经济与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   5.3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5.4 区位理论与房地产经济第3篇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经济与体制基础 第6章 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  6.1 城市及城市化  6.2 城市经济结构  6.3 城市经济增长  6.4 城市化与房地产经济发展 第7章 城市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7.1 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建立   7.2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建立   7.3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结构与城市土地使用权商品化 第8章 城市住宅制度与住房制度改革   8.1 住房制度与住房政策   8.2 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   8.3 住房货币分配与配套政策 第9章 房地产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房地产综合开发制度   9.1 房地产投融资体制改革   9.2 房地产投资及投资风险管理   9.3 房地产综合开发方式与开发任务   9.4 房地产业现代化建设 第10章 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   10.1 房地产企业种类、组建及资质等级   10.2 房地产经营管理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10.3  国有房地产经济与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   10.4 房地产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4篇 房地产经济运行与房地产市场体系第5篇 房地产宏观经济效益与房地产收益分配第6篇 房地产经济发展周期与房地产调控和管理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我国区域规划可分为三大类:①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包括: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风景及修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②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包括: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③按跨行政区域规划,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跨省、市、区的规划,省内跨市规划,市内跨县规划。我国由于实行市管县的体制,市对县与县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流域治理、资源开发、空间布局等往往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市内跨县规划地位较低,编制的必要性不大。因此我国区域规划主要是国内跨省规划和省内跨市规划。  区域规划的内容不仅包含空间规划内容,而且还包含部分发展规划内容。区域规划是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中最重要、最长远、可逆性差的内容通过规划形式,落实到地域空间。区域规划内容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①主要功能区划分。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②空间布局框架与城镇体系建设。明确区域空间开发结构。区域空间的一切开发活动都是以不同等级的城镇为中心来组织的,因此,概言之是“一化二系三结构”①,即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③区域内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④基础设施布局。明确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电网、管道等主要基础设施走向、节点、等级、数量等;⑤大流域治理。主要是指流域内防洪、排涝、减灾等的统筹安排,实现流域水资源及相关资源开发的合理利用;⑥生态环境保护。要从整个区域的角度,合理进行生态建设;⑦人口与城市化。主要是大致预测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⑧区域内外经济合作。良好的区域合作关系,可以降低区域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地域之间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房地产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