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脉学探索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金伟  页数:301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金伟先生历经近30年的探索研究、数万人次的临床诊治,以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代相关科学的知识和成果,以脉诊为手段,用数学为量化工具,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脉学理论——金氏脉学理论。该理论可视为传统中医脉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全新的学说。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脉象的生理学、病理学和物理学的本质,详解了脉搏成因的动力学和脉动流量学概念,论证了脉搏是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载体,进而论述脉形动态改变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在上述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脉诊,对疾病的诊断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定性、定量和定位,且无损伤。它的诊断准确率可达85%以上,是对传统中医脉学的创新和突破。本书作者金伟先生虽然是一位盲人,但其脉诊达到了85%的准确性!被国家人事部、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作者简介

  世界华人医学会常务理事(图)  男,汉族, 1950年生于山东淄博,9岁失明,现为中国脉象研究员,全国自强模范,兼任欧共体国际荣誉联合评选委员会医学评审委员、世界华人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文献研究编委会中医典籍编辑部特约编辑、中国咸阳疑难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十几项职务。  金伟先生自1973年以来一直从事医学工作,结合临床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脉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以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传统中医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思想,以唯物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金氏脉学创立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中医脉学的启示和借鉴 第二节 金氏脉学的理论基础    一、血流动力学    二、血液流变学    三、现代医学的主要基础理论 第三节 相关支持理论    一、系统学    二、信息论    三、数学    四、唯物辩证法的指导第二章 金氏脉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脉应和脉象   二、脉动和脉点   三、特征与脉形  四、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基本规律   一、脉应和病理变化的对应规律   二、脉点与脏器的对应规律 第三节 基本原理第三章 金氏脉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脉形成立的基本理论   一、微观和宏观   二、局部和整体   三、抽象和具体 第二节 脉形构建的基本方法   一、诊脉方法   二、特征的采集及识别   三、脉形的理论评价   四、脉形的临床应用第四章 金氏脉学的理论实质及意义 第一节 对当代医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对无损伤诊断理论的丰富和提高第五章 人体信息 第一节 人体信息及分类    一、生理信息    二、中介信息    三、病理信息 第二节 人体信息的载体与信道    一、遗传信息的载体与信道    二、代谢信息的载体与信道    三、神经信息的载体与信道 第三节 人体信息网 第四节 人体信息窗第六章 脉搏信息 第一节 固有信息 第二节 随机信息  一、抽象随机信息  二、具体随机信息  三、脉搏的两重性 ……第七章  脉搏信息的处理与评价第八章  脉应与特征概述第九章  律变脉应第十章  力变脉应第十一章  位变脉应第十二章  形变脉应第十三章  时变脉应第十四章  脉形第十五章  脉形评价第十六章  诊脉方法第十七章  典型疾病及脉诊检查后记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金氏脉学创立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繁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昌盛,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普遍开始关心自己的生存质量,随之而来的是对身体健康的倍加关注,渴望有更安全、更经济、更便利的医疗诊断手段和医学理论,来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尽管医疗水平和诊断手段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还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要么是安全简便但不准确,要么是准确但不够安全简便。为此,许多医学工作者一直潜心于新的医学理论和诊断手段的研究,力求有所突破。金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脉学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中医学博大精深,各人有各人的领悟,多采集一些人的心得可多得一些收获
  •   作者不是太有才华!方法不是很实用!只供参考!
  •   看完第一章之后,就有点看不下去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文中除了借用了些中医脉诊的名词外,还引入了很多自创的概念,诸如“脉应”“脉点”,引入新概念本无可厚非,只是行文次序上一上来便用这些自创名词“狂轰滥炸”,着实增添不少阅读的困难,读完一段已然“气喘吁吁”。二是该书其实和中医没什么关系,中医谈到脉,势必谈到“阴阳”,而该书与此大相径庭,通篇大谈特谈“金氏脉学”与西医理论(血液流体力学的说),大有要与中医脉学做一个彻底的“切割”的架势,这本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更夸张的是,还用到“概率论”和“模糊数学”,据说是“理论支持”,看来实在“头大”,感觉似乎没有必要拉进来如此“吓人”的前沿理论为自己叫阵。或许这本书只适合“研究生”类的读者读,而且还要有一定“数理”基础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