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编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心经》不同版本论,华严译籍中的佛信仰,老子与中国文化和“超人”论衍等近三十篇论文,作为献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三十周年的贺礼。

书籍目录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世界宗教中的人文精神《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导言全面研究宗教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宗教未来之探讨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玉与灵物崇拜(节选) ——我国玉文化的原始宗教学研究《心经》不同版本论从佛教到儒教——唐宋思潮的变迁华严译籍中的佛信仰南宋圭堂居士《大明录》及其三教一致思想“要朝普陀山,先朝补陀寺”论——从《募修明州补陀寺塔》谈起观世音信仰与妙善的传说——兼及我国最早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的诞生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解析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北中国刻经中的般若、华严、唯识经系区划——以冀鲁豫地区北朝石刻佛经形态为中心根本说一切有部与藏族《诺桑王子》故事的印度渊源印度宗教史及其相关问题 论道教道德的特色及其现实意义道教在西方国家的传播老子与中国文化苏非主义与明清之际的中国伊斯兰教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刍议中国名城名镇伊斯兰教研究论王岱舆的宇宙观和认主学清末民初美国女传教士在华的传教活动及影响论罗马天主教关于天国的新神学《中国民间宗教史》序言台湾“新兴民间宗教”存在意义片论日本国家神道思想体系解构《儒学与中国宗教传统》序“超人”论衍由人而圣而希天

章节摘录

  宗教感情是随着神灵观念的产生而自然地伴生出来的。随着神灵观念的演进,神的神性愈益崇高,神的权能日益巨大,神的形象日益完美,信仰者对神的依赖之感和敬畏之情也就相应膨胀。对神的信仰愈是虔诚,人的宗教感情便越发强烈。内在情感必然外在化为相应的言词和身体动作,以之来表现他心中的神灵和自己内心对神灵的体验。由于神灵和神性只是想象中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对神有实实在在的感触,所以,一切表现神灵及其神性的言词和身体动作便不能不是拟人化的、象征性的。或者用某种感性的形象、物质性的实物和偶像来象征那本属虚无缥缈的神灵;或者用比喻性的言词来表象神灵的性状;或者用模拟化的身体动作来表现神灵的行为、事功以及自己对神灵的感受和体验……一切“象征性”、“符号化”的表现,都是超越自然本能的人性升华或人性的创造性活动,具体化为形象性的艺术。语言的象征性描述,发展为讴歌神灵之事功、感谢神灵之恩德的宗教文学和宗教艺术;身体动作的象征性模拟,发展为再现神灵行为和神话故事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艺术和宗教戏剧;神灵偶像和礼器、法器的制作发展为雕塑绘画之类造型艺术,明堂、礼拜堂的建筑和装饰发展为建筑艺术……当然,人类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冲动之最深刻的源泉,无疑是他们的社会实践。但同样无疑的事实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及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各种艺术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发育,不可能脱离宗教观念、宗教的神圣感情以及宗教崇拜活动的刺激和哺育。文化人类学告诉我们,世界各民族的早期以及宗教兴隆时期的文化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几乎都具有宗教的色彩。  道德、法律和社会习尚的形成与发展,也与人类的宗教生活和宗教行为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对超人间、超自然神灵的依赖总是表现为向神祈求、对神献祭之类的崇拜行为;对神灵的敬畏,又总是体现为对自身行为的克己限制和禁戒规定。不管是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宗教中,还是民族国家的国家宗教中和个人选择其信仰而结成的教派组织中,全氏族、全民族以及全教派的成员由于有着共同的信念,信奉共同的神灵,进行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从而产生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道德力量,形成共同遵从的规范化的宗教礼仪,它把整个宗教共同体的全体成员纳入于一个有共同信仰、普遍化的行为模式和统一性的宗教体制之中。共同的教义和信念、规范化的宗教礼仪、神圣的宗教体制具有超个人的权威,对共同信仰体制中的每一个人的思想、信仰、行为与活动具有神圣性的社会强制力,迫使共同体制下的各个成员逐渐强化对教义规定、社会规范的服从和对个人行为的限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