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志1985-2002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作者:泰安市地方史志编纂编委会 编  页数:1579  字数:2693000  

前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泰安市志(1985-2002)》历经八载不懈努力,终于编竣付梓,令人欣慰。这是全市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可喜司贺!泰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历来有“泰安神州”之说。举世闻名的泰山坐落在泰安境内,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汉初设泰山郡,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泰安置州,之后历代建置多有变动,但州府建置几成定式,历代沿用。早在新石器时期,繁衍生息在汶河流域的东夷人就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大汶口文化。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勤劳聪慧的泰安人民靠自己的双手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壮阔的历史画卷,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泰安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新纪元。1985年泰安撤地建市以来,在改革开放强劲春风推动下,泰安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泰安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致力于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泰安市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荣誉;泰山先后被命名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内容概要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全市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5%。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至2002年共546万人,占山东省总人口的6%。泰安城(简称泰城)位于泰山南麓,为泰安市党政军机关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距省会济南66.8公里、首都北京490公里,南至孔子故里曲阜74.6公里.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高大峻拔,犹若东天一柱。其高大厚重的形象和区域气候现象,使古人感到神秘莫测,因此对泰山备极尊崇,古代帝王巡狩,必“天子亲至”,由巡狩、柴望逐渐嬗变为封禅、祭告。尤其是泰山封禅,这种带有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山岳崇拜现象,使泰山地位愈益提高,影响越来越大,儒释道及民间神祗汇于泰山,东岳庙遍布天下。明清以来,泰山圣母碧霞元君崇拜兴起,影响遍及半个中国,香火历久不衰。历史文献和民俗文化把泰山播向整个华夏,逐渐形成深厚的民族心理积淀,泰山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郭沫若称泰山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泰山主景区现存历代摩崖刻石、碑碣2800余处。海内瑰宝秦泰山刻石和被称为“榜书之宗”的经石峪大字摩崖刻经及封禅实物唐摩崖《纪泰山铭》,在中国碑苑中居重要地位。泰山的古建筑独具特色,堪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媲美的岱庙天贶殿及“天上宫阙”碧霞祠,不啻建筑艺术史上的如椽之笔。  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大自然鬼斧神工,炎黄子孙世代奉献,使泰山成为一座硕大无朋的露天博物馆。从孔子、司马迁、曹植、李白、杜甫、辛弃疾、元好问、蒲松龄到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众多文人墨客景仰泰山,登岳览胜,在泰山留下足迹和难以计数的诗篇华章。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政要、学者纷至沓来,或考察或游览,进一步扩大了泰山的影响。翻检历代文献.几乎无处不有“泰山”印记,有关泰山内容,林林总总,洋洋大观,泰山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山岳文化中独领风骚。泰安也因泰山而扬名海内外。明清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山著述的大量出现,不仅传递泰山文化薪火,亦为中华文化宝库平添珠玑。泰山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意“国泰民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泰安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阶段。5000年前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泰城依山而建,山城一体,独具特色,被国务院、山东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书籍目录

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泰安第一篇 建置区划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第四篇 泰山第五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六篇 交通 邮电第七篇 经济综述第八篇 农业第九篇 工业第十篇 建筑业第十一篇 商业贸易第十二篇 旅游业第十三篇 经济协作 招商引资第十四篇 乡镇企业 民营经济第十五篇 开发区建设第十六篇 金融第十七篇 财政税务第十八篇 经济管理第十九篇 中共地方组织第二十篇 地方权力机关 第二十一篇 地方行政机构第二十二篇 地方政协组织第二十三篇 民主党派 工商联第二十四篇 群众团体第二十五篇 公安 司法第二十六篇 国防建设第二十七篇 人事 劳动和社会保障第二十八篇 民政第二十九篇 科学技术第三十篇 教育第三十一篇 文化 体育第三十二篇 医疗卫生第三十三篇 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十四篇 生活 习俗第三十五篇 方言第三十六篇 组织机构第三十七篇 县(市、区)概况人物附录索引

后记

《泰安市志(1985-2002)》是在中共泰安市委领导下,由市政府主持编修的1985年撤地建市以来的第一部志书。编纂工作自2001年10月开始,至2009年9月出版,历时8年。其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前期准备、制定篇目阶段。《泰安市志》是列入省政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第二轮修志规划的重点志书。2001年初,按照省政府统一要求,开始进行编修《泰安市志》的各项准备工作。2001年10月31日,时任市长、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耿文清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1次市长办公会,对市志编修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正式启动了市志编纂工作。2002年4月在省史志办指导下召开了篇目论证会,之后分别召开了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全市地方史志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二、业务培训、全面组稿阶段。为保证供稿质量,市史志编委会于2002年10月举办由各供稿部门、单位参加的业务培训班,120余人参加了培训。之后,编辑印发了《泰安市志》样稿,采取召开不同形式的调度会、政府督查室督查、对初稿进行研讨等方法督促供稿工作。至2004年底,全市180个有供稿任务的部门、单位,多数单位克服查找资料难、供稿量大等困难,初步完成了资料搜集工作,部分单位撰写出了初稿。三、编辑加工、总纂合成阶段。根据供稿进展情况,从2004年底开始,组织力量对各部门初稿以编为单位进行编辑加工。2005年2月2日,时任市长、市地方史志编委会主任贾学英主持召开市地方史志编委会全体成员会议,明确提出“精心编纂,确保质量,加快进度,又好又快”的要求。市志编纂人员采取逐编落实责任、加强调度督促、加班加点突击编纂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编修工作进度。对供稿任务完成不及时、供稿质量差或提供资料不完整的单位,采取到供稿单位现场指导、帮助查阅档案等办法补充资料。至2005年8月份,以编为单位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编辑推荐

《泰安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泰安市志1985-200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