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无声

出版时间:2009-12-1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瓦当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纯洁善良的女孩院小蕾嫁给了忧郁的文艺青年隋遇。两人结婚几年一直没有孩子,甚至很少有性生活。出于对未来世界的悲观,隋遇不想生孩子,而院小蕾却怀着朴素、执着的热情渴望成为一位母亲。渐渐失去耐心的院小蕾开始逼着丈夫一次又一次去医院检查,像许三观卖血似的跋涉于求医路上……作品一次又一次把人物逼向绝境来检验爱的境界、善的境界,用纤细、敏锐、性感、幽默的细节撩拨着我们的心弦,带给我们一种幻美,同时又充盈着悲伤的血,有力地直抵存在的深渊。  纤细、敏锐、性感、幽默、忧伤  诞生与死亡,炽爱与绝望,清醒与沉睡,原罪与超越  岁月漫漫,爱恨无声……

作者简介

瓦当,1975年出生,某出版社编辑。小说见于《人民文学》《天涯》《钟山》《小说界》《中国作家》等刊物,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去小姨家》(作家出版社,2004)。本书系其长篇“赋格三部曲”(《漫漫无声》《到世界上去》《在人世的悲伤》)之一。此外写有诗歌、随笔若干。

章节摘录

她的声音很大,引得周围的人们都把目光投了过来。隋遇突然感到一阵巨大的失望,像彗星拖着巨大的尾巴,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内心覆盖了。“为什么要把私人的事情公开化?我不喜欢这样,我真的不喜欢……”隋遇摇摇头,同时在内心里对院小蕾说。当然,他什么也没说出来,而是顺从地抬手去敲对面的门。院小蕾在他身后弯下腰,深深地吸一口气,狠狠地止住啜泣。“进来。”一位三十七八岁,短小精瘦,长着一张猴子似的脸的男医生从堆满书籍和杂志的办公桌前站起来,接过隋遇递过来的挂号证。他的胸卡上写着“姚”什么,隋遇没看清。“坐!”这位姚医生很客气地指了指对面的座位。隋遇说声“谢谢”,拉着院小蕾坐下。“她查过吗?”姚医生朝着院小蕾跷起无名指和小指。“查过了,病历都在里面呢,”隋遇说:“她……没问题。”“是吗?”医生面无表情地看了看院小蕾,铺开一张处方笺,开始诃问一些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工作单位……”最后是:“结婚几年了?”隋遇回答:“两年了。”“不,是两年零六个月。”院小蕾既像是补充,又像是纠正。“两年零六个月。”姚医生低声重复着,认真地记了下来。“性生活怎么样?正常吗?一星期几次?”医生扬起脸认真地问。

媒体关注与评论

恰如小说标题《漫漫无声》所昭示的,我在这部作品中读到了一种难言的幽寂。它赋予了作品忧世伤生的抒情氛围,阔绰而自然,带给我们持久的感动。  ——格非鲁迅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真的人生就展开在绝望与希望之间,或之外。贯穿《漫漫无声》始终的,正是这种对于我们生存处境的深切体验。  ——止庵他(瓦当)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探险者,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张清华爱与生的纠结使《漫漫无声》带着细若游丝的痛惧,在重复的常态和偶得的奇迹之间,呈现活着的忧烦和存在的撕裂境况,挣扎的意念已经麻木不仁,安祥的心似又遥遥在望。在对人的精神隐秘的深度探究和叙事的实虚控制方面,瓦当无疑是青年一代作家中最出色的一个。  ——施战军瓦当的小说《漫漫无声》,对都市生活的残忍和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必然的疏离有着独到的敏感。  ——魏心宏在情爱和欲望充塞视听的今天,有一个人越过这些司空见惯的经验,从“生殖”出发,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野蛮的思想与优美的抒情交相互映,潜隐其中引而不发的生命震撼力,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打量70年代生作家创作的丰富性与可能性之所在。  ——张光芒

编辑推荐

《漫漫无声》:恋爱、结婚之后,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在你的伤口上洒一把绝望的盐……中国第一部逼视生育困境的婚姻伦理小说格非、止庵推荐当代不可多得的忧世之书纤细、敏锐、性感、幽默、忧伤诞生与死亡,炽爱与绝望,清醒与沉睡,原罪与超越,岁月漫漫,爱恨无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漫漫无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特别特别好的一本书。值得深思,耐人回味。感性与理性兼顾的结合!
  •   漫漫无声的生活,我们在沉沦中痛苦而后重生。
  •     
      
      大概是两年前的时候,作家周维出了一本书《我们都要好好的》,他通过腾讯微博联系到我,希望我能写一篇书评,随后他联系了花山文艺的一位编辑把样书以及电子版都一并发给了我。那时候我毕业刚年余,尚在某政府机关供职,正在为未来的出路而纠结挣扎,茫然无措。看了他的书,觉得自己就成了一个悲剧,一座丰碑,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化为灰烬,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读瓦当这本书的时候,我脑中首先蹦出的就是周维的那本书。
      结识瓦当自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不然在我看来完全是小众书籍的《漫漫无声》是不会进入我的视野的。我初识瓦当是因他的“赋格三部曲”之一的《到世界上去》,我从那里读出了许多青春年少时光,文风犀利幽默,放荡不羁中透着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期望。与那时候读过的60年代作家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以及卿玉清的《你们忘了这个世界吗?》给我的感觉竟然惊奇地相似。我不敢相信这样老练持重的手笔和充满哲思的文字出自一位70后的笔端。
      作为其赋格三部曲的首部,我是在读了之二《到世界上去》才重又反过来读的。或者一个作家的成长是需要漫长的过程,其写作的风格以及阅历也是在对生活的观察下不断成熟。很薄的一本小书,装帧和纸张并不精美,像是陈年旧事一般静默无声,又像是被弃置一角因不被注目而日渐泛黄的古书一样,我想读过的人应该不会太多。通篇读下来,我看到的没有更多社会关系的复杂,而是一对年轻夫妻一生中短暂的一瞬间,短暂的几年,从相识到结婚,从工作到生活,围绕结婚生子而发生的爱恨纠葛的情事,简单明了,幸福圆满,却又充满了生活的心酸和哀伤,以及对未来的失望和对当下的叛逆,像极了现如今的80后。这本书完成于2002年,距今十几载了,如今读来,恍觉瓦当似乎像一个预言家一般,过早地预言了十年以后的世界,让人不寒而栗。
      文中的隋遇,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对生活给与或剥夺的一切,都随遇而安,不做任何的抗争,行尸走肉一般,对生活没有任何期望,对世界失去一个诗人原始的狂热,有的只是隐而不发的愤怒和叛逆。这一点与周维《我们都要好好的》中的关筱柯很像,他们都过早地进入了世俗世界,过早地被生活逼迫的缴械投降,只是没有放下戒备,心中依然残存着诗意的幻象,期待这个世界不再那么丑恶、肮脏,不再充满对生命的杀戮和漠视,对个体灵魂的摧残和折磨。他们就像是高速路上逆行的狂徒,一切都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痛苦地生活其中,像个精神病患者一般数落着这个血淋淋的世界,成为别人眼里的疯子。
      人说天才与白痴只差一步,有时候总觉得二者是互为代指的,只是他们的思想不被世人所理解,他们的行为不被世俗所接受,他们的言语更成了这个世界的敏感词。很多人都像院小蕾一样没心没肺地活在这个社会上,所到之处尽是阳光和美好,是未来和幸福。他们和千万人一起与这个世界亲密接触、核磁共振,除了工作生活,时不时地憧憬未来,向心爱的人撒娇耍赖,向陌生人表现出纯纯的爱,他们别无所求。
      都说诗人有第三只眼,我想或许是真的。他们总能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东西,像阴阳先生一般用冰冷的眼光紧盯着这个世界,告诉我们那些被我们幸福的神经过滤掉的不幸和苦难,在我们最幸福的时候给我们浇一盆冷水,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而不至于陷入幸福的旋窝在苦难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防备。说居安思危似乎太官方太正统了,说是不放过这个世界,不原谅这个时代又太过苛刻和阴冷了,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眼神与世界做长久的对峙,不放弃、不妥协,在常人异样的不解眼神中做一个人的抗争。
      从年龄上说,现在的我与瓦当写作此书时的年龄相仿,对生活亦颇多看法,常常许多人看出未来,我则看到了尽头。许多人看出了欣喜,我则看出了恐慌。歌舞升平的盛世,灯红酒绿的人生,我始终冷眼旁观,就像自己深知只是这世间的过客,一如郑愁予的诗里所说。故事还没找到开头的时候生活就已经在进行着了,生活还看不到尽头的时候故事就无声地落幕了。结了婚的诗人是苦闷的,于是有了顾城的悲剧。没结婚的诗人更是苦闷的,海子便是最好的明证。那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不过是诗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营造的意象,不现实,更不可求,只有幻想。
      我想那时候青春正盛的瓦当,有着与此时的我一样的苦闷和对未来不可知的惆怅,对于阴郁的文艺青年诗人,生活于他,更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刻不期而至,世俗的琐碎把一个诗人的幻想扼杀在无情的夜里。于是,他不得不收起尖锐的羽翼,在生活的重压里亦步亦趋地被拖拽着前行,仿佛失去了自由的鸟。
      如果说《漫漫无声》是对残酷生活的无声反抗和日渐妥协,那《到世界上去》则是一个涉世未深的男人对大千世界的美好向往,我一直觉得两者应该反过来。这样才会有赋格之三《在人世的悲伤》的顺理成章。先是不谙世事的憧憬,接着是对生活的抗争、隐忍和妥协,最后是对人世的绝望和悲悯。想来当是作者的首部小说,语言上相对单薄,文中亦有几处错误,都不伤大雅,这是作家成长必经之路。《到世界上去》就相对成熟了许多,文字也洗练了不少,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人世的悲伤》不晓得是尚未出版,还是什么原因,几大图书网站竟然搜不到相关信息,很期待。
      
  •     你不爱的我
      在你不爱的城市
      过着你不爱的生活
      爱着一个你不爱的人
      
      记忆在潮汐下被篡改
      成为永难证伪的过往
      在一个人的滨海城市
      我选择将放浪铸成一道墙
      
      慈母的召唤不能引你回乡
      放弃原是你多情后的无情
      在你心底苍凉的泥淖中
      声音比体温真实
      你选择固守你的永不笃定
      
      只有在飘忽的疲惫中
      你才能安心于自身的软弱
      亦只有在琐碎纷争的围城里
      你才将怀念作为救赎
      
      你是不写诗的诗人
      你坚持着最混沌的善良
      最精致的荒唐
      最坚决的优柔
      最敏感的迟钝
      最无力自拔的沉溺
      最漫漫无声的辜负
      
      而我 不过是无望的爱着你
      等着你
      并终于将恒久等待僵化为一种姿态
      在你逃逸的背影中
      赠给你 我最后的慈悲
      
      
  •     吉心木
      
      
      将生将死,方生方死,已生已死,面对一些生命的来临或归去,面对一些心灵的挣扎或屈服,青年作家瓦当于喧嚣之中听到了宁静之音,所以,他说“岁月漫漫,爱恨无声”。
      关于“无声”,有两种可能——失聪,或者原本寂静。这两种可能,衍生出《漫漫无声》的两种读法。
      之一:声音,灰尘一般荡漾在空气里,到处都是,你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关于“失聪”
      《漫漫无声》的主人公隋遇,一个小城市开发区的小职员,一个结了婚但未生子的年轻人,他也许深知目前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并非自己所愿,也不是自己所为,在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态几乎只是一种外力作用的结果时,他对于生活的“失聪”也许有其合理的解释——既然一切不由自己掌握,那就顺其自然吧。人最大的不幸是将一切看作理所当然,不再有任何感动和愤怒。他被汹涌而来的生活之流吞没了,世界如此强大,弱小苍白的灵魂怎可与它对话?沉下去吧,沉下去吧,他离自己渐渐远了,太远了,以致听不到它本身在歌唱。
      如果隋遇只是这样一个“失聪者”的话,《漫漫无声》也许就没有多少值得探讨的理由了。可幸的是,作者给了他另一个疑似的身份——诗人。
      说到“疑似”,是因为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吝啬到仅用三、四句话就交代了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身份:第一次说到诗人戈德时,顺带了一句“他们是在几年前的一个诗歌沙龙上认识的”;在医院里,隋遇看到窗外的景物想起了塞弗尔特的诗句;院小蕾央求隋遇再看一部碟的时候说“再看一个,好不容易你今晚不写东西”。这样惜墨如金的处理方式,我相信作者是有意为之的,他想刻意地隐瞒隋遇诗人的身份,而让他更多地充当一个看上去“失聪”的角色。
      诗人的本质在于真诚的忧伤。电视机里的饥荒、杀戮、死亡,这远方世界的残酷让诗人隋遇感到忧伤;身边的父亲、母亲、妻子、情人,这现实生活的冲突让诗人隋遇感到忧伤;自身的绝望、怀疑、犹豫,这灵魂深处的追问让诗人隋遇感到忧伤。他一个人孤独地承受着这一切,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认同与安抚。一个诗人真诚地活着,怎能没有悲伤?这悲伤于隋遇是一种重压,虽不能阻止他继续呼吸,但也已使他不再昂扬也不紧张,而是试图以自己的步伐步入对生活的理解之中。所以,我们看见隋遇的种种“妥协”之举,看上去像是一个生活的失聪者。这才是诗人隋遇的真正忧伤之所在。他听到了一切,听到了远比任何人都多的一切,他一直在思考自己将抵达何处,可是,他选择的行动却只是像一个失聪者一样被动和妥协。这深沉的忧伤更加难以抗拒,它构成了另一种诗。
      作为诗人,戈德的存在方式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诗性。在我看来,这个在隋遇的故事中似乎可有可无的人物绝对不可缺失,作为对隋遇诗人身份的补充,也许他就是隋遇的另一面生活。一个失聪的、被动的、随遇而安的人,一个敏感的、行动着的、选择自我的人,他们是一个人,你相信吗?我相信。因为他是一个诗人。
      与隋遇的貌似失聪和戈德的敏于听觉相比,隋遇的妻子院小蕾,和所有朴实的人们一样,对世界的声音几近失聪,可她的性格是那样善良,内心是那样透亮,就是因着这失聪与善良,她健康地生活着,世界本身成了她的依靠,而隋遇却对此感到烦恼。听到动静的人不时询问失聪者:“为什么我从来没有你这么开心呢?”隋遇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我们也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确切的救赎。
      之二:喧嚣的世界如此寂静,这就是为什么在此处你能分辨空虚和安宁——关于“原本寂静”
      《漫漫无声》的结尾处,一个在滑稽的纷乱中终于来临的未知生命和一个在不幸的空难中忽然消失的诗性灵魂相遇了。其时,人们在车厢里东倒西歪,也许只有我们的主人公真正醒着。只是,同时面对这生的喜剧和死的悲剧,隋遇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寂静,在看完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字之后,我想,只有寂静,或许才是瓦当真正想向我们诉说的。也正因为这种寂静,才使我们和隋遇、和瓦当一起认真地感受生活的本真。
      世界如此繁杂,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死亡?在小说开放自由、回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的结构中,隋遇、院小蕾、戈德、鲁蓝、父亲、母亲,甚至包括那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前往未来的道路,同时指向所有方向。残酷的是,每个方向都指着痛苦和不完美。作者比我们所有人都明白这些,难道他想借这些文字来对这个世界大声喊恨吗?不,在了解了一切痛苦之后,瓦当在作品中一次又一次把人物逼向绝境来检验爱的境界、善的境界,他用纤细、敏锐、性感、幽默的细节撩拨着我们的心弦,带给我们一种幻美,同时又充盈着悲伤的血,有力地直抵我们沉睡的灵魂深处。这个作品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对一切亲近的事物声嘶力竭地说爱。只是大音稀声,我们能听到的,只能是这无边无际的寂静。
      诞生与死亡、炽爱与仇恨、清醒与沉睡、原罪与超越……,这中间,横亘着多么巨大的寂静。瓦当,一个年轻的书写者,用他对生活和文字的真诚,在无尽的喧嚣之后将我们带领到一片寂静的澄明之地,在这里,我们试图了解一切,宽容一切,然后,对着我们的未来,说出大到无音的那个字——爱。
      岁月漫漫,爱恨无声。借用瓦当的话,结束此文。
      
      
  •   瞄一眼默默的想瓦当有啥典故,弄璋乎弄瓦乎?才发现是作者
  •   哈哈。。。他的书还不错,最爱的是《到世界上去》,正在读他的小说集《多情犯》,中间代不可缺少的一个人。
  •   在《漫漫无声》很多文字中看到我爱的人的影子,看到一些依稀的细碎的过往。以及,人内心的婉约怎样被外化成了现实狗血剧情。最终又被时间冲击成暧昧得使人心凉的记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