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原来是这样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姜狼  页数:357  
Tag标签:无  

前言

民间有句老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是说年轻人读了《水浒传》,容易激发过剩的雄性荷尔蒙,跑上梁山做“替天行道”的买卖。“老不看三国”,是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到处充斥着诡诈与欺骗,成年人读了会变成曹操那样的老奸巨滑。《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绝世双璧,《水浒传》走的是底层路线,写得是江湖侠客,以及仕途上的落魄不得志者。水浒虽然写得是北宋末年的宋江农民起义,但内容多属虚造,九分虚一分真。与《水浒》同时代问世的《三国演义》走的则是高层路线,依托汉末三国的历史架构,写得是诸侯逐鹿,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让人心折!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社会影响极其深远,三国这段历史也借着罗贯中的那支妙笔,成为中国人最熟悉,也最亲切的时代。曹阿瞒是个白脸奸雄,诸葛军师是个半仙,周都督赔了夫人又折兵,关二爷仁义忠孝,刘皇叔哭过鼻子、摔过孩子……因为《三国演义》的名气响得吓死牛,西晋史家陈寿苦心沥血编撰的正史《三国志》反倒不太为人熟知,更遑论南朝宋史家裴松之《三国志注》了。《三国演义》被罗贯中写得花团锦簇,炫烂夺目,但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允许虚构的。清人章学诚将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度(参照正史)比为七分实,三分虚,确实很有灼见。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心中:同样是大统一王朝崩溃后出现的乱世,三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轨迹极为相似,虽然这两段历史罗贯中都写了,但为什么罗贯中要详写三国而略写五代?《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苦心沥血之作,而《残唐五代史演义》却写得七零八落,不成片断。其实客观来说,罗贯中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五代十国(罗贯中只写五代)虽然承盛唐之后,却显得暮气沉沉,欺世盗名者如过}工之鱼。正如元朝人张鸣善在《水仙子?讥时》所讽刺“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五代十国能称得上英雄者寥寥数人而已,多是一些狗雄在穷折腾。好容易出了一个英雄柴荣,却如流星般划过了历史的天空,而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也不过用三言两语就带过了柴荣。五代十国的故事虽然够精彩,和明星如云的三国相比,似乎少了一层“商业价值”。三国时代从东汉末年算起,长不过百年,却英雄纷起,豪杰遍地,“商业价值”极高。一代风流才子苏东坡迎风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和五代十国就像是一条抛物线的两个点,三国是“往上抛”,而五代十国则是“往下掉”。自“安史之乱”后,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大转型时期,由粗豪奔放进入了缜密严细,五代十国自然不讨人欢喜。五代十国虽然上继盛唐,下承隆宋,但宋朝人对五代十国多半没什么好感,尤其是欧阳修,将五代十国骂得几乎一无是处。虽然三国是汉末唐初三百年天下大乱的开始,但毕竟就整个历史发展阶段而言,三国处在了历史上升时期。三国是乱世,不过却乱得精彩,肉麻一点说,“乱出了艺术”,三国热自然就长久不衰。三国热实际上并不是从罗贯中开始的,早在隋唐时期,三国的故事就已经家喻户晓,“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别的不说,三国的那些明星大腕们都有自己的粉丝团,最典型的是诸葛亮,他的粉丝遍及古今。曹操也有大量的粉丝拥趸。明星不是衡量一部戏或一个团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但却是非常的重要标准。曹操、诸葛亮、刘备、孙策、孙权、关羽、张飞、赵云、荀彧、吕布、马超、周瑜、司马懿,哪个单挑出来都是能压住场的一线明星。谁不喜欢星光灿烂的阵容?见了明星我们一样会尖叫,荧光棒满天飞。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花钱就是要来看明星的!当然明星扎堆容易造成剧情被弱化,但三国显然没有受到这个定律的影响,三国的人物层次分配得非常合理,一二三线都有,还有大量跑龙套的群众演员。我们不但记住了活跃在三国舞台的各路明星,也记住了精彩的三国故事,一张票看两路戏,赚了。也许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心中的那个近乎完美的三国,更多的是指公元184年东汉黄巾起义以来,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五十年的精彩历史。尤其是东汉末年那二十多年时间,几乎包揽了三国历史最精华的部分。比如孙策平江东、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借荆州、马超复仇、刘备入蜀、失荆州、失空斩、星落五丈原等。其实要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三国真正开始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曹操、孙策、袁绍、吕布、刘表、苟或、苟攸、庞统、法正、郭嘉、周瑜、鲁肃、吕蒙、关羽都是东汉人。不过正因为三国的精华部分都在东汉末年,所以陈寿写《三国志》时,也没有严格拘泥于时代分界线,直接把东汉末年划进三国时代。就比如我们现在讲春秋、战国,这两个伟大时代实际上都应该称为东周,可大家都习惯了春秋战国,没人再计较什么东周了。我们有幸处在旧历史阶段的终点和新历史阶段的起点,曾经的金戈铁马、庙堂谋略、儿女情长,都被我们收揽眼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历史是一个大课堂,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站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渺小,我们应该充满敬畏地去审视历史。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也有许多角度和侧面,供我们切入,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感动。我们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往回看,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一段段精彩的片段,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走近我们的内心深处,继续上演着他们的经典。三国之气势,足以倾倒古今,尝临江边,沐浩荡之风烟,叹一身之微渺;慕鸟鱼之畅情,悲物事之牵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由得心潮慨然。最喜斜倚水边树,饮水上风,听水中语,顿有不知今夕何夕之痴。“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三国之事,三国之人,已越千八百载而直抵今人之前,却无半点疏隔之感,谢陈承祚乎?谢罗贯中乎?或是谢曹刘关孙、诸葛司马乎?天知道。“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是为序。

内容概要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一个民族能否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尊敬,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整体的文化修养水平,其中扩大全民知识面,尤其是对自身民族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中国断代史,每卷从50个角度关照这段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夹叙夹议方式,讲述远古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的历史,每卷末附录该时间段的详细年谱,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
《历史中国》是一部中国历史精品之作、“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乃家庭收藏、馈赠亲友、学生热读、国人留给子孙后代的传世之书。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强国,文化兴国,读《历史中国》,快乐接受中国历史知识,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提高修养,培养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为这一代人更好地投身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增加原动力。
本书为《历史中国》之《三国原来是这样》分册,用精彩又百姓化的语言,详论了三国之乱世。

作者简介

姜狼,原名高建恩,七十年代生人,现为自由职业者,出版过《五代十国风云录》和《刘宋帝国兴亡录》等历史作品,描写乱世中的人性,切准了历史脉搏,一直受到众多读者热捧。

书籍目录

滚滚长江东逝水(代序)
一 三国的疆域划分
二 张让是我爸,赵忠是我妈——东汉衰落的秘密
三 曹操的智库
四 刘备和关羽、张飞的一生纠葛
五 小霸王孙策
六 从刘备看东汉三国士、庶分野
七 刘备的用人之术
八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规划
九 诸葛亮为什么不篡位
十 三国非主流顶尖智囊的悲喜人生
十一 三国的乱世草头王
十二 四世三公话袁绍
十三 赤壁之战
十四 东吴军界的双头鹰
十五 三国的另类军阀
十六 三国花瓶男
十七 曹操的七十二座空冢(上)
十八 曹操的七十二座空冢(下)
十九 曹魏宫廷的斗争
二○ 诸葛亮北伐的得与失
二一 孙权和群臣的博弈
二二 孙权的家庭悲剧
二三 三国跳槽史
二四 三国名女漫谈
二五 三国后妃
二六 蜀汉两名相
二七 司马懿的忍功
二八 司马师时代的血与火
二九 司马昭的权力之路
三○ 三国的酒肉江湖
三一 魏国武将群像
三二 马超等人的命运探秘(上)
三三 马超等人的命运探秘(下)
三四 吴蜀关系
三五 魏国的封疆大吏
三六 蜀汉三大边镇
三七 东吴两大边镇
三八 三国神童
三九 蜀汉真的没有人才吗
四○ 名士风流——嵇康和阮籍
四一 三国文人不相轻
四二 三国末路帝王的人生终局
四三 三国官制
四四 三国礼仪制度
四五 迷雾中的木牛流马
四六 算一算三国的经济账
四七 三国法律制度
四八 三国文学纵横谈(上)
四九 三国文学纵横谈(下)
五○ 评说三国历次战争
附录:三国年谱

章节摘录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贵?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有人会说是粮食,有人会说是资源,也有人会说是关系,当然肯定也会有人说是人才。人才现象在当今社会里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才的流向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人才的种类很多,作为一个管理者,物尽其能、人尽其用,就可以无往而不胜。细节决定成败,还是管理决定成败?都对!但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人才同样能决定成败!古往今来的所有胜利者,且不说他们的人品香臭,也不说他们的手段能否拎上台面,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会使用人才的高手。尤其是用智力型的人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智囊,古代称为谋士,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称为智库。在楚汉战争中为什么笑到最后的是吃饭赖账的草根刘邦,而不是气宇轩昂的贵族项羽?原因很简单,刘邦没别的本事,但他就会用人,对人才舍得下本钱,人人都愿为刘邦效死,比如张良、陈平。项羽什么都会,就是不会用人,好容易有一个亚父范增还不能善用,结果兵败身死。项羽本是秦末汉初当之无愧的No.1 ,刘邦只是配角,但刘邦却顶翻了项羽,当上了主角。在西汉和东汉之际,江湖老大非刘秀莫属,王莽只是个垫场的,而公孙述之流只能做井底的蛤蟆头子。而在轰轰烈烈的三国时代中,谁是男一号?刘备和孙权都是牛人,但他们偏安一隅,在气势上就弱了很多。三国的No.1 ,非曹操莫属。虽然曹操最终也没有统一天下,但不是曹操无能,而是刘备和孙权都是狡猾狡猾的顶尖枭雄,曹操生不逢时,时也!命也!如果曹操和刘秀调换一下,凭王郎、隗嚣、公孙述这些蔫瓜烂菜,早就被曹操剁碎下锅了。三国各不统属,互相拍板砖,鸡毛满天飞。不过无论是讲块头还是讲整体实力,曹操建立的魏国都是最强大的。曹魏横跨中原,“十分天下据其八”,蜀吴两国都没有单独和曹操叫板的实力,只能两弱联合对抗一强。曹操之所以有成为三国头号枭雄,他本人的雄才大略、诡谲多谋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曹操能成大事业,除了他的大脑,还有两件趁手的兵器。左手名将如云,神挡杀神,鬼挡杀鬼;右手谋士如雨,连横合纵,为曹操解疑释惑,提供智力支持,曹操想不成功都难。曹操不但用兵如神,在用人方面也是绝顶高手,千里马和伯乐两种角色,曹操一肩双挑。曹操的智库一般来说有个粗略的划分:一线智库和二线智库。所谓一线智库,主要是指曝光度最高的核心谋士团,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哗,号称五大天王。后来郭嘉早亡,一代奸雄司马懿补了郭嘉的缺,但曹操不太放心司马懿,一直不予重用。所谓二线智库,当然是指曝光度不太高的那些谋士,比如董昭、蒋济、陈群、毛玠、袁涣、何夔、满宠这些人。二线智库的星光虽然不如一线的灿烂,但他们往往都有点石成金之妙。一线和二线的区别也许并不在于实力,而在于机会。二线智库我们相对来说都不是特别熟悉,但一线的五位天王我们都不会陌生,不过相对来说,荀彧和荀攸、郭嘉是真正的一线,而程昱和刘晔的地位则稍弱一些,介于一二线之间。可以把曹操和刘备的智库做一个泛泛的比较,荀彧是曹操的智库头牌,类似于诸葛亮;荀攸类似于庞统,郭嘉类似于法正,程昱类似于马良,刘晔类似于黄权。至于另一个大牌贾诩,要论名气和实力属于一线,但贾诩是投降过来的,并不是曹操的核心智囊,有些类似于刘巴。我们都知道三国谋士群的代表性人物是近乎半仙的诸葛亮,诸葛亮与庞统、法正这些以战术谋略为主的智囊不同,他主要负责大战略的谋划。在曹操的阵营中,与诸葛亮的作用和地位相类似的就是荀彧。诸葛亮对刘备有多重要,荀彧对曹操就有多重要。荀彧出身东汉著名大族颍川f荀氏,据《后汉书》记载,荀彧是战国大思想家荀子的第十三世孙,家族地位要比诸葛亮高一些。颍川荀氏在东汉名臣辈出,荀彧的祖父荀淑是一代大儒,名臣李固和李膺都师事之。荀淑有八个儿子,各有才学,号称荀家八龙,荀淑的次子荀绲于汉桓帝延熹六年(公元163年)生下了荀彧。荀彧生的时候,东汉帝国已经出现了破败的迹象,等到荀彧长大成人后,东汉在宦官、黄巾以及藩镇各方势力的联合拉扯下,已经被大卸八块,天下分裂格局不可避免。宦官和黄巾军都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他们提前被PK掉了,活跃在东汉末年历史舞台上的是从庙堂草野中杀出来的各路枭雄,也就是藩镇。开东汉藩镇专权的是董卓,除董卓之外,中原地区还有许多军阀,但公认的两大明星是河北的袁绍和山东的曹操,吕布只是个搅屎棍子。荀彧虽然和曹操鱼水情深,但荀彧的第一选择却是袁绍,不过荀彧和袁绍接触过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袁绍外强中干,用人不明。荀彧跟着袁绍恐怕没有多少展示才华的空间,所以荀彧倒戈跟曹操泡在了一起。曹操正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手下武将不少,但谋士却寥寥无几。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自己的智库,打拼的难度会非常大,刘备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曹操听说荀彧来投,仰天大笑:“我的张良终于来了!”曹操本人就是个智多星,再加上荀彧,如虎添双翼,可直干青云而高翔了。荀彧的加盟是曹操事业的一个重大拐点,从此曹操有了明显的战略目标,最终完成霸业,荀彧居功至伟!荀彧给曹操制定了两大战略目标,第一步先效法汉高祖刘邦占关中,汉光武刘秀据河内,经营兖州作为根据地,不能四处打游击。根本固后,再俟机效法晋文公纳周襄王,迎汉献帝刘协,从而尊奉天子,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导权。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方针,曹操也想到了,只是他还在犹豫,如果不是荀彧苦劝,或许曹操就放弃了。后来的形势发展证明了荀彧的战略远见,当北方只剩下袁绍和曹操准备决战的时候,曹操才体会到荀彧的重要性。因为袁绍在军事上要比曹操占优势,如果不是袁绍优柔寡断,放弃了迎还献帝,曹操连政治上的优势都无法获得,曹操会更加的被动。荀彧不愧是第一流的谋士,他料人很准,在袁曹决战前夕,孔融劝曹操不要轻易和袁绍开火。孔融的理由是袁绍地广兵强,手下多虎将谋臣,不易卒取。荀彧驳斥了孔融的观点,荀彧曾经在河北待过一段时间,他对袁绍的底细摸得很清楚。袁绍兵虽多而不善用,谋臣虽众而各怀其私,内部有派系之争,武将皆匹夫之勇,一战可擒之。人人都喜欢预测,猜得准的叫神仙,猜不准的叫乌鸦,荀彧的功力近乎于神。不过荀彧这个人正统观念非常强,在荀彧眼中,东汉政权才是正统。荀彧和曹操之间也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荀彧以为曹操想做齐桓晋文,那自己就是当仁不让的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荀彧后来发现曹操的野心越来越大,有篡位的野心,这就冲破了荀彧的底线。荀彧劝曹操尽忠汉室,不要行太逆不道之事,由此得罪了曹操。曹操在南征孙权的时候,暗示他已经不需要荀彧了,请荀公自行了断吧。荀彧知道他和曹操的缘份尽了,面色平静地仰药自尽。曹操平生在政治棋盘纵横杀伐,无所不克,但也有下臭棋的时候,逼死荀彧无疑是最臭的一步棋。荀彧的死对曹操的损失不可估量,荀彧不仅是当时官场上的头牌花旦,能镇住场子,而且智力绝人,试想如果刘备逼死了诸葛亮,会是什么样的结局,真为荀彧感到可惜。好在曹操身边还有许多一流谋士,死了一个荀彧,至少还有荀攸。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不过荀攸却比荀彧大了八岁,荀攸出道要比小叔早。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张让们的时候,荀攸就参加了何进的智囊团。

编辑推荐

《历史中国系列:三国原来是这样》: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才辈出。这一时代,实肇始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此后各路军阀势力划州割郡,拥兵自重。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孙权割据江东,刘备入主益州,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这一时代,各方面的人才简直可以用“井喷”二字形容,乱世之中,不仅涌现出像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涌现出像赵云、张辽、乐进、姜维、邓艾等杰出人才;科技方面,有马钧、刘微、华佗、张仲景之流;文学艺术方面,有“三曹”、“建安七子”等。时势造英雄,更是英雄造时势,各方面的人才风云际会,斗智斗勇,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国家复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清华人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李学勤推崇备至。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有着重大文化意义的工程,我会一直关注着这项工程,期待它坚持不懈地延续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原来是这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本书为《历史中国》之《三国原来是这样》分册,用精彩又百姓化的语言,详论了三国之乱世。 <p>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br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br />一个民族能否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尊敬,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整体的文化修养水平,其中扩大全民知识面,尤其是对自身民族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显得尤为重要。<br />
  •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值得一读。
  •   极其通畅的语言细述三国的人和事,捧着看一直舍不得放手。
  •   有意思的书籍,三国原来是这样
  •   了解一下真实的三国,书名很有吸引力
  •   正版,特别喜欢姜狼的作品,赞一个!
  •   内容可以,但是有错误,比如将邓艾写成了邓芝
  •   语言很通俗,字小了点。其它还好。
  •   作者的功力不错。。书的内容很丰富。。。需要花点时间读
  •   这是买了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写的很精彩,不错
  •   这是我给图书馆买的 还行吧
  •   还不错啦,喜欢!
  •   不错,内容蛮有趣的
  •   绝对正版,送货又快。一级棒。
  •   从很独特的视角,阐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很好。
  •   对了解真正的历史很有帮助 不过就是书的质量要是再好点就好了
  •   爸爸一直在收集
  •   就是把三国演义用白话翻译一下 太一般
  •   现在出版的几本我都买了,很错错,内容丰富,很有见解,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大概的把一个朝代的历史说清了,可惜其他部分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版,比如宋,辽,金,元,明,清,等希望李学勤能快点
  •   很不错的历史书,不枯燥,值得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