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中医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松俊  页数:269  

前言

无论中医药是一种文化,还是一门科学,都无可置疑它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无论中医药是存,还是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不管中医药何去何从,其科学性争鸣都至关重要。不管中医药科学性的争鸣结果怎样,其科学部分都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其文化部分都应该被加以整理和保护,其科学与文化相交融的中国古代形成的特殊的科学现象和文化现象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医的跨世纪之争,其焦点仍然是中医的科学性争鸣。中医科学性争鸣,目的是为了寻找中医的科学规律,更是为了遵循科学规律发展中医。中医科学性争鸣,针对的是中医的科学性,而不是针对中医的文化性;针对的是某个观点,而不是针对提出该观点的某个人。中医争鸣,提倡客观辩论,反对凭空争论;提倡理性争论,反对感性争吵。中医争鸣,讲求有理有据,即要用科学理论说话,要用事实根据说话。辨证中医,可以带着感情,但是反对带有偏见。辨证中医,欢迎参与,但是反对搅局。要反对无原则的胡搅蛮缠,更要反对人身攻击。

内容概要

当前,随着中医药科学性和现代化问题的凸显,对中医药存废问题的争论日益激烈。无论中医药是一种文化,还是一门科学,都无可置疑它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无论中医药是存,还是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不管中医药何去何从,其科学性争鸣都至关重要。中医争鸣,提倡客观辩论、理性争论,讲求有理有据。    《辨证中医》是作者通过对近十多年来阅读中医有关文章和书籍的笔记加以整理,对其所阅读的部分有关中医药争鸣的文章和书籍,进行学习和拷问,为中医药研究者提供一些素材、看法和建议。辨证中医,既反映思辨性质,又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理性偏向,恰如其分。    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启示录。通过对几个例子的讨论,从中得出中医、西医有争论的前提和必要。第二部分辨证中认识中医,对中医争鸣中的若干现象或问题,逐“证”“辨”之。第三部分辨证发展中医,通过引证文献,对发展中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辨。最后,作者概括了自己对中医的总体看法。

作者简介

王松俊,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1966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医学学士(第二军医大学)、理学硕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主要从事医学科技情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研管理、研究生教育等工作。先后担任过医师(3年)、研究实习员(3年)、助理研究员(5年)、副研究员(5年)、研究员(5年),兼任过研究所计划参谋(1年半)、研究室主任(4届8年)、研究所科技处长(6年)、研究所副所长(2年),其间,兼任研究生科技情报学教研室主任(2届6年)。任硕士生导师10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另指导学位班研究生14名;任博士生导师7年(包括外校聘任),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另实际指导博士研究生5名。现学术兼职: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勤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学位评议委员会第三分委会委员、AMMs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卫生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卫勤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后勤综合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军队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常委。

书籍目录

辨证中医前要说的话启示录  明前茶的启示  药食同源的启示  治疗不孕症的启示  干细胞的启示  黑猩猩食疗治病的启示  儒道释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辨证中认识中医  辨证中医需要多视角、全方位    从中医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文化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历史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哲学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科学的角度辨证中医    从社会的角度辨证中医    辨就有希望  论战的“病根”在哪里  辨证中医的哲学基础  中医是什么  辨证中医的文化  中医学到底是怎样的一门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理和数理  辨证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中西医不可通约”?      “中西医学理论存在根本差异”?    辨证地批评中医  历史地辨证中医  辨证地思考中医  辨证地认识治标治本  辨证地读解经典  辨证地看待中医医案  辨证对待中药毒性  辨证中医药存废之争  辨证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辨证“中医学是优质的生态医学”  辨证经络新说    “间隙组织液体系”说    “微血管网络”说    “经络研究的误区”    “乐场网络系统”说0    “组织液旋本质”说    “信息采集和整合系统”说  辨证“中医认识的新思想”    中医是“关系”或“熵”      “四元医学模式”    “中医体质学”    “中医是整合医学”  科学观变革对辨证中医的启示  辨证的根本还是在科学观辨证发展中医辨证中医药走向辨证中药现代化辨证中医药国际化辨证《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辨证媒体有关中医发展的报道辨证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  收敛性思维影响中医的发展  温故不足而致创新不力  或医学或哲学的认识不清  卫生事业等于中医学术的误解  开放不够、吸纳不足影响中医的发展  中医学基础研究薄弱  中医学教育方式落后  科研走入误区辨证复杂系统科学与中医研究辨证“证的关系本质”研究辨证中医的“观念系统”研究  整体观念  自然观念  实用观念  直觉观念  伦理观念  法古观念中医药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  我国“中医药与基因组学研讨会纪要”    “基因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讨会”  “中药基因组计划”辨证中医证候与复方研究辨证“统一医学”研究辨证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辨证中药作用的分子网络调节理论辨证针灸理论与机理的研究国家973计划中医专项研究  支持性干预,争议中立项    启动顺利,起步良好    总结经验,调整规划    阶段进展,初步成果    专家评价,理清思路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的专家思考  “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中医”  “发展中医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中医药发展的现在进行时  套话何时了  我辨有限无果说在后面的话推荐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病。若以现代医学拷问之,不孕症(infertility)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排卵异常,也可能是精子质量不好;可能是母体的输卵管不通等“物理机械性”问题,也可能是内分泌激素低下等“生物化学性”问题,等等。的确,现代医学的科学进步、认识深化及其诊断和治疗应用,使许多不孕症患者得到了治疗,使他(她)们得到了自己的子女;他(她)们个人和家庭,得到了“传宗接代”的满足和膝下承欢的欣慰。我充分肯定现代医学对于不孕症的认识和治疗的生理科学性,但我却不能荀同现代医学治疗的社会学伦理性。不孕者,既然不孕,肯定是出现了不能够、不适合生育的问题。个体遗传过程中的进化,群体环境应激中的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优化的自然伦理法则。虽然我们不能否认经过“物理修理”或者“化学修复”后生育的子女中,有些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其群体的健康状况与自然生育的子女相比,仍会有所差别,这种人为干预可能会降低人类的生命质量。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不孕夫妇生儿育女要求的合理性,毕竟中国传统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还根深蒂固,但我们同样也无法否认,无论是经过物理“修理”,还是经过生物化学“修理”后的生育,都是人为的而非自然的做法,都是违背自然选择与淘汰的伦理规则的。即,对个人和家庭的敬,乃小敬,其实也许是对人类的大不敬。

后记

“中医存废,当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到传统文化与知识的留存和发扬光大,更关乎现实中成千上万人的生存饭碗。为此,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围绕中医与西医的争论,就既是个学术问题,更是个大众话题与政治问题;更为此,争论之中常常夹杂着诸多非学术因素,双方言辞激烈,甚至互相谩骂。”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与文明研究中心章梅芳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吴慧发表在《科学时报》2008年2月28日B3版的对话文章“当中医遇上西医”中,直言了中医存废之争的历史和现状中“饭碗”、“政治问题”、“非学术因素”甚至“互相谩骂”等百味百态。这使得辨证中医者需要更大的勇气去接受这些不该发生、却又会实际发生的事情。这本辨证中医的小册子,也难免遭受非学术因素的谩骂,虽然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学术探讨需要科学精神,这已经成为共识。现在更重要的是本着科学精神所需要采取的科学态度。其实,科学发展到今天,“唯物”和“唯心”的说法已经不再值得提倡。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唯”就是绝对化,本身就违背了辩证法,也不符合科学精神。我想,辨证中医,也不要陷入“唯”的思维陷阱。在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辨证上,要承认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也要充分考虑到医学的人文需求。但是,不要因为医学的文化特征和人文需求,而将科学与文化混为一谈;不要将“中医”首先定位在“国医”的所谓国粹的高度,籍此而让人们因感情上的偏向而淡化科学上的理性;也不要将“中医”称为“旧医”,给人们因时空上的错觉而掩盖内涵上的正见。在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辨证上,既不要抱着强烈的中医情结,在中医的科学性尚未得到实证之前,就断言中医是科学;也不要带着武断的“西医”偏激,在中医的科学性尚未能被证伪之前,就断然中医不是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证明中医科学性的问题上,不仅需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还需要用科学方法,需要用理性、客观、准确的事实说话。“言有易,言无难”。在否定中医科学性的问题上,更需要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更加需要慎之又慎。本书只是本人的一些读书思考和个人观点。书中内容仅仅是探讨学术问题,尽管其中有大量质疑,但那只是针对问题,并不针对任何人。但愿,这种质疑不是碰雷区、越雷池、蹬雷阵。辨证中医将会伴随中医不断走向科学或文化的现代发展进程,继续下去。中医啊中医,不论你在科学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的道路走向上何去何从,从历史渊源和民族感情上讲,中华子孙都会深爱你,尽管爱的方式可能不同。慈爱是感性的小爱。严爱是理性的大爱。厚德载物是对现实的宽容。自强不息才是发展的根本。

编辑推荐

《辨证中医: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医的跨世纪之争,其焦点仍然是中医的科学性争鸣。中医科学性争鸣,目的是为了寻找中医的科学规律,更是为了遵循科学规律发展中医。中医科学性争鸣,针对的是中医的科学性,而不是针对中医的文化性;针对的是某个观点,更不是针对提出该观点的某个人。 中医争鸣,提倡客观辩论,反对凭空争论;提倡理性争论,反对感性争吵。中医争鸣,讲求有理有据,即要用科学理论说话,要用事实根据说话。 辨证中医,可以带着感情,但是反对带有偏见。辨证中医,欢迎参与,但是反对搅局。要反对无原则的胡搅蛮缠,更要反对人身攻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辨证中医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书籍挺好!!
  •   这书很好,受益匪浅!
  •   内容没有一点值得的东西
  •   在读,一半左右。为作者的严谨和精神感动,里面的观点非常中肯。我也想找出答案:对生命的思考。然后建构和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生命观。也学会客观的态度。
  •   好书,经典之作,期待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