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中国化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许抗生  页数:3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佛教界基本上完成了修复寺院、重塑佛像的工作,寺院呈现出游人如织、香火旺盛的现象。于是,培养人才、弘法、学术研究等工作提到首要位置。然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各方面人才的紧缺无形中遏制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而人才的成长与培养,这又与佛教界的观念与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  近代佛教学术研究的发展,由于受到欧美治学风气的影响,文献、考据学、思想史、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法被大量地使用,对佛教进行理性地分析,定性定量,促使人们对佛教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剖析佛教的历史与思想等等领域,扩大了佛教的知识面,更凸显了佛教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学术研究利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比较研究,不断挖掘利用新出土的资料,显示其优胜之处。通过学术研究,使佛教的思想体系与历史发展脉络更加清楚,提高了人们对佛法的正确认识。从事学术研究的社会学者本身就是社会的精英,对社会了解非常透彻,其思想观点往往能够补充僧界的不足;同时,他们作为佛教界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圆融转化佛教的思想,向社会表达佛教的看法,这些都是有益于社会与众生的活动。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简论佛教的中国化汉代佛教与黄老方术思想的结合略论三国时代的佛教思想略论两晋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魏晋玄学与佛教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研究南朝佛教论中印文化之同异——析宋齐之际佛道两教的夷夏之辩论隋唐佛教的特点——读《汤用彤全集》第二卷略谈三论宗的佛教思想简论天台宗和华严宗的佛教思想略论禅宗佛学的理论基础——真如缘起论《坛经》禅宗思想来源初探禅宗与老庄思想从唐代士人的信佛看佛教的社会作用延寿《万善同归集》诸宗融通思想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简说儒佛道三教在形神观上的融合与纷争读汤用彤先生的中国佛教史学术论著冯友兰先生论中国佛学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智颉佛学思想研究的可喜成果人间佛教是当今世界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佛教论理思想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之建设后记

章节摘录

  简论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中国化问题,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研究不多,在此仅能简略地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佛教中国化过程,是印度佛学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即中国佛学的过程  中国佛学具有两重特性:(一)具有与印度佛学的共同性(坚持佛教的基本教义,如主张苦、空二谛,追求涅槃寂静等出世主义思想)。(二)具有与印度佛学不同的中国特性(个性)。所谓中国特性,即指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固有的思维方式(模式)的特点。因此中国佛学,它既有一般佛学的特点,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这两种文化有机的结合(或融合)的产物。这就决定了中国佛学具有融合性。中国佛学要融合我国古代儒、道两家的思想。儒家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文化;道家(包括道教)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补充。因此佛教的中国化,就不可能离开儒(封建伦理思想,如忠、孝、仁爱等)道(贵无思想等宇宙论学说)两家的思想。中国佛学还要能融合印度各派的佛学思想。印度佛学各种流派与各种不同的佛教经典思想,基本上是一起介绍到中国来的,而各种流派与各种经典的思想,则是迥异不同的,甚至是互相矛盾对立的。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僧人怎样来接受印度的佛教思想呢?其办法是从佛学的理论学说上,采取融合吸收印度佛教各派和各种不同经典的思想,因此建立起中国自己的佛学理论体系;从佛教经典的组织形式上,提出了判教的学说,即把各种不同的佛典按照自己编定的顺序,当怍一个前后有序的整体组织起来,并把自己所崇奉的经典当作最后最高的经典,因此来抬高自己宗派的地位。  ……

编辑推荐

  宁波姚江边著名古渡口——青林渡北岸,坐落着千年古刹宝庆寺。北宋太宗端拱年进,僧宗宁始创。南宋嘉定年间宋宁宗赐名宝庆讲寺。一代大儒、三字经作者、礼部尚书王应麟和另一大儒黄震都曾在此留下墨宝。寺周碧流环绕,绿树如荫,寺内殿堂重辉,玉佛庄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教的中国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