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把玩与鉴赏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作者:宋建中  页数:1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和田玉把玩与人身体的贴近关系,与其他“灵性类”饰品一样,与主人之间存在“缘法”、有一种超越时空客观的缘灵。总之,爱物喜物之人,对于和田玉的鉴赏和情感自有自己的微妙之处,这恐怕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个中滋味,叭有真心人才能体会。    号称万山之祖的巍巍昆仑山,“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生成中华瑰宝,形成昆仑之魂、精美绝伦的和田玉。和田玉滋润光洁、细腻晶莹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在中华大地上开发利用和田玉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它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中国的历史、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艺术、思想道德……都深深地打上了和田玉文化的烙印。对玉的尊敬、崇拜、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无法比拟的。    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和田玉都归帝王权贵们享用,所以又被称为“帝王玉”,普通百姓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和田玉工艺品才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和田玉文化才得以充分地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玩玉、藏玉、佩玉,家庭摆设和田玉工艺品已成为时尚,成为人们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一部分。可是很大一部分读者对和田玉的认识又很肤浅,迫切需要了解一些和田玉的最基本知识,知道一些和田玉文化的精髓内涵。针对人们的需求,新疆地质矿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宋建中撰写了《和田玉把玩与鉴赏》这本书,它以深入浅出的通俗语言说出了从和田玉寻找、开采、加工、鉴别、分类、评价、典藏、保养、把玩及各种工艺品的寓意等有关和田玉的各方面知识。这本书,集和田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很好的普及和田玉知识、弘扬和田玉文化的时尚读物,也是宋建中同志对和田玉近50年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市场调研的经验、体会和实践的总结。我相信读者一定会从这本书中对和田玉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也定能初步掌握鉴别和田玉的基础技艺!

书籍目录

序壹 和田玉考略  第一节  俗人说玉  第二节  和田玉名称的由来  第三节  和田玉古今谈  第四节  白玉河中仔玉“天上”来的吗贰 一玉难求  第一节  寻玉难  第二节  采玉难  第三节  捞玉难  第四节  挖玉难  第五节  雕玉难参 慧眼识玉  第一节  和田玉与其他玉石的区别  第二节  如何识别和田仔玉真与假肆 选购、把玩与收藏  第二节  如何选购和田玉工艺品  第三节  收藏和田玉须知  第四节  和田玉保养与把玩伍 文化与保健  第一节  漫谈和田玉的文化资源  第二节  正确开发和田玉物质和文化资源  第三节  玉石奇特的保健作用  第四节  佩玉洁身明志祈福平安陆 精品赏析  第一节  为什么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第二节  寓意深刻的和田玉工艺品  第三节  精品赏析后记

章节摘录

  《竹书纪年》中有:“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玉块。”《尚书大传》有:“舜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管。”西王母据历史学家说是昆仑山上一个古老的原始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在《穆天子传》中载:周穆王西巡昆仑山“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2700年前的管仲在《管子》一书中多次指出“玉出于禺氏”,据《中国史称》考证:“禺氏”即从春秋时代开始勃兴的“月氏”,包括宁夏到新疆的广袤地区。  到秦汉时期古籍中记载新疆和田玉就更多了。《史记》中:“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田,其山多玉石”,那是西去的采玉人,东往的卖玉人路过的一个关隘“玉门关”就由此而诞生了。唐代很多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就有大量的“玉门关”出现。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写有“归隋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写有“采玉河边青石子(和田仔玉——笔者注),收来东国易桑麻”的佳句。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中写有:“凡玉入中国,贵重者尽出于田,葱岭。”(葱岭:昆仑山帕米尔一带——笔者注)  清乾隆皇帝曾于1762-1790年之间,7次派官员去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开采玉料,其中开采出一块玉料重达600多千克。清代就有关于在和田一带采玉的严格的法律,只允许官采,民采即是违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田玉把玩与鉴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错的书,对于我们这样业余的爱好者来说,还是既便宜又实用的指导书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