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浙商

出版时间:2003-2  出版社:西冷印社出版社  作者:徐王婴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前言

写企业家,几乎每一次都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有一个习惯,写作时一定要把采访对象的照片摆在面前。动笔之前,我会长时间地凝视照片中的人物:看他(她)的眼睛,看他(她)的眉宇,看他(她)脸上的棱角。看着,看着,我会觉得自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于是才提笔写来……人物访谈是一种很平常的新闻体裁,但如何在一篇三、五千字的访谈录里浓缩一个企业家多年的创业历程?如何提炼出企业家闪耀着智慧之光的经营理念?如何揭示一个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如何刻画一个人物丰满的形象?要做到这些,至少在我做来是很吃力的。但我却梦想自己所采写的访谈录可以尽可能地达到上述要求。而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采访的匆忙性。许多时候,与企业家的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最短的甚至只有几分钟。如何在短时间里搭准企业家的脉搏,捕捉到人物形象最闪光的亮点?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人物个性,我坚持这么些原则:没有当面采访过的人物不写;找不出一个人物的独到之处,不写;采访之后仍找不到感觉,没有心灵触动的不写。作为浙江经济报社的一名记者,我有幸接触并认识了许多企业家朋友。一次又一次,当我担心这么多的人物是否会产生写作上的雷同化时,一个群体的形象却开始在我的心里变得清晰起来——这就是浙商群体。

内容概要

   《对话浙商》选录了作者所采写的部分企业家访谈录、作者写的几篇有关企业家的随笔,并附录了采写的有关浙江区域经济的相关报道作为背景的资料。

作者简介

徐玉婴,女,1964年6月生。浙江经济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个人网站:徐王婴新闻工作室。

书籍目录

自序  浙商为什么?  第一章 资本英雄  第二章 冲浪人生  第三章 儒商激情  第四章 少帅传奇  第五章 国企留守者  第六章 职业经理人  后记  

章节摘录

“综观明清时代的晋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二是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三是利润的封建化。”所谓山西商人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主要是指其中的大商人,即皇商、官商、大盐商、洋铜商等。而山西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的结托关系,表现形式很多,如明代扬州盐商,商籍有山西而无安徽。关于明清…两商人利润的封建化,我们知道,山两商人虽然富有,但其资本投向产业却只是个别现象,而且多在清末民初,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大趋势,商业资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总之,明清晋商资本的运转方式,是与封建地主制经济结构完全协调的,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一个环节,是为封建地主制经济服务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晋商”随着封建制度在中国的消亡,其落后的封建的经营方式逐渐暴露出与时代的不合拍性。因而,其衰落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徽商的始末作为浙江人,对徽商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这不但由于徽杭古道拉近了浙江人与徽商的距离,更由于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原因使徽商、浙商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1464-1505年)年问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152卜1566年)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后记

书稿就要交给出版社了,虽然没有那种得胜还朝似的喜悦和成就感;还是有一种激动的心情。凶为我知道,哪怕是并不成功的努力,我的这本书里还是凝聚了许多的关爱、许多的友情。先说我的单位。是我所工作的报纸开设了企业家周刊这样的版面,使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家朋友。许多题目都是报社领导亲自布置的,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更是凝聚了报社许多同志的心血。总编辑黄国文,副总编辑卜玉超、张柏兴,编委刘冬赋等领导和其他同事都为我改过文稿。报社技术部、校对部的同事们也为我的文章的发表付出过不少心血。新华社浙江分社的费强社长在审阅我的书稿后,提出了指导意见。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浙江省上市办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牵头的“打造浙江板块”的采访行动使我有机会走访了许多上市公司,一些采访还是在一卜市办副主任颜春友的陪同下进行的。浙江大学七十多岁的徐天琪教授更是积极催促我采写企业家和出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写企业家,几乎每一次都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还有一个习惯,写作时一定要把采访对象的照片摆在面前。动笔之前,我会长时间地凝视照片中的人物:看他(她)的眼睛,看他(她)的眉宇,看他(她)脸上的棱角。看着,看着,我会觉得自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于是才提笔写来……    人物访谈是一种很平常的新闻体裁,但如何在一篇三、五千字的访谈录里浓缩一个企业家多年的创业历程?如何提炼出企业家闪耀着智慧之光的经营理念?如何揭示一个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如何刻画一个人物丰满的形象?    要做到这些,至少在我做来是很吃力的。但我却梦想自己所采写的访谈录可以尽可能地达到上述要求。    而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采访的匆忙性。许多时候,与企业家的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最短的甚至只有几分钟。如何在短时间里搭准企业家的脉搏,捕捉到人物形象最闪光的亮点?    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人物个性,我坚持这么些原则:没有当面采访过的人物不写;找不出一个人物的独到之处,不写:采访之后仍找不到感觉,没有心灵触动的不写。    作为浙江经济报社的一名记者,我有幸接触并认识了许多企业家朋友。一次又一次,当我担心这么多的人物是否会产生写作上的雷同化时,一个群体的形象却开始在我的心里变得清晰起来——这就是浙商群体。    此刻,浙商的形象在我眼前很亲切。“中国第一商人”汪力成,国药传人冯根生,财富榜上的风流人物南存辉、黄巧灵,产业英雄王建沂,教授老总陈平,儒商章鹏飞,海归代表夏建统,少帅苏显泽,网络精英孙德良,职业经理人胡小平、厉玲等等。一个个叱咤风云于商场的人物,用他们鲜明的个性,用他们充满思辩的睿智和激情澎湃的创业热情感染了我。而直接引发我写作此书的还有一个较为“理性”的原因——    在杭州举办的一个有关工业园区的国际论坛活动上,来自台湾的经济学教授黄春兴给我讲了这么一段话:    “昨天,我在浙江大学演讲,我问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本科生们,生产要素有哪些?他们的回答包括:资本、劳力、土地、技术、知识,令我惊奇的就是没有学生提出企业家。这是危险的信息,好像生产可以没有企业家。事实上,浙江经济之所以令人瞩目,我今天之所以自费飞到杭州,参加这个论坛,牵引我的就是浙江的企业家。”    黄教授的话令我警醒地意识到: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及时地向社会传播企业家精神应该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而浙江经济要继续保持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浙江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并提高城市化水平,其推动力量之一亦是企业家精神。    是的,浙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历史上的永嘉学派使浙东地区成为最早传播商业观念的地区;  拨浪鼓文化的诞生使浙江成为中国最早孕育市场经济文化的十壤之一:近代浙东商人在全国经济舞台更是叱咤风云,独占鳌头:改革开放以来,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浙江商人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谱写了一曲曲创业之歌,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唱出了时代强音。    本书选录了我所采写的部分企业家访谈录,并附录了我采写的有关浙江区域经济的相关报道作为背景资料,同时还收录了我写的几篇有关企业家的随笔。所收录的大部分文章在《浙江经济报》刊登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对话浙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