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軒尺牘

出版时间:1988  出版社:華岳文藝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秋水軒尺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文 / 黎锟 引自:http://www.chinapostnews.com.cn/353/fh04.htm
      
        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人愿意固守在文字的一隅,一张素笺几行淡墨,远慰故人的风雨之夕。浮躁的时代,人们有千百种理由拒绝用书信来叙事。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中对书信和电话作过一番精彩的譬喻,在那个电话尚不普及的年月,书信已经无可避免地日趋式微。今天,据说收到一封信比收一张法院传票更困难的今天,我读到了《秋水轩尺牍》。
      
        清朝有三本著名的尺牍。一本是《小仓山房尺牍》,一本是《雪鸿轩尺牍》,还有一本就是《秋水轩尺牍》。《小仓山房尺牍》作者是当时名重天下的诗坛盟主、性灵主将袁子才。《雪鸿轩尺牍》、《秋水轩尺牍》的作者分别是龚未斋和许葭村,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文人,终身在衙门从事师爷的贱业。两人诗酒酬唱,经常保持着书信联系。《秋水轩尺牍》(以下简称《尺牍》)就收录了好几封寄给龚未斋的信。实际上,这本尺牍中收录的几乎全是友朋之间的酬酢应答,举凡生活琐事,无所不涉。然而任何琐碎无味的事情,到了许葭村笔下,只需要寥寥百余字甚至几十字,就雅致得让人爱不释手。他贫寒如洗,经常举家乏食,一次想回家看望母亲,却乏资斧,于是向玉田县一位姓李的朋友借钱。信是这么写的:
      
        阁下风清载鹤,化洽鸣琴,几于无口不碑,无腹不鼓,皆由经术素所蕴负,施为本于挚诚。故民以蒙福而政声四达也。弟自启篆后,随居停至郡至省。甫于望后归来。鹿鹿尘踪,竟不知柳眼花须,已过清明百五。年华如驶,每年家慈垂暮,童乏应门,未尝不切切于怀。冀效板舆之奉,已十年垂橐,迎养无资,徒工有心旌一片耳。阁下意气如云,弟所深佩。或不惜西江之水一借润焉。则他乡游子,不致怅隔慈辉,而前度刘郎,兼得重谐仙侣,其拜赐为何如耶!
      
        笔意雅致而字简情深,正是《尺牍》的整体特色。如果我是许葭村的这位朋友,一定无法拒绝他的请求。《尺牍》善于运用典实,以骈散相杂的句式作最经济的叙述。一位朋友纳妾,他驰函道贺,还不忘调侃几句:
      
        金台之游,久不赴约。昨晤令弟,谓足下已赋小星(作者注:即纳妾),想见豆蔻初开,春风得意,第恐河东君未必我见犹怜,则龙邱居士,难免贻笔髯翁耳。
      
        几十个字,把契阔之思、道贺之意、调侃之趣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不是文章高手不能臻此境界。难怪后世的读书人都奉《尺牍》为书信的圭臬。
      
        明清以降,文坛的性灵派异军突起,小品文大行其道,尺牍更以挥洒性情,涉笔成趣而为读书人所青睐。后世选编明清小品,一些绝妙的尺牍很容易便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前,人们认为尺牍是“文体之末”,往往不载入文集。还是周亮说得好:“……绸缪雁羽,多属风人。寄托瑶函,类称尔雅。析唐风之正变,可返汉魏宏裁;推吏部之起衰,便洗陈隋滞响。兼以书溯钟王,画衷李郭,商宫徵夺元人之席,较黑白流太傅之馨,诚为风雅至论,不仅藻翰翩翩。”
      
        周亮工说的是文人尺牍,其实普通人的书信也并非无所足观。一封书信,给家人、给师长、给朋友,无不出于肺腑,没有做作,完全是以我手写我心,正是文章的至境。客有从南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书信给了我们商业社会中最需要的温情和诗意,可惜人们叹息温情和诗意不再伴随我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都是我们主动放弃的。像《秋水轩尺牍》这样雅致隽永的书信,在我们这个时代,恐怕已经是嗣音绝响了。
      
  •   清人三大尺牍,我就淘到两本,《小仓山房尺牍》、《秋水轩尺牍》,都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
  •   挺适合做床头书。
  •   夫扶兄突然改叫不归~~~吓我一跳~~~
  •   换个名字玩玩。
  •   那我决定也换一个,呃~~~西天去~如何?
  •   改成“驾鹤西来”吧~~
    PS:这篇文章快要被我们水了。
  •   好文 雅致
  •   有幸淘到民国版《秋水轩尺牍》,未有断句,读来破费心思。竟未觉察有如此名声在外
  •   想请问一楼的朋友,从哪里淘到?
  •   真不错,我的是繁体古文,看着颇费力啊
  •   我就淘到一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