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尸者

出版时间:1998-2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国] 迈克尔·克莱顿  页数:140  字数:102000  译者:亦涵,闻风,方颀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用他丰富的知识和奇特的想象,以一个巴格达哈里发的特使伊本·法德兰的旅行报告手稿形式,将读者带进了千年之前北欧人的生活画卷。伊本·法德兰肩负着出使保加利亚的使命,一路跋山涉水,但他没能完成他的任务,因为他在途中遇到了一群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与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最终他们历尽艰辛,击溃了食尸怪,将和平重又带回了北欧大地。

作者简介

迈克尔·克莱顿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当代美国作家。他在畅销文坛上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像他那2.06米的身高一样使他卓越于群。从第一本以他本名发表的突破性精装小说《安德洛墨达品系》开始,克莱顿发表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作品,从《终端人》、《刚果惊魂》、《侏罗纪公园》、《神秘之球》、《升起的太阳》、《大暴光》、《失落的世界》,直至最近的《机身》等,读者更是遍及全世界。克莱顿的创作魅力使他本人成为了好莱坞钟情的作家之一,他几乎每部作品的生命都通过影视形式得以延伸,甚至更加生机勃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食尸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这本书很薄,但是买了10年,直到今天才看完。拖了这么久才看完,其实并不是书不好看。相反,这本书很精彩,情节很紧凑,基本上是2小时就看完了。之所以拖了10年才看完本书,就是因为自己早年喜欢藏书大于读书的坏习惯。
      10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奇幻小说,就被其深深的迷住了。当时国内奇幻(不是玄幻)的受众非常小(其实现在也是如此),市面上能看到的奇幻小说屈指可数,无非就是几本龙枪,几本被遗忘的国度,比较多的田中芳树作品以及一些零碎的作品。当时的情形就和5年前的推理出版差不多,很多作品仅仅是听说,但是真正能够买到看到的却非常少。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基本上只要在朋友或则论坛上看到和奇幻有关的书,都会第一时间买回来(但也仅仅是买回来而已,其实当时家中已经囤积了太多的各种类型的书,所以书买回来了也不一定马上就会看,就是先买到手免得以后断货罢了。)
      这本书是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流行小说,当初我也以为不过是本冒险类的惊险小说,后来听人说是不折不扣的奇幻小说,所以才特意去买来的,然后就一直丢在在箱子底,这么一放就是10年。
      10年转眼间过去了,因为喜欢藏书大于阅读的习惯,家里的书也越来越多,渐渐的一个小仓库都快装不下了,每次闲暇整理这些藏书时,我都会感慨有太多的书没看过了。恰好,今年因为工作关系,可以看书的时间大幅度增加了,因此我就制定了一个清除烂尾书的计划,就是把之前买了但是一直没看的小说陆续看完,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几百份的推理、奇幻以及名著类小说。
      不知不觉又扯了一堆题外话,下面还是进入正题吧,本书因为年代拖的久了,而且对奇幻的热情也比当年略有下降,所以感慨不是很多,简单谈谈就好了。
      本书的作者可谓是著名的畅销作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可以信手拈来,这点确实让我非常的羡慕。本书虽然很薄,但是内容很丰满,用注释笔记的形式杜撰了一段‘奇幻的历史’。
      我非常喜欢的作家盖曼曾经给电影《贝奥武夫》担任编剧,而本书的剧情基本上可以算是贝奥武夫的原型。
      本书的故事其实很俗套,就是一个类似勇者斗恶龙式的英雄故事,但是因为用了注释手记考究历史的形式表现,所以相比起其它架空历史的奇幻小说显得更加真实了一些,而且因为可以算是杜撰或则YY历史,所以相比其它奇幻小说也显得更加有趣和吸引人了一些。
      前面我提到了《贝奥武夫》,我前段时间还在说盖曼的作品都很适合改编成电影,而作为剧本被创作的《贝奥武夫》却没有小说版,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这本书应该可以算是《贝奥武夫》的小说吧。另外,本书当年也被改编成了电影《终极奇兵》。所以在看完本书之后再去看看这两部电影,或则调换下顺序,先看电影再看小说,应该会起到一个互补的绝佳效果,而且彼此相映成趣,更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     加个问号,是因为这书严格来讲,是“部分”抄袭Ahmad Ibn Fadlan的手卷。而第十三武士那电影,又是根据这书来编的剧本。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作者Michael Crichton绝对是特别会抄的。他是个很多才的作家,从侏罗纪公园,ER(急诊室春天)到Sphere太空探险,剧作覆盖面极广,博而不精的特点很适合美国人的快餐式文化。 而且在网络文学泛滥祖国大地的30多年前,Crichton就发明了里程碑式的“穿越文”。没错,这是一个阿拉伯人从富饶文明的巴格达“穿越”到斯坎迪那维亚中古世纪的故事。
      
      
      史料记载,AD921年6月,巴格达派出一名外交大使,Ahmad Ibn Fadlan去Bulgars国王作政务交涉。Ibn Fadlan离开巴格达有三年之久,但任务却从未完成:由于很偶然的原因,他加入了一队北欧人的行列并在今莫斯科以西,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东的地域作了一次探险。回到巴格达,他把此经历记录为一部手卷。从未有人见过原稿,将近一千年后,学术界有各种语言的翻译版本,至少达七种,且支离破碎。这是目前最早最精确(第一目击)的关于古代北欧人生活及文化的记录。
      
      1951年,挪威奥思陆大学的Fraus-Dolus终于把碎片拼成了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这个艰难的拼图游戏耗尽了他生命中最后几年的时间。由于流传不广,这个翻译版本及手卷的相关资料并未在学术界广为认知。
      
      1974年Michael Crichton开始构思类似的故事并发现这个手卷的利用价值。手卷被修改成了一个很符合大众口味的猎奇性小说,原名Eaters of the Dead。1999年,TouchStone出品的影片“第十三武士”上映。
      
      我们这里的北欧人可以与“维京人”混淆称呼。公元一世纪他们活动在以今天的斯堪地那维亚为中心,包括北欧,俄罗斯甚至里海区域。很多学者一直津津有味的计较着Vikings, Norseman和Scandinavians的区别。我们这里就不那么严格了。
      
      Ibn Fadlan是一个受过很好教育的学者。从他的历险看来,他不可能很老弱。与中世纪的僧侣们记载的夸大其词的巨人怪兽相比,他看到的北欧人是非常客观和可信的。他不是一个作家,所以文笔是详细,精确甚至白描到有些令人厌烦的。他甚至忠实的记述了北极的极光和鲸鱼。从Crichton的小说中,仍可以看到他残留的语言特色:他始终标榜自己是个学者,坦率的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武士,更不是什么英雄。在几次战斗后虽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其他武士的乐观所感染,考虑到艰险的处境他仍退回到阿拉伯人特有的悲观忧虑中。在写到他们顶着海啸攀岩到“熊人”的洞穴时,看到其他维京战士面对危险放声大笑,他直言不讳的说:正因为如此,他“极其痛恨”这些嗜武如命的英雄。几分钟后他被人推进洞穴开始战斗,私下还怀疑是他最好的维京朋友的玩笑。
      
      作为一个“和平之都”巴格达的访客,他厌恶维京人的肮脏,嗜酒,好战,甚至维京女子的瘦骨辚峋和臭气熏天。他的怨天尤人听起来有些黑色幽默,但可以感到带领读者历险的不是一个超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个真实的观察者。正因为意识到作者及记录的真实性,读者才很快为故事中的血腥与残酷所震撼。
      
      故事情节与北欧人的英雄史诗Beowulf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群维京人前往一个受“Eaters of the Dead",或称”熊人”骚扰的国家,去解救国王和住民。Ibn便在这个时候被迫加入团体,因为有人断言没有这个外来者,这第十三个武士,战斗不可能成功。熊人象是很原始的种族部落,曾被现代生物学家猜测为尼安德耳人的一个分支。最后他们杀死了熊人的头领,十三个英雄也死伤大半。
      
      Crichton有意将故事与Beowulf靠拢,同时极巧合的是北欧武士们的首领名叫Buliwyf,发音都极相似。Buliwyf是作者(Crichton或Ibn,从有限的英文残篇无从查找)塑造的极成功的形象:尽管叙事是平和和记录性的,廖廖几句已经显示了Buliwyf作为首领的魄力。决战前夜,Ibn被Buliwyf召到僻静的地方,问他会不会“画声音”。Ibn回答是,他可以用文字记录过去。Buliwyf说,那么你自己小心,不要太勇敢。我希望你记下这里的事情。一个人的事迹被后世流传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富有,这个一千多年前的维京人,也很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历史的意义。
      
      之后,在Buliwyf的葬礼之前,将要徇葬的女子问Ibn有什么消息要带给她的主人。Ibn说:你主人要我记录的我一定会去作。事实上,Ibn不确定这女子是否明白他的意思,因为维京人从没有文字记录,至多在木桩上刻些记号而已。但他记得,“那个女子很年轻,金发,很快乐的样子,仿佛并不是去赴死。她快乐的向每一个幸存的武士告别...”短短数语,已经使千年前的人物跃然纸上。
      
      从没有文字这一事实看来,北欧人虽有自己的文化,但却不能称之为文明。他们好战勇武,漂泊不定。即使安身,生活也不是追求安逸的,没有长远计划。战士们的最大荣誉是在战斗中死去,在传说中的瓦哈拉天宫享受永远的快乐:夜以继日的战斗,勇不停息。
      
      事实上大部份维京人是以奴隶贩子或商人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虽然他们没有自己种族特有的文化烙印,但维京人的脚印踏遍大半个欧洲,甚至至亚洲。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或融合,或被融合,显然没有被完全磨灭。纵观今日西方社会的道德己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北欧人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非常神奇的相似:他们不欺压奴隶,对待仆人及“商品”(贩卖的人口)非常文明和理性;女子的社会地位平等,婚姻观念开放;奉行尽情享受短暂的快乐人生,同时也勇武好战,时刻追求刺激冒险。
      
      小说中加入很多背景介绍的脚注,大部份是北欧神话的解释。北欧神话相对于希腊神话更缺少些人性因素,缺少阳光和安逸。同现实中风雪交加的生活中一样,他们的神即使风驰电掣于天空之上,还是有死的痛苦,生的恐惧。
      
      其中“尼泊龙根的指环”被瓦格那改编成歌剧,常常需要四天时间才能演完这个跨越几代人的悲剧史诗。但比较搞笑的是,歌剧主唱往往身高体胖。看着富富态态的“布伦希尔德”和女武神们在台上作母鸡打鸣状,又想起伏尔泰在“艺术论”里对瓦格那的冷嘲热讽,史诗的庄严也就到此为止了。
      
  •      看电影《贝奥武甫》,越看越觉得这个故事似曾相识,后来一拍大腿:靠,这不就是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食尸者》里描写的故事么?
      
       在所有能找到的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里,《食尸者》是我比较晚才看的一本,因为对北欧神话的隔膜,造成了我对这个题材的不感兴趣。当然,看过之后还是喜欢的,虽然小说的名字比较瘆人,可克莱顿的小说,读起来从来都是愉悦的。
      
       维基百科里,对《食尸者》是这样评价的:克莱顿的部份小说也使用假造文书的文学技法。例如,《终极奇兵》(又译《食尸者》)就是古英格兰史诗《贝奥武甫》的玩笑版,他以学术的表现方式,重新诠释阿玛德·伊本法德兰(Ahmad ibn Fadlan)西元十世纪的手稿。
      
       在小说《食尸者》中,贝奥武甫被更名为“布利维夫”,小说详尽地叙述了这十四名维京武士是怎样一路颠簸来到丹麦。电影中,贝奥武甫虚荣地宣称自己曾经一个人干掉九只海怪(对此,他的副手评价道:上次他还说是三只呢……),不过在这篇假托史实的小说里,贝奥武甫就没有这么神勇了,当海怪出现时,维京武士们“便向奥丁神祈求帮助,不少人都颤抖着跪在了甲板上”——这其实无损于他们的荣誉,因为后来去罗斯加王国大战食尸怪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无比英勇的。对于海怪为何热衷于袭击航船,小说里是这样解释的:“埃克斯高还告诉我说,北欧人知道怪物之所以攻击船只,是因为它们希望和船交配,因为它们把船错当成它们中的一员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北欧人从不把船造得过大。”
      
       就如同解释海怪为什么喜欢袭击船只一样,《食尸者》里有许多有趣的注解,比如在北欧,如果孩子是侏儒,那将被看成是“天赋异禀的生灵,应该被送到山上去与他的同类一起生活。一切办妥了,父母就杀牲祭神,以示感谢,因为生下侏儒婴儿被看作是极大的福祉”。
      
       又比如注解里讲到,《哈瓦麻尔》里这样写道:“万不可轻信少女或已婚妇女说的话,因为女人的心形如转动不停的轮子,天性反复无常。”这个人群的界定——少女或已婚妇女——说的很是有趣。
      
       还比如,小说里讲到,北欧人作战勇猛,在战斗中失去一只耳朵对于他们算不了什么,失去一根手指、一个脚趾头就更不值一提,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小伤疤——可他们重视鼻子胜过身体任何其他部位,如果丢了鼻子,哪怕只在鼻尖上擦掉一小块肉,那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如同判了死刑。在小说的注解里,克莱顿写道:
      
       “这种对失去身体某部位的恐惧来源于对阳痿的恐惧,一般心理学的解释如此。在1937年发表的一篇评论《原始社会人体损伤之象征意义》中,恩格尔·哈特认为多种人类文化都有此现象。例如巴西拉拉玛里人砍掉奸淫犯的左耳,意在减去其性欲。另外一些社会则把它与失去手指、脚趾(对北欧人而言则为鼻子)等等联系起来。很多社会群落普遍迷信,男子鼻子的大小,表明了其阴茎的大小。”
      
       杀猪网
       http://shazhude.net/
      
  •   大叔竟然能想起十年前的书
  •   “十年前”.......
  •   我买书都有记录的,所以买过那些,看完过哪些,很容易就能查到,呵呵
  •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私人图书馆.....膜拜啊....
  •   呵呵,其实很多朋友应该都有类似的习惯,其实就是在电脑上建个表格或则记事本文档就可以,每买一本就记录下,看完后也记录,很方便的。
  •   伏尔泰在“艺术论”里对瓦格那的冷嘲热讽,
    介个,介个,穿越时空了吗?瓦格纳1813年才出生呀!
  •   是托尔斯泰。。。大汗 :D
  •   《第十三武士》拍得一般。看看还行,娱乐。
  •   我倒觉得那电影里的粗糙质朴的感觉非常难得,但也没有忘记刻画Norsman骨子里那种对死亡和生活的浪漫情怀。.....(一不小心就小布尔乔亚了:)
  •   电影确实很打动人心
  •   我想看Ibn Fadlan的原稿文件,哪里能找到???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hmad_ibn_Fadlan
  •   谢楼上的哥们
  •   我们都被作者骗了。丫胡诌说有这么一个手卷,其实什么都没有....
  •   操……临了不就是想说因为你鼻子大么……
  •   呵呵 从神话故事到阴茎与性交 唔 是个题材
  •   娃哈哈哈,鼻子大也有错嘛?
  •   成龙的阳具估计不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