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作者:臧瀚之  页数:2册(859页)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一般来说,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神农勇尝百草;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内容。

书籍目录

上下五千年:上 上古  盘古氏开天辟地  黄帝阪泉战蚩尤  尧舜禅让传美名  大禹治水定九州 夏朝  父死子继家天下  夏桀暴政失人心 商朝  商汤有道奴为相  文王访贤得太公  商纣王鹿台自焚 西周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平民暴动逐厉王  幽王烽火戏诸侯 春秋  郑庄公不尊周天子  曹刿主动请战  齐桓公九合诸侯  管仲与鲍叔牙  虞公贪利亡国  五张羊皮买人才  重耳的流亡生涯  晋文公退避三舍  秦晋崤山大战  楚庄王一鸣惊人  伍子胥发誓灭楚  孙武吴宫试兵  勾践卧薪尝胆  功成身退的范蠡  晏子不辱使命  老子骑青牛出关  孔子困厄仍幽默 战国  三家分晋战国始  西门豹破除迷信  孙膑和庞涓斗智  墨子守城破云梯  冯煖客孟尝君  庄子论道,玄之又玄  屈原爱国沉江  田单大摆火牛阵  蔺相如完璧归赵  毛遂脱颖而出  信陵君窃符救赵  李冰修筑都江堰  神医扁鹊的故事  “大投资家”吕不韦  荆轲刺秦王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  长城尚在,不见始皇  赵高指鹿为马  项羽破釜沉舟  刘邦起兵反秦 西汉  惊心动魄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背水一战  楚霸王乌江自刎  田横与五百壮士  吕后临朝称制  晁错削藩惹祸  威震敌胆两将军  李广功高难封侯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大经营家桑弘羊  张骞出使西域  苏武北海牧羊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昭君出塞  失败的改革家王莽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定胜局 东汉  刘秀小忍成大谋  不畏权贵的洛阳令  投笔从戎的班超  蔡伦改进造纸术  黄巾大起义  连环计王允除董卓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官渡之战灭袁绍  孙策占据江东  刘备三顾茅庐  周瑜火烧赤壁 三国  吕蒙白衣渡江  陆逊火烧连营  诸葛亮七擒孟获  马谡轻敌失街亭  司马昭的野心 西晋  晋惠帝和贾南风  魏晋名士自风流  八王之乱祸西晋 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中流击楫  大野心家桓温  王猛扪虱谈天下  千古书圣王羲之  淝水之战破前秦  顾恺之为母画像  陶渊明归隐田园 南北朝  刘裕智摆却月阵  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  假仁假义梁武帝  亡国之音后庭花 隋朝  隋文帝统一中国  杨广弑父夺皇位  瓦岗军开仓放粮上下五千年:下 唐朝  李渊太原起兵  玄武门之变  魏征直言敢谏  玄奘西行取经  武则天篡唐称帝  酷吏横行的年代  禅宗六祖慧能  唐明皇与杨贵妃  李白风流天下闻  杜甫以诗记兴衰  安禄山包藏祸心  李想雪夜下蔡州  五代十国  朱全忠杀宦官  李存勖宠信伶入  耶律阿保机建辽  “儿皇帝”石敬瑭  以词闻名的李后主 宋、辽、金、西夏  赵匡胤陈桥兵变  太祖杯酒释兵权  精明能干的萧燕燕  李元昊建立西夏  铁面无私的包拯  范仲淹心忧天下  狄青不怕出身低  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  王安石的富国强兵梦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奉旨填词的柳永  乐天才子苏东坡  徽钦二帝作俘虏  宗泽三呼“过河”  金兵被困黄天荡  岳飞大战爱华山  “莫须有”冤狱  以少胜多的采石之战  亘古男儿一放翁  金戈铁马辛弃疾  朱熹传授理学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耶律楚材“以儒治国”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  惨烈的襄樊之战 元朝  蒙古铁骑闯欧亚  马可·波罗东行记  书画双绝赵孟频  关汉卿与《窦娥冤》  石人一出天下反 明朝  乞丐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严惩贪吏  朱棣装疯夺皇位  郑和七下西洋  土木堡的惨败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海瑞备棺上书  务实的改革家张居正  戚继光驱逐倭寇  九千岁魏忠贤  利玛窦来华传教  通俗文学家冯梦龙  李自成陕北起事  张献忠奇袭襄阳  吴三桂借清兵 清朝  史可法死守扬州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郑成功收复台湾  少年康熙除鳌拜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抗击沙俄,护卫北疆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雍正大兴文字狱  西藏的金瓶掣签  曹雪芹写《红楼梦》  纪晓岚与《四库全书》  贪官和珅的倒台  陈化成血战吴淞  洪秀全金田起义  英法火烧圆明园  西太后垂帘听政  “中兴之臣”曾国藩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日黄海大决战  台湾的抗日风潮  八国联军进北京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冯玉祥“逼宫”  国共合作北伐  “八一”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日军南京大屠杀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章节摘录

春秋郑庄公不尊周天子在朝堂上一向是“天子一意孤行,群臣百依百顺”。但郑庄公却胆敢捋虎须,频频向周天子周桓王寻衅。最后竟然激化到了双方战场兵戎相见的地步。西周时,天子的权力至高无上,真正是普天之下没有一块土地不是天子的,四海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子的臣仆。可是到了东周,天子的地位被诸侯大国动摇。首先敢于跟周天子公开抗争的,是郑国国君郑庄公。从西周末年到东周初期,郑国国君都是周王朝的卿士,在朝中执掌重权,为周王室立过大功。郑武公去世后,卿士的职位应由郑庄公继任。郑庄公因为跟其弟弟叔段争夺权力,抽不出身前去赴任,周平王为此不满,想让虢国国君忌父接替郑庄公的职位。忌父知道郑庄公不是等闲之辈,死也不肯从命。这件事传到郑庄公的耳朵里,郑庄公恼怒万分,他匆忙赶到洛邑,故意提出要辞去卿士的职位。周平王没想到郑庄公会来这一手,反倒着了急,眼下郑国力量强大,周天子也惹不起。平王再三请庄公留任,庄公搭起了架子不答应,平王为了稳住庄公,答应让太子到郑国做人质,庄公这才顺水推舟,留在洛邑任职,平王不敢食言,派人把太子狐送到郑国去。堂堂周朝天子,竟让太子到诸侯国做人质,若是在以往,这是任何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太子狐回到洛邑,准备继位为天子。没料想太子狐在郑国抑郁过度,刚回到洛邑就死了。郑庄公操办起继位之事,又立太子狐的儿子为天子。新天子周桓王不甘被郑庄公操纵,继位后对郑庄公说:“你是先王的大臣,我怎么敢任用您啊。”言下之意是想免除郑庄公的卿士地位。郑庄公听了就来火,随即返回郑国。这么一来,周天子跟郑国国君的仇恨更深。郑庄公回到郑都,郑国的臣子非常气愤,都说周桓王忘恩负义,赶走了扶持他上台的老臣。有的人主张立即发兵,教训教训这位乳臭未干的新天子。有一个叫祭足的大臣反对攻打周天子,认为这样做会招致其他诸侯国的反对。他建议在边境一带故意滋事,看周恒王如何处置。祭足出了个主意,借口郑国遇到灾荒,缺乏粮食,到边境上周朝一侧抢割麦子,要是有人阻拦,就说前来借点粮食,日后若是周桓王查问这事,就说天子不体恤下民。郑庄公觉得祭足的主意不错,决定按他的计谋行事。祭足立即行动,第二天就带着几千名士兵来到温邑(今河南温县)。祭足不阴不阳地对温大夫说:“敝国遇上了灾荒,粮食不够吃,今日特地前来,向你借点粮。”温大夫不买他的账,语气生硬地说:“没有天子的命令,不能开仓借粮。”祭足哈哈一笑:“谁要你开仓了!麦子已经成熟,我们自己动手割,不劳大夫费心。”说完将手一挥,几千名士兵散入麦田,不消半天就把麦地里的麦子割光。温大夫敢怒不敢言,眼睁睁地看着郑军将麦子运了回去。温大夫将郑军抢粮的事上报周桓王,周桓王闻报怒火中烧:郑庄公胆大包天,竟然欺侮到周天子头上来了!周桓王年少气盛,打算兴兵向郑国问罪。周公黑肩老成持重,知道这是郑庄公故意找茬儿,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好。他连忙对周桓王说:“这种小事郑伯未必知道,不必为此大动干戈。”给黑肩这么一说,周桓王只得作罢。到了秋天,郑军又来生事,郑军到成周一带抢收谷子,成周的谷子几乎被他们抢夺一空。成周守将连忙将这事上奏朝廷,还是周公黑肩劝周桓王权当不知。公元前719年,宋殇公联合了陈、蔡、卫攻郑。四国军队敌不过强大的郑军,只得无功而返。郑庄公想报此大仇,攻打领头的宋国,但宋国国君的爵位高,连周天子对他也尊重,郑庄公不敢轻易下手。郑庄公听从了祭足的意见:先去朝见周天子,然后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去攻宋,这样就能堵住其他诸侯的嘴。郑庄公去朝见周桓王,血气方刚的周桓王一点儿没给他面子,一见面就没有好声气地故意问道:“今年郑国的收成如何?”郑庄公强压住心中的不快,毕恭毕敬地答道:“托天子洪福,今年收成不错。”周桓王“哼”了一声,挖苦郑庄公道:“这下可好了,温邑的麦子,成周的谷子,今年我能自己吃了!”郑庄公憋了一肚子的气,随即向周桓公告辞。按过去的老规矩,诸侯前来朝见,天子要设宴招待,临行时天子要赠送礼品。周桓王既没有设宴款待,也没有赠送礼品,只是派人送去十车粮食,捎话给郑庄公:“这些粮食给你带回去,留到荒年的时候再吃。”郑庄公气得直瞪眼,将周桓王恨入骨髓。周公黑肩知道事情不妙,连忙亲自送了两车丝绸给郑庄公。送走了周公黑肩,祭足兴高采烈地对庄公说:“哎呀呀,这下子可好啦!”他见庄公有点儿莫名其妙,接着说:“我们将这些绸缎盖在粮食上面,看到的人一定会以为车子上全是天子赐予的绸缎,我们再派人散布流言,就说宋国国君一直不来朝觐,简直是目无天子,天子命令我们去讨伐宋国。”郑庄公连声夸赞祭足足智多谋,决定按照祭足的计谋办事。公元前714年,郑国联合鲁国、齐国伐宋。宋军被打得大败,宋国太宰华督杀了宋殇公。郑庄公俨然以老大自居,一手扶持了宋庄公继位。周桓王见郑庄公心怀叵测,大有称霸之势,下令免去郑庄公卿士的职务,想借此煞煞他的威风。郑庄公更加痛恨周桓王,再也不到洛邑去朝觐。周桓王以此为借口,征调了蔡、陈、卫三国军队向郑兴师问罪。郑庄公可不是软蛋,立即调集军队准备应战。两军在缟葛相遇,双方立即摆好阵势。诸侯竟敢跟天子对阵,这岂不是反了!周桓王气炸了肺,亲自领兵向郑军冲杀过去,他只以为天子亲征,郑军便会不战而退。哪知郑军根本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呐喊着冲了上来,蔡、陈、卫三国军队不是郑军的对手,纷纷败下了阵。周桓王见己方阵脚已乱,连忙下令退兵。郑军奋力追杀,直杀得三国军队狼狈而逃。郑将祝聃见周桓王还在指挥大军撤退,扯起硬弓便向周桓王射去,只听“啊”地一声,周桓王左肩中箭摇摇欲坠。祝聃正打算驱赶战车捉拿周桓王,后面传来收兵的鸣金声。祝聃只得命令御者掉转马头,驾着战车返回。祝聃回营后忙问庄公这是怎么回事,郑庄公道出了自己的心思:“与桓王作战已属无奈,抓住了桓王更是没法处置,不如放他回去,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好欺的就行。”仗是打过了,郑庄公还要给周桓王一些颜面。他派祭足送去一些慰劳品,并向桓王请罪。桓王正愁没办法下台,祭足来请罪正好是个台阶,他还装模作样赦了庄公之罪,然后灰溜溜地领兵返回。这一仗击垮了周天子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周天子再也没法发号施令。从此以后诸侯之间的争斗日趋激烈,力量强大的诸侯国争相夺取霸权。周天子的力量一天天削弱,无力控制天下的局势。相关链接〔1〕成周:周朝把参加武庚叛乱的商顽民强制迁徙到洛水北岸,命令他们兴建一座成周城(今洛阳东30里),成周是周人控制东方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枢纽。〔2〕宋国曾经是西周初年商朝遗臣微子启的封地,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宋国国君的爵位为公。曹刿主动请战既克,公问其(曹刿)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发生了纠纷。当时的齐桓公刚刚即位,很想建立一番霸业,于是先下手为强,命令齐军一直打到鲁国的长勺(今山东莱芜附近)。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他很关心国家兴亡,听说齐军大兵压境,十分着急,就挺身而出,决心为国家出力。有人劝他说:“曹刿啊,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当官的去解决,你不过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何必操这份心呢!”曹刿说:“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一定去见见国君,把我的打算说一说。”鲁庄公见齐军已经打了进来,马上准备出兵迎战。听说有人来献策,立刻召见。曹刿见了鲁庄公,便问:“齐国的大军已经打来了,听说您准备抵抗,您靠什么来战胜齐军呢?”鲁庄公回答说:“我有大家的支持。平时好吃好穿的,我常常把它分给臣下,从来不敢一个人享受,别人感谢我,当然就会支持我啦!”曹刿说:“这不过是小恩小惠,而且只是您身边少数人能够得到,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得到您的好处,百姓是不会为您去卖命的。”鲁庄公又说:“我祭祀神灵的时候,总是诚心诚意,该供奉什么就供奉什么,该供奉多少就供奉多少,从来不敢弄虚作假,神灵会保佑我打胜仗的。”曹刿摇了摇头说:“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神灵不会为这个就保佑您打胜仗的。说点实在的吧。”鲁庄公接着又说:“老百姓来打官司,我虽然不敢保证一件件都过问,但凡是我处理的案件,我尽量做得公平合理。”曹刿高兴地说:“这还差不多。能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就能得到民心,凭这点是能够打胜仗的。”鲁庄公不了解曹刿,不知他有什么真本事,就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战胜齐军呢?”曹刿笑着说:“打仗这件事,需要随机应变,哪里有固定的方法呢?请您让我坐上车,到战场上见机行事吧!”鲁庄公听曹刿说得十分有理,便带着他乘上兵车,奔赴长勺。长勺战场上,齐鲁两军严阵以待。齐国的鲍叔牙,因为曾经打败过鲁军,所以这次根本不把鲁军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鲁庄公听到齐军鼓声震天,沉不住气了,也要下令擂鼓冲锋。曹刿赶忙拦住道:“且慢!”随后便请鲁庄公传下命令:“有吵嚷叫喊、随意行动、不听指挥的,一律处死!”这时候,齐军随着鼓声冲了过来,鲁军却纹丝不动。齐军见无隙可乘,只好退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鼓声又起,鲍叔牙催着士兵再次冲锋。鲁军还是不动。齐军只好又退了回去。这样连冲了两次,不见鲁军出动,鲍叔牙更得意了,对手下的人说:“鲁军怕是吓破胆了,不敢出战.我们再冲一次,他们准垮无疑。”说着就又传令擂鼓。这时候,眼看着齐军逼到鲁军的阵前了,鲁军士兵憋足了劲,要决一死战。曹刿手提宝剑,向北指道:“打败齐军,在此一举!”随后立即请鲁庄公下令擂鼓冲锋。再说齐军连冲了两次,见鲁军不还手,都以为这第三次冲锋还跟过去一样,所以一个个拖着戈矛,扛着刀枪,无精打采地跑了过来,全没把鲁军放在心上。不料,这时候鲁军阵营中鼓声大作。鲁兵如猛虎下山般冲了过来,刀劈箭射,直杀得齐军七零八落,狼狈而逃。鲁庄公马上下令追击,曹刿连忙拦住说:“先别忙,让我看看再说。”他跳下兵车察看了地面,又登上兵车瞭望了前方,过一会才说:“可以追击!”鲁庄公指挥鲁军,直追了三十多里,缴获了齐军的许多车马和兵器,凯旋而归。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可不明白,他问曹刿:“齐军前两次擂鼓,你不让我军迎战,他们第三次擂鼓,你才还击,这是为什么?”曹刿回答说:“打仗最要紧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会胜利,士气衰落,就要失败。擂鼓是为鼓舞士气的。擂第一次鼓,士气最旺盛,擂第二次鼓,士气开始下降,等到擂第三次鼓,就没有多少士气了。我不急着擂鼓,就是为了让士兵保持旺盛的士气,等他们三鼓一过,齐军土气最低落的时候,我们一鼓作气地攻过去,他们还能不败吗?”鲁庄公又问:“齐军大败而逃,你又为什么不让马上追击呢?”曹刿说:“齐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大国,打起仗来又一向诡计多端,我担心他们的败退有假,设下埋伏,所以不敢仓促追击。等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东倒西歪,判定他们确实是狼狈逃窜,这才请您下令追击。”鲁庄公听了曹刿这一番议论,十分佩服,称赞道:“您真是精通战事的将军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是很高明的。他认为要打赢一场战争,必须拥有民心,他在战前对庄公的询问,其实是一个民心测评。在作战时他还善于鼓己方士气,泄敌方威风,可见他还很懂心理学呢。相关链接〔1〕齐国和鲁国:齐国是周初姜尚的封地,位于今山东中东部,建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旧临淄北)。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位于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齐鲁两国国境接壤。〔2〕鲁座公:公元前695-前662年在位,鲁桓公之子。公元前684年,在长勺大败齐军,公元前681双方和好,会盟于柯(今山东阳谷)。公元前648年,与齐、宋等国国君会盟于宋之幽,承认齐桓公的霸业。齐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误中山戎人的计策,焉陷“旱海”,几乎全军覆没。幸亏管仲想到老马可以认得归途,才使大军顺利退出。后世也因此而留下了“老马识途”这一成语。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齐桓公称霸的雄心没有改变,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觉得这是一个展示大国之威的机会,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公元前663年,齐桓公亲自率领大军,和管仲一起到了燕国。这时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山戎十分狡猾,他们把齐军引进了一个叫旱海的地方,其实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齐军到了这里,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这才发现上了当。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慢条斯理地在前面走,齐军就在后面跟着,没想到真的出了旱海。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了山戎,就把山戎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全送给燕国。燕庄公说:“那怎么行呢?您帮我赶走敌人,保全国土,我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么还能要土地呢?”齐桓公说:“您不要推辞了,北部边疆十分重要,您守住边疆,不让外敌来犯,我们都受益啊。再说,齐国离这里这么远,怎么管理得了呢?”燕庄公听了这话,对齐桓公更加敬重。后来,邢国也遭到另一个部落狄人的侵犯。齐桓公又带着人马去赶跑了狄人,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接着,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就因为这几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国,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要跟齐国比个高低。

编辑推荐

编者在每一篇故事前插入了简评,或诗词,使《上下五千年(套装上下册)》的知识含量最大化;大量精美的图片,使《上下五千年(套装上下册)》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衷心地希望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纳古今历史于一体,融诸朝故事为一家。成祖训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藩北平。王貌奇伟,美髭髯。智能有大力,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述,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谙王以柆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求王棣,俗以牵引燕。于是造讦四起,湘、代、齐、岷错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五千年,一个漫长得难以想象的时间概念。在华夏大地上,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留下了数不清的人类文明瑰宝,顺着历史文献所铺就的道路,一起回到中华文明的起始点,沿着那璀璨的光华,一路走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上下五千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给我同学买的,她是个历史白痴。这本还不错的,有插图什么的,不至于太枯燥。不过不能珍藏啦,书太厚,装订的不牢,容易变成一块一块的
  •   是挺好的一本书.只可惜,买回第二天,书内厚厚的纸张就开始脱落.相当扫兴.
  •   看过很多版本的《上下五千年》,这一版还不错,但装订有点失误,有一页插图装订反了,幸好不影响阅读,也就这样吧。总体,还不错。
  •   下册有缺页现象,总体可以!
  •   内容很不错,纸质就一般了
  •   版本不错,算比较详细的。
  •   书印刷精美,内容很合适小学生读。
  •   儿子花了两天就读完了,还跟我讨论!!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很清晰~一个一个朝代 一个一个的故事是一套很好的枕头书
  •   纸张,排版都一般,我本来是送给一个朋友的小孩的。结果拿到手发觉太深了,朋友说自己看了。还是我小时候读的曹国璋的那套很好!
  •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详细的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万千年来的辛酸历程,生动的描述了千年故国的风韵神话,是值得我们一读的书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