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

出版时间:2004-08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作者:卡尔·威特  页数:282  字数:200000  译者:刘恒新  
Tag标签:无  

前言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种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课,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惟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现在我们将全书翻译过来,以满足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们了解这本奇书的愿望。因为原文长达一千多页,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与主题扯得太远的枯燥议论,又写得杂乱无章,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原书中一些无关紧要之处删除,缩减了篇幅,分出章节,加上标题,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之中把握住原书的脉络,从而更容易理解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给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据说是美国的惟一珍本。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看到这样的介绍,哪个父母不会动心呢?因此,在这个暑期的图书市场上,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让痴呆儿变成著名天才的书,创造了一个教育理论图书的出版奇迹。

作者简介

作者:(德)威特 译者:刘恒新

书籍目录

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第1章 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第2章 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第3章 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第4章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第5章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第6章 千万不要小看他第7章 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第8章 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第9章 我时刻注意夸奖儿子的妙处第10章 在培养儿子的善行上下功夫第11章 我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第12章 我如何防止儿子“自满”第13章 我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第14章 教儿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第15章 我教儿子与人相处第16章 我的教育理想第17章 比任何一个儿童都要幸福献给我的朋友们(后记)

章节摘录

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                   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躁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  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许多父母已经按书中的方法培养了数百个中国早慧儿童……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里的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  现在我们将全书翻译过来,以满足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们了解这本奇书的愿望。因为原文长达一千多页,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与主题扯得太远的枯燥议论,又写得杂乱无章,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原书中一些无关紧要之处删除,缩减了篇幅,分出章节,加上标题,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之中把握住原书的脉胳,从而更容易理解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  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给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后记

卡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作为父亲非常骄傲,但我更高兴的是我的教育学说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纯粹是异想天开。大家也许认为,这本书是作为教育家的参考资料而写的。其实不然,因为教育家们敌视我,所以为他们写参考资料是无用的。不,我这本书就是为你们写的,为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人写的。我想让大家知道,除了时下流行的教育方式,还有其他更为有效的方法。我一向认为,如果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我的儿子能有今天,都是我教育的结果,我知道人们不停怪罪其他教育家为什么不把孩子也教育成像卡尔那样的人,这种怪罪是不合理的。我想尽量阐明这种看法为什么不合理,可是无济于事。因为教育家被说成无能的原因在我,教育家们敌视我也是不奇怪的。看过全文的人会了解本书的内容就在于说明一点: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多么优秀的教育家认真进行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从这一点来讲,我并不是他们的敌人。尽管如此,愿意认可我的教育学说的人依然很多。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毕竟还有人是我的知音,裴斯泰洛齐是人们当中第一个承认我的教育法的人。当人们还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我的教育法时,他立即就鼓励我说:“你的教育法必定成功!”最近他又劝我公开我的教育法,还有巴黎大学的朱利安教授也这样劝我。在此,顺便把裴斯泰洛齐先生给我的信公开如下:“我曾记得14年前,在布夫塞同你谈过教育问题。当时,你说你要用你的特别教育法非常有效地去教育你的孩子。而在14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你儿子受到的教育效果比你预想的还要好。但是,不了解情况的人也可能怀疑这是你教育的结果,或许认为这是你儿子的天赋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你详细发表你的教育法,证明用你的教育方法会使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好处。这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请你务必考虑。”你的最卑微的仆人和朋友——裴斯泰洛齐1814年9月4日于伊凡尔顿我就是在他们的再三劝说下,把本书公之于众的。所以,这本书我要首先献给我的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此外,我还要感谢所有曾给予过我们父子帮助的人士,劳斯特博士、居恩博士、莱比锡的好心市民们、杰罗姆国王陛下、布朗斯维克公爵、肯布里基公爵等等,感谢他们无私的善意帮助,我也将这本书献给他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名家点评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美)塞德兹(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日)木村久一(日本儿童早期教育创始人)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中)陶行知(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编辑推荐

  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本出自19世纪一个睿智乡村牧师之手的教育史上的奇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你也可以将你的孩子造就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  这本书是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球的教育经典!中国大陆销售已超过2,000,000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单中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兹、剑桥大学教授苏奥雷斯、爱丁堡大学教授贝洛夫联合推荐!在德国、英国、日本都曾引起极大关注!它一直倍受各界教育专家的充分赞誉!它培养了塞德兹、威纳·巴尔等无数天才!它理应为你所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卡尔·威特的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6条)

 
 

  •   怀孕之前经人推荐购买的,和0岁方案的理念一致,对我的影响很大,基本上,我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基于这些理念,如今,孩子酷爱阅读...
  •   看过这本书,才知道自己浪费了孩子多少时间。孩子从呱呱落地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教育了。
  •   其实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是他教育小孩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学习他教育小孩的态度。
  •   养小孩之前看看,可以对养小孩产生点兴趣哈,期待拿自己的小孩来做实验
  •   书中有不少指导思想是很不错的。有一些故事实例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但是有些可能说故事说过了一点。自己甄别着看吧。我个人觉得不错。虽然已经被充分论证是伪书,而且是有N个类似版本的伪书。这件事比较扯。还有更扯的,正版书在卓越完全断货<早期教育和天才> 作者:(日)木村久一出版社,河北让我非常疑惑不解!!!!
  •   看到卓越上那么多的好评,才决定购买本书,并认真阅读的。不过,看后的收获并不大,上网查查,才发现这是一本伪书,郁闷!其实,这本书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有些抄来的段落还是不错的),但是整本书就一个字“乱”,抄袭者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幸已经买了本书,建议还是出略地看一下,有些可取的方法。附:[光明日报]伪造译著竟成畅销书 赵宇清几本写于一两百年前的老书《早期教育和天才》及《卡尔?威特的教育》等,因被《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的作者在书中向读者推荐,居然返老还童,在大陆和港台都重新火了起来。不过,大获其利的不是辛辛苦苦的翻译者和合法的版权所有者,而是一群非法剽窃者。如果剽窃者只是侵权,笔者也懒得管这号闲事。但正在热销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不仅假冒译著,还胡乱篡改历史,近来更连出“续篇”和“增订本”来重复谎言。笔者为剽窃者行骗无阻的局面深感悲哀,故一举螳臂,试挡骗子的车轮,希望可少些读者被骗。 跟风素质教育是假,追逐利润是真自从《哈佛女孩刘亦婷》显露出超级畅销的发行势头,中国便掀起了强劲的素质教育图书出版潮。嗅觉灵敏的书商们兵分三路,迅速跟风,但收获却大不相同。一路是直接仿造,书商们竞生 “男孩、女孩”,但很快遭到媒体围攻,估计战果一般。另一路是故意唱反调,或板着脸说不,或憋出几声“平庸而快乐”的傻笑,无奈老师和家长不肯认同,战果也不如人意。还有一路是大胆剽窃,剽窃的对象主要是《哈佛女孩刘亦婷》中盛赞的《早期教育和天才》。这路跟风者个个都只赚钱,没挨骂,再次映证了让守法经营者心理失衡的话:撑死胆大的!剽窃者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基本都是改头换面加“注水”。如《哈佛天才》、《哈佛才子》、《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哈佛等等等等。约有七八本《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版书,都是把该书内容重新编排一下,再拼装点其他内容,就把别人的奶酪“动”到了自己碗里。如此明显的抄袭很容易取证,把被剽的书和行剽的书对照一下就行了。奇怪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译者及出版商(河北人民出版社)对此一直未做反应,不知是版权归属不明晰还是另有苦衷?便宜了这群侵权者至今未受任何处罚。眼瞅着只有利润没有风险,剽窃者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较晚跟进的《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其主打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便“创造性”地剽窃了几本早期教育著作,并“勇敢”地署名为“[德]卡尔?威特/著 刘恒新/译”。也不怕人追问:此书原著是稀世文物,全世界仅存几本,美国仅有的一本在哈佛,你是怎么搞到的?可悲的是,最无耻的剽窃者却成了跟风大军中的最大赢家。据中国出版界最重视的 “开卷图书2002年8月全国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统计,假《卡尔?威特的教育》2001年6月出笼后,已连续14月高居该榜前5—20名。见《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9月19日第7版。以该报同年9月17日第10版对四川少儿出版社的一则报道来推测,该社早已下榜的《赏识你的孩子》都销出了30万册,这本月月上榜仍在热销的假《卡尔?威特的教育》,保守的估计销量也多达三四十万册。怪不得这些日子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出了“续篇”又出“增订本”呢,感情是骗了几十万读者都没人吭气,偷来的锣鼓也敢使劲打了!随意篡改历史 彰显造假证据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对1818年的原著极不尊重,随心所欲地篡改历史,张冠李戴,欺骗读者,没有一点心理障碍。比如说,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在第28页拼凑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盗用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后半部介绍的斯特娜夫人教养女儿的事,其资料来源于1914年写作的《斯特娜的自然教育》。造假者也许想说是斯特娜抄袭了老卡尔,但心理学发展史可以轻易证明这种假设无法成立。略知心理学史的人都知道,最早发现“刺激→反射”脑功能的科学家是俄国的谢切诺夫(1829~1905),他划时代的科研成果《脑的反射》出版于1863年。老卡尔在1818写书的时候谢切诺夫还没出生,怎么可能用几十年后的科学发现来总结他的育儿经?而斯特娜的女儿出生之前,巴甫洛夫已进一步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并在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特娜才具备谈论大脑功能的历史前提。《哈佛女孩》的作者也说是向斯特娜学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 阅读更多 ›
  •   虽然现在才知道是伪书,不过内容也有借鉴意义,自己鉴别取舍吧。
  •   看到卓越上那么多的好评,才决定购买本书,并认真阅读的。不过,看后的收获并不大,上网查查,才发现这是一本伪书,郁闷!其实,这本书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有些抄来的段落还是不错的),但是整本书就一个字“乱”,抄袭者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幸已经买了本书,建议还是出略地看一下,有些可取的方法。附:[光明日报]伪造译著竟成畅销书 赵宇清 几本写于一两百年前的老书《早期教育和天才》及《卡尔·威特的教育》等,因被《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的作者在书中向读者推荐,居然返老还童,在大陆和港台都重新火了起来。不过,大获其利的不是辛辛苦苦的翻译者和合法的版权所有者,而是一群非法剽窃者。如果剽窃者只是侵权,笔者也懒得管这号闲事。但正在热销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不仅假冒译著,还胡乱篡改历史,近来更连出“续篇”和“增订本”来重复谎言。笔者为剽窃者行骗无阻的局面深感悲哀,故一举螳臂,试挡骗子的车轮,希望可少些读者被骗。 跟风素质教育是假,追逐利润是真自从《哈佛女孩刘亦婷》显露出超级畅销的发行势头,中国便掀起了强劲的素质教育图书出版潮。嗅觉灵敏的书商们兵分三路,迅速跟风,但收获却大不相同。一路是直接仿造,书商们竞生 “男孩、女孩”,但很快遭到媒体围攻,估计战果一般...。另一路是故意唱反调,或板着脸说不,或憋出几声“平庸而快乐”的傻笑,无奈老师和家长不肯认同,战果也不如人意。还有一路是大胆剽窃,剽窃的对象主要是《哈佛女孩刘亦婷》中盛赞的《早期教育和天才》。这路跟风者个个都只赚钱,没挨骂,再次映证了让守法经营者心理失衡的话:撑死胆大的!剽窃者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基本都是改头换面加“注水”。如《哈佛天才》、《哈佛才子》、《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哈佛等等等等。约有七八本《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版书,都是把该书内容重新编排一下,再拼装点其他内容,就把别人的奶酪“动”到了自己碗里。如此明显的抄袭很容易取证,把被剽的书和行剽的书对照一下就行了。奇怪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译者及出版商(河北人民出版社)对此一直未做反应,不知是版权归属不明晰还是另有苦衷?便宜了这群侵权者至今未受任何处罚。眼瞅着只有利润没有风险,剽窃者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较晚跟进的《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其主打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便“创造性”地剽窃了几本早期教育著作,并“勇敢”地署名为“[德]卡尔·威特/著 刘恒新/译”。也不怕人追问:此书原著是稀世文物,全世界仅存几本,美国仅有的一本在哈佛,你是怎么搞到的?可悲的是,最无耻的剽窃者却成了跟风大军中的最大赢家。据中国出版界最重视的 “开卷图书2002年8月全国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统计,假《卡尔·威特的教育》2001年6月出笼后,已连续14月高居该榜前5—20名。见《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9月19日第7版。以该报同年9月17日第10版对四川少儿出版社的一则报道来推测,该社早已下榜的《赏识你的孩子》都销出了30万册,这本月月上榜仍在热销的假《卡尔·威特的教育》,保守的估计销量也多达三四十万册。怪不得这些日子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出了“续篇”又出“增订本”呢,感情是骗了几十万读者都没人吭气,偷来的锣鼓也敢使劲打了!随意篡改历史 彰显造假证据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对1818年的原著极不尊重,随心所欲地篡改历史,张冠李戴,欺骗读者,没有一点心理障碍。比如说,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在第28页拼凑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盗用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后半部介绍的斯特娜夫人教养女儿的事,其资料来源于1914年写作的《斯特娜的自然教育》。造假者也许想说是斯特娜抄袭了老卡尔,但心理学发展史可以轻易证明这种假设无法成立。略知心理学史的人都知道,最早发现“刺激→反射”脑功能的科学家是俄国的谢切诺夫(1829~1905),他划时代的科研成果《脑的反射》出版于1863年。老卡尔在1818写书的时候谢切诺夫还没出生,怎么可能用几十年后的科学发现来总结他的育儿经?而斯特娜的女儿出生之前,巴甫洛夫已进一步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并在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特娜才具备谈论大脑功能的历史前提。《哈佛女孩》的作者也说是向斯特娜学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 阅读更多 ›
  •   面对这么多的书友说这个书是伪书,卓越怎么也不出来表个态??是默认了它是伪书呢?还是怕越描越嘿???
  •   我是从事早期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每次我都会讲威特。(当然,书里面的是他儿子,我讲的是他父亲)觉得很佩服他,因为在当时的19世纪德国是以遗传学著称的,像威特这样反其道而行的无疑会被看成怪胎。而且,威特也是从胎儿期就开始了对卡尔.威特的记录观察。所以说,天才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读过出书的人,我想也会有同感吧!
  •   我认为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看.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看,看了后知道怎么样更好的教育孩子.
  •   还算有点意思,不过里面的方法实在没有通用性,对大多数家长没有可行性。
  •   是被人推荐了,才买的,不错。
  •   质量非常不错,值得推荐。卓越的送货速度奇快,前天下的单,今天上午就送到,赞一个。
  •   真的很经典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翻译的也非常到位。虽然有些观点很偏激,但仍不失为很好的参考,强力推荐为人父母者常读。
  •   这本书写的太好了,有着科学的基础,而且涉及很多方面,很细。而且很符合我国的国情,并且是现代的国情,让我怀疑是否加入了译者的观点。老卡尔威特的文笔太好了,太流畅了。
  •   值得收藏,不断翻阅。从中不断学到新的教育灵感。受益匪浅。
  •   还没读完  但挺受启发的
  •   我先看了,很有启发,对民族的后代教育都是有很大教益的
  •   不错,对教育宝宝很有启发
  •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知道我们进行早期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读了很多边,收获也不少。但是在操作上并不一定值得借鉴。
  •   卓越怎么也卖假书
  •     在动车上草草浏览了这本大名鼎鼎的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作为一个新妈妈,阅读这类书籍我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任何理论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反思和辨别才能试着使用,否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
      
      首先,不管这本书是不是伪书,就单纯从内容而言,作者是作为牧师的老卡尔·威尔,他生了一个貌似不太聪明的儿子,但他坚信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健全优秀的人是靠后天的培养。这一点虽然有点绝对,但作者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也还是可以接受。总体来讲,我不能接受的是作者那种武断的态度,作为一个牧师,一个基督徒,作者经常提到上帝,但书中却丝毫没有表现谦卑的态度,不管对自己的妻子还是对其他朋友,都是一副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姿态,这很难给孩子一个从内而外顺服的榜样。
      
      我没有看得特别仔细,但也注意到两个细节,让我非常厌恶。第一,作者提到为了让小卡尔·威特从小适应有规则的生活,定时喂奶过后不管他怎么哭,都不理睬,甚至有一次他妈妈忍不住给他喂奶,老卡尔·威特立即抢走了奶瓶,任由孩子哭,还谴责自己妻子。这个理论一点也不陌生,就是被很多国人奉行的”不哭才抱,哭了不抱“认为哭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要挟手段,只要一日三餐喂饱,尿片换好,就决不理会孩子的哭声,殊不知,孩子的哭泣有时是一种心理上需求,是需要父母的拥抱来回应,有时甚至是通过喝奶的过程来得到满足,家长不理会,孩子的确会渐渐少哭,好像是变乖了,其实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小就伴随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和安全感的确实缺失,是很多孩子成年后的抑郁,睡眠障碍的根源。其实,作为一个信仰上帝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要用训练动物的方式来训练人,上帝造人就把一切能力放在其中,包括哭泣也是婴儿正常诉求的管道,人却生生要去改变它,这也是改变了神的道,把人摆在了神的位置。
      
      第二个细节,老卡特·威尔为了教育孩子不能轻信人,有一次很久没见孩子再次相见时,孩子跑来想大大的拥抱父亲,老卡特·威尔伸出手,却在孩子要碰到的时候缩开了,扑了个空,老卡特·威尔想通过这个事情,教育孩子不要轻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亲,并且得意洋洋的宣称,孩子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天啊!有什么比长期和自己父亲建立起来的信任轰然倒塌更残酷的事情,老卡特·威尔一边自以为是的教孩子真善美,一边残酷的摧毁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在一个孩子意志力和理解力都还不足的时候做这种事情,我认为不会让孩子成熟懂事,而是让他无所适从,让他安全感大大确失,看了有网友发的文章,说小卡尔·威特成年后变成了一个自闭懦弱的人,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
      
      另外还有其他读者提到的什么老卡特·威尔很挑剔孩子的朋友,后来干脆不要他和小伙伴玩,还认为这没什么,简直匪夷所思。总的来说,我认为家长在看待各种教育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一点,就是回归常识,违反人性的教育理论,再标新立异,再宣称有多大的效果,都要警惕,不要被神马神童,哈佛,天才,这些字眼蒙蔽了。
      
      当然,此书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里面提到的培养孩子兴趣、不厌其烦回答孩子问题,帮孩子一起探索未知,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这些都很好,很好的原因也只是因为,这些都是常识。
      
      
  •     这本书似乎是家庭教育的始祖,很多后来的育儿书籍都从中吸收了理念。
      
      老卡尔威特在当时提出了早期教育的理念,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全面培养小威特的体、才、德各方面成长,虽然现在不再是新奇不已了,但还是有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或者以为早教就是学习早一点,书背多一点,忽略了早教的本质:在儿童能快速汲取知识、技能这个强学习力模仿力的阶段,既能快乐成长,又能学到这个社会积累下的知识。
      
      老卡尔的一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也很雷人的:儿童可以没有同龄的玩伴,他只要有人好好陪伴他即可。通过洗冷水的方式,来锻炼体能……
      有一些疑问就是老卡尔本身的知识水平如何,那么多国的语言作爸爸的一定会才能教会儿子吗?
      
      
      
      
  •     推荐还行是因为书中的内容还有些许值得参考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把此书和所谓的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同看了,你就会发现什么叫拼凑杜撰的伪著。
      
      还未看完此书的时候,就觉得此书写作手法简直和小学生某类日记一样幼稚,都是采用“今天用什么方法教育了孩子,孩子从此以后再也没犯过此类错误了”这种句子来表达早期教育中的某种方法值得实施。这种书就和吸引力法则这样的书令有些人无法对它说不,甚至当成经典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经得起推敲吗,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我只会把这本书当做休闲杂志来看。
  •      这本书一度被赋予了很多传奇的色彩,前些年很火的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很推崇这本书,甚至把他形容为一本奇书,藏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而且属于秘藏,不轻易示人,照上面方法去培养都能把孩子培养为成就很高的天才。这是个亲子教育的日志,讲了一个父亲如何通过严格的教育,把出生看起来很不健康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的过程。
       现代研究一直试图去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的成长,先天后天个起到什么作用,现在比较认同折中的说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听起来很正确,但是却很粗糙,遗传起到什么作用,环境起到什么作用,两者是如何交互发生作用的?遗憾的是,现在的研究都是在一个细小的点上进行,还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将所有的研究成果包含。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核心是:后天培养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所在。老查尔在培养孩子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并且严格执行,他控制了周围所有能控制的环境,目的只有一个,保证这个孩子在严格塑造过的环境中,去发展他的天分,智慧和人格。比如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从婴儿期间,进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训练,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育方式上,避免填鸭,采用游戏方式,让孩子快乐学习。他其中有一些限制可能在我们看来会很不可思议,比如限制孩子交朋友的数量,限制孩子交朋友的对象,限制孩子和朋友玩耍的时间等。
       从结果上看,小卡尔当然是后天教育的完美产物,刚刚9岁就具备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11岁就能熟练地翻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以及希腊语的诗词和文章,而且在人格方面也表现非常健全和完美,而不是傲慢和无礼。
       在阅读中,我时常会产生一种感觉,孩子的成长与其说是后天教育的成果,不如说是家长能力的表现。老卡尔在培养孩子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育儿的智慧,付出的心血,投入的精力,是绝大多数家长所不具备的,单单就说老卡尔投入的心血,我想也是今天的大部分家长做不到的,而且,在今天,能够严格控制环境的条件已经大大受到限制,我们不可能像老卡尔那样严格限制孩子周围的环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今天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给与孩子更好地教育。亲子教育在今天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父母受限于工作等原因,不可能给予孩子完善充足的早期教育。
       老卡尔的能力和投入是小卡尔成长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讲,孩子的成长水平和家长的能力水平是成显著相关的,再按照这几个往下推论的话,一个有能力的家长才能在后天给予孩子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而这又绕回到了最初的结论,有能力的家长培养出的聪明孩子是不是也是因为他们携带了父母的“聪明基因”?
  •     翻开书心中有一个疑问,真有此人吗?合上书我想如果这个人不存在,是否意味书中所有方法被推翻?
      在任何事情上盲从都是可怕的,观察思考小心实践(求证)才是唯一正确之道。
      但不管怎样,这本书算开了一扇窗,让有些事清晰起来。
  •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来得挺有趣。前段时间眼睛一直酸痛,害怕得很,路过一所学校旁时看到有一家眼部理疗工作室,病急乱投医,办了一张年卡。小店是一名中年妇女开的,挺有理想的老板娘,理想是开创台州的儿童早教培训产业。可能是聊天时发现我喜欢看书,孩子正在成长期,就将这本书送我了。看完后再还给她,让这本好书可以一直传递下去。
       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吧,作者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名牧师,博学多才,通晓德语、拉丁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五十多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所以竭力培养,使儿子五岁多时就能有近三万的德语词汇量,在九岁时已经能应用五门语言,十二岁时发表了学术论文,十四岁时大学毕业。而且身体强健,天真活泼,品格高尚,个性坚毅,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孩子。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个天才孩子被培养的秘诀。不要理解错了,不是天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普通孩子被培养成天才孩子的过程。
       看完这本书后,感觉是这个天才儿童无法复制。卡尔的教育可操作的部分很是有限。卡尔本人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而且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知识都很精通,而且品德高尚。可以说,这是一名修炼了一辈子的牧师。是高人啊,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才可能知道如何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且也有足够的智慧知道如何才能将孩子引导到完美的路上来。他完全是以自己为模型,在铸造孩子,孩子可塑性这么强,培养出一个天才儿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好厉害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大侠都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这样说,你也许就能理解了,为人父母的我们一般都是在二、三十岁的年纪,是不太可能拥有卡尔这样高的修养和人生智慧的。所以,也就不可能培养得出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孩子。
       虽说培养天才宝贝无望,但是还是有许多教育理念值得学习,培养出杰出的孩子还是一个可以期望实现的目标的。让我回忆一下,没有太多条理,想到哪里就说哪里吧。第一,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信心,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孩子的家长。第二,平等对待孩子,不用家长的身份威逼孩子屈从,要以理服人。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在游戏中教育孩子,在游戏中灌输知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最重要的事情。第四,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多给孩子以肯定。不在外面当众批评孩子,对孩子的赞扬要具体到某件事,表扬其行为而不是宽泛的表扬。第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注意孩子品格的培养。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去做。第六,锻炼孩子的体魄。第七,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学会欣赏艺术、文学的美。第八,全面、均衡地让孩子发展,尽量让孩子完美。第九,让孩子和好孩子玩,远离有恶习的坏孩子。第十,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让自己完美,身教重于言传,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先就这么多吧。这是一本能让我们知道孩子极限在哪里的说。但是说到具体的操作,个人感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更具操作性,更容易为国人接受的好书。
       还有,我得惊叹卡尔成书的年代是1818年,是二百年前。你惊叹了吗?在两百年前的德国,科学文化、人文素养能有这样的水准,实在是可怕,可叹。卡尔12岁进大学时,德国的一座城市发邀请函,给巨额奖学金请这位天才儿童来读大学。得到国王的接见,得到社会上诸如爵士等名流的资助。可以想见,科学文化在德国是怎样的地位,教育是怎样地被重视。
      
  •     这本经典彩图版,读来也不能,本来想这本书可能会比较深,但发现这个版本的内容不是很多,也不知道其他版本的如何。
      
      卡尔威特花了很多时间与教育上,并且在小卡尔的身上进行实践,获得了成功。当然他一开始所说的理论:教育可以改变人,是正确的。但我想小卡尔这么早熟、这么优秀,还是跟他从父亲里遗传而来的坚强的意志力有关。我想卡尔最成功的点在于坚定了卡尔的信仰、培养了品格和激发了求知欲,这让小卡尔总能很好应对所有的知识和学习。
      
      从中看出卡尔威特的教育观,重视人内心素质品格的训练、教育讲究徐循渐进、讲究方法……
  •      我本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尽管现在自己还没有结婚,但是非常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里面讲到的很多方法都是非常科学的。中国古代,对于子女教育都极为严格,并且有一套固定的行为规范,不管这种教育是否科学,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确实合适的;近代以后,尤其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把中国古代传统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坏全部給扔掉了,致使现在的家长对于教育孩子不知所措,当发现孩子出现很大的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幸好,现在的父母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各方面来学习如何教育子女,在这个经济为王的时代,很多功利的东西大量涌现,致使家长迷失了方向。其实,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老祖宗,他们的教育方法还是很科学的。当然,这本书讲的更具体,是从术的层面而非道的层面来讲子女教育,所以,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更容易操作。
       教育孩子的本身,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是比较晚的了,当从年轻时,在我们没有成为父母时就开始自我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当自己的行为、品德、学识等各方面都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教育出优秀的子女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这是一部关于孩子教育的书。因为我的孩子才一岁,所以很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但是,我给这本书以“较差”的评价。
      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它不适合我,不适合现在的中国父母们。
      这本书很老,距今200年,横跨3个世纪。早在工业革命时代,这本书确实会给“天赋”论教育时代以巨大的冲击。然而,200年后,的今天,这种观念早就置于我们的观念中。对我们的教育不大。
      这是一部外国书,产生于德国。我不讨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因为读这本书就是体会西方教育理念的。我想说的是,地理环境不同,历史进程不同。比如说,从小教授孩子外语,到各国去旅行等等。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者现在西方人来说,没有必要学习拉丁文,因为大学教育早已采用本国语言了。出国旅行,对于签证较难的中国人来说更是不可行。
      现在的中文译本,是由英语翻译过来的,经过转译,其语言和行文都已发生变化,能否体会作者的真实意思,我表示怀疑。
      无论如何,本书是一部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里程碑式的书。对于理解现在教育的发源,还是可以参考的。如果是一位急功近利的家长,建议先不要读了。
  •     这本书是教育技巧和思想的集合。主要侧重智力教育,兼顾自律、与人合作和心理健康。
      
      智力教育主要是围绕着从兴趣出发,广泛地进行阅读与识字、外语、数学、音乐、美术、动植物学、天文地理,甚至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游历全国,参观各种博物馆。(是不是应该听音乐会,看话剧等?)增长见闻。 所有教育的核心是引发兴趣,引发问题,自己探索答案。
      
      0. 刺激,各种丰富的感官刺激,并且有计划
      1. 兴趣与自发学习:兴趣,引发问题,自发探究,动脑筋,探索世界。
      2. 成人的全面提供条件,充分的诱导
      3. 一定杜绝填鸭式的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律,合作和心理健康等。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一生。
      
      所谓卡尔威特教育,就是贵族教育:见多识广,探索研究,琴棋书画,自律自尊。
  •     我一直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要不断跟踪受教育者的状态、不断评估教育的效果、不断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并且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言以蔽之,教育者必须有一颗自省之心,时刻铭记“我的做法可能是错的”。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是个合格的教育者。
      
      而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且不管它是不是伪作吧,通篇充斥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随处都是论点与断言,却找不到足够支撑论点的论据和论证。这种书,没人能干涉您拿它给自己洗脑,但如果真的参照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只能说,孩子是无辜的。
      
      现在这个时代,快餐书太多,其中许多都是极其有害的书,就像这一本,读着可能会比较轻松,但实际上毫无正面的效果。如果真正爱护自己的孩子,请去花些心思,读一些正经的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譬如皮亚杰、譬如蒙特梭利。(虽然后者的理论我也不是全盘赞同)
      
      救救孩子。
  •     此书侧重于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不是育儿指南哦!本书的地位在早教领域不用再说了吧。
      
      摘要:
      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对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   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许多父母已经按书中的方法培养了数百个中国早慧儿童……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里的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之所以被如此推崇,正是因为它适用于普通家庭,只要理解其教育智慧,对孩子早期教育投入足够的关注,普通家庭也完全可以培养出杰出、优秀的天才孩子。我们相信,中国的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能够借鉴其经验,让子女像刘亦婷一般快乐成才,但真正理解、活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当下社会现状,及早为子女规划一条明确的早教路线。   肖川和唐玉光–两位来自中国顶尖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者,就认为鉴于此书的理论和方法成型较早,在阅读中,家长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国情进行具体分析,充分把握,才能让子女最好地获益。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两位教授欣然为这本早教奇书撰写导读,并结合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原书进行良好补充(包括添加了许多实用的早教方法),便于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把握原书的脉胳,更容易理解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从而活学活用。   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对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     这是一本传奇,确实让我惊讶,早教先行者的伟大。
      这是一本伪译,就像周星驰《功夫》里的《如来神掌》武林秘笈,不真但真的给予了我很多。
  •     第一次看这本书,当时十分惊讶,甚至相见恨晚
      
      后来,在网上搜到信息,成年后的卡尔过得并不如意,性情沉闷,生活无乐趣。
      而其父的教育方法在德国本土居然是遭到批评。
      
      但是不得不说,其中的一些方法仍然是值得借鉴的:
      如:
       通过游戏学习,通过旅行认识世界,善良教育等。
      
      
      
      
      
  •     老卡尔的教育方法相当经典,值得一读,更可借鉴。我欣赏这本书,但并不是一定要将我的孩子培养得像小卡尔一样出色,我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其实老卡尔自己本人就是一个知识渊博、个人素质杰出的人。本着自我教育的初衷,我来向老卡尔取经,希望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摆正自己的位置,适时适度地帮助他们,和孩子们共同进步。
  •     看过许多关于早期教育的书籍,老卡尔的这本育子书无疑是我看过认为相当不错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是要靠我们引导的,做父母的我们有必要为他提供寓教于乐的舞台,向他展示我们所知道的大千世界。从人格、为人处世、意志力、学科教育等等方便来培养,才能最终造就一个完美健康的人。    我不要求我的孩子会成为卡尔那样的天才,我只希望能给予他尽可能的视野,让他领悟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放手让他独立自强,让他懂得爱与尊敬,最重要的,是希望他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度过他的生命旅程。
  •     卡尔威特---说人话的教育
      这是我的整理版17万字,
      http://www.qidian.com/Book/19014.aspx
      
        由于这部非小说的著作篇幅过长
        我特在此作些简短评语
        这部教育著作应用在自己身上才是更重要的
        作不了一个杰出全面完善的人又怎能妄求成为一个杰出全面完善子女的父母
        麻木的求知欲是可以被唤醒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教育书籍
        以后三十年是天才的时代,是英才辈出的时代
        因为他们父母时代的开拓与眼界筑造了坚实的根基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本书,只有“实用”二字可以,没有什么比真正能用来得珍贵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
        此书成书于1818年,是一位叫卡尔威特的德国牧师在52岁生第二子(首子夭折)后用十多年的家庭的早期教育实践写就记录下的。(他的儿子与他同名)卡尔威特牧师信奉早期教育,并且他也做得很好
        我的父母在结婚之前没有看过这本书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他们都是农村出来的,那时真没什么书,更别提这种外国的教育著作)
        这家伙老来得子,操心操得太厉害,我看到第十章时也有些忍不住想骂骂他了。
        另一本更早期的英国人写的《教育漫话》也很经典,不过还没在网上找到,我再到书店看看,还有听说有本小卡尔写的续篇,但又有人说是伪作,还有人说《卡尔威特的教育》也是伪作,不过我实在看不出来,此书我受益非浅,伪不伪已经不重要了。
        我收回刚才的评价,他真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人。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
        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感也极为重要。每个孩子都需要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经常给孩子一些增强自信心的机会,允许孩子选择他自己为成功而奋斗的领域。父母应该避免不断地替孩子做决定。
        我非常注意让儿子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喜悦。因为当一个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时,他会感到无比喜悦,有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发现孩子的独特点,经常给予真诚的表扬,有助于他保持自尊。)(摘录)
        
      
       我现在能肯定这不是伪作,伪作的水平不可能这么完美,完美到让人臣服,让人喜悦,让人满足,让人幸福。
        孩子的想象力必须受到保护,除了危险的事要制止外,其它时候都要予以支持和鼓励。如果你以大人的规矩经验去限制和束缚子女的话,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想象之后的行动就会夭折。并且子女这时会逐渐丧失对许多事物的主动性,特别是父母让干的事。更会丧失了责任心,因为什么事都要听父母的,他活着到底是为谁活,要责任心有什么用,“又不是为我自己干的”,“这又不是我的东西,我干吗要心疼”,“这又不是我的事,我干吗要……”
        这些父母为祸不浅。
        拥有失败的家庭教育的人,读到这本书是一种幸福。
        而做父母之前读到它是一种上天的恩赐。
        卡尔举的每一个例子都是那么恰当和有效。
        卡尔对小卡尔有平等的交流,把他当一个有智慧的独立的人来看待。
        这本书每一章节都深入浅出,毫无高深莫测的时候,卡尔的用心可见。这是一部真诚的写给自己与家人的书。你几乎能在每一句话中都感受到他的真诚。
        卡尔威特牧师是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人。
        他写这部书一定从小卡尔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她是那么的完美和全面。
        简朴不是吝啬,简朴是物尽其用,简朴是创造生活。
        简朴不是不要新的东西,而是珍惜已经拥有的。
        满足感是简朴的根本所在。“觉得足够就是足够了”
        简朴给人带来自由,而不是束缚。
        想要真正读懂这本书,必须先以孩子的角度来读。否则许多时候你未必能读下去。
        劳动能让孩子感到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并且能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
        
      
       (有人来访的时候,我也不会放下对儿子的辅导,我吩咐家人:“请让他稍候片刻。”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儿子在学习时养成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在学习上都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我时常教育卡尔,认准一件事后就要尽全力去努力,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句也送给我自己,我能学会绘画,我能学会书法,我能学会乐器,我能学会医术,我能学会武术,我能学会厨艺,我能学会外语,我能学会雕刻,我能学会物理,我能学会化学,我能学会摄像,我能学会一切我想学的事物,我能学会永不休止地完善自己,我能学会。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仅自己不过多地表扬他,同时也决不让别人表扬他。
        每当别人要表扬卡尔时,我就会把儿子支出屋子不让他听。对那些常常不听忠告仍一味夸赞儿子的人,就谢绝他们到家里来。为此,我甚至被人视为不通人情,是一个老顽固。但是,为了杜绝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我对别人的议论不会去计较的。
        卡尔也会做错事。每当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总是使用“不准这样”、“不要这样”、“不行”这些消极的、否定的词语,因为这些语言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增加他的消极情绪。我总是用积极的、肯定性的语言,给儿子以明确的行为指导,增加他的积极情绪。以我的经验,这样做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许儿子在我这里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这样做”,“努力去做”这些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吧。
        在卡尔犯错误时,我总以最简单的方式让他明白道理,而不是长篇大论和喋喋不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发现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因为那一种是粗暴的行为,是我厌恶的。很多父母用体罚的手段去管教孩子,效果往往是短暂的,他们不仅责打孩子,还说一些非常伤人的话,“不要你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影响。)(摘录)
        
      
       在卡尔举的例子中,十有九中,都在我身上发生过。
        
        卡尔威特之所以写的这么详细,是因为希望人们不要断章取义,错误地认识了他的早期教育,埋没了孩子们的才华。
      
      
      
      
  •     要做新爹了,正在补习儿童教育知识。卡尔威特教育是比较经典的,做为19世纪的许多教育理念现在看来也是超前的,里面提供了不少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就是不知道真的用在我孩子身上,成效如果了,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还有2个感觉,一是小卡尔天份应该还是比较高的,尤其在语言方面;二是老卡尔确实有空又有耐心。我估计是赶不上了,我对孩子的的目标就是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热爱生活,那样他会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     读的时候就不太是滋味,为什么两百多年前的书写得象国内的教学参考书一样;自述的语气也不象位虔信而谦逊的牧师,那有老在书里夸自己和夸自己孩子的,广告气扑鼻。
      
      于是上网查了原书内容,这才发现内容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以下是原书的章节,我直接按字面上的意思作了翻译。这才象在众口交诋之下写成的自辨的文字。
      
      EDITOR'S INTRODUCTION .... . v
      编者的介绍
      I. FOR WHOM THIS BOOK is WRITTEN . . 1
      第一章,此书写给谁看
      II. WAS MY SON BORN WITH EXTRAORDINARY APTITUDES? 8
      第二章,我儿子是天生异禀吗?
      III. DID MY EDUCATIONAL WORK. PROCEED SUCCESSFULLY? 15
      第三章,我的教育工作成功地进行了吗?
      IV. Is MY SON'S EDUCATION FINISHED? ... 21
      第四章,我儿子的教育现在完成了吗?
      V. EVERY ORDINARILY ORGANIZED CHILD MAY BECOME A SUPERIOR MAN, IF HE is PROPERLY EDUCATED 25
      第五章,每个普通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人,如果他受到适当的教育。
      VI. DID I INTEND TO MAKE A PRECOCIOUS SCHOLAR OUT OF MY SON? .... 63
      第六章,我是想把我儿子造就成一个早熟的学者吗?
      VII. How CAME MY SON TO BE A PRECOCIOUS SCHOLAR? 69
      第七章,我儿子是怎样成为一个早熟的学者的?
      VIII. DID I PRETEND TO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 FOR MAKING A SCHOLAR OF MY SON? 87
      第八章,我假装自己具有把我儿子造就成学者的必要的技能了吗?
      IX. OBJECTIONS TO THE EARLY EDUCATION OF MY SON 104
      第九章,对我儿子的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
      X. DID MY SON PROFIT FROM HIS EARLY EDUCATION? . . 113
      第十章,我儿子从他的早期教育受益了吗?
      XI. SHOULD CHILDREN BE LEFT TO THEMSELVES UP TO THEIR SEVENTH OR EIGHTH YEAR? 123
      第十一章,儿童在七或八岁前应该放任自流吗?
      XII. WHAT WE DID TO GUARD KARL AGAINST FLATTERY, OR, AT LEAST, TO WEAKEN ITS VENOM 135
      第十二章,我们为保护卡尔免于奉承所做的,或者至少,为减轻它的恶果
      XIII. KARL'S TOYS AND THE FIRST STEPS IN His MENTAL EDUCATION 158
      第十三章,卡尔的玩具和他的心理教育的第一步
      XIV. MUST CHILDREN PLAY MUCH WITH OTHER CHILDREN? 183
      第十四章,儿童必须跟其他儿童多在一起玩吗?
      XV. KARL'S DIET 190
      第十五章,卡尔的饮食
      XVI. WHAT WE DID FOR KARL'S MORAL EDUCATION 213
      第十六章,我们为卡尔的道德教育所做的
      XVII. How KARL LEARNED TO READ AND WRITE 223
      第十七章,卡尔怎样学习阅读和书写
      XVIII. ON THE SEPARATION OF WORK AND PLAY 235
      第十八章,关于把工作和玩耍分开
      XIX. CONCERNING REWARDS 239
      第十九章,考虑到回报
      XX. How KARL LEARNED THE LANGUAGES . 247
      第二十章,卡尔怎样学习语言
      XXI. KARL'S EDUCATION IN THE SCIENCES . . 280
      第二十一章,卡尔在科学方面的教育
      XXII. THE CULTIVATION OF TASTE .... 284
      第二十二章,品味的培养
      XXIII. KARL GOES TO COLLEGE. . 287
      第二十四章,卡尔去上大学
      
  •     千里迢迢从国内买来的书。
      
      我才看了前言部分,就对这个天才无比的好奇,可是一番搜索之后,惊讶得发现,这个天才的资料,只存在于中文网页。
      
      不管是wiki还是google
      
      不管是德语,英语,法语,我都找不到他的任何资料,
      
      我重新试着找他的父亲,也就是本书作者的情况,也是除了中文网页以外,一无所获。
      
      我只是好奇天才14岁以后怎么样,毕竟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活过很多个14岁。我想要看看这个标本的今后,可是标本神秘消失。
      
      虽然这样,这本书里面有一些观点,还是说得不错的。
      
      不过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更何况,本文主要例子人物还消失了。。。。
  •     前后三次买了这本书,前两次都赠予初为人母的好友,希望对她们有所帮助。
        从08年10月份买到此书,一直到09年11月才看完。缘由是08年11月将此书送人,直到09年10月份才又买到。
        老卡尔的用意很明确“将卡尔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从幼时的体弱,到后来的健壮。他的重点一直在身心的均衡发展上。
        8岁半掌握6国语言,13岁博士毕业。卡尔提早做到了很多人也许要做一生的事。
        但熟记和掌握这些知识绝不是老卡尔所希望的,他希望卡尔能够运用好这些知识来创造更多东西。
        书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透露着理智。这也许是53岁父亲的成熟一面吧。
        书中提到的两点精神我很赞同,一是不畏失败的精神,二是鼓励。
        希望大家通过此书的阅读和领悟能够扭转当前的教育现状,培育好自己的下一代,造福人类。
  •     感觉书不错,
      不是因为作者写的有多么多么的实用.
      因为小卡尔会那么多语言,都是老卡尔教的或启发的.
      像家长不会那么多语言的人来说,这个操作起来就很困难拉.
      
      但他书中写的理念很不错.比如要耐心教孩子;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学习,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父母意见要统一等等.
      
      家长可以借鉴一下,再结合实际总结出一套 自己教孩子的方法!
  •     教育理念的的个性与共性归根到底是哲学观(包括信仰)的,柏拉图说人的灵魂包括理性,精神和欲望。我认为,所谓教育,无非是一个用道德和理性疏导精神,约束欲望的过程。所以教育最有意义的讨论之处在于如何在人性和道德之间取得一个合适的度,让孩子在天性不被束缚的前提下取得作为一个人尽可能高的成就。
      在作者的理念上,我很赞成,但在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和细节之处我觉得作者的做法未必可取,而教育的难处也恰恰在于如何因材施教和教育方法的具体实施。
      好了,这是开头,下面是正文:
      
      
      
      
      我到我小表弟家玩,看到了这本书。他已经七岁了,是个很机灵但脾气很坏的小孩,一生气就会打他爸爸。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猜,作者肯定没有讲如何教育孩子怎么孝顺父母,看完后发现果然没有。虽然有些观念是普世和人类所共有的,但是老卡尔肯定不会觉得孝顺父母这种东方国家的传统道德是不是有那么重要。
      
      事实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教育改革的冲击,书中的教育理念大多数中国父母已经耳熟能详了,就连我这个刚二十岁的愣头青都感觉到似曾相识。好像我出生之时,这些话语已经开始陆续刊登到各种教育类文献和报纸上告诉老师和家长该怎么按照西方这一套教育儿子了。
      
      最近考研复习马哲有点走火入魔,秉承着去伪存真,结合实际的理念我开始阅读了这本书。
      
      书的作者是天才的父亲,自然就要从父母的角度论证如何去教育儿童。倘若他转而讲自己的童年经历恐怕这本书就未必这么畅销了,谁想让自己的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平凡的牧师呢?尤其在一百年后的东方,这个缺乏信仰物质泛滥的社会。
      
      黑格尔告诉我们看问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辩证着来。教育也是如此,不管多么富于教育经验的人利用多么先进的教育理论去教育一个孩子,如果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感受,那必定对儿童成长不利,对一个天才养成计划更是不可容忍的错误。
      
      如果有一个孩子能够用流利清晰的语言告诉父母他如何看待这种教育,那就更完美了。如果小天才卡尔在生前能够留下一本书,甚至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对父亲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意见,也肯定会被世界上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示视若珍宝。
      
      遗憾的是,人们只是根据一个天才的事实来肯定了这样一本书的重要性,而当事人的“呈堂证据”却被无意间忽略了。如果缺少了天才本身的肯定,那所有的理念和方法恐怕都只能算作父亲自以为是自鸣得意的一面之辞。纵然作者的语气和举例让自己显得再客观再完善,也终究跳不出作为父亲这样一个角色固有的局限。
      
      我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算得上聪明,成绩也很好,除了好动,各方面都算得上出类拔萃,于是有个年轻的老师问我爸则么教育得我,我爸就从胎教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我高中毕业。听的人感觉很对,我爸也很自豪。
      而在当时的我看来那些教育方式根本狗屁不是,现在没那么偏激了,开始意识到有些方式的可行之处,但客观讲还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他讲 要严,甚至体罚也是可以的,他会讲到有一次用棍子打我屁股把棍子都打折了。虽然现在体罚已经被明令禁止了。但是当时谁会想到这样的不好呢,在一个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
      
      我觉得现在大多数父母都对这本书都陷入了盲信的误区,就像当时那个年轻老师,这除了出版商的炒作,更主要的是对天才无条件的崇拜和王子成龙心切导致的。
      
      所以虽然总体讲这是一本好书,但我还是想从批判的角度来谈下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1,关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2,关于应不应该相信人:
      3,关于该不该让孩子成为天才:
      4,难道一张莱比锡大学的通知书和人们的赞誉就说明了天才吗?
      
      嗯,先列出提纲,等有空再写,很多。。。
  •   感同身受。
  •   很难理解你为什么还给了两颗星 难道是印刷成本费
  •   看了评论后,真的是气愤了,本还想从此书中汲取好的育儿经验的,却不想它是假的。白浪费了看书的时间不说,差点因此误入教育孩子的歧途。
  •   记者拼错了,是Karl Witte,不是Carl Weter
  •   其实这算不得记者的错。
    因为真实的karl witte的书一出版就被饱受批评。并且很快就被德国人遗忘了。之前和一位德国退休老师聊天的时候,提起这件事情。对方说她大学的时候专门学的是教育学。德国绝大部分的教育家她都知道。可是这个所谓的天才的名字她却一点点印象都没有。而现在托中国恶心书商的福,卡尔·威特才在wiki上有了德文词条。里面就说了,“Der Name "Karl Witte" wird oft aus dem chinesischen mit "Carl Weter" rückübersetzt.”(译文:Karl Witte这个名字常常在被从中文翻译回德文时被误翻为Carl Weter。)
  •   原来你不赞同蒙氏的阿
  •   我以前天天和小艳争论的呀~
  •   那为什么还送到她那里去呢
  •   因为我信任她呀~
  •   原不知这本书是伪作。读过一遍,大致印象还好,很多观念还是赞同,比如P63~P65(京华出版社)教授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是个别的,观念上的东西难免空泛。卢梭的爱弥儿,很多人都说好,不过那也只是个乌托邦,他自己的孩子怎么教育的?..
    .标题很给力,这本书也有些明显的夸大之处,可以列出论点,论据,逐条批驳..
    .皮亚杰的书多是学理性,跟教育实践有些距离,现在还面临很多挑战和质疑,而且其语言晦涩是出名的,不能强求父母去啃。蒙台梭利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方面的贡献,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我还是相信,如果父母学数学能感受到乐趣,那你教育孩子学数学就错不到哪里去。如果父母社会适应性比较强,孩子社会性发展不会差。前提是A,正常孩子。B,你愿意和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至于看儿童发展和育儿的书,只是辅助性的。
  •   ……………………以后那个的那个就那个什么好了
  •   看到第5章了,觉得不靠谱啊。有些理念是好的,但是泛泛而谈,不具体。
    有些描述很不靠谱,除非这小孩就是个天才,只是出生时看上去像个白痴;或者教育孩子的这个人是天才。否则,不可能参考这本书的办法。试问,有几个父母同时懂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
  •   已经被诸多论点说晕了,正在郁闷中。
  •   有趣多了。更有看这本书的欲望。
  •   你看的是正本吗?
    在哪里看到的
  •   这是本假译书,书名都是拼凑的,Carl Weter的原型其实是Karl Heinrich Gottfried Witte,不过人家的书叫《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
    具体情况可见amazon的帖子:
    http://www.amazon.cn/%E5%8D%A1%E5%B0%94%C2%B7%E5%A8%81%E7%89%B9%E7%9A%84%E6%95%99%E8%82%B2/dp/B0011AF9PY
    《明报》也有文章2007年揭发过。
    国内的这种伪译书还不少,比如非常出名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实际上卡耐基从来没写过这样的书。都是国内的一些不良书商、写手东拼西凑的东西,然后挂上名人(洋名也成)的幌子骗钱。
  •   您老人家如今可是猛读相夫教子的书,看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贤妻良母。
  •   查了下wiki,觉得比较好笑,造假者竟然连德语、世界语的网页都动了手脚,称Karl Witte在中国被改称为Carl Weter,真是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
  •   嗯,mark一下 先
  •   哈哈哈,vivo哥哥好,我现在做家庭妇女呢。
  •   我也是今天发现感觉这么有名的 卡尔维特 竟然在 维基百科上检索不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