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于竹帛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上海书店  作者:钱存训  页数:212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原以英文写作,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其后被译成中文、日文和韩文,并多次增订,分别以不同书名在国内外各地发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继1996年台北增订本出版后,最近又承上海友人盛情相助,再次增订,重版发行,同时英文原版亦已修订再版,使此书的生命得以再次延续更新,值得庆幸。关于此书的写作动机和出版经过,已在“写作缘起”及他处说明,不再重复。但是这书的一再修订重版,实受许多国际知名学者的评介所鼓励(见本书“后序”及“附录”)。他们的意见不仅增强了作者的自信,也使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贡献以及在世界文明中的应有地位得到肯定。此书英文本出版之初,许倬云教授就为文表扬说:“这书是西文著述中至今惟一有系统介绍印刷发明前中国文字记载方式的书籍,可说凡是中国先民曾经著过一笔一划的东西莫不讨论到了。”他特别指出:“这书以印刷术之发明为断代标准,是一个真知灼见的决定。”稍后,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从本书的性质与分量看,显然是卡特的经典之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一书的姊妹篇。”他说:“我们可以断言,钱著和卡特的名著完全可以媲美而并驾齐驱。

内容概要

  作者依据大量的传世文献和考古文物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向读者娓娓讲述中国古代文字及其载体和书写工具的演变史。书中的一些真知灼见:甲骨文字汇、文字书写的传统顺序等论断,都给予一种新鲜的观念。而不断增补的新的考古资料,又使此书在学术上一直处于研究前沿。因此,本书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代书籍史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一般学者修习图书目录和书籍史的参考书。同时书中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和继承的信息,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科技史、考古学等学科提供治学资料。 

作者简介

钱存训,1909年生于江苏泰县,幼年曾念过私塾,1925年毕业于淮东中学(今江苏省泰州中学)。中学时代曾积极参与五卅爱国运动,后投身北伐军。1928年入金陵大学攻读,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兼职。1932年获文学士学位。大学修读期间,曾选修刘国钧教授主讲的《中国书史》和《图书馆分类法》课程,深受影响。大学毕业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南京工程参考部主任(为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1947年赴美,作为北平图书馆交换馆员到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工作和进修。他与夫人许文锦女士将1936年以来“芝大”图书馆所积存的中文藏书,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将是十多万册藏书加以整理和编目,为“芝大”远东图书馆日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2年考获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论文为《WesternimpactonChinathroughtranslation》。1957年再考获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为《Thepre-printingrecordsofChina:astudyofthedevelopmentofearlyChineseinscriptionsandbooks》此论文经多年补充和修改后以专书《Writtenonbambooandsilk:thebeginningsofChinesebooksandinscriptions》于1962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5年香港中文大学周宁森博士译成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1980年,又被译成日文本。从1947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至1978年退休为止。除担任馆长职务外,他也是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系教授,主讲《中国目录学》和《中国史学方法》。此两门课是图书馆学系和东方语言文化学系研究生必修课程。从1964年至1978年间先后培养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生。退休后,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和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钱教授一生致力于图书馆学、历史学研究工作,著述巨富,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有100多种。主要的专著有:《西方通过翻译对中国的影响》(硕士论文),《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博士论文),《关于东亚的图书馆资料》,《美国图书馆的东亚藏书近况》,《中国:书目提要》,《纸和印刷》,《中国印刷术》等。1968年曾应李约瑟(JosephNeedham)之邀请参加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关造纸制墨和印刷术方面的内容。1982年出版的《纸和印刷》一书是一部权威著作,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钱教授献身美国图书馆事业50多年建立了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远东图书馆。而对整个美国远东图书馆界作出了贡献。

书籍目录

上海版新序李学勤序写作缘起第一章 绪论一、中国古代文化的遗产二、贞卜和祭祀文字三、官书和档案四、史官的职权五、私家著述和藏书六、焚书之祸七、古籍的整理八、宗教文学的盛行第二章 甲骨文一、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质二、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三、商代的字汇和书体四、甲骨的形式和契刻五、卜辞的内容和排列六、甲骨中的记事文第三章 金文和陶文一、金文的性质和类别二、金文的款式和用途三、镜铭四、货币文字五、印章和封泥六、陶器款识七、砖瓦款识第四章 玉石刻辞一、石鼓文和古代刻石二、碑碣、摩崖和墓志三、石经四、释、道经典刻石五、玉器刻辞六、拓印的起源和技术第五章 竹简和木牍一、书籍材料的演化二、战国及秦代竹简三、汉晋简牍四、竹木的整治五、简牍的形式六、行格和书体七、古书的单位和种类八、编装的方式第六章 帛书一、丝织文化的起源二、帛书的年代三、帛书的发现四、长沙缯书和帛画五、帛卷的材料和形式六、帛书的特殊用途第七章 纸卷一、纸的定义和起源二、纸的发明和改进三、纸的流传和广被四、纸的西源说五、古纸的发现六、敦煌纸卷七、古纸的材料和制作八、古纸的加工和保存九、卷轴制度第八章 书写工具一、毛笔的发展二、毛笔的形式三、黑墨和丹书四、烟墨五、漆书和石墨六、砚石的质料和形式七、书刀的形制和用途第九章 结论一、书写材料的类别二、古代文献的传承三、各种铭文的年代四、中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五、书写和复制的技术六、中国文字的演化七、字汇的增加八、中国文字书写的顺序九、中国文字记录发展的因素后序增订说明附录一、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评介二、英文本《书于竹帛》评介三、日文本《中国古代书籍史》序言四、《书于竹帛》评介摘要五、书海求索,勤耕不辍六、钱存训书史著述编年图版

章节摘录

插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由科学发掘,或在工地发现,很多重要的青铜器陆续出土。发现的主要地区有河南的新郑、洛阳、浚县、安阳、郑州和辉县,陕西的长安、岐山、扶风、宝鸡和临潼,山西的浑源,安徽的寿县,以及湖南的长沙。此外,南方的湖北、江西、广东、广西,西南的四川,东南的山东、江苏、浙江,西北的甘肃、青海、内蒙,北方的河北以及辽宁等地区,都不断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些地区不仅数量很多,更有不少精品。例如陕西的城固一地自50年代以来出土商代武丁朝以后青铜器500多件,器形20多个,是已发现的杰出青铜器群之一;又如1976年安阳妇好墓出土青铜器496件,其中有铭文的达190件,妇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其名亦见于甲骨文。其他如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64件,有铭文2800余字,是音乐史上的奇葩;1984年至1985年陕西长安出土的井叔家族自制的钟、鼎、方彝等器物,也都十分珍贵。这些古物,大多是在其原制造地出土,但由于馈赠、贿赂、嫁奁以及掠夺的结果,亦有些古物在他处发现。出土的青铜器虽多,但在1950年以前,载有文字的不过六、七千件,其中约有1000件为商器,1000件制于秦、汉,其余4000多件则都是周代之物。50年代以后出土的青铜器,迄至1978年底,其中有铭文的约有1000多件。金文大都简短,但较诸甲骨文为较长而完整。

编辑推荐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代书籍史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一般学者修习图书目录和书籍史的参考书。同时书中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和继承的信息,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科技史、考古学等学科提供治学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于竹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只能做为一种知识的补充,感觉有点象作者各期的论文的整合。当作“课外书”看看吧!
  •   作者是位老学究,很有潜心研究的学者风范,但是这本书更偏向于原始的考古素材的整理类编,对于文字研究很有价值,对于设计可能用处不大。
  •   现在看来,该书确实相当经典,不枉李约瑟等许多名家的好评。要言不烦却牵涉甚多,深入浅出,考证也很到位,不论研究、爱好中国书史或中国文化者,都很值得一读。好久没有这种为一本书、为学问而激动的感觉了。同时也为该书的文献工作而叹服。从前对考古报告未有关心,期刊文章读得也太少,须得大大的改进。另,书后劳榦序亦见功力,相当好。
  •   每一个想要了解中国历史 尤其是书籍的历史的人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   如果不了解书籍的历史,恐怕还不能算得上真正的“书痴”。好在有钱存训先生的这本书,让我这个门外汉有了补课的机会:)在钱先生的书中,不仅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字的各种载体,也相当注意书写材料的演变与思想传播之间关系,让我们对承载中国文化的传统有了许多切实的认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