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诗选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吉林文史  作者:普希金  页数:218  译者:戈宝权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享誉世界的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博览群书。当时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国家落后,民不聊生,而连年战乱列是雪上加霜,普希金以笔为武器撰写了许多讽刺诗抨击沙皇及其奴才。他鼓舞人们与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作斗争。他还写了许多描写俄罗斯风士人情和自己情感的动人心灵的优美抒情诗。  本诗选分为普希金传略、普希金抒情诗导诗、普希金童话故事诗这三个部分进行了收录。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普希金 译者:戈宝权

书籍目录

普希金传略一、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在彼得堡三、在南方四、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五、在沙皇的监护下六、高加索之行七、在莫斯科和波尔金诺八、结婚以后九、被俘于宫廷十、决斗十一、临终十二、葬礼普希金抒情诗导诗我的墓志铭给娜塔莎浪漫曲致巴丘什科夫玫瑰歌者给黛丽娅再见吧,忠诚的槲树林!童话致恰阿达耶夫缪斯哀歌忠诚的希腊女儿呀!别哭啦囚徒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小鸟皇村荒原中播种自由的人致大海致巴赫奇萨拉伊宫的水泉西班牙浪漫曲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酒神祭歌冬天的夜晚风暴先知致普希钦冬天的道路给奶娘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夜莺与玫瑰三注清泉阿里翁预感一朵小花在格鲁吉亚的山岗上顿河冬天的早晨我曾经爱过你我们一同走吧,我准备好啦致诗人圣母茨冈回声是时候啦,我的朋友,是时候啦!夜莺我又重新访问纪念碑普希金童话故事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光荣而有力的勇士格维东·萨尔坦诺维奇公爵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个勇士的故事小金鸡的故事

章节摘录

拉耶夫斯基将军得到了英佐夫的允许,就带着普希金一同到高加索去了。普希金和拉耶夫斯基一家人在矿泉区度过了整个夏天,8月初,应拉耶夫斯基一家人的邀请,又随着他们到克里米亚去,和他们在古尔祖夫过了三个星期,——这三个无限幸福的星期,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9月初,普希金跟拉耶夫斯基将军离开了古尔祖夫。这时候,英佐夫将军的司令部已经由叶卡杰林诺斯拉夫迁到比萨拉比亚的基什尼奥夫,普希金就向该地出发。在旅途中,他又发了疟疾。行经巴赫奇萨拉伊时,病得很厉害,可是他还扶病游览了可汗的皇宫和有名的“泪泉”,9月21日到达基什尼奥夫。南方军的一个师团的参谋部,当时正驻扎在基什尼奥夫。师长就是秘密集社“幸福会”的会员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奥尔洛夫将军。他在自己的各团队里,实行所谓兰卡斯特制的教练法,极力反对体刑。在普希金到达之后不久,奥尔洛夫就和拉耶夫斯基的长女叶卡杰林娜·尼古拉耶夫娜结了婚,据普希金的评价,这是一个“不同凡俗的妇女”。普希金受到奥尔洛夫将军一家人的热烈欢迎。他在这儿认识了奥尔洛夫师团的许多军官,其中有不少非常聪明而有才华的人。像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维奇·拉耶夫斯基(与拉耶夫斯基将军并无亲戚关系),就是这些军官当中一个最杰出的人物。他也是“幸福会”的一个会员。他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和不屈不挠的革命家。在俄国,他是第一个在士兵中间进行革命宣传工作的人,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将这种宣传列为秘密集社的策略工作之一。“幸福会”共分为两派:一派的中心在彼得堡,另一派的中心在南方的图尔钦,就是南方军总部的所在地。彼得堡的北方派,反映出了自由主义贵族阶级的情绪,他们希望能有一个保持贵族特权和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宪法。比较激烈的南方派,则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完全取消贵族的特权,在政治权利上则是一切人民平等。南方派的领袖是佩斯杰利上校。当他到基什尼奥夫城来的时候,普希金方在当地和他相见。1821年4月9日这一天,普希金在日记中写道:“我和佩斯杰利一同消磨了早晨的时光。……他是我所知道的最富有独创智慧的一个人。”普希金又有好几次从基什尼奥夫到基辅省去,访问拉耶夫斯基将军母亲的富庶的领地卡曼卡村。她再嫁后生的儿子瓦西里·利沃维奇·达维多夫,是南方派的一个最活跃的分子,就住在当地。每年在11月底时,秘密集社的所有会员就假借庆祝他母亲的生日(11月24日)为名,到卡曼卡来集会。普希金有一次偶然碰到这样的集会,并且又重新见到过去在彼得堡相识的雅库什金。雅库什金也是秘密集社的一个积极的活跃分子。和当时这些卓越的革命分子的来往接触,对于普希金的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反抗情绪更加坚强起来,而当时在欧洲所发生的事情,也给了他鼓舞。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那波里已经燃烧起革命之火,希腊也起来反对土耳其。普希金狂热地注意着希腊人民的起义,并且梦想自己也参加进去。一般地讲来,普希金从没有象这个时期这样充满革命的激情。他写道:“你,狂风,暴雨,掀起巨浪,摧毁那死亡的堡垒吧——你,雷雨,那自由的象征,你在哪儿?高飞过不自由的水浪吧!”在基什尼奥夫时,普希金写了一首革命诗《短剑》,号召实行革命的恐怖手段。他的另一首辛辣地讽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诗——《在鼓里长大的……》,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写成的。普希金还草成了一个剧本的计划,在这个剧本里写一个主人在赌牌时怎样输掉了自己忠心的老仆人;他又开始写一篇为了伟大的诺夫戈罗德城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传说中的战士——瓦季姆的诗篇。在表示个人对于政治的意见时,普希金也正像在彼得堡一样,丝毫不谨慎。秘密侦探们就向彼得堡报告,说“普希金公开地,甚至在咖啡馆里,不只是骂军官,而且还骂政府。”普希金虽然在观点上和情绪上,接近秘密集社,但他并不是它的一员。后来那些在革命运动史上以十二月党人闻名的许多人,从没有一个人把秘密告诉普希金:一方面是大家都害怕他的轻率和不谨慎,另一方面是大家都爱惜他的伟大的天才,认为他用他的笔就足够为他们的目的尽力了。普希金在彼得堡的朋友们,都尽力为他设法,想将他从基什尼奥夫调到另一个文化较高的城市里去。正在这时候,一位有教养的人物沃龙佐夫伯爵被任命为敖德萨总督。由于俄国历史家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屠格涅夫的斡旋,外交部长就把普希金从基什尼奥夫调到敖德萨去,而沃龙佐夫也同意做他的保护人,并给他的天才以最适宜的发展条件。普希金怀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了基什尼奥夫,首途到敖德萨去。沃龙佐夫伯爵非常殷勤地招待他,并邀他常去看他,介绍他和自己美丽的妻子叶丽萨威塔·克萨威里耶夫娜认识。在普希金的前面,又重新敞开了他所喜欢的上流社会的大门。普希金的经济情况并不很好。他在沃龙佐夫伯爵的办公厅供职,每月的薪俸不过58卢布多一点。由于普希金不善于节省,在他生活的那种阔场面中,这一点儿钱当然是不够的。环境又逼得普希金走上一条在当时贵族作家认为新而又不屑走的路。在普希金所属的这个有钱的贵族社会中,靠自己的文艺作品来卖钱,被视为是件可耻的事。这就等于说是“出卖灵感”。普希金坚决地反对这种贵族的成见:“灵感不能出卖,但可以出卖文稿”,——这是他的一句名言。

编辑推荐

普希金用他的诗作、散文、诗体戏剧和诗体童话,开创了俄国文学的一个新时期,使落后于西欧的俄罗斯文学迅速地赶了上来。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外国文学名著:普希金诗选》从他的不同的创作阶段中精选部分,它们多是俄国文坛流传百世的精品。同时《外国文学名著:普希金诗选》还配有精美的插图。相信经典作品配以精美插图,定会给读者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普希金诗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学校要求买的,女儿看过,不知有没看懂,我还没问。书是正品,好书。
  •   只为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像只为邓丽君的歌曲我只在乎你
  •   包装完好,轻便的小书,文字不错。
  •   戈宝权的翻译必须看,普希金的译本只有戈宝权的最耐看;遗憾没收入“月亮”这首诗,是我年轻时的重要记忆。普希金年鉴很喜欢。
  •   翻译好。这么薄的本,内容也比较全面了。封面打开,原来是折叠了,才露出那内页黄色部分书名的,算是一点小创意吧。如果把封面理开,边上又短少一公分宽——你孬好也多凑那一公分,这样,不想把封面折叠的,也好理开,呵呵。
  •      序:旅行之始--我的太阳
      最早认识他,还是从《渔夫和金鱼》,小学生的眼里,童话就是童话,还不懂“讽刺贵族的贪婪和对人民无止尽的剥削”,只知道永远不能像老太婆那样贪得无厌。当时,“普希金”三个字和“美少女”“叮当猫”相比,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直到有一天,漂亮的语文老师朗诵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才真正记住了他的名字。一直到现在,每当我觉得悲伤和落寞的时候,这首诗还会回荡在耳边,不是矫情,一直觉得一首很好的诗歌是可以触碰到人的心灵的。无论时光怎样流逝,诗人会永远照耀着我们。有时会有一种悲哀突然弥漫,因为“在麻木以求的季节,在已被物欲所淹没的人群,诗人是多余的人”。但我却仍然执着地相信着,像太阳一样的诗歌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温暖、憧憬。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发现诗歌的确不现实,但这样的精神世界也是我们一生追求幸福必不可少的。有人说,人们需要怎样的精神及其象征,才会崇尚怎样的诗人,而我选择喜欢上普希金是否是源于他象征着热爱生活,忠于爱情,以及乐观的精神与对光明始终不渝的追求,也许有一天时间会给我答案【因为李白、苏轼我也很喜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一切都是瞬息,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一切都将会过去,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而那过去了的,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正文:漫步云端--烈火如歌
      有人说,在爱情中,即使再木讷的人,也会变成诗人。而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中爱情诗的确占很大的比重【也可能是我关注这比较多一点^-^】,《理智和爱情》也许能代表这位多情诗人的爱情观,与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阐述的不同,在爱情和理智两者中诗人相信爱神多一点,对于”问世间情为何物“这个千古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各人结局也不同。简·奥斯汀终身未嫁,而普希金在爱上很多人终于找到一生挚爱后却死于决斗,“直教人生死相许”如烈火的爱也确实符合他。 理智与爱情
      少年达尼斯在追逐多丽达; / “停停,”他叫道,“美人啊,停停; / 只要你说‘我爱’,我就不再追赶你了,让维纳斯作证!” /理智说:“不要理睬,不要理睬!”/ 但爱神说:“向他说,你真可爱。”
      “ 你真可爱 !”牧女重复了一遍,/ 于是他们心里燃起了爱情 ;/ 达尼斯跪在少女脚下,/ 多丽达 垂下多情的眼睛。/ “跑吧跑吧!”理智直对她叮嘱,/ 但爱神那骗子却说:“留住!”
      她留下了。于是幸福的牧童/ 把她的手握在颤抖的手里。/ 他说:“你看在那菩提树荫下,/ 有一对鸽子拥抱在一起!”/ 理智又不断说:“跑吧跑吧!”/“学一学鸽子!”爱神告诉她。
       于是柔情的微笑泛过了/ 美丽少女火热的嘴唇,/ 于是她倒在少年的怀里,眼里充满了缱绻之情....../ 愿你幸福!”爱神对她低声说,
       而理智呢?理智已经沉默。
      至于诗人的罗曼史,从他的诗作里都可以看出来。有人曾经把徐志摩批得十恶不赦-从道德上怎样怎样,但没有人批过这样的普希金,其实也迷惑过一阵。在俄国,普希金对爱情真谛的追求是情有可原的,但在中国我们看待徐志摩却戴上了道德的标签。鲁迅先生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家一定要读他的全集。而我一直认为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则要和他相处很久很久才会明白他是怎样的人,所以逐渐喜欢看一个人的传记,但在速食化的世界里,我们往往更倾向于一锤定音就去评断一个人,说他(她)好或不好,往往很难全面的认识一个人。但当我们全面认识一个人后,其实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共同体,所以没有人有权去评断他们不了解的人。即使了解,时间往往会改变很多东西。对待徐志摩,我曾经对他在梁启超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为胡适的力争折服过,不只是梁的一句“后生可畏”可以概括的。爱情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一旦诗人的心松绑,他会创造出多么伟大的奇迹!”,而爱情是松绑的手之一,却不是搀稳他们的手。【唉,自古诗人谁能不沾风尘边】
      普希金的爱情诗歌除《我爱过你》(献给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奥列尼娜)、《致凯恩》(普希金20岁时,第一次在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奥列宁的家中见到凯恩,那时她才19岁,却已成了一位52岁的将军的妻子)外,《唉,为什么她要焕发》《多丽达》《心愿》《够了,够了,我亲爱的》等也是我很喜欢的。但曾经最喜欢,能记住的《我爱过你》却是最能触动心弦的一首《我爱过你》 : 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自由翱翔--飞蛾扑火
      一直很喜欢那种心思简单,目光澄澈,亦或是喜怒哀乐能够勇敢表达出来的人,而从普希金或者叶赛宁的眼睛里,我能看到那种像秋水一样的纯净、无痕,闪烁如星光。听说,向往自由的人,眼睛始终遥望在远方,而普希金就是这样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吧。就像我们总能听到的《自由颂》“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较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不能脱离他的国家、历史和人民的,浪漫情怀再浓厚,没有了灵魂,写出来的作品也都会很单薄,“灵魂向来在最真实和最朴素的地方”。而普希金正是怀着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对人民的忧患,用笔锋打击着沙皇。 对海有一种迷恋,最早是从《海的女儿》,那是能让人幻想的年纪。后来,尽管终于在CCTV10里看到海底的真面目,但也不妨碍继续幻想着海的女儿如海藻般的头发,认为着像那种粉色梦幻的记忆最好还是在海上。而《致大海》却能让人嗅到翻腾着的自由的气息,“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陡然想要挣脱开”,也许很多东西都能相通,在看完这首诗后,我总会不自觉地想到“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于是在想,那些即使在睡梦中也追求自由的灵魂,会不会栖息在一处,彼此慰藉?选段《致大海》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但如果自由翱翔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还有谁愿意飞蛾扑火?也许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放下一切去为绝对的自由战斗,所以在看完《倾听俄罗斯后》很同意冯骥才说的为了心灵的自由将决斗变为自杀的说法。纪念碑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
        它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
        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
        
        不,我不会完全死亡——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
        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
        我将永远光荣,即使还只有一个诗人
        活在月光下的世界上。
        
        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
        它所有的人民,都会讲着我的名字,
        无论是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是芬兰人,
        以及现在还是野蛮的通古斯人,
        和草原上的朋友——卡尔美克人。
        
        我所以永远能和人民亲近,
        是因为我曾用我的诗歌,唤起人们的善心,
        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死者,祈求过怜悯同情。
        
        哦,诗人缪斯,听从上帝的意旨吧,
        既不要畏惧侮辱,也不要希求桂冠,
        赞美和诽谤,都平心静气地宽容,
        也不要和愚妄的人空作争论。
      这就是我与普希金走过的一段交错时空的旅行,也许不够漫长,却刻骨铭心,他会在我最失意的时候告诉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在我还在为未来迷惘时告诉我“迟开的花最美”你需要等待,会在这样一个夜晚轻轻地用竖琴声拂过我的耳鬓,解开精神的枷锁,给我自由。
  •     我不喜欢普希金那些打了鸡血、充满狗血的政治抱负诗,我希望不要有疯狂的斗争,这不适合我的审美趣味。但是有一首例外。
      致凯恩
      常记得那个美妙的瞬间,
      你翩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
      仿佛圣洁的美丽天仙。
      当我忍受着喧嚣的困扰,
      当我饱尝那绝望的忧患。
      你甜润的声音在耳旁回荡,
      你俏丽的面容令我梦绕情牵。
      岁月如流,狂飙似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那些梦幻。
      忘怀了你那甜润的声音,
      忘却了你那娇美的容颜。
      囚禁在荒凉黑暗的地方,
      我曾经默默地度日如年。
      没有神性,没有灵感,
      没有眼泪、生命和爱恋。
      灵魂现在开始苏醒了,
      你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
      仿佛圣洁的美丽天仙。
      我的心儿啊,欢喜如狂
      只因那一切又徐徐重现。
      有了神性,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眼泪和爱恋。
      这是温柔的感情啊,朦胧的爱情!
      
      我希望诸如《自由颂》、《致大海》甚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再受如此故意的推崇。个人的喜欢可以,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但是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并不都适合你的正能量和好勇斗狠。起码作为一介屁民的我,绝不愿意去赞美你的战斗激情。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放心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每当我心情低落,普希金的这首小诗会给我带来一丝温暖。正如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中所说——对知识的追寻,对爱的渴望以及对人类悲天悯人的情怀——赋予了渺小如沧海一粟的人生以希翼与慰藉。
      
       我是多么渴望和珍惜温暖!我经历过千万个瞬间,而世间最美妙而温柔的瞬间莫过于心的温暖,如同佛祖拈花微笑,更如同清风吹过心湖,那一刻所有的伤痛也随风散去,那一刻我的心很安静,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
      
       因为慈悲,所以宽容;因为宽容,所以温暖。
      
  •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还会法语。并且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普希金曾在贵族子弟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怀古”,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年仅37岁的普希金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别林斯基曾说过:“普希金天性是可亲可爱的人,他是诚心诚意愿意向每一个他觉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内心有着许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顺的成分。”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茨冈》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还是一位美术家。只要翻阅普希金的手稿,就能发现稿纸上面画有 普希金作品集许多草图和速写,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图画的线条轻盈、急速、飞舞,完全符合诗人的气质和性格。普希金的绘画有肖像、风景、奔马和花卉等,还有为自己作品所配的插图。普希金尤其擅长的是肖像画。他只需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人物典型的特征,往往比一些专业画家的肖像画还要真实、传神,栩栩如生。从普希金画的另一些素描中,可以看到许多精巧优雅的妇女侧面像。公爵夫人叶·克·佛隆卓娃是当时非常迷人的女性之一,她的侧面像常在普希金的笔下出现。普希金用淡淡的几笔表现出美貌少妇安·彼·凯恩妩媚的形象。他画的年轻的卡坚卡·维里亚舍娃的肖像,仿佛是一首肖像诗,描写出这位美丽少女的“碧蓝的眼睛”和“可爱的面庞”。在普希金的一大批手稿、札记和书籍的空白处,留下了他的许多自画像。尽管许多画家都曾试图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普希金的外部形象和神情,但现在看来,能够引起人们长久品味的还是诗人为自己作的自画像。
      普希金的重大贡献,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屠格涅夫说: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诗的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的同时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象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别林斯基在著名的《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赫尔岑则说,在尼古拉一世反动统治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冈察洛夫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象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高尔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面貌。”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国著名的艺术家编成歌剧、舞剧,改编成话剧、儿童剧和摄成电影。他的诗歌被谱成歌曲,流传至今。在苏联,普希金的研究形成为“普希金学”。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馆,列宁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纪念馆。
      普希金主要作品有:《自 由 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在创作了《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普希金名言
      
        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
        法律之剑不能到达的地方,讽刺之鞭必定可以到达。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证明,傻瓜甚至疯子有时也会格外敏感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倾听着年轻姑娘的歌声,老人的心也变得年轻。
        年轻的良知像晴天一样明洁。
        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
        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
        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
        被你那缠绵悱恻的梦想,随心所欲选中的人多么幸福。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     读西方诗,特别是翻译作品,基本大多数都是在YY。真是长期的经验教训啊~~~~~中国翻译界急缺人才。
  •     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位新东方老师曾引用过普希金的诗,很喜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纪念。”
  •     书到手后才发现这个版本的译者是查良铮,不失为一个意外收获。于是在车上便迫不及待开始阅读,谁料本书有一个这样妙的序。
      读书时总要也仔细读一读序,自序也好,译者序也罢,其他跟这本书相关不相关的人随便,总觉得应当给读者一点铺垫一点启迪一点读正文的期待,这就是序言存在的意义关键了。
      丁鲁其人我完全不晓得,序中也并没有说到此人的来头背景,那么姑且把他当作是普希金的饭,查良铮的推崇者,这是不为过的吧。可这么喜欢普希金的人却对他的生平草草说来,甚至连生卒相关之事也与常识相悖,这就有些妙了。我想读者更想知道的是普希金的文学成长与创作历程,他的特色,他的信仰,他的影响,甚至他的私人生活,而现在我只能在大篇断章取义般的分析“自由奔放”与“革命精神”中希冀得到点什么了。
      本书序的另一个亮点是关于查良铮的。序中写普希金与查良铮(标题为《永远的普希金,永远的穆旦》),实在让人有些手足无措。再读下去,发现文字突兀地穿梭于介绍与定位普希金和查良铮之间,忙忙碌碌,可见作者的公平精神实在是妙哉!观点奇巧,布局惊险,只叹此序作于2000年,若再早些时候,文笔只怕是堪与普希金和查良铮齐名了去。
      幸而一篇小序不会影响到读者的胃口。普希金的想象奇幻而真实,查良铮的翻译严整而富有风味,硬质的书本拿在手里很开心,蛮好蛮好。
  •     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文学家的领军人物。他的那首家喻户晓的《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为他的情妇凯恩写的。他与凯恩相识十八年,相处融洽。在普希金无数个情妇之中,凯恩是交往时间最久远的一位了。
      
      近来得到一本《普希金秘密日记》,是普希金死后挖掘出来的,据说里面用密码写的。所谓密码无非是用法语写成,加了一些俄文符号,日记被译为十几国语言出版,内容充满了惊世之语。普希金在里面记录着他与众多情妇赤祼的性交往与性宣扬,他对女人极为热烈的追求,对爱情的赞美,对妻子的仇恨与冷漠。他在爱情中大胆狂热,几乎没有一个贵妇人可以逃得过他的手掌心。他的女人们称他为“猴子”,因为他长了一张鱼脸。诗人并不貌美,而且婚前就热衷与女人的床弟之欢。鱼脸诗人知道爱情的残酷与嫉妒,他巨大的文学创造力同时也是他征服女人的源动力。他所有的情感收获都自女人中来。与情敌丹特斯决斗身亡也成了传奇。普希金在死前的日记写着,“我会死于暴力”,他的祖父囚禁了祖母,父亲对母亲极为冰冷,而他对妻子娜塔丽亚也极为冷漠。自己在外嫖妓但决不允许妻子与人有染。长相漂亮的丹特斯热烈地追求娜塔丽亚,但被普希金阻挠。娜塔丽亚的妹妹后来嫁给了丹特斯,娜塔丽亚因为要逃避她暴烈的母亲“一巴掌”而嫁给了普希金,她是远近闻名的俄罗斯第一大美人。个性理性,热爱交际,对夫妻生活忠诚,但与沙皇暧昧。普希金非常痛恨沙皇,知道娜塔丽亚对着沙皇手淫过,他愤怒的要与沙皇决斗。
      
      出身贵族家庭的普希金性格非常矛盾,也许是诗人身上的通病。他们有着杰出的文学才华,却在情感上一团糟。天性热情浪漫,诗歌是爱情的附加值。俄罗斯的贵族女性会自然地臣服于他们脚下。普希金、拜伦,都是这种以征服女人为乐的角色。他们在缪斯神的怀抱里戏弄着女人的身体。在女人身体里吸取着诗歌的养份。在他们眼里,美貌的女子的外表与取悦他们的态度更让人愉悦。凯恩后来的回记录都说,“普希金其实并不太欣赏女人天性里的善行,他只对会取悦他的女人感兴趣。”沉迷于感官刺激或许是诗人更亲近神的特征,但看上去,他却劣迹斑斑,在情欲的感官世界里,他是一个魔鬼。
      
      他荒诞、不忠、性病、暴躁。在人类的国度里他始终是不安的。即使他写出了“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这样的诗句,写出《叶甫盖尼•奥涅金》、《鲍里斯•戈东诺夫》、《上尉的女儿》等杰作。他与沙皇当局矛盾剧烈,沙皇很忌讳普希金帮助十二月堂党人,却又无计可施。他反抗沙皇的专制暴政,内心失落迷惘时写下一系列的作品。罗赞诺夫屡次说道:普希金“已经渗入我心,在血液中奔涌,为头脑更换新鲜空气,把灵魂中的罪孽洗净……他的一行诗‘面对如斯逝者喧嚣的白昼将会屏声静气”。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杰出代表,他的性乱关系也是同时代俄罗斯贵族的混乱典型。他是一个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感缺陷的普通人。他的情感悲剧无碍他在艺术的成就。在《捍卫亚•勃洛克》一文中别尔嘉耶夫写道:“从普希金到勃洛克,从我们第一次的、亚历山大一世时代的诗歌复兴到20世纪初我们的第二次诗歌复兴,俄罗斯创作经过了一条怎样悲伤的道路!普希金了解诸多痛苦和忧伤,但同时他也了解创造的喜悦,了解天堂的轻松愉快。”
      
      法国流亡人士丹特斯一方面纠缠追求普希金的妻子与妻妹,另一方面诗人又受流氓无赖散布流言蜚语,被恶毒地低毁普希金的名誉的痛苦折磨。他也知道名誉一半为自己的性乱所毁,实无可追悔之处,但又不得不捍卫自己的尊严。1937年1月27日黄昏时分,彼得堡近郊的茫茫雪地上,响起了一声凄厉的枪声,年仅38岁的普希金应声倒地。与其说是一场政治阴谋,不如说是一场爱情阴谋。普希金很早前就预见过自己的命运,他在日记写道,“我会死于暴力”。
      
      一个歌唱爱情的诗人为何会在女人肉欲中打滚,也许他一生也未遇见过能让他完全倾心相爱的女人。不停地追逐各色美色,沉迷于女人虚荣外表的诗人总是很快爱上,很快抛弃女人。他最终尝到了上帝惩罚他的苦果。死于非命是他勃发的情欲的终结,也是天妒英才的悲剧。
      
      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生命就是死亡,死亡里的生趣是由诗人鲜血换来的。不管是用何种真诚的方式。
      
      普希金的一生,是完全忠诚于缪斯神,忠诚于他自己灵魂与肉体统一的一生。他不讳莫如深,他在诗歌国度是神,面对欲望时是魔。他给与俄罗斯整个民族源源不绝的精神食粮。他的不和谐正是诗人命运的分裂,他把自己“罪孽的、阴暗的、魔鬼的本能”化成了崇高的、唯美的、抗争的瑰丽诗篇。
      
      
      
      
  •     在图书馆见到这本书时真的有些功利目的——因为想写一篇关于诗歌翻译的论文。可是,读着读着却渐渐脱离了理性的专业的眼光,越来越拿捏起内心深处隐藏的感性的知觉。现在想来死活都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更多的则是根源于自己内心里随着阅读的书页的增厚而积聚起来的困惑和惶恐。记得在不多的几年前,似乎都可以肯定是两年前,我还很喜欢读一些饱含激情的洋溢革命精神的诗作,每每读起都会清楚地感觉到胸中涌动着的那股难以抑制的激流在快速、不断地冲击自己的神经和身体,往往不知不觉间眼睛就会因过于湿润而模糊。这两年好像越来越少读这样的诗作了,或许是整个人、连带神经、肉体和激情都变得慵懒起来了,缓缓流淌的生活的水流象磨光河床的鹅卵石那样磨滑我所有的尖突的触角,也带走了我所有原本容易激起的各种感触。大概是三天前的那个午夜,拥被半卧在冷冷的床上,翻着书页的近乎冻僵了的手指,麻木地掀开新的一页,页眉很宽,冷而空,映着床头台灯煞白煞白的光,显得尤为虚弱。一时觉得有些压抑,想掩书合卷,留待来日。可是偏偏那页上印着的竟是《致恰达耶夫》!这曾是我在高中时最喜欢的几首外文诗之一。平静而又缓和——这感觉似乎远不应该出现在这首诗的周围——这感觉也让我突然间意识到了一种强烈的恐惧,我知道,我已经发现了自己曾经澎湃的激情的消退;我知道,我已经意识到时间和生活带给我的我不想要的变化;可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曾经常常因为激动而流下的泪水竟真的象孔雀河那样枯涸了,为什么自己曾经认为将会铭记一生的奋斗的激情竟真的毫无痕迹地飘忽逝去,一如那遥远文明的繁盛毫无征兆地消亡。那时的恐惧占据了我所有的思维和直觉,突然间竟不知道自己是安卧于床,还是悬于虚无之中。这次是真的掩卷闭目,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只是一个惶恐就怎样的了得!这两天都没敢再翻开那本诗集,今天早上,一个人坐在清冷孤寂的办公室,郑重地再次打开集子,还是这首《致恰达耶夫》,还是同样冰冷、近乎僵直的手指,带给我的却是一番不同的感受,那团近乎熄灭了的青涩的激情的火,在历经了无澜死水般的生活的掩压之后,似乎终于又有萌动的迹象了,或许我应该为这一点点带有象征意义的生机而庆幸,但现在还绝不是庆祝的时间……
  •   中国更缺本土诗人
  •   嗯·非因翻译人才缺乏,是土壤,根本就没天才生长的土壤。
  •   不是土壤,是空气
  •   那怎么办?
  •   太喜欢这首诗了
  •   快乐是暂时的,终有一天会消逝,那就让逝去的化为可爱。
  •   你的评论我看了。欣赏你的观点。
    红茶
    07.05.27
  •   原来如此,这篇序很糟糕..
  •   一个时代的标志 拜伦 雪莱 拿破仑
    红与黑 永恒的矛盾
  •   他把自己“罪孽的、阴暗的、魔鬼的本能”化成了崇高的、唯美的、抗争的瑰丽诗篇。
  •   他的那首家喻户晓的《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应该是两首单独的诗歌(哪怕致同一人[凯恩]):
    《致凯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忠于自己,终成传奇
  •   普希金应该属于黄金时代,19世纪。
  •   他是被沙皇还是自己害死的啊?
    啊咧咧,这样的普希金么?《致大海》怎么办?
  •   是黄金时代
  •   嗯···‘忠于自己,终成传奇’
  •   黄金时代,不是白银时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