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第三卷)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江苏古籍  作者:黄裕生  页数:7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西方哲学的大观,全书详细地介绍了教父哲学、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学、黑暗时期的哲学、经院哲学的开端和兴盛、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之路等,适合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本书讨论了哲学的反思活动在与基督教的信仰实践的相遇会通的历程中开显出来的基本原则。哲学的反思活动所开显出来的原则也就是理性自身的原则。而由于这些原则是在理欠妥 基督教信仰的反思活动中被开展出来的,所以,我们这里把它们看做基督教的内在原则,也就是内在于理性因而符合理性的原则。这里要指出的是,基督教绝非只有上海所讨论的原则,对于哲学家来说,基督教永远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理解的仰系统统,就如哲学本身永远是一个开放的自由体系一样。我们这里之所以讨论上面的大三原则,只是因为在我们看来,它们在哲学中的确立对于塑造哲学本身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正是这三大原则的确立使哲学走出维护历史中的绝对原则,维护历史中的人的绝对自由,从而维护历史中的人的绝对权利、绝对尊严与绝对责任的神圣道路。在这个意义上,信仰的理性化,同时也意味着哲学的神圣化。

书籍目录

绪论 信仰的理性化与哲学的神圣化“基督教哲学”概念与问题视野哲学与宗教的界限:什么是哲学? 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上篇 第一章 教父哲学  第一节 伊里奈乌与基督教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因荒谬而可信  第三节 奥利金的基督教哲学  第四节 大巴西尔的创世论与三位一体说   第五节 格列高利的“人沦”与向神之路   第二章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 奥古斯丁: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节 时间观的变革:拯救现象与捍卫上帝  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原罪说:伦理学转向   第四节 历史哲学(一)  第五节 历史哲学(二) 第三章 黑暗时期的哲学  第一节 波埃修的“存在”(esse)之辨  第二节 爱留根纳:上帝与无中篇 第四章 经院哲学的开端和兴盛  第一节 经院哲学的开端  第二节 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第三节 12世纪的两个学派和阿贝拉尔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播和西渐  第五节 早期经院哲学:巴黎和牛津  第六节 罗吉尔培根  第七节 科隆的大阿尔伯特 第五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之路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另一条道路  第二节 ens、essentia、esse、substantia(存在者、本质、存在、本体)  第三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真理观  第四节 “神圣学说”与证明之路 第六章 经院哲学的分化与衰弱  第一节 极端的奥古斯丁主义者:波纳文图拉  第二节 “完整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或阿维罗伊主义  第三节 “七七禁令” 第七章 约翰邓斯司各脱  第一节 司各脱的认识论  第二节 Being与Existence的区分:司各脱的存在论  第三节 司各脱的自然神学  第四节 司各脱主义和司各脱主义者下篇 第八章 中世纪的共相问题之争:唯名论与实在论(上)  第一节 波埃修对形而上学共相问题的解释  第二节 阿贝拉尔的唯名论 第九章 中世纪的共相问题之争:唯名论与实在论(下)  第一节 邓斯司各脱的形而上学实在论  第二节 奥康的唯名论思想. 第十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一节 文艺复兴的基本精神或何为人文主义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哲学重新独立的尝试  第三节 宗教改革与理性权利  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自然哲学人名索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把人从关系世界解放出来,也就是让他从关系中退身出来而回到不受制于关系的自由一自在的存在,而这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自己位置上向他者敞开自己的存在;在人的这种自在地向他者敞开自己的存在中,他者也在自己的位置上来与我们相遇,并且也才在自己的位置上来相遇。人只有在自己的位置上,因而也就是只有在自由中,才能跨越概念物与非概念物之间的鸿沟,才能与作为自在的他者的本源相遇。因此,哲学确立起来的概念体系必须是一个自由体系,也即一个摆脱关系世界而向自在的他者敞开自己的体系。简单地说,自由体系就是一个向绝对他者敞开自己的体系。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之别就是哲学与科学之别。作为科学的概念体系都封闭于概念物,或者说以概念物为界限,而不寻求概念物以外的东西;对于科学来说,不存在概念物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说,在科学看来,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可在概念中被把握。因此,科学不承认概念之外而不可被概念所规定的存在物;一切都可在概念中被陈述。所以,每个科学体系都试图充当一个“大全”,至少是某个方面的大全。因为它把自己的陈述当做关于一切可能事物的陈述,而忘却了自己的陈述永远只是关于关系物的知识,而完全不可触及自在物;因此,科学体系的变化通常不是一个体系融合另一个体系,而是一个体系被另一个体系所突破而被取而代之。因此,科学知识体系的变化通常是革命性的,总是体现为一个体系取代另一个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科学是一种建构体系的活动,科学史是一个建构体系的历史。相比之下,作为自由一开放的体系,哲学体系的变化并不是通过一个体系取代另一个体系来体现,而是通过创造出足以更进一步摆脱关系世界而迈向绝对本源的新概念来完成的。由于这新概念能够进一步摆脱关系世界,也就意味着它能够打开一个更开阔的视野(H0rizont),使整个体系能够更开放地朝向本源。在这里,体系的变化更多体现为对原有体系的融合,而不是取代和放弃。这也是为什么今人虽有今人的哲学,但是却不能放弃古代哲学的原因。

后记

本卷由黄裕生设计全书的章节结构,并与其他七位作者共同撰写。具体分工如下:绪论、第二章、第五章黄裕生撰写;第一章徐凤林撰写;第三章赵广明撰写;第四章、第六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周迈撰写;第七章王齐撰写;第八章、第九章张继选撰写;第六章第三节和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马寅卯撰写;第十章第四节高山杉撰写。秉承全书总主编给各卷分主编以充分表达各自观点的自由之精神,本卷主编也给予本卷作者们以各自风格表达各自最想表达的研究成果的自由空间,并不在各方面强求统一,而只要求在全书的总体构思与基本思路上保持一致。本卷的写作放弃了面面俱到的追求,而采取有所侧重的原则,也就是把重点放在作者对对象最有研究或最有心得的部分。我们还尝试把贯穿整个中世纪哲学的共相问题专门列出,以单独章节加以集中讨论。此外,我们在每个重要人物的生平中加入了中国历史坐标。这些尝试既可能使本书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也可能给本书带来一些明显的缺点。本书的写作从2003年初完成奧古斯丁部分到2005年7月21日写下导论的最后一个字,先后跨越了四个年头。这期间首先应当感谢的是全书的两位总主编对本卷主编和作者们的信任和支持。叶秀山先生近十多年来关于宗教与哲学的思考和陆续发表的相关论著曾给本卷主编许多启发,使本卷主编有勇气和信心在六年前接受主持本卷的工作。王树人教授曾把他陆续发表的一些作品让本卷主编阅读,使本卷主编多有获益。当然,最应感谢的是本卷七位作者们在这期间的通力合作,没有他们严谨而精诚的合作,本卷不可能如期与读者见面。

编辑推荐

《西方哲学史(第3卷中世纪哲学学术版)(精)》是叶秀山和王树人编写的,由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哲学史(第三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对于详细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把握西方哲学史的逻辑脉络以及概念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收藏
  •   本卷论述中世纪西方哲学,重点突出,分析深刻,研究成果明显是一部好的学术性著作。
  •   国内学者编写的,书的内容非常好,对西方哲学可以有一个总体认识
  •   不怎么喜欢这段历史,但如果将之割裂,就显得狭隘了,并非追求完美。
  •   汇集国内这方面的知名专家共同编写,应该是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
  •   首先书是不错 速度与质量方面也岗岗得
  •   作为哲学的哲学史,好书!
  •   我是为了复习才买的,为了偷懒,哲学史这东西永远是一种再创作,看了也是为自己的理解作垫牙的材料
  •   非常不满意,书籍纸张压绉了不少这个还罢了,关键是侧页处沾了很多灰,黑乎乎的,怀疑是旧书
  •   非常好的书,哲学与基督教的相遇!
  •   个人认为是国内严肃的学术著作代表。太棒了!
  •   内容很翔实,作为概论性的书籍非常推荐,但是如果深入研究的话,此书还只能是起一个引导作用
  •   一套书统一定价是应该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