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感应与情景交融/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百花洲  作者:郁沅著  页数:3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情景交融”与“心物感应”是相互纽结和沟通的两个重要美学命题。“心物感应”是实现“情景交融”的基础。不同的感应模式,其审美观照方式有“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物我两忘”之别,其形象构成方式有“以形写神”、“离形得似”、“形神相亲”之别;其情感表达方式有“寓情于景”、“缘情写景”、“情景合一”之别。“情”与“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交融,它是构成“意象”、“意境”和“境界”范畴的核心。

作者简介

郁沅,上海人,196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6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已出版专著《感应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出编》、《古今论文探索》、《文学审美意识论稿》、《魏晋南北朝论文选》、《六朝诗话钩沉》等,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古代文论教程》《鼓今绝句鉴赏辞典》等。

书籍目录

总 序 第一章 “景”与山水诗画  第一节 “景”有三义  第二节 山水景色  第三节 图景构造第二章 “情”与情景交融  第一节 情感本体  第二节 情景组合  第三节 情景互融第三章 “感应”的内涵与不同层次  第一节 “感应”的涵义  第二节 物质感应  第三节 精神感应  第四节 审美感应第四章 审美感应是情景交融的基础  第一节 内外感应  第二节 审美意识  第三节 感应模式第五章 寓情于景与物本审美意识  第一节 物本感应  第二节 以物观物  第三节 以形写神  第四节 寓情于景第六章 缘情写景与心本审美意识  第一节 心本感应  第二节 以我观物  第三节 离形得似  第四节 缘情写景第七章 情景合一与平衡审美意识  第一节 平衡感应  第二节 物我两忘  第三节 形神相亲  第四节 情景合一第八章 情景交融的途径与走向  第一节 即景会心  第二节 交融之途  第三节 走向境界后记

章节摘录

是指外界的自然景物,后一个“景"是指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描写。第二句和第三句中的“景”都是指艺术形象。这三句话是说:形象地描写自然景物容易,形象地表现社会人事难,把情感化为艺术形象更难。王国维所说的“景”,也是泛指文学作品对于自然与社会人事的形象描写,如云:“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日景,日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三指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并进而泛指一切社会和自然的客观存在物。如皮日休云:“(孟浩然)先生之作,遇景人咏,不钩奇抉异。”(《全唐诗话》卷一)《文镜秘府论·论文意》云:“言其状,须似其景。”其中之“景’’皆指狭义的自然景物。王夫之所说的“情、景有在心在物之分”(《姜斋诗话》卷一),其中的“景”就泛指存在于人心之外的“物"了。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云:“空同子刻意古范,铸形宿模,而独守尺寸。仆则欲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构结,不仿形迹。"其中“临景构结”之“景’’并非仅指面对的自然景色,而是泛指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他批评李梦阳写文章一心模仿古人,就像在模子里铸造形器一样,一点尺寸都不敢走样。而他自己,平时注意多积累材料,领会其中的意蕴,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由此出发来结构文章,而不去模仿古人的形迹。

编辑推荐

《心物感应与情景交融(套装上下册)》:“心物感应”是实现“情景交融”的基础。“情景交融”的低级层次是情景组合,高级层次是情景互融,而情感在艺术中具有本体的地位。“十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物感应与情景交融/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