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文化贵族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陈朝华  页数:279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南方都市报对文化领域倾注的关切与推动力度,一直为媒体副刊从业人员所羡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很多报纸把不能带来即时效益的副刊随意缩减时,我们却视之为彰显南都报人责任与理想、风骨与情怀的一大亮点,大力扶掖。在不断的创新求变中,南都副刊不仅打造出一系列赏心悦“读”、风格鲜明的招牌版面,还通过出资创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举办“珠江诗歌节”等立体活动,介入文学现场,凭借现代传播的复合手段,举荐鲜活纯正的作家与作品,以敬畏之心、呵护之情,消弭广大读者对文学审美的隔膜与疏离。缘此,南方都市报也获得了文化界广泛的信任与敬重。这样的格局呈现,既离不开南方报业集团领导自上而下的赏赞与支持,也有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同仁在价值拓展与路径选择上的努力,良性互动,蔚然可观。  大家访谈之“文化老人”系列报道,能够立项运作并且得以顺利延展,即是这种良性互动与人文共识的完美结晶。超越区域媒体的局限,近距离对话华文文化圈金声玉振、雅达散淡的世纪名宿,触摸一个时代最真实睿智的体温和呼吸,相信这是很多城市日报文化记者难以奢望的梦想,但南方都市报做到了。以我们的真诚与纯粹,以我们的大气与执著,让一座座中华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丰厚与深邃,让一本本中华民族的文化存折为读者打开生命的密码与生活的掌故。虽然世事沧桑被他们当作过眼云烟,我们的记者却能从他们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和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中,回溯时代变迁与思想脉动的悲喜浮沉。采集的文字,或灿烂,或澹泊,但交流碰撞的现场感有如老朋友在娓娓絮谈。我们的记者做足了功课,用足了心思,在这一场场与文化老人对话的考试中,他们及格了。正是因此,我们的每一篇报道才能让读者喜闻乐道感怀启悟。正是因此,我们才有了结集出书的底气和信心。  我们的记者同时也是幸运的,他们既完成了任务还得到文化老人们的耳提面命,转而把丰富邃密的珍贵对话演绎为可资留档的扎实文本。那些穿透时空的心灵补白,那些超脱功利的历史深省,那些朴实坦荡的生命历程,那些豁达澄明的生活细节,虽是侧面勾勒却无不生动撩人。在校阅大样的时候,我每每对记者的“幸运在场”心向神往,恨不得取而代之以达“借光掠美”的一己之私。  借“文化老人”系列访谈结集出书之际,再次集中展读一篇篇精彩机敏的对话,于感动与振奋中重窥一颗颗历练沧桑仍透彻多情的大灵魂,宛如触摸一个时代最真实睿智的体温和Ⅱ乎吸,一切的浮躁与聒噪刹那间荡然无存。那种沉静与隐忍的人格星辉于我如精神粮仓,需要悉心看护,相信对很.多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悠长的期冀和关照,就此而言,能够主持推进这个系列的项目运作,我同样要感恩这种“职业幸运”。

内容概要

本书是南方都市报“文化大家访谈”栏目的精选结集第二辑,包括了对何满子、车辐、黄宗江、黄宗英、贾植芳等17位文化老人的访谈。所采访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5岁左右,经历了20世纪中国的大多数变迁,虽然从事的领域不同,人生的坎坷相似。他们是今日时代文化的奠基者,他们还是往日时代文化的风云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他们在青年时期的行为,造就了今曰时代文化的丰富。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最后的文化贵族(第二辑)

书籍目录

车辐:“不可救药的老天真”陈志华:残损的乡土建筑在呻吟来新夏:我们扫地那些年是南开最干:争的几年申泮文:不违心,怀斗志 明朗倔强应万事杨敬年:扎根大陆,决不漂洋过海范用:光拉车,不看路、读书无禁区方成:文明越是发展 越是需要幽默方平:搞翻译要像袭人那样一心一意高莽:在翻译和绘画之间寻找人道主义何满子:最好的年华都在运动里面胡秀英:“百草婆婆”一生情系中国植物黄永年:做学问不赶时髦 写文章要补空白黄宗江:“败坏”书香门第 带出“卖艺人家”黄宗英:在爱情与写作中永葆青春贾植芳:教书就像交朋友 监狱就像外婆家金耀基:中国的现代转向要靠第一流的大学鲲西:四时最好是三月 一去不回唯少年后记

编辑推荐

  文化大家访谈系列以《文化大家访谈录(第2辑):最后的文化贵族》为名结集出版,无论从文化留存的角度,还是从真实还原历史的角度,都是一本足以让所有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有兴趣者产生敬意的书。《文化大家访谈录(第2辑):最后的文化贵族》为其第2辑,包括了对何满子、车辐、黄宗江、黄宗英、贾植芳等17位文化老人的访谈。  作为南方都市报副刊版精心策划的一个大型栏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文化大家访谈”以每周一期、每期两至三个版的频率刊出对一位国内文化名家的专题访谈,在国内文化界备受瞩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后的文化贵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利用周末这点儿空闲时间,一鼓作气读完了《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第二辑。本辑收录了车辐、贾植芳等17位涵盖了我国在文学、艺术、建筑、史学、翻译、出版、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里的文化大家访谈,与第一辑收录的十六位受访者同样,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在85岁以上,经历过20世纪中国的大多数动荡与变迁,都称得上是站在中国时代文化巅峰的巨人。其实,是《南方都市报》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项从2005年就开始的长期采访项目,到目前已经采访了近百余位文化老人,用文本的形式,记载了这些文化大家们深厚的学养、历尽沧桑而朴实坦荡的生命历程,豁达澄明的生活细节和超脱功利的历史深省,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和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使人在品读之际就如同触摸一个时代最真实睿智的体温和呼吸,一切的浮躁与聒噪瞬间荡然无存。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目前已经有几位老人不在了,更有甚者是在采访后的一个月就故去了的,由此更显出这种在与时间赛跑的访谈是多么的珍贵。
  •   传承中国文化,本书是一个范例!应好珍惜,中国最后的文化贵族!
  •   整理成册的采访录,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修养,尤其一些从事幕后文化编辑的人,他们倾其一生在为别人做精美的嫁衣,文化大革命摧残了他们很多人的肉体和心灵,但风雨过后,他们一如出水的白莲。里面即有我们耳能详熟的大家,也有初闻深藏不露的高人,他们深厚的艺术造诣,宽泛的兴趣,高尚的品位像一首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我们体会了贵族首先是精神的、文化的。
  •   把一代文化大家的辛酸与成果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历史面前我们都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认真拜读,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文化名人其实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读完访问之后却有想在网络上再次搜索的欲望。本书把历史和人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很好的展现了一代文人的息怒与哀愁。
  •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是南方都市报采访多位文化老人的访谈录,他们谈话既涉及丰富的阅历、深厚的思考,又十分有趣,值得读者仔细玩味。
  •   坦率地说,并不是每一篇访谈都做得非常精致。但我在其中找到了一些我所需要的东西——那其实就是一些亲历的历史,而不是那种歌功颂德的内容。
  •   挺不错的,看看那些文化大家的一些言词和回忆。
  •   记录了好多文化人的趣事。其中多数都离世了。
  •   可能是对书中的这些老文化人不熟悉,而书的作者却觉得我们都非常的熟悉,所以导致看起书中的采访,觉得太过平淡,缺少有关这些老文化人背后的故事,比较的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