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后台(第三辑)

出版时间:2010-5-1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邓科  页数:2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追寻真相”的真相,这是“没有表达”的表达。    这本书,展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    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它确实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书籍目录

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  “性·谎言·录像带” 等到的都将与祥云无干 与中国首富孤独厮战 自焚者唐福珍的最后6小时 共产党人玩摇滚 “邓玉娇事件”中的手 季羡林:烫手山芋?“最伟大的僧人”? “海龟”冲垮财政局网站  校园政治 附:有辱形象还是不负“国父”? “弃婴”疑云 附:最“丧心病狂”的一次采访 果敢:只需要两发子弹 “中国改革第一村”的主角 想在午夜12点的长椅上晒太阳? 逃出塔利班的中国第一人 一个老外记者与南方周末的机缘深思成就深度

章节摘录

  13日,消息传来,本溪市的火炬传递资格被取消了。没人愿意相信。  最初一两天,人们都当这是个笑话。13日,《体育画报》记者关军采访本溪火炬手李妮娜,问她是否听说自己的家乡被取消了传递资格。这位冬奥冠军质问道:“谁说的?我咋没听说?在正式消息没发布前,一切都是谣言!”这位记者道歉说:“那太抱歉了,影响你的心情了。”  13日下午,城管人员来到了残疾人火炬手姚革的小打印店,要求把临街门面上的所有广告贴字全都铲掉,配合“祥云”的到来。他被告知,不止是他一家,整条街上的店面都要这样清理干净。姚革此时早巳得到消息,他告诉城管火炬不传了,本溪的火炬手会去鞍山传递。“你别造谣啊!”城管的领导警告他。姚革表明了自己火炬手的身份。领导进屋来,小声地问:“真的?”“可不咋的?”姚革出示了火炬手的身份文件。领导考虑再三,“那也不成,也得扯,你要不方便,我让人帮你。”这时,各机关单位私下都开始流传这个“谣言”,反常的是,政府一直没有公开对外“辟谣”。有人说,这是为了不伤害本溪人民感情。人民大众开始自发地辟谣,很多人寻找各种迹象证伪。直到13日傍晚,还有人看到接待奥组委的宾馆附近的墙上,有人在画鸟巢和祥云。“我去的时候,人还在本溪那两个字上画云彩呢,咋能不传呢?不能!”很多附近的人都去看云彩。有网友在本溪贴吧留言说,自己举着打火机在家里跑了两圈,支持本溪传递。有人问,要是上街举蜡烛跑跑,犯不犯法?有人提醒,为了环保,他得弄个烛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南方周宋》读懂中国  从这本书读懂《南方周末》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江艺平  如果将来要为这段时期的中国新闻界撰史,说不定后台要比前台更具参考价值。理由?大家都知道,不是吗?  ——学者 梁文道  记者的天职在于追索事实的真相和事件背后的人与事。记者能否尽到天职,不仅取决于自身素质的优劣,更取决于世间的宽容和法律的支持。这是我从《后台》悟出的一点感悟。相信这本书的读者将会从中学到不少对于当代中国的有益知识,同时催促新闻界披露更多的后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童兵  笔下如锋,文字澄澈。他们就这样勇敢地让思考与故事面对面,重新打量。  ——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  我是非常羡慕内地的很多同行的,在中国新闻报道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去关注具体的人和事情,可以从这些个体的遭遇上见证中国社会的变化,无论进步或者退步。如何发现,如何挖掘,如何准确而平衡地报道,这些都是新闻背后的故事,而这些背后的故事,同样是中国的一个见证。  ——凤凰卫视记者 闾丘露薇  面对复杂的现实,立场独立、头脑冷静,并坚持不懈地质疑、求证,以期逼近真相。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即是职业记者的状态,亦是本书予我最大的感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克勤

编辑推荐

  逃出塔利班的中国第一人  被张维迎利用?  共产党人玩摇滚  “系统”:一个极权资本主义的诞生  与中国首富孤独厮战  枪袭哨兵者伍勇人生档案  果敢:只需要两发子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方周末:后台(第三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2条)

 
 

  •   这本书,展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它确实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   后台是南方周末这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媒体的真相,与常人或许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值得我们去企望。
  •   对南方周末怀有一份敬重和一份特殊的情感是每个曾经有新闻理想的人的共性吧,尤其是一个曾经新闻专业的,而且立志追逐新闻理想,而后理想夭折的人来说,于是,从南方周末来汲取信息,每次和南周有关的书籍文字都不错过,感觉唯有此才离曾经的梦想更近一步,才与浑噩现实不苟同
  •   南方周末多年的老读者了,美辑后台必然出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背后作者们真实的心灵,也更能了解一个更完整的南周。
  •   南方周末:后台-第三辑
  •   南周出版的后台,一、二、三辑都买了的。看后真的很有收获,感谢南方周末。
  •   很喜欢,尤其对新闻有乐趣的人可以看看这个
    笔法很南方周末。
    推荐
  •   我把南方周末称为中国唯一一份敢于说真话的报纸,南方周末这些年一直做着的是很难的事情:一是坚持说真话,一是在绝大多数媒体沦陷下仍一枝独秀,一是真的把自己当做是公共媒体来讲话。
    推荐大家看看南方周末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希望这一套书能够在中国所有媒体从业者中人手一本。
  •   听同事介绍,首次网购的书就是这本《后台》,正在读,里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新闻和新闻的幕后操作,个人觉得不仅仅对新闻从业者有阅读价值。
  •   后台让我学会如何去读新闻,如何正确的看待新闻的前后台
  •   一如既往地喜欢,南方周末还是南方周末,永远都是媒体人的标杆!
  •   南方报业不愧是新闻人的延安。
  •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把一个在《南方周末》没有读懂的中国呈现在这本书里。推荐所有记者和立志做记者的人都去看看!
  •   书很好,喜欢南方周末,以后还要买
  •   后面的确很精彩。
    最后还有一些实用的指导。
    可惜我不是记者哦~

    我喜欢文章和文章的后面一起刊登出来的。
    不过比较少。

    推荐一篇吧
    名字叫做系统。
    是最喜欢的。

    至于书值不值得买。
    要看自己哦。

    收到的速度不知道。
    因为最后总是会来的。
    所以也没有着急什么的。

    书得纸张一般吧。
    不过读起来感觉怎样更重要。

    总体还是可以购买吧。
    因为读了南方周末很多年。
    嘿嘿~~~
  •   信任它的品质和真诚,只要看到它的名字就不会犹豫,南方周末是一个。
  •   深入报道 可以看到新闻的价值与品质
  •   这本书不错,比《南方周末》更加精彩
  •   后台第一,二辑都看完了,接着把三买下来,不能断了啊,感觉还行吧,没有一、二那么有意义,有价值
  •   内容比南方周末还好看,都是未发表的故事
  •   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
  •   没有敷衍没有谎言,这就是南方周末!
  •   很喜欢《后台》,三辑都买了
  •   文章篇篇经典,读后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及采访技巧思考方式都很有益处,多读国内强势媒体的经典作品,是新闻从业者提高业务水平的一条通道。
  •   后台的一系列书都蛮好的,老师说值得好好看。。。收获会很大
  •   后台一、二都看过了,三也看了一部分,很耐读,不仅知道了真正的记者是什么样子,更能读懂我们现在所处环境复杂。
  •   南周的后台系列收齐了,书很好。
  •   这一年喜欢看新闻
  •   众多新闻背后都有那么多故事。
  •   真正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
  •   如此后台,才明白。
  •   后台的演出,有时比前台还精彩
  •   一直支持后台
  •   尽管有时被蒙蔽
    或者暂时不能发出最大声音
    说到底
    人民是最大的后台
  •   看这本书,仿佛伸出小手拉开黑沉沉的厚重的幕布,从缝隙里看看神秘的幕后。

    原来在报纸上公布于世的报道背后,还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

    原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了解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完整的事件。

    不管怎样,那些经过辛苦取证但是最终没有见诸于报端的采访,也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理解那些热点事件,不再是单纯看到正面那些片面的表象。

    挺好的。很长一段时间,是我家的热门读物。
  •   南方系也堕落了,但是不可悲,很无奈
  •   没登上报纸的不代表不出彩,某些因素的牵住影响了面世,精神值得赞扬
  •   老师推荐的书,买来读读,确实不错!
  •   差不多是5年前买的第二辑,第三辑购买竟然与第二辑相隔5年。但书还是不错。当然,也不免有不好的地方。讲祥云的那个,就不知所云。
  •   嗯,我看书一向都很挑纸质。这本书内页是泛黄色的,让人看着很舒服。内容还没有看,看完之后再分享。总体来说,很满意!
  •   下单时没注意到限制购买区域,结果买到了,很喜欢南周的书,三本都有了
  •   我喜欢更接近现实,尽管她很骨感
  •   买给朋友的,他说还挺好的。
  •   很不错的书,内容对我很有帮助,学习一下!
  •   很好,很久没读这么好的书啦
  •   书很好,内容也很丰富 物流真是神速。。。
  •   比较不一样的书
  •   书大概翻了下 应该不错
  •   这一本还好,上一本寄来封面是破的,还破得离谱……不过这一本好多啦
    书很好!
  •   用的是平邮,十天左右到的,包装的简单些,不过书没事,现在换地方了,快递到不了,先少买点,感觉平邮还可以,以后就可以放心买了
  •   希望多一些这样的书
  •   捧着这样的书,除了时间,我别无所求……
  •   真的感觉不错,真的内容最让人受益
  •   第二次买了,送人的,还不错!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交我还没看看看看看看
  •   作为粉丝,这个是必须收的
  •   不错。。。。。还不赖。。。。
  •   质量好,内容饱满。价格优惠。
  •   质量挺好的 内容也挺好
  •   挺好的,一些前辈的文章
  •   早几年的特辑,还不错
  •   比较喜欢,比较真实
  •   一如既往的优秀!南周的历史,中国的历史。
  •   送货速度快,书籍质量好!
  •   好不容易才找到,不错
  •   故事里的故事,看了之后受益匪浅
  •   记者真的不如表面那般强势,在中国的体制下记者要做好真的不容易
  •   受益匪浅,十分深刻,值得深思
  •   大学至今,一直阅读南周,感谢南周给我带来的不同的视角。
  •   好书,一套全购了
  •   买全了!看看我们不知道的中国!
  •   好书一本。不废话
  •   后台,不错的书。
  •   南方周末:后台(第3辑)
  •   南方周末力作
  •   只能算是电影的幕后花絮
  •     http://weibo.com/1550420484/profile/
      
      
      这是一本解密《南方周末》的新闻后台操作的书,它是大报上的真相没有体现出的另一种事实,是大报上的表达没有透露的另一种表达,我从《后台》中看到南周这一经营几十年的大报始终秉承的原则,纵看,看到南周每年的变化既好又坏,横看,却倒也看出中国传媒业的现状是喜是悲!亦或是看出中国的现状。
      初看,觉得这本书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觉得无非书中写的只是记者采访过程中的艰辛,而后来慢慢发现了书中的闪光点,看出了后台发生的“是是非非”。
      1. 到底是普利策口中的瞭望者?还是恶化事件的帮凶?悲痛的旁观者?
      《后台》系列的书中,“记者噤声,稿子被和谐被压制”的揭露类报告占了一定的比例,关乎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读《弃婴疑云》时,我很是疑惑,就近而言,5月9日,《新世纪》周刊封面文章《邵氏弃儿》一经刊登惊起轩然大波,3000美金,计生办抢婴,假弃婴等等关键词传播于公众,而早在2009年4月南周记者杨继斌就已经对假弃婴进行了深度走访,同样的关键词,只是在贵州而非湖南,假弃婴们姓“古城”而非姓“邵”,却是隔了整整两年的光阴,为什么当时杨继斌没有将采写的内容报道呢?我相信报道是被搁浅了,是被合理的风险掉了,很多真实报道正是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著名的三鹿案件成就了简光洲,而在揭发三鹿集团的3个月前南周记者就已经搜集到三鹿集团的所有罪证,却也迟迟没有公布于众,期间,有关政府部门将网上所有的负面消息进行大规模的搜索关键字处理掉,同时投放大量广告,有些媒体也心甘情愿理所应当的收着巨额的广告费和公关费,这是踩在结石婴儿身躯上的交易,以至于3个月后公布消息,受害的婴孩已达万。
      我认为导致媒体集体噤声,压新闻的理由有三:
      首当其冲的是政府,于其可笑的堂而皇之的控制下,媒体的报道空间一度收窄,这对于追求事实真相,严格遵守新闻原则职责的记者们无非是痛苦残酷的,这就好比跑步比赛,最后冲刺马上要胜利的时候,裁判吹哨了,比赛结束了,留下的只有参赛者的无可奈何,记者总是政府极权主义下的牺牲品他们追求着新闻价值,追寻着新闻的真实,而往往遭遇新闻政策的无情打击,真实的素材了然于胸却不能表述出来,而这新闻政策是由政府机关制定的,记者总是政府极权主义下的牺牲品。
      其次,便是媒体自己过度的自我审判,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的高度同质化使得行业竞争激烈,记者们都在和时间赛跑抢新闻,而枪打出头鸟,当涉及到敏感话题会影响自己报业发展的选题内容时,把关人—报业高管往往采取高高挂起的姿态避开,使本应揭露的事实无故和谐,直至等到其他媒体报道后再跟进,他们既本着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揭露事实真相,却又怕承担法律责任,一步步走向失去公信力的边缘。
      最后便是我最不愿意提及的恶俗的理由,金钱公关,早在几年前西安的煤矿事故中,被曝光的记者封口费比矿难的死伤人数还惹眼,“三鹿”事件中,集团花钱让各大门户网站消除三鹿企业的负面报道,百万巨资在百度上投放大量广告,没良知的媒体心安理得的往腰包里收钱,有良知的媒体却也仅仅按兵不动坐看事态发展。
      记者亦或是媒体,到底是普利策口中的瞭望者?还是恶化事件的帮凶?悲痛的旁观者?
      书中流露出记者编辑们满满的无奈和悲楚,负面稿子正面做,太负面不行,太正面也不行,记者们的热情如同一件件被击毙的稿件般一点点被消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也着实被震惊了,揭开光鲜的表层,当事实真相赤裸裸的展现在我面前,我很难过,如此下去,何来思想之独立,精神之自由?
      2.跑新闻,不仅用腿,还要用脑
      其余关乎记者和采访人物之间的各种智慧的较量,体现职业道德的篇章也占了相当的比例。看到《与中国首富孤独厮战》一文,我知道了:“跑新闻,不是用腿,而是用脑。”记者苏岭与房地产商斗智斗勇,周转于各个线人之间,不畏上头压力,还有柴会群专门揭发医疗部门的黑幕饱受争议,却冒着危险偷拍重要资料,无疑是记者勇于追求新闻真实的正面教材。还有柴会群专门揭发医疗部门的黑幕饱受争议,却永不放弃探寻真相的精神。接到两会的任务时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上会如同上战场,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采访,根据委员性格进行合适的谈话访问,如何约访的技术,让我看到记者在一个事件的背后默默的做出的巨大努力。汶川地震期间,对于媒介事件,即对历史的现场直播,是媒体的盛宴,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的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场除了救人和被救的人,剩下的就是媒体工作者,此时他们到处寻找着汶川地震中的播报点,一边压抑着自己悲恸的心脏,一幕幕惨景不断冲击着人性的底线,强烈的新闻职业责任感使他们到处奔波,如何将灾区真实的一面全部呈现给读者成了南周记者们最头疼的问题,当一切报道善化美好化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南周推出了“汶川九歌”,给读者提供了真实客观的文字盛宴,饱受好评。没错,客观、真实,南周人始终秉持的原则。
      
      媒体面对的是什么受众?大众?公众?乌合之众?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不明真相”有两层意思,即,媒体面对的求客观报道的观众读者和新闻工作者本身,当新闻事实无法报道,一切真相被修改被隐藏时,记者们也如同可怜的群众一样黯然,甚至更可怜,不得不做出只能接近真实的报道,绝对真实不属于中国的媒体。
      尼采说,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记者正是要做这独立的个人,以职业记者的姿态为不明真相的群众坚持不懈的质疑求证,最终逼近真相,这是作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应当是媒体行业本身的自律和社会支持的共同作物。
      
  •     翻看目录的时候,题目惊人:“性 谎言 录像带”、与中国首富孤独厮战、共产党人玩摇滚、“系统”:一个极权资本主义的诞生........
      
      在网上呆的时间多了,难免会对所谓的"标题党"充满“敌意”。不过,看过之后又这样一个感觉:《后台》是“标题党”下的“独报团”。
      
      最后看的傅剑锋写的关于三鹿事件那篇。尽管采写调查均已完成,却被“风险”掉了,于是《东方早报》简光洲成了披露三鹿事件的第一人。
  •     探究真实事件的勇气,以及事件背后的真相,都能让我感动,继而感慨颇多。
      现在一些都市类报纸,在大量增加民生、社会新闻的同时也越来越低俗,在上面越来越找不到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子;另一方面,媒体的“自我审查”已经远远超过了党委宣传部门的政治审查,面对有些新闻线索,很多家媒体首先想的不是这件事有没有新闻价值,挖掘出来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或意义,而是想着这个新闻能不能“出来”,如果费了一番功夫不能被报道岂不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在这里,在这个事实还没有成为新闻之前,已经被媒体界人士给“自我审查”掉了,那作为社会大众的我们离真相又何其远呢?暑假时期在当地一家报社实习,面对一些拆迁、医患矛盾等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新闻,老师都会远远的避开,在现在报社以发稿量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时,还有多少人会理这些自己认为不能被发表的新闻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后台这本书的出台给予了我更多的启示和意义:现在媒介的生存环境还不是很好i,很多真相还是我们所未知的。这个层面上,南周出版的书便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较好诠释。
  •     
       翻开书本,看着目录,一篇篇熟悉的报道扑面而来。碧桂园零地价拿地,邓玉娇案,唐福珍案,吴君亮的政府预算公开申请,中大学生会主席直选,“系统”,石首事件,汶川九歌。这些报道当时都轰动一时,有几篇我甚至还能记得在报纸上的排版。现在很有幸,读到这些报道的后台。
      
      
       邓玉娇案算是年度大案之一,虽然事实并不复杂,但当地政府糟糕的应对手法还是将其变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舆论风暴。记者写道,政府想方设法跳出法律轨道办事:官方掩盖案情,隐瞒侵犯者身份以及对外地律师持有高度警惕,甚至诡异到让邓玉娇的母亲回家毁灭证据。其实事件背后的这双手既强大又虚弱,既狡猾又愚蠢。最终邓玉娇的辩护律师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公布真相是他们最后的武器。事件平息后,记者发出了对新闻职业伦理的思考:忽视中国特有的刑事司法制度,一味强调给予控辩双方同样的话语权,是否会造成事实上双方的不平衡。其实我以为,强调平衡更多是不得已而为之。新闻界能站在批判刑事司法制度的角度当然最好,然有多少媒体能承担因此造成的压力呢。
      
       中山大学的学生会主席直选报道曾经很让我兴奋了一阵,因为在我的学院,就连院学生会的主席也只是由他人代表我去选的,校学生会的选举更是从未听说过。文中所述也很符合我对校园政治的想象,从策略运用、权力安排、合纵连横都做得有模有样。不过听说文章刊发后,在中大内部的反响和旁观者的看法颇有不同。后附原南周实习生谷禹的文章《有辱形象还是不负“国父”》,正好可以当作其学校内部人意见和反应的精彩补充。
      
       当读到镇远福利院把因家长交不起计划生育罚款的女婴标记为“弃婴”并送往国外收养,还从每个外国收养者那里收取$3000时,我愣了好久。不过看到文末,由于采访时正好传出习水嫖宿幼女案,记者写道“这些孩子出去真的挺好的,不然过五六年,她们可能就会出现在夜总会的橱窗里,谁知道呢?”突然我想起了当年读余含泪大师的作品,里面也写了与其让莫高窟的文物在中国被毁掉,还不如放在伦敦博物馆里。看来过了一个世纪,好事物留在国内还是有更大的可能被糟蹋…
      
       《系统》一文貌似刚贴上网没多久,在线版就被史玉柱设法拿掉了。但这还是挡不住它的流传。在cnBeta和我当时常上的一个单机游戏论坛,这文章都引起了不少好评。作为一个与网游几乎绝缘的人,读这文章之前我很难想象一个免费网游是如何能让运营商轻松赚大钱的。然而文中对RMB玩家和对征途游戏系统的描述让我懂得,在这样一个领域,史玉柱的确是天才,他精心设计了一个以权力和金钱为核心的系统,而且能让玩家被这个系统控制,哪怕是边骂边玩。游戏中隐藏的监狱犹如古拉格群岛,敏感词屏蔽无处不在,1984的影子若隐若现。
      
       三鹿事件让我记住了简光洲。而在南周内部,是傅剑锋和何海宁最早对三鹿事件进行系统研判和调查。就在与简光洲报道刊发的同一天出版的南周却以可以被理解的方式将何海宁的调查报道“风险”掉了。检讨当时媒体的表现,傅剑锋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让媒体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畏手畏脚:外部权力威慑与管制,金钱资本,对法律侵权诉讼的恐惧。对此,除了媒体伦理上重树“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报人传统和在媒体体制上走向真正的法制约束下的市场化改革外,他也想不到什么良策。
      
       不管是州长案还是碧桂园拿地,调查报道最重要的就是核实事实,书中对这两篇报道的调查部分都写得很详细。在文章写作完成以后,还面临着能否刊发的问题。虽然有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让发表的通知还是在一个周三的晚上,不可避免地,突如其来”,但我想更多时候,记者的反应是“我有点失态地瞧着身旁的大幅钢化玻璃,然后更失态地吐着脏字”。
      
       当然,改变的方向我们都懂,但在当下,"如何超越现实世界的无可奈何,这样的拷问没有标准答案"。
      
  •     看完,心情难以平复,久违了的新闻理想充满胸臆。
      想起了自己的青涩年代,在他们身边度过的180多个日夜。
      那么多的职业偶像,依然潜伏在我们的身边,没走远。
      虽然他们是南方周末2世或南方周末3世。但风骨依然没有更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