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出版时间:2002-7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作者:赖新生  

前言

传说伏羲氏制九针、神农氏尝百草,远古的神州华夏因之有了针灸医学与中医中药学的发端。当然,这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实际上,针灸疗法是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的临床实践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伟大的发明。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一份宝贵的遗产,我们理当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为广大民众的健康和幸福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技术,针灸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从而达到医疗和保健的作用,具有安全、有效、适应范围广、无副作用等特点。近代以来,特别是经过近代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针灸疗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针灸疗法已经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得到推广使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针灸已被逐渐纳入其医疗体系之中,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9.11”之前,我应美国东西方医学部的邀请去作针灸学术演讲,在近二个月的交流中,我在思考美国文化模式和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惊异地看到,作为自然疗法的针灸学普遍被美国的各个阶层人士接受,他们接受针灸治疗的人数趋增,学习和研究针灸的意愿提高,以往的疑虑被热情所取代。看到这一可喜的状况,我既为针灸学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要真正普及针灸,使针灸走向世界是这样的任重道远。随着中国加入WTO,针灸医学的交流和发展必然更具实质性和现实性,同时,针灸学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紧迫性也更形突出。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编撰此书,为普及针灸医学略尽一己之力。本书在编撰上突出中国传统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着眼于临床疗效,以针灸的普及为宗旨,实为居家旅行、劳动和生活中的大众健康保健需求而撰写。文字力求浅显,方法力求简单有效。内容不仅包括针灸治疗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术技能训练,还配有近百幅插图,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有较强的可读性。具体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

内容概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的基础知识、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及其他疗法、各种常见的保健疗法以及诸多针灸治疗的秘方验方。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适合广大读者学习,尤其适合广大读者自我保健、养生防病之用,也可作为各级中医临床医生和医学院校学生的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针灸简史
  第二节 针灸疗法的保健治疗作用  
 第二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三章 腧穴
  第一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二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
  第三节 特定穴
  第四节 常用腧穴
 第四章 针法和灸法
  第一节 毫针刺法
  第二节 灸法
  第三节 其他针法
 第五章 针灸治疗原则与选穴方法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第二节 针灸辨治纲要
  第三节 针灸选穴、配穴方法
中篇 各论
 第一章 内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支气管炎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心绞痛
  第五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
  第六节 高血压病
  第七节 血管性偏头痛
  第八节 胃脘痛
  第九节 腹痛
  第十节 胃下垂
  第十一节 神经性呕吐
  第十二节 膈肌痉挛
  第十三节 急性胃肠炎
  第十四节 慢性结肠炎
  第十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十六节 便秘
  第十七节 尿失禁
  第十八节 尿潴留
  第十九节 男子性机能障碍
  第二十节 糖尿病
  第二十一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
  第二十二节 高脂血症
  第二十三节 晕厥
  第二十四节 中暑
  第二十五节 神经衰弱
  第二十六节 中风偏瘫
  第二十七节 癫痫
  第二十八节 面肌痉挛
  第二十九节 面神经麻痹
  第三十节 三叉神经痛
  第三十一节 肋间神经痛
  第三十二节 急性脊髓炎后遗症
  第三十三节 白细胞减少症
 第二章 骨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脑震荡后遗症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颈性眩晕
  第四节 落枕
  第五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六节 腰痛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八节 坐骨神经痛
  第九节 外伤性截瘫
  第十节 腓神经麻痹
  第十一节 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第十二节 踝关节扭伤
  第十三节 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四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五节 强直性脊椎炎
 第三章 妇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月经不调
  第四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五节 更年期综合征
  第六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第七节 子宫脱垂
  第八节 慢性盆腔炎
  第九节 乳腺增生
  第十节 不孕症
  第十一节 妊娠呕吐
  第十二节 胎位不正
  第十三节 滞产
  第十四节 缺乳
  第十五节 产后排尿异常
 第四章 儿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小儿遗尿
  第二节 小儿营养不良
  第三节 婴幼儿腹泻
  第四节 蛔虫病
  第五节 高热惊厥
  第六节 小儿智能落后
  第七节 小儿多动症
 第五章 五官科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过敏性鼻炎
  第二节 急、慢性鼻炎
  第三节 牙痛
  第四节 近视
  第五节 斜视
  第六节 视神经炎
  第七节 麦粒肿
  第八节 聋哑
  第九节 耳鸣、耳聋
  第十节 耳源性眩晕
  第十一节 急性扁桃体炎
  第十二节 急性咽炎
  第十三节 慢性咽炎
  第四节 急性喉炎
  第五节 慢性喉炎
  第十六节 声带麻痹
  第十七节 口腔溃疡
  第十八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第六章 外科、皮肤科及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
  第三节 痔疮
  第四节 带状疱疹
  第五节 丹毒
  第六节 疗疮
  第七节 鸡眼
  第八节 神经性皮炎
  第九节 皮肤瘙痒证
  第十节 荨麻疹
  第十一节 湿疹
  第十二节 斑秃
  第十三节 痤疮
  第十四节 酒渣鼻
  第十五节 扁平疣
  第十六节 黄褐斑
  第十七节 冻疮
  第十八节 戒烟
  第十九节 减肥
下篇 预防保健
 第一章 保健灸法
 第二章 针灸秘方验方精选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这种疗法具有易学、经济节约、安全速效、治病范围广等特点,深受民众欢迎,历朝历代在民间广泛应用。可是到了清代,由于封建思想特别浓厚,当时的上层人物认为针灸的时候要宽衣解带,赤身露体,非奉君之道,竟于道光二年(1822年)下令在太医院取消了针灸科。这样一来,这门学术的发展就受到了影响。可是在民间却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所以一直传留下来了。解放前,统治者根本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再加上崇洋媚外、“民族虚无主义”以及“中医不科学”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对祖国的文化遗产横加摧残,甚至于1929年要下令取缔中医,所以这门有效的医疗方法几乎被取消。在这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湮没不彰、守旧不前的局面。此时,中医界有志之士纷纷奋起,据理力争,保护国粹。如江苏澄江承淡安氏,继承家传,擅长针灸,热心提倡,私人成立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首创中国针灸专门学校,开办针灸疗养院,大力著述和培养人材,编辑《针灸杂志》、《针灸医学》57期,曾东渡扶桑考察针灸医学,向全国及海外传播,成效颇著。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关心人民的健康事业,号召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针灸医学才得到空前的发展。我国除各中医院校设有针灸课或针灸系以外,还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成立了国际针灸进修学院,专门招收国外学员,有许多专家、博士、医师来我国学习针灸,目前已举办数十期。解放后30年来发表的针灸文章已达一万多篇,发行的针灸图书有几百种。在北齐清河元年(562年),我国的针灸疗法就传到日本,1400多年来,日本人民一直在广泛使用,而且结合现代医学对针灸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日本现有针灸专科学校47所,还有两所针灸大学,全国约有5万多名针灸医师和不少学术团体,发行了许多汉方医学和针灸刊物。据有关文献记载,公元541年中国医学传到朝鲜。

编辑推荐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家庭实用版)》:中西医诊疗与调养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