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

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曹广顺,遇笑容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這套《西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叢書》就要陸續出版了,我有幸看到這些成果的面世,作為這個學校最早的一名漢語教師和漢語研究隊伍中的老兵,有說不出的高興。    這些作者,有的是同我經常討論學術問題的忘年好友,有的是我的學生。他們或從事漢語詞彙研究,或從事語法研究,或研究四川方言,或研究甲金文字與納西東巴文字的異同,大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從事漢語漢字的探討。收入這套叢書的著作,有的得到過王力語言學獎,有的得到過專家的的較高評價,有的是作者十幾年研究一個課題的成果。這些探討都對漢語漢字的研究,或多或少有些推動作用。    從宏觀來看,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全世界正在興起學習漢語、瞭解中國的熱潮。  因此,研究漢語言文字的隊伍也漸漸擴大,這方面的研究也更加需要深入、普及。我希望這一套叢書能夠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暸解中國的大業中發生一點微小的作用。

书籍目录

魏晋南北朝到宋代的“動+將”結構《六度集經》中的副詞“都”《佛本行集經》中的“許”和“者”中古譯經中的處置式中古漢語中的“VP不”式疑問句  《賢愚經》中的代詞“他”說“云何”漢語結果補語產生過程再研究再談中古漢語處置式也從語言上看《六度集經》與《舊雜譬喻經》的譯者問題從語言的角度看某些早期譯經的翻譯年代問題——以《舊雜譬喻經》為例  漢語語法史中的語言接觸與語法變化梵漢對勘與中古譯經語法研究 ……後記

章节摘录

  这次接触是伴随着一种外来宗教的传播发生的,接触是逐渐的、潜移默化的,大家认同的是佛教思想、信仰,追求的是佛的境界。佛经祇是思想的载体,所以其语言并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是一种非强制的、不自觉的接触,在这种条件下,接触的双方没有地位的差异,不会单纯的模仿,最后出现的变化是少数的,变化的形式是汉语(受影响方)在发展中混入了梵文、巴利文的某些个别形式,或在其干扰下自身的发展出现与一般规律不一致的状况。  元代情况有所不同,元代蒙古人人主中原,整个统治集团是操蒙语的蒙古人,在他们的统治下,蒙人和蒙语都有特殊的地位,是当时必须服从、效法的对象,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出现了元白话,用汉语的词汇和蒙语的语法混杂使用,用汉语来直译蒙文。因此,这次语言接触是强制的、自觉的,产生的变化也非常广泛。这实际上是汉语在学蒙语,变化的点是蒙汉语之间差距最突出的地方,如我们以上指出的动宾关系等等。这种变化更不是语言本身发展的结果,它不是一个系统自身的发展,而是一个系统部分地放弃自身系统,而采纳另外的体系。变化发生后,当时实际上是两个系统在同时运作、使用,而最终的结果,则依赖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元代统治中原一个世纪,其统治被推翻之后,这种语言变化的基础没有了,变化也就无法维持了,随着明朝的建立,元白话很快就消失了,汉语中引进的带有蒙语色彩的格式和结构,也消亡殆盎。  元白话的产生或许是语言接触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不是一种语言影响另一种语言的发展,而是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逐渐去替代另一种语言的体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变体:使用一种语言(汉语)的语音、词汇,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使用另一种语言(蒙古语)的语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因为听守遇笑容老师和曹广顺老师的课,所以买了他们的书,需静心研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