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送给加西加

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美)埃尔伯特﹒哈伯德  译者:滕宇 等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把信送给加西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虽然其中的精神很值得赞赏,也让人感觉很干脆。但是我对罗恩的行为感到奇怪。
      比如说,他为什么不问问详细情况就这么冒失的把信送出去了呢?要是连加西亚是谁都不知道(比如我),回答的再干脆有什么用?至少我们老师说在接到任务时有问题就要提,不要闷在心里
      从全文看,我明白了他这么干脆的原因。这是因为他的上司在给他任务的时候,相当详细准确的切中要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先回答了。比如任务原因,任务意义,行动流程,注意事项,他不是不想问,而是问无可问。而读文章时,很容易以为他上司就说了一句——把信送给加西亚。然后他就屁颠屁颠的走了。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要有一个准备周全的上司,才会有一个干脆做事的下属
  •      埃尔伯特·哈伯德晚饭后花一个小时写完的这本书,却成为了100多年来各种公司、企业、机关奉之为经典的励志宣言。自发行后,200多家报纸杂志竞相转载,<把信送给加西亚>一夜成名。之后,经由俄罗斯传到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日俄战争期间,前线上的俄罗斯士兵人手一册。日本人在俄战俘上发现了这本书,于是又译成了日文,天皇下令所有的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必须人手一册。时至今日,美国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时代的“罗文”,布什总统甚至也受到影响,把这本书送给了办公室的每一个员工,并且要在一张特定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无声无息地摆在了我的书桌上,红底金字的封面让它看起来像一本圣经,相当地具有神圣的意味。
       然而,在怀着无比崇敬地心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却深深地失望了,乃至于质疑它的正确性。
       故事中的英雄是安德鲁.罗文,一个送信人。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个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及其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及时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当时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他在哪里,也没任何邮件或电报能送到他手上,而又必须尽快得到他的合作。于是总统找到了罗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没有告知其任何有关于加西亚的信息。而罗文也没有询问,而是默默无闻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经过4天的船路到达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越这个危险的岛国,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受到几乎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推崇与高度赞扬。不屈不挠,敬业忠诚,积极主动,高度的责任感,这些赞词被授予罗文这样优秀的工作者。埃尔伯特·哈伯德甚至说,我们应该为他塑造铜像,放在所有的大学里,以表彰他的精神。
       但确确实实是这样吗?不得不说,这本书里所提倡的精神是相当地个人主义,忽略人性所在。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的确是需要具有“罗文”积极主动,敬业忠诚这种精神的员工,但是这本书中所强调下层员工应对上层领导的绝对服从,实际上是对下层员工的一种精神上的蛊惑。作为员工,难道应该不庸质疑地忠于上级的托付吗?作为领导,难道就可以把事情托付给员工就撒手不管吗?
       如果说员工提出了拒绝或是质疑,就真的是埃尔伯特·哈伯德所说的自主行动的无能,道德上的愚行,意志上的懒惰性,导致未来社会被带到崩溃境地的根源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企业的员工仅仅是一个听从指挥做事办公的机器,这何来企业的创新与改革意识?这种盲目的服从实际上是一种消极堕落的思想,员工若是真正地融入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自己的了解和想法,而不是绝对地服从与奉献。这种毫无自我意识服从的员工,无疑是为企业领导成为独裁管理铺垫了温床。而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应该积极地引导员工有效率地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托付任务。提高企业的效益,应该更多地站在改革创新的路上,摸索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而不是要求员工对企业盲目服从和无私奉献上。对于企业来说,这本书无疑成为了企业管理阶层独裁者讹诈员工的武器。
      
       埃尔伯特·哈伯德说,如果你是一所大学的学生,那就抓住现有的好处。你给予它忠诚,你就得到益处。你对它的制度给予同情和忠诚,你就会得到报偿。站在老师那边吧,他们就会尽力而为。如果一个地方不好,那么你平时尽力而为,给别人树立榜样,让它变好起来。做自己的分内之事。
       对于这番话,我也是很不接受的。这几乎是在鼓吹大学生应该安于现状,对老师不说是忠诚,而是应该百般迎合。如果说因为迎合与奉承而得到老师的尽力而为,那么这是否也体现了某些社会反面现象呢?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血管里流动的是最新鲜的血液,而这样的服从与盲目适应,只能促使他们消极地面对社会应对工作,无法将新鲜的前进的血液注入社会求其发展。而这样他们将被同化成那些仍停步不前的人们,坐井观天。
      
       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100多年来的经典之作,无疑是有许多的可取之处。作为一个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应当努力培养自己具有埃尔伯特·哈伯德所提倡的积极主动,敬业忠诚的精神,但是作为新时代的“罗文”应该坚持正当的自我立场和维护正确的自我意识,盲目接受与消极应对是不可取的。
  •     哈伯德只是在一天晚饭后花了一个小时来完成的文章,却使得俄国士兵人手一本,日本天皇诏令全民阅读,我不解。。。
      读完后,明白了,他们要的就是绝对的服从,绝对的奉献!而作者作为一个企业家,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也是以一种怨恨的姿态希望员工能够更卖力的工作。不难理解,他为何如此畅销了。
      
      以前读过后,很是不屑。但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经历着一些事一些人,发现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的。
      1。自信、勇敢、坚强。罗恩的故事的确感人。其实在中国,此种题材的故事、影片很多很多,鸡毛信也是啊,但从未联系到服从,大家所感动的是主人公的聪明、爱国和勇敢。所以,有如此经历的罗恩,很是一个英雄!凭着一个信念,机智勇敢的闯过重重危机!但也许哈,美国的这种英雄太少了,或是他们太利益花,所以以至于后来哈伯德竟为儿子对英雄的一句崇拜而利用成为管理阶层独裁者讹诈员工的武器。
      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罗恩是个不苟言谈的人,但往往这种人,更有能力和魄力。他没有过多的言谈,在接受到任务时,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所以不会无聊的去问对方也不知道的事情,更不会无聊的说些自己的窘况。他没有问什么,是因为他已经很清楚任务安排,正如在他的回忆录中讲的瓦格纳上校给他的行军指示,其他一切的倘若倘若,是没人能帮他解决的,所以,他选择沉默。一个拥有良好素质的人,说话,是为了掌握更多信息的,而不是暴露更多的缺点。
      3。责任感。我把他归于此,我不想理解为服从。罗恩这样卖命的工作,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他有着一种强烈的职业精神。其实,罗恩没问什么,但他心里已经很有规划了,各种危机状况等等。他没有抱怨和迷惑,思考的仅仅是把已经是你必须是你要完成的东西如何做好。
      4。行动的迅速,判断的果断。这是罗恩成功的关键把,无疑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军人。所以,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必备的哦,他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再者,有关哈伯德的那篇英文原文,我读过了。文笔不是很优美。但有两句话还是很有趣的。(有关打赌的)
      I will lay you ten to one that...我敢跟你打个十赔一的赌,。。。
      I may lose my bet,bu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Average I will not. 我可能会赌输,但一般来说,我不会输。
      
      
  •   楼上的分析太妙了.充份从下属的角度出发. 顶一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