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国国际地位报告

出版时间:2003-4-1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张幼文,黄仁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2,是中国走向经济强国历程中标志性的一年。以“入世”元年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这份对2002年中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大回顾中,总结了入世第一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陈述了中国上海申博成功的历史性胜利,呈现了市场进一步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新的辉煌,以实例阐述了入世后“权利与义务”、“机遇与挑战”的完整含义。此外,报告还就外国投资进入中国及中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国金融领域向外资开放的实际步骤、中国如何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国在反恐和参与国际机制方面的贡献、中美关系、中国积极推进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国和其他主要大国合作伙伴关系不同程度的提升等问题作了论述。    全书资料丰富全面,尤具创新意义的是,报告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强国的定义,特别用可靠的量化方式,提出了经济强国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计量模型,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张幼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或参与国家、市或国际交流等重大项目共20余项。黄仁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全线飘红:宏观经济跃上新台阶  一、“入世”带来新局面  二、经济增长成绩骄人  三、宏观指标亮点频视  四、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五、世博会助推国际形象第二章 逆风飞扬:对外贸易再显新辉煌   一、健康平稳 出乎意料  二、启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三、商品与服务市场开放进入新阶段  四、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主题第三章 世界乐土:外资涌入创造新记录  一、遵守规则  改善环境  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发生结构性变动  三、中国会成为“世界工厂”吗?  四、吸收外商投资世界第一第四章 风生水起:金融成长获得新机遇   一、履行承诺  体制创新  二、金融国际化迈出新步伐  三、2002年中国外债风险评估  四、中国金融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第五章 携手并进:区域合作掀开新篇章  一、中国——东盟合作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二、中日韩合作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共赢”第六章 强国指数:经济实力实现新增长  一、经济强国的内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经济强国指标体系的设计  三、经济强国指数的计算过程  四、经济强国指数的计算结果第七章 格局变动:国际地位赢得新提升  ……第八章 积极参与:构建机制做出新贡献第九章 多边合作:周边环境呈现新改善第十章 共同利益:中美关系开辟新起点第十一章 合作伙伴:多极世界实现新发展第十二章 与时俱进:岁月记载崛起编年史参考文献后记图表目录

章节摘录

书摘1.对外开放继续推动经济增长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的时间里,“入世”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由“入世”而导致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由政策主导增长阶段转入到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1)出口快速增长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跟踪课题组研究认为,我国“入世”的正向效应有所显现。由于稳定的政治环境、快速发展的经济、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生产配套能力的增强,中国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和采购转移进来,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200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6 207.9亿美元,增长21.8%,其中,出口3 255.7亿美元,进口2 952.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2.3%和21.2%。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国家加快了出口退税进度,加大对企业出口的信贷、税收、国际结算和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有效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壁垒,进一步放宽对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准入限制,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有利于出口的政策氛围。同时,抓住美国、亚洲经济出现阶段性强劲复苏的好时机,扩大了对这些地区的出口,1—7月我国对美国、香港地区、东盟和韩国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21.3%、23.4%、24.9%和17.7%,有力地弥补了对欧盟和日本出口的不足。    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2002年出口的快速增长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逐季回升的态势。200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一季度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了8.1%,第四季度增长了8%。2002年全年我国共实现出口额3 255.7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出口增长9.9%,二季度出口增长17.9%,三季度出口增长28.7%,这个速度是近几年来最高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等指标,持续在高位上平稳攀升,说明微观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和自身发展趋势的信心增强。国民经济多数指标的表现已经预示着经济开始由政府政策主导增长的阶段,转入了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2)外商加大对华直接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外经贸部发布信息,2002年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 171家,比上年增长30.72%;合同外资额827.68亿美元,增长19.62%;实际利用外资额527.43亿美元,增长12.51%,实现了主要规模指标增长均在两成以上,实际投资额再创历史同期新高的纪录。全球最大的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科尔尼公司最近发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信心指数表明,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直接投资目的地。跨国企业正在大举进入我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和地区性的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明显增强,这一趋势在2003年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3)“入世”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运用“中国经济的多部门、多区域的动态模型”,根据中国“入世”的相关文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模拟测算。模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与中国没有“入世”的基准情景(即中国不做任何贸易自由化改革的情景)相比,2010年,中国的GDP将提高2.1%。这一定量研究还只考虑了“入世”后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的配置效率的提高,基本没有考虑“入世”后所引起的投资、技术、竞争和体制等因素变化推动的增长,而与依据静态比较优势而发生的资源配置效车变化相比,这些变化更为深刻和长远:考虑到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内主增长效应”,估计在未来10年内,“入世”将使中国的GDP年增长率比基准情景提高o.5个百分点左右。①2.“入世”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能否尽可能地利大于弊,避免重大不利局面的出现,根本上取决于国内改革的进展。一些分析认为,中国“入世”时的承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涉及市场开放的承诺,包括货物贸易市场与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第二类是涉及“入世”后中国出口方面的承诺,包括出口支持手段与出口商品在国外的待遇。第三类是中国为保障落实前两类承诺而做出的直接涉及体制方面的承诺。这类承诺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国民待遇、透明度、贸易制度的统一实施、司法审议、外贸权、进出口许可程序、国家定价、落实世界贸易组织RIPs与TRIMs有关规定、标准与技术法规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除了第二类承诺中有些不直接涉及国内经济体制外,绝大部分承诺实质上都直接涉及到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落实这些承诺,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跨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认为,从一些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看,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仍然具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和潜力。朱之鑫说:”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分季度看,我国经济运行轨迹基本上是前高后低,稳定性相对较差。但2002年的经济运行则摆脱了这一状况,经济增长逐季稳步巨升。2002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都有不俗表现,这成为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于2002年我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朱之鑫认为,这是政策和市场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促使2002年经济稳定增长的最关键因素,其中2002年的1 500亿元国债资金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及美元贬值促进了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市场更加开放,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空间得到拓展。此外,我国连续5年来实施的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内在增长的动力得到了增强。朱之鑫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处于经济起飞的稳定增长阶段。从一些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看,基础产品和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人力资源供给是非常充裕和有竞争力的,外商将会继续看好中国的投资机遇,民间资本充足,我国已形成了可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供给能力。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仍然具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的精力。①    2002年1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加以规范管理。《通知》规定,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原则上采取公开竞价方式;转让国有股的收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和使用;外商应以自由兑换货币支付转让价款,已在中国境内投资的外商,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核后,也可用投资所得人民币利润支付;外商受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后,从上市公司分得的净利润、股权再转让获得的收入、上市公司终止清算后分得的资金,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核后,可依法购汇汇往境外。《通知》强调,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持社会稳定;符合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和公平竞争;坚持“三公”原则,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要吸引中长期投资,防止短期炒作,维护证券市场秩序。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有三个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中国股市经过十年超常规发展之后,正在从追求速度、规模的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向追求存量结构调整、追求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包括股市结构、股本结构和股东结构三个方面,此次,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商投资者转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调整。引进外资机构投资者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其次,该政策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发展,例如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项下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进程。    另外,它还标志着中国引进外资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已开始从吸收战略投资者、兴办三资企业转向吸收金融投资、存量并购为主的吸引外资模式。而资本市场则为外商对上市公司的存量并购打开了通道,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1995年,因法规不健全,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商的转让曾被暂停。《通知》的及时出台,不仅使暂停了八年的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工作得以继续,有利于上市公司与外资的“跨国联姻”顺利进行,对低迷的股市也形成一定刺激,允许外资并购,将进一步刺激并购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股权流动性,扩大股权流动的范围,使证券市场资源整合能力的空间大大增强。该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成为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发展的主战场。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久经了寒冷更能感觉阳光的温暖,饱尝了屈辱更能体验尊严之可贵。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沉沦,一百多年的灾难,几代人的探索,数不清的曲折之后,今天,华夏儿女终于看到了民族复兴的曙光,国家崛起的希望。此时此刻,中华民族无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感慨万千,更充满信心,更期盼强盛。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告,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中国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大会发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军令:在20年中实现全面小康,在50年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民富而国强。一个强大的中国已经出现在不远的地平线上。    记录下祖国强盛的进程,描绘出民族崛起的轨迹,是我们国际问题研究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正是凭着这一份责任,这一点激情,这一腔热血,从现在起我们将以每年一卷《中国国际地位报告》的形式,为祖国的崛起作证!    2002,是中国走向经济强国历程中标志性的一年。以“入世”第一年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大潮流,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时代,也是中国崛起的历史机遇。中国发展离不开开放,中国的崛起需要全球化。15年之久的艰难谈判,伴随着民众对“与狼共舞”并非完全盲目的恐惧,似乎预示着2002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惊心动魄。然而,365天悄然而过,华夏大地不仅风平浪静,而且莺歌燕舞。一系列统计指标台阶性的跨越,汇成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曲,荡气回肠——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土。万亿元,人均GDP接近1 000美元,增长率重返8%,进出口突破6000亿美元,外资流入超过500亿美元并雄居世界榜首,外汇储备接近3000亿美元……在这份对2002年中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大回顾中,我们报告了加入WTO第一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表现,以全线飘红、总量持续扩大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报告了中国上海申博成功的历史性胜利,指出这是国际社会在肯定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作出的表决。我们报告了市场进一步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新的辉煌,以实例阐述了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权利与义务”、“机遇与挑战”的完整含义。我们报告了外资进人中国的新的记录,说明中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如何在领域与规模上又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报告了中国金融领域向外资开放的实际步骤,说明中国发展中的金融体系怎样在新的开放格局中稳步成长。我们报告了中国如何加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明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正在形成。我们特别用可靠的量化方式,测算了中国在建设经济强国道路上的进程。我们提出了经济强国的定义,提出了经济强国的指标体系,用权威的数据和不小的样本建立了计量模型。我们发现,以2000年美国的经济强国指数为100,中国为56.4。按指数比较,中国是美国的近60%,并不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所表明的1/9。在世界经济强国的排名上,中国已经从1990年的第25位跃升到2000年的第15位,而不是国际竞争力报告公布的第30位。值得国人自豪的是,从1990年到2002年,与美国新经济发展如火如茶、其经济强国指数提高35.99%相对照,中国的经济强国指数提高了44.55%。    2002,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层示大国风采的一年。中国的总体实力和影响力明显上升,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具有“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反恐和参与国际机制两个方面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关系由冷转暖,高层互访和建设性的合作关系框架确定,两国的共同利益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中国积极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周边国家在利益和制度两方面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中国和其他主要大国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与俄罗斯、法国、德国在战略问题上的共识得到深化。所有这些都为中国保持稳定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因素。中国在上升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和风险,但是中国所得到的机遇和为各国所提供的机遇,将大大超过这些挑战和风险。我们将以年度报告的方式展现出中国在机遇和挑战之间的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更要提示出这样一个大国崛起的成功规律。    撰写《中国国际地位报告》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样本,惟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时代需要我们做这一工作。怀着一份诚挚,我们期待着你的批评与建议,以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理想——无愧于这份崇高的事业。    张幼文  黄仁伟    2003年3月    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编辑推荐

记录中国强盛的进程,描绘民族崛起的轨迹,全景展现中国在机遇和挑战间的纵横捭阖,全方位解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强国之路。本书由上海社科院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全力打造推出,将为你详细地介绍在2002年中,中国龙之声在世界各地震响的全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3中国国际地位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